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节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313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节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空调或供暖机械设备中的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空调行业普遍使用的制冷剂是CFCs(氯氟烃)与HCFCs (氢氯氟烃)物质。由于它们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以及产生温室效应,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正在紧张研究其替代工作。其中二氧化碳以其优良的环保特性、良好的传热和流动性质被重新引入到制冷热泵行业中来。前国际制冷学会主席Gustav Lorentzen教授于90年代初期最早提出采用跨临界循环,以CO2为制冷剂是解决CFC替代的根本性方法。但是,要在工业技术中实现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目前还有一定难度。主要原因是CO2的节流损失比常规工质(如R22、R134a)大,其COP值(性能系数)比常规循环至少低20%。为了改进CO2跨临界循环的性能,减少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可采用膨胀机代替节流阀以回收膨胀功来提高CO2系统的COP。CO2的膨胀比为2~4,是常规工质的1/10,其膨胀功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回收更具实际意义。
虽然研究表明CO2膨胀机能大幅度提高CO2系统的COP,而且开发CO2膨胀机的研究已得到共识。一般采用的回收功方式如机械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由于输出电压不稳定而难以利用,并且由于能量的转换会造成能量的损失,导致效率下降。在封闭系统中发电机的寿命是很难保证的。由于膨胀机的转速与主压缩机不同,而且其转速随运行状态不断变化,实现膨胀机与主压缩机同轴比较困难,而且不利于变工况调节。因此如何回收膨胀功,是利用好膨胀机的输出功和提高系统COP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应用于CO2跨临界循环系统中的功回收装置,在实际的制冷、热泵设备中可有效提高系统的COP,使CO2膨胀机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如附图1、附图2所示。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节能器,具有机壳(1),底座(2),偏心轮轴(3),两个气缸体(4、10)、两个滚动活塞(5、9),主、副轴承(6、8),中间隔板(7),膨胀气缸进气管(11),压缩气缸吸气管(12),电磁阀(13),气液分离器(14),绝热层(15),两个滑片(16、17),膨胀气缸排气口(18),压缩气缸排气阀(19),压缩气缸排气口(20),两个弹簧(21、22)组成。机壳(1)与底座(2)之间密封,组成一个总内腔,由主、副轴承(6、8)和中间隔板(7)将总内腔隔开,形成两个高压腔和两个低压腔。机壳(1)与主轴承(6)之间为低压腔A,主轴承(6)与中间隔板(7)之间为高压腔B,中间隔板(7)与副轴承(8)之间为高压腔C,副轴承(8)与底座(2)之间为低压腔D,两个低压腔(A、D)由偏心轮轴(3)相连通。实际上形成了主轴承(6)与中间隔板(7)之间的高压腔B为膨胀气缸,中间隔板(7)和副轴承(8)之间的高压腔C为压缩气缸,因此膨胀气缸与压缩气缸合为一体。两个高压腔(B、C)同轴。利用在膨胀气缸中流体膨胀输出机械功驱动压缩气缸转动,对腔内气体进行压缩,解决了膨胀气缸膨胀功的输出问题。由膨胀气缸进气管(11)吸入高压高温的流体进行膨胀,带动压缩气缸中的滚动活塞(9)转动,对压缩气缸吸入的低温低压的气体进行压缩,压缩气缸的内直径小于膨胀气缸内直径。偏心轮轴(3)设计为空心,当膨胀机旋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油会沿轴中心上升,由轴上部的导油孔流出,进入低压腔(A),从而实现轴上部的润滑。全封闭设计解决了外泄漏问题。为避免两个气缸间进行传热,在中间隔板(7)之间增加绝热层(15),绝热材料为聚四氟乙烯。为便于管道的连接与设计,同时又使膨胀和压缩过程的转动保持同一方向,膨胀气缸进气管(11)与压缩气缸吸气口(12)位置之间的角度130°~210°,同时为使偏心轮轴运动平稳,压缩气缸中的滚动活塞(9)与偏心轮配合的相位与膨胀气缸中的滚动活塞(5)与偏心轮配合的相位间有相位差,可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实际的工况范围以及膨胀气缸、压缩气缸的结构进行具体相位差的设计。
本发明应用了热力学原理高压流体膨胀是自发释放能量的过程。从气体冷却器出来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进入膨胀气缸后,推动膨胀装置内的偏心轮轴运动,并使膨胀气缸发生容积变化,流体压力降低,输出机械功。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先从超临界状态变为亚临界的液态,继续膨胀直至转变成气液两相流状态,再从膨胀气缸出来进入蒸发器,减少由于节流阀节流引起的能量损失。同时利用膨胀气缸输出的机械功,直接驱动压缩装置对气体进行压缩,减少了主压缩机所需的压缩功,并且减少了由其它回收功装置(如发电机)造成的中间能量转化导致的不必要的能量损失,而且本发明可直接放于系统中参与循环运行。在整体上用隔音罩将其封装。这样可以在一个紧凑的结构下,能较好的解决密封、噪声和振动等问题。


