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369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大范围放出微小粒子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作为微小粒子扩散装置放出的微小粒子之一,可举出离子。作为该离子之一,有成为H+(H2O)n和O2-(H2O)m的离子,即所谓团簇离子。后述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设置有产生该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14(参照图36)。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搭载有该离子扩散装置的冰箱(参照图35)。该冰箱向箱外放出离子而对冰箱箱外附近进行杀菌。通过杀灭冰箱箱外的浮游细菌而提供卫生的生活空间,并且抑制门开闭时浮游细菌从箱外向箱内的侵入,实现了卫生的箱内环境。
专利文献1特愿2002-204622号专利文献2特愿2002-206163号但是,以往的离子扩散装置,射流的到达距离短,并且不利于流体向大范围输送。因此,具备该离子扩散装置的上述冰箱,相对于离子的产生量来说,离子的扩散能力、即具有杀菌作用的微小粒子的扩散能力较低。
在图37中,示出了在室温为15℃的房间中,从具有以往的离子扩散装置110a的冰箱200的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向室内放出团簇离子时房间各部分的离子浓度。其中,已确认当正离子浓度为2000个/cm3以上,且负离子浓度为2000个/cm3以上时,有杀菌效果。
在图37中,虽然在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的周围存在高浓度的离子,但该区域狭窄,不一定足够。例如,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的前方10mm位置处的离子浓度是约10万个/cm3,从离子产生装置14产生了足够的离子,但成为高浓度的离子停滞在吹出口附近的状态,而不向整个房间扩散。
又,要扩大放出的微小粒子的浓度高的区域,虽然增加送风机12的转速即可,但这样存在送风噪音明显增加的问题。又,要扩大放出的微小粒子的浓度高的区域,虽然增加微小粒子产生装置的微小粒子生成量即可,但例如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情况下,存在不仅需要大幅提高外加在离子产生装置14上的电压,而且离子产生声音增大,并且与离子同时产生的臭氧量爆发性地增加等其他问题。
又,虽然在很多家电产品上搭载了如现有的离子扩散装置110a那样向空气中扩散微小粒子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但与上述一样均存在微小粒子的扩散能力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大幅延长微小粒子扩散装置放出的微小粒子的到达距离,并且可向大范围输送微小粒子,能提高微小粒子的效果并降低噪音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冰箱。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送风通道从起点朝向终点、截面的纵横比逐渐变化。通过适当设定该纵横比的变化率可抑制从吹出口放出的风的速度衰减,所以可延长微小粒子的到达距离,并且可向大范围输送微小粒子。
又,如果将上述纵横比的扩大率或截面积的扩大率选定为适当的值,则可获得扩压器的效果,提高微小粒子送出能力。
又,本发明,通过设定送风通道的终点处的截面的纵横比AR为2≤AR≤20或5≤AR≤22,优选地设为5≤AR≤20,可抑制从吹出口送出的射流的风速衰减,可延长微小粒子的到达距离。因此,可提高位于较远位置的微小粒子的浓度。
并且,通过将送风通道设计为多条通道或利用导风板分割,可不受尺寸限制而容易地将吹出口的纵横比设定为最佳值,并且可从吹出口均匀放出微小粒子,可使均匀的微小粒子到达远方。
另外,送风通道的起点处的截面的纵横比AR优选为AR≤2。
又,本发明,通过在吹出口的附近设置风向变更板,可利用简单的结构将从微小粒子产生装置送出的微小粒子集中向希望的方向放出,或散布到大范围。
又,本发明,利用整流装置对流过微小粒子产生装置附近的空气进行整流而达到紊乱较少的状态,可以防止微小粒子产生效率下降,并且降低所产生的微小粒子彼此冲撞的概率。例如,在微小粒子产生装置是大致等量地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时,可防止产生的正离子与负离子由于碰撞而失去电荷从而消亡的情况,因此,可防止离子的输送效率下降。即,通过在配置微小粒子产生装置的上游侧对紊乱进行整流,可防止微小粒子产生效率的下降或微小粒子输送效率的下降。
又,本发明,可利用断面收缩部对紊流整流,可对流过微小粒子产生装置附近的空气进行整流而达到紊乱较少的状态。因此,不使用特别的装置即可实现与上述大致一样的效果。
又,本发明,如果设微小粒子产生装置的微小粒子产生部位上的垂直于流动的方向的宽度为w1、与微小粒子产生部位相对的送风通道的宽度为w2,则通过设定为0.7×w1≤w2≤1.3×w1,优选设定为w2=w1,可有效地输送微小粒子,并使其扩散。
又,本发明利用空气过滤器防止油烟或尘埃侵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内部,并且可防止污物附着在微小粒子产生装置上,抑制微小粒子的产生量随时间减少。
又,本发明,由于将吹出口设置在冰箱顶部,所以可将微小粒子扩散到更远,可扩大能杀灭冰箱周围空间中存在的浮游细菌等微生物的空间。因此,可进一步防止门开闭时浮游细菌从箱外侵入箱内,实现更加卫生的箱内环境。
又,本发明,由于将吹出口设置在冰箱前表面上部,所以可将具有杀菌作用的微小粒子集中扩散到冰箱的前面侧。因此,可进一步防止门开闭时浮游细菌从箱外侵入箱内,实现更加卫生的箱内环境。
