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280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暖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冷暖风装置的,特别是关于通过让冷气或暖气向地面下循环而取暖或降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将暖风或冷风吹到地下并使其循环,作为取暖或制冷的手段,是铺设拥有一定的空气对撞空间的空气循环通道,并在地下铺设空气循环通道的同时,使此空气循环通道的空间内部吹出暖风或冷风,形成去程管,与所配设的吸收内部空气的回程管构成系统。
上述的以往技术,是根据由去程管吹出的暖风或冷风而对地面进行加温或降温的构造,所以,由去程管吹出的暖风或冷风在空气循环通道中必须进行充足的热交换方可,因而,空气循环通道内的空气对撞空间的空气流动就非常重要。
但是,吹向空气循环通道内的暖风或冷风,首先要将空气循环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加温或冷却,根据此空气循环通道中的空气对地面加热或冷却,而使室内的冷暖效果达到可能,为此,根据在空气循环通道内形成的空气对撞空间的容积多少至关重要,故不得不调整由去程管吹出的风量、或由回程管吸收进的空气量,加之这种调整是十分微妙的,另外,地面多是混凝土的,而恰恰这种使用混凝土地面的构造是十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故研制一种新型的冷暖风装置已克服现存问题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弥补了上述诸项不足之处,其目的是不利用空气循环通道而依靠暖风或冷风来达到取暖或降温,即使是混凝土构造的地面亦同样可以提供可能利用的冷暖风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冷暖风装置,由双层结构管形成的循环用管道埋设于地面下,两相近循环用管道间具有间距,上述循环用管道的内管,是在其主体上穿设贯通孔的同时,将其端头堵塞封闭的管子所构成;上述循环用管道的外管,是用将端头堵塞封闭的金属制的管子形成的外管;外管将内管套装于体内形成双层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冷暖风装置,内管以及外管的双层构造管形成的循环用管道,具有间隔的埋设于地面下,将热交换器的喷出端与内管连接形成去程,将热交换器的吸收端与外管连接形成回程,内管是在其主体上具有穿设贯通孔的同时,用端头封闭的管子构成内管;外管是用将端头封闭的金属制的管子形成的外管。
本发明所述的冷暖风装置,由有内管和外管的双层结构管具有间距的埋设于地面下形成循环用管路,由连接于内管的内侧分支管与连接于外管的外侧分支管构成双层管头,和向此双层管头喷出或吸收暖风或冷风的热交换器所构成;把循环管路相互具有间距的埋设于地面,将热交换器的喷出侧与双层管头的内侧分支管连接,由内管构成去程;将热交换器的吸收端与双层管头的外侧分支管连接,由外管构成回程;内管是在其主体上穿设具有一定间距的贯通孔的同时,将端头封闭构成内管;外管是采用将端头封闭的金属制的管子形成的外管。
本发明所述的双层管头和循环用管路中的内管与内侧分支管之间以及外管与外侧分支管之间,分别通过石棉混凝土管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内管的贯通孔,是向上设置于外管内部。
本发明所述的内管是其外侧表面附着有沙子的内管。
本发明所述的内管是装载于外管的内侧底面上。
本发明所述的热交换器是电器空调装置。
根据上述构成,暖风或冷风通过内管而提供给地下,此间的暖风或冷风在通过内管和外管中间的空隙后返回,因而没有必要在构成地面结构的混凝土等材料的内部形成空间,并且从外管释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地面加温,或从外管吸收储存在地下的热量而达到冷却地面的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一般情况下可利用由空调装置的热交换器所吹出的暖风或冷风,作为由地下来的暖气或冷气装置来运转。另外,如外管是金属制的话,热传送可得到提高,从而可提高冷暖风的效率。
根据上述构成,供冷、热风循环的循环管可以分别对供给端和吸收端加以区分并连接内管和外管。而且可防止供给端同吸收端的空气混合,因此可以使空气进行循环。上述发明中,双层管头和循环管路的内管和内侧分支管、外管和外侧分支管间推荐使用软管连接。这种结构使得在混凝土中铺设时,即便精度上略有降低也不致影响本发明的效果。
上述各发明中,在内管上穿设的贯通孔应在外管内部朝上方设置。因为内管在外管内部没有支撑,而是直接放置在外管的内部底面上,因此在内管的上方会存在空隙,这使得空气循环的通道得以确保,从贯通孔中喷出的空气在空隙部分扩散并流动。喷出的冷、热风经过空隙部分达到外管的上侧,可以对最接近地表的外管上侧进行冷却或加热。
内管的外侧表面可以用沙子包裹,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保温的效果,由于沙子自身的放射远红外线特性,又可以达到更佳更有效率的暖机效果。另外,可以在外管内部采取方法将内管支撑起来,也可以单纯将内管放置在外管的内侧底面上。这种结构可以很好的降低铺设费用。热交换器也可以使用空调机等空调电器。这种构成可以更好的利用已经安装完毕的空调装置。
本发明不必使用空气循环板即能让空气循环。因为省略的空气循环板,可以使地板的高度降低,节省空间。