图1为CO2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节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E-E剖面结构图。图3为带膨胀节能器的CO2跨临界循环系统流程图。
附图序号明细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系统的布置上如附图3中的虚线框部分。
安装时,将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节能器(本发明)的膨胀气缸的进气管口(11)与气体冷却器(25)的出口相连,将排气口(18)与蒸发器(24)的入口相连,而压缩气缸的入口为气液分离器,分离来自蒸发器的气体,压缩气缸出口排气与主压缩机的排气混和,进入气体冷却器。
工作时,超临界高压二氧化碳流体(通常压力为10Mpa左右)由进气管道(11)进入高压腔(B)内,此时电磁阀(13)处于开启状态,高压流体进入缸体后推动滚动活塞(5)转动,并驱动偏心轮轴(3)按附图2所示方向旋转。当旋转到吸气结束的角度时,电路控制发出信号使得电磁阀(13)关闭,停止进气,流体开始自发膨胀。此膨胀过程中,由于压差的作用,高压CO2继续推动偏心轮轴和滚动活塞转动,当滚动活塞转到缸体排气口位置时,压力降低到排气压力(30~40MPa),高压CO2变为气液两相流体,由排气口(18)排出,上述的所有旋转部件均旋转一周。下一循环中,电磁阀打开使得高压二氧化碳再次由进气管进入缸体,此时气缸被滚动活塞(5)分为两个腔,一侧进气膨胀,一侧排气。与此同时,低压的蒸气进入高压腔(C),当旋转一周时,整个压缩气缸全部吸满蒸气,在旋转下一周时,气缸也被分成两个腔,随着偏心轮轴(3)和滚动活塞(9)继续转动,一侧气缸容积变小,对气体进行压缩,当达到设计压力,推开排气阀,进行排气,完成压缩过程,另一侧则进行吸气。偏心轮轴和两个滚动活塞在两个气缸内如此反复运动,达到输出轴功的目的。
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体积小,重量轻,运行安全可靠,不用配备其它的机械功回收装置,可直接应用于系统,对CO2跨临界系统的实用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可有效的回收节流过程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COP。考虑各种实际情况,其回收的功占压缩机耗功的20%左右,具有环保、节能的双重效果。
权利要求
1.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节能器,具有机壳(1),底座(2),偏心轮轴(3),两个气缸体(4、10)、两个滚动活塞(5、9),主、副轴承(6、8),中间隔板(7),膨胀气缸进气管(11),压缩气缸进气管(12),电磁阀(13),气液分离器(14),绝热层(15),两个滑片(16、17),膨胀气缸排气口(18),压缩气缸排气阀(19),压缩气缸排气口(20),两个弹簧(21、22)组成,其特征是机壳(1)与底座(2)之间密封,组成一个总内腔,由主、副轴承(6、8)和中间隔板(7)将总内腔隔开,形成两个高压腔和两个低压腔,机壳(1)与主轴承(6)之间为低压腔A,主轴承(6)与中间隔板(7)之间为高压腔B,中间隔板(7)与副轴承(8)之间为高压腔C,副轴承(8)与底座(2)之间为低压腔D,两个低压腔(A、D)由偏心轮轴(3)相连通,偏心轮轴设计为空心,两个高压腔(B、C)同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节能器,其特征是主轴承(6)与中间隔板(7)之间的高压腔B为膨胀气缸,中间隔板(7)和副轴承(8)之间的高压腔C为压缩气缸,膨胀气缸与压缩气缸密封为一体,由膨胀气缸中的流体膨胀带动压缩气缸中的滚动活塞(9)转动,对压缩气缸吸入的气体进行压缩,压缩气缸的内直径小于膨胀气缸内直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节能器,其特征是在中间隔板(7)中间增加绝热层(15),绝热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节能器,其特征是膨胀气缸进气管(11)与压缩气缸进气口(12)位置之间的角度130°~210°。
全文摘要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节能器,主要由缸体,滚动活塞,偏心轮轴,底座及电磁阀等组成。由主、副轴承和中间隔板将膨胀节能器内腔分成两个高压腔,两个低压腔。二氧化碳进入膨胀气缸后,推动偏心轮轴运动,使膨胀气缸发生容积变化,流体压力降低,输出机械功。通过电路控制系统根据偏心轮轴的旋转角度,输出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启,用以控制膨胀节能器的吸气时间,使之做功循环。本发明将膨胀气缸与压缩气缸设计为密封的一体,在系统中与主压缩机、气体冷却器、蒸发器等同时工作,构成完整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由于由膨胀节能器代替节流阀,能有效的回收节流过程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系数。
文档编号F25B9/00GK1419089SQ0215391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5日
发明者马一太, 杨昭, 李敏霞, 张云宪, 涂铭海, 苏维诚 申请人: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