又,本发明,由于从吹出口相对于水平面向下方放出微小粒子,所以可向冰箱箱外的空间有效散布具有杀菌作用的微小粒子。又,由于冰箱周围空间中存在的浮游细菌等微生物会因重力而随时间沉降,聚集在空间下部,所以通过相对于水平面向下方放出离子,可更有效地杀灭这些微生物。特别是在顶部或前表面上部设置具有杀菌作用的微小粒子的扩散装置的、高度为1700mm到1800mm的冰箱的情况下,由于可有效地将具有杀菌作用的微小粒子散布到距地面高度为1300mm到1500mm的位置,所以可有效抑制使用者通过呼吸而将病毒等微生物吸入体内的情况。
如果根据本发明,则通过将吹出口的纵横比设定成最佳而可大幅度延长微小粒子扩散装置放出的微小粒子(具有杀菌作用的微粒子等)的到达距离,并且可向大范围输送微小粒子,可提高微小粒子的效果并降低噪音。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工作时的流速分布的图。
图4是说明等速核的概要图。
图5是表示截面积一定时吹出口附近截面的纵横比与等速核长度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高度一定时吹出口附近截面的纵横比与等速核长度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流体产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吹出方向变更板的动作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风扇式加热器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16是具有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冰箱的离子扩散装置工作时、8个榻榻密大小的房间中离地面1700mm位置处的离子浓度分布的图。
图18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冰箱与室内的离子浓度分布的测量点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风向变更板的动作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第12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12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风向变更组件的动作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28是具有本发明第13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冰箱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第14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第14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3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14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水蒸汽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32是表示比较例1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33是表示比较例1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34是表示比较例1的流体产生装置工作时的流速分布的图。
图35是具有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36是表示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37是表示具有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的冰箱的离子扩散装置工作时、8个榻榻密大小的房间中离地面1700mm位置处的离子浓度分布的图。
图38是表示比较例3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39是表示比较例3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图40是表示比较例4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41是表示比较例5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42是表示比较例6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图43是表示比较例6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a~1e、100a流体产生装置2流体供给装置3流体流通通道3b、13b扩大管部5吹出口6引导板9吹出方向变更板9a旋转轴10风扇式加热器11a~11h、110a~110e离子扩散装置12送风机13送风通道13a断面收缩部13c上升气流流通通道14离子产生装置
14a放电面15扩散装置吹出口16导风板17整流装置19风向变更板20a、20b、200冰箱21开闭门22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3散热部24压缩机25上升气流30微小离子扩散装置31水蒸汽扩散装置32水蒸汽流通通道33水蒸汽产生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说明,与以往的例子同样的部分采用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实施方式或比较例中同样的部分也采用同样的附图标记。