在使用混凝土进行浇注的情况下,以往使用空气循环板的空调装置将无法完全避免水泥流入空气循环板的内部空隙,因此在安装时的难度相当大。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不使用空气循环板,因此不会发生上述问题。而且,空气的循环使由双层构造的循环管路来实现的,向循环管路中供给或吸出空气使用了双层管头,可以很好的避免水泥的流入。因此在使用混凝土浇注的地面上也可以安装本发明。


本发明共有10张附图,其中附图1是冷暖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冷暖风装置中冷暖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冷暖风装置中循环管路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循环管路中IVA-IVA横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循环管路中IVB-IVB纵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双层管头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双层管头零件组装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循环管路和双层管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循环管路和双层管头的外部结构示意图附图10是循环管路的内管用沙子包裹结构示意中1、循环管路 2、双层管头 3、立管 4、去程管5、回程管 6、热交换器 6a、室内机 6b、室外机 11、内管12、外管 13、封闭帽 14、贯通孔 15、封闭帽 16、空隙空间17、沙子 21、内侧分支管 22、外侧分支管 23、24封闭帽 25、连接件26、直管 27、三通 28、连接件 29a、29b软管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条件进行说明。本实施条件如图1所示,地板A的下方是混凝土B浇注的地面构造C,在混凝土B内铺设了双层构造的循环管路1。此循环管路1铺设于地板A的下方,以适当间隔平行铺设,各循环管路1的间隔应在25cm~30cm之间。循环管路1同双层管头2连接,双层管头2同过立管3同热交换器连接。立管3在途中分离为内管4和外管5,内管4连接热交换器的送风口构成去程管4;外管5连接热交换器的吸风口构成回程管5。
如图2所示,热交换器6可以使用由室内机6a和室外机6b构成的空调机系统,也可以使用诸如热水锅炉之类的加热装置。只要具备可以吸引周边或指定空间内的空气,将其加热或冷却后送出冷、热风的功能,就可以作为热交换器6来使用。去程管4和热交换器6之间、回程管5和热交换器6之间通过设置泵可以加强排出和吸进空气的能力。
上述从热交换器6中送出的冷、热风经由立管3和双层管头2供给至循环管路1,并再次通过双层管头2和立管3送到热交换器6。在此详细介绍循环管路1的构造如图3所示循环管路1由小口径的圆管构成的内管11和可以自如容纳内管11的大口径外管12构成。内管11作为去程管供给冷、热风。外管12作为回程管工作。内管11的前端被封闭帽13封闭,管体表面设置多个贯通孔14。因此,由热交换器6供给的冷、热风不会从前端泄露,只从贯通孔14向外管12的内部流动。外管12的前端被封闭帽15封闭,这样构成一个密闭体,不会有空气从外管12向外界泄露。
上述循环管路1的构成如上所述,供给内管11的冷、热风通过贯通孔14排至外管12的内部,再经由外管12内侧排出。此时,如图4所示,内管11没有任何支撑直接放置在外管12的内部底面,因此内管11的上部和外管12的内部上方构成空隙空间16。内管11上穿设的贯通孔14在外管12的内部朝上,因此内管11喷出的冷、热风直接排至上述空隙空间16,通过调整喷出速度使空气直接喷向外管12的内部上面。在空隙空间16内,冷、热风扩散并充满后,剩余空气被吸出排走。
上述内管11材料为聚乙烯,贯通孔14的加工比较容易;外管12材料为铜或不锈钢,导热性能好,可以很好的向外管12周边的混凝土传导热量。因此冷、热风可以使外管12的管壁冷却或加热。外管12的热量被传导至混凝土B及地板A达到暖机效果;地板A的热量通过混凝土B被外管12吸收达到冷机效果。在内管11上穿设的贯通孔间隔以10cm为宜,但此间隔的精度并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
下面说明向上述内管11供应冷、热风,由外管12排出的双层管头2的结构。双层管头2由内侧分支管21和外侧分支管22构成。内侧分支管21与上述内管11连接,外侧分支管22与上述外管12连接。内侧分支管21连接热交换器的冷、热风送风端;外侧分支管22连接热交换器的吸引端。两分支管21、22的分支端头21a、22a分别同上述内管11或外管12的一端(未设封闭帽13、15的一端)连接。
上述双层管头2的内侧分支管21和外侧分支管22的前端都设置封闭帽23、24,同外部割断,由于分支管21、22内的空气不能相互流通,内侧分支管21只能用作送风用的去程管,外侧分支管22只能用作回程管。
从热交换器送出的冷、热风被送至双层管头2的内侧分支管21,并分别被分配至循环管路1后供给到内管11。在循环管路1的空隙空间16中扩散或充满的空气,通过循环管路1的外管12被集中在双层管头2的外侧分支管21,并再次返回热交换器。
如上所述,双层管头2,通过立管3与热交换器连接,立管3在途中分离成内管4和外管5,2个类型的管区别分明,分别同热交换器连接。