<第1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a包括送出气体或液体等流体的流体供给装置2、输送从该流体供给装置2送出的流体的流体流通通道3、形成在该流体流通通道3的末端而将流体以射流形式送出的吹出口5、未图示的的控制部。流体借助流体供给装置2的驱动而被输送,流过流体流通通道3,从吹出口5变成射流向外部放出。图中的箭头表示流体的流动。
又,流体流通通道3中,吹出口5的上游部由扩大管部3b构成,随着朝向吹出口5,流体的高度逐渐减小而宽度逐渐增大,成为截面积平滑地扩大的构成。又,在流体供给装置2紧后方、即流体流通通道3的起点,扩大管部3b的截面形状设定为高度45mm、宽度45mm,即纵横比AR=1。而且,在流体流通通道3的终点、即吹出口5处,设定为高度10mm、宽度360mm,即纵横比AR=36。
在此,所谓纵横比,是决定截面形状的长度参数彼此的比,是由纵横比AR=(长的参数)/(短的参数)决定的值。因此,在截面是长方形时,用纵横比AR=(长边)/(短边)表示,又,截面是椭圆形时,用纵横比AR=(长径)/(短径)表示。例如,截面是正方形时,纵横比AR=1;长边与短边的比是2∶1的长方形时,纵横比AR=2;截面是正圆时,纵横比AR=1。因此,本说明书等中的纵横比通常取1以上的值。
并且,在扩大管部3b中,从流体供给装置2的紧下游部到吹出口5的稍微上游部,设置有多个引导板6,利用该引导板6将扩大管部3b内分割为多个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扩大管部3b由3块引导板6分割成4份,区划的各流体流通通道3构成为,随着接近吹出口5,纵横比增大,靠近吹出口5的引导板6的端部处的纵横比设定为AR=9左右。又,3块引导板6设置成,使得吹出口5处的纵向的流速分布在任何地方都大致一样。因此,吹出口5紧后方的纵向的流速分布在吹出口5的任何部分都大致均匀。
图3是表示作为流体产生装置1a的使用例,送出了吹出流速为1.5m/s的空气时的流速分布的图。图中的格子1格表示0.5m。另外,即使从吹出口5送出的流体是液体,也定性地表现出大致一样的倾向。如果与后述比较例1的流体产生装置100a的使用例(参照图34)比较则会清楚发现,如图3所示,从吹出口5送出的流体的到达距离增加,且可将流速大的流体输送到大范围的区域。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a相对于比较例1的流体产生装置100a,流体产生装置的能力大幅提高的原理。射流的流速在从吹出口5吹出之后马上开始衰减。射流的到达距离,与射流的等速核长度有关。图4是说明等速核的概要图。一般,刚从吹出口送出之后的射流中央部的流速分布是均一的。该速度均一的部分,由于从两侧发展的自由混合层的侵食而减少,在某个距离处消失。该部分是楔状,叫做等速核。下述情况已被公知对于在静止流体中流出的自由射流,等速核的长度根据吹出口形状、沿着吹出口壁面的边界层的状态、初始紊乱等而不同,但对于2维紊流射流,为吹出口高度或直径的5~7倍左右,对于轴对称紊流射流,为吹出口高度或直径的5~8倍左右。随着该等速核的长度的变长,射流的到达距离延长。
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a中,通过将吹出口5的纵横比最佳化而延长射流的等速核长度,从而抑制流速的衰减,所以流体的到达距离与现有技术(比较例1)相比大幅延长。例如,如果设吹出口5的高度一定、横向宽度无限长,则如已说明的那样,成为2维紊流射流,等速核长度为吹出口高度或直径的5~7倍左右。又,如果设吹出口的高度与横向宽度相同(AR=1),则与轴对称紊流射流一样,等速核长度为吹出口高度和吹出口横向宽度的5~8倍左右。如果将吹出口5的纵横比最佳化,例如相对于吹出口5的高度适当设定横向宽度,则等速核长度不仅受吹出口高度还受吹出口横向宽度的影响,所以等速核长度为吹出口高度与宽度的平均值的5~8倍左右,与相同吹出口高度时的2维紊流射流或轴对称紊流的情况相比显著延长。
图5以及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a中,吹出口5附近的截面的纵横比与等速核长度之间关系的图。图5中的■符号是固定吹出流速、吹出流量、吹出口面积而改变纵横比(吹出口宽度/吹出口高度)时的等速核长度除以纵横比为1(吹出口是正方形)时的等速核长度而无量纲化了的值。○符号是根据吹出口高度预测的等速核长度除以纵横比为1时的等速核长度而无量纲化了的值。◇符号是根据吹出口高度和宽度的平均值预测的等速核长度除以纵横比为1时的等速核长度而无量纲化了的值。
根据图5,实际的等速核长度,在纵横比到5左右之前接近根据吹出口高度和宽度的平均值预测的值,当纵横比在30以上时成为2维紊流射流而接近根据吹出口高度预测的值,在纵横比为5~30的区域中,显现出平滑连结前述2个预测值之间的特性。根据图5,纵横比在2以上则无量纲等速核长度优于纵横比为1时,纵横比在20以上则失去优势(2≤AR≤20)。
图6的■符号,是固定吹出流速、吹出口高度而改变纵横比时的等速核长度除以纵横比为1(吹出口是正方形)时的等速核长度而无量纲化了的值。这种情况下,随着纵横比增大,吹出口面积以及吹出流量增加。根据图6可知,从无量纲等速核长度来看,纵横比在30以上则变成2维紊流射流。又,纵横比在1以上则无量纲等速核长度优于纵横比为1时,纵横比在30以上则失去优势。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的是无量纲等速核长度在3以上时,此时的纵横比为5≤AR≤22。
因此,同时满足从图5导出的纵横比的范围(2≤AR≤20)和从图6导出的纵横比的范围(5≤AR ≤22)的5≤AR≤20的范围是最合适的纵横比。另外,图5、图6的特性,也有时根据流体的种类(物理特性)、吹出口形状、沿着吹出口壁面的边界层的状态、初始紊乱等的不同,而造成值或特性稍有不同。
即,如果吹出口面积以及吹出口流速相同,即为相同流量,则通过将吹出口5的纵横比设到最佳而可延长等速核长度,即流体的到达距离。换言之,在等速核长度、即流体的到达距离相同时,可减小流量,所以可降低流体供给装置2的消耗电力以及噪音值。
另外,流体流通通道3以及扩大管部3b的终点的截面积,优选设定为大于起点的截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流通通道3以及扩大管部3b设计为具有扩压器的作用,因此,可将流体的动能转化为静压,可辅助流体供给装置2的能力,所以与流体通过各部分时产生的压力损失都加在流体供给装置2上的情况相比,流量增加,噪音也下降。
又,希望流体供给装置2的纵横比、即流体流通通道3的起点的纵横比为AR≤2,但即使在流体流通通道3的起点的纵横比大时,也可通过将流体流通通道3的终点的截面的纵横比设定在5≤AR≤20,或者利用引导板6分割流体流通通道3而将引导板6的吹出口5侧端部处的流体流通通道3截面的纵横比设定为5≤AR≤20,从而获得与上述相近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2实施方式。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板6而从流体供给装置2的紧下游部起,将流体流通通道3分割为多个扩大管部3b。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流通通道3在左右方向上被分割成2份,在上下方向上被分割成2份,合计分割成4个扩大管部3b,因此,吹出口5设置4个。并且构成为,被分割区划开的流体流通通道3以及各扩大管部3b随着接近吹出口5而纵横比增大,吹出口5位置处的纵横比设定在10左右。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
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b的流速分布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即,射流向流体产生装置1b前方的到达距离稍短,但可扩大流体产生装置1b的前方空间中上下方向的射流的输送区域。
另外,吹出口5的形状,不限于高度<宽度的形状。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流体产生装置的立体图。该流体产生装置1c的吹出口5的形状,是高度>宽度,流体流通通道3在左右方向上被分割成2份,在上下方向上被分割成2份,合计分割成4个扩大管部3b,因此吹出口5设置4个。并且构成为,被分割区划开的流体流通通道3以及各扩大管部3b随着接近吹出口5而纵横比增大,吹出口5位置处的纵横比设定在10左右。其他结构与流体产生装置1b一样。该流体产生装置1c的流速分布不同于流体产生装置1b。即,射流向流体产生装置1c前方的射流的到达距离相同,而流体产生装置1c的前方空间中上下方向的射流的输送区域大幅扩大,左右方向的射流的输送区域缩小。
另外,希望流体供给装置2的纵横比、即流体流通通道3的起点处的纵横比为AR≤2,但即使在流体流通通道3的起点处的纵横比大时,也可通过将流体流通通道3的终点处的截面的纵横比设定为5≤AR≤20,或利用引导板6将流体流通通道3分割而将引导板6的吹出口5侧端部处的流体流通通道3截面的纵横比设定为5≤AR≤20,来获得与上述相近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3实施方式。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d,与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一样,吹出口5的形状为高度>宽度。流体流通通道3在左右方向上被分割成7份,上下方向上被分割成2份,合计分割成14个扩大管部3b,因此吹出口5设置14个。并且构成为,被分割区划开的流体流通通道3以及各扩大管部3b随着接近吹出口5而纵横比增大,吹出口5位置处的纵横比(此时是吹出口高度/吹出口宽度)设定在8左右。其他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一样。
在该流体产生装置1d中,流速分布与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射流向流体产生装置1d前方的到达距离稍稍变短,但流体产生装置1d的前方空间中上下方向的射流的输送区域大致相同,而左右方向的射流的输送区域大幅扩大。即,可将射流输送到流体产生装置1d前方的上下左右方向上较大范围的区域。
<第4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4实施方式。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e,在第1实施方式的吹出口5附近,追加有联动地转动的多个吹出方向变更板9,构成为可通过改变吹出方向变更板9的方向而改变流体的吹出方向的结构。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
通过例如如图12所示那样以旋转轴9a为中心改变多个吹出方向变更板9的方向,可将射流集中向希望的方向散布,或在大范围散布。具有流体产生装置1e的设备,根据设备的设置场所,往往由于壁面或障碍物等的影响而不能有效扩散射流,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e的情况下,可通过改变风向变更板9的方向而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壁面或障碍物等的影响。
<第5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5实施方式。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式加热器10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式加热器10,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b。
一般,从风扇式加热器吹出的暖风,随着风速的衰减,由于浮力而大幅上卷,所以到达距离短。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式加热器10,由于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b,所以风速的衰减受到抑制,而由于抑制暖风的上卷所以暖风沿着地面流动。从而风扇式加热器的舒适性大幅提高,并且由于可降低风量所以噪音也小。
另外,作为第5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是将风扇式加热器10的流体产生装置1b变更为图1、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a。此时,暖风的流速分布不同于第5实施方式。即,暖风向风扇式加热器10前方的到达距离稍稍变长,而风扇式加热器10的前方空间中上下方向的暖风的输送区域缩小。
又,作为第5实施方式的又一实施方式,是将风扇式加热器10的流体产生装置1b变更为图9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流体产生装置1c。此时,暖风的流速分布不同于第5实施方式。即,暖风向风扇式加热器10前方的到达距离相同,而风扇式加热器10的前方空间中上下方向的暖风的输送区域大幅扩大,左右方向的暖风的输送区域缩小。
<第6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6实施方式。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图16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冰箱的主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a包括送风机12、送风通道13、以放电面14a面向送风通道13的方式设置的离子产生装置14、未图示的控制部。利用离子产生装置14的驱动产生的离子,借助送风机12的驱动而被输送,流过送风通道13从扩散装置吹出口15向外部放出。另外,图14以及图15中的箭头表示此时的气流的情况。
又,在设置于冰箱20a的前表面的开闭门21的上部,具有与前述送风通道13以及扩散装置吹出口15连通的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使离子放出、扩散到冰箱箱外。另外,在送风机12的吸入口上游,为了防止油烟或尘埃侵入离子扩散装置11a内部而设置有未图示的的空气过滤器。
离子产生装置14可产生成为H+(H2O)n和O2-(H2O)m的离子,根据使用目的,可进行以下模式的切换相比于正离子较多地产生负离子的模式、相比于负离子较多地产生正离子的模式、以及以大致等量的比例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模式。从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产生的离子放出到送风通道13内,借助送风机12的驱动而从扩散装置吹出口15以及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向冰箱箱外吹出。
特别是在利用离子产生装置14大致等量地产生正离子[H+(H2O)n等]和负离子[O2-(H2O)m等]的情况下,放出到冰箱箱外的H+(H2O)n及O2-(H2O)m凝集在微生物的表面,包围空气中的微生物等浮游细菌。而且,如式(1)~(3)所示,通过碰撞而在微生物等的表面上凝结从而生成活性种、即[·OH](羟基)或H2O2(过氧化氢),来杀灭浮游细菌。
…(1)…(2)
…(3)如上述那样,通过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放出到冰箱20a前方周围的箱外生活空间,而杀灭该生活空间中存在的浮游细菌,提供卫生的生活空间,并且防止开闭门21开闭时浮游细菌从箱外侵入箱内,可实现卫生的箱内环境。
又,送风通道13具有断面收缩部13a和扩大管部13b。在从送风机12朝向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送风通道13中,断面收缩部13a设置在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紧前方,从送风机12连通的送风通道13的截面积在断面收缩部13a处呈现随着接近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而平滑地减小的形状。利用该断面收缩部13a对流过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附近的空气的紊乱进行整流,并且可抑制送风机12下游产生的流动的偏向、即所谓偏流。
并且,如果设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的垂直于流动的方向的宽度为w1,面向放电面14a的送风通道13的宽度为w2,则设定w2=w1。因此,离子产生装置14下游部的送风通道13内的离子浓度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平面内大致均匀。
在此,如果设定w2>1.3×w1,则在垂直于流动的方向上产生离子浓度的离散,所以不理想。特别是在使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的垂直于流动的方向的中央、和面向放电面14a的送风通道13的中央一致而处在同一位置时,离子在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中央附近离子浓度高,两端处离子浓度低。又,如果设为使放电面14a偏靠送风通道13的单侧的构造,则仅在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单侧离子浓度高,在另一侧离子浓度低。
又,如果设w2<0.7×w1,则从放电面14a放出的离子不会载于气流中而不是有效的。因此,通过设定为0.7×w1≤w2≤1