为了构成双层管头2,如图7所示,事先在内侧分支管21前端固定封闭帽23,并以适当间隔(连接循环管路1的间隔)焊接连接件25。外侧分支管22靠三通27和直管26连接。假设构成外侧分支管22的直管26内径为5cm,如果使用的内侧分支管外径是2.5cm,即使事先焊接长2cm的连接件,此内侧分支管仍然可以插入外侧分支管22的内部。连接循环管路1时,先把内管11和内侧分支管21的连接件25连接,然后一边插内管11,一边将外管12的前端通外侧分支管22的连接件28连接。这样可以使内管11直接与内侧分支管21连接,外管12只同外侧分支管22连接,从而形成双层构造。
内管11和内侧分支管21、外管12和外侧分支管22连接的状态如图8、图9所示。各连接件分可以用软管29a、29b来连接。这样就给了循环管路1和双层管头2的位置关系很大的自由度。在浇注混凝土时,循环管路1和双层管头2的铺设位置即便多少有变更,对整体设施没有障碍。
本实施条件,按照上述结构,铺设循环管路1从而不必使用空气循环板也可以使空气得到循环。通过空气的循环,外管释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地面加温,或从外管吸收储存在地下的热量而达到冷却地面的效果。而且即便地面使用混凝土浇注,循环管路1和双层管头2可以容易的埋设在混凝土内。上述冷暖室内空调装置,可以使用现有的空调机,使空调制造的冷、热风循环实现地面的冷暖机效果,不用再次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而且,如果利用现有的空调系统,只要利用此空调系统制造的冷、暖风即可,为此应将立管3分离出的去程管4和回程管5分别连接到空调系统的送风端和吸风端。
以上所述实施条件,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有各种各样的实施状态。比如前述实施条件中提到循环管路1的内管11材料为聚乙烯,外管12材料为铜或不锈钢,但只要用作内管11的材料重视保温性、外管12的材料重视导热性,即便使用其他材料也是允许的。为了提高内管11的保温性能,如图8所示在内管的外侧表面可以用诸如沙子17等包裹。这样由于沙子自身的放射远红外线特性,又可以提高保温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冷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由双层结构管形成的循环用管道埋设于地面下,两相近循环用管道间具有间距,上述循环用管道的内管,是在其主体上穿设贯通孔的同时,将其端头堵塞封闭的管子所构成;上述循环用管道的外管,是用将端头堵塞封闭的金属制的管子形成的外管;外管将内管套装于体内形成双层结构。
2.一种冷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内管(11)以及外管(12)的双层构造管形成的循环用管道,具有间隔的埋设于地面下,将热交换器(6)的喷出端与内管(11)连接形成去程,将热交换器(6)的吸收端与外管(12)连接形成回程,内管(11)是在其主体上具有穿设贯通孔(14)的同时,用端头封闭的管子构成内管;外管(12)是用将端头封闭的金属制的管子形成的外管。
3.一种冷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有内管(11)和外管(12)的双层结构管具有间距的埋设于地面下形成循环用管路,由连接于内管(11)的内侧分支管(21)与连接于外管(12)的外侧分支管(22)构成双层管头(2),和向此双层管头(2)喷出或吸收暖风或冷风的热交换器(6)所构成;把循环管路(1)相互具有间距的埋设于地面,将热交换器(6)的喷出侧与双层管头(2)的内侧分支管(21)连接,由内管(11)构成去程;将热交换器(6)的吸收端与双层管头(2)的外侧分支管(22)连接,由外管(12)构成回程;内管(11)是在其主体上穿设具有一定间距的贯通孔(14)的同时,将端头封闭构成内管;外管(12)是采用将端头封闭的金属制的管子形成的外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层管头(2)和循环管路(1)中的内管(11)与内侧分支管(21)之间以及外管(12)与外侧分支管(22)之间,分别通过石棉混凝土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11)的贯通孔(14),是向上设置于外管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11)是其外侧表面附着有沙子的内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11)是装载于外管的内侧底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6)是电器空调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冷暖风装置的,特别是关于通过让冷气或暖气向地面下循环而取暖或降温的装置。由有内管和外管的双层结构管具有间距的埋设于地面下形成循环用管路,由连接于内管的内侧分支管与连接于外管的外侧分支管构成双层管头,和向此双层管头喷出或吸收暖风或冷风的热交换器所构成;把循环管路相互具有间距的埋设于地面,将热交换器的喷出侧与双层管头的内侧分支管连接,由内管构成去程;将热交换器的吸收端与双层管头的外侧分支管连接,由外管构成回程;内管是在其主体上穿设具有一定间距的贯通孔的同时,将端头封闭构成内管;外管是采用将端头封闭的金属制的管子形成的外管。
文档编号F25B29/00GK1755200SQ200410079068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9日
发明者赤塚心義 申请人:赤塚心義, 大连电沙地热材料有限公司, 陈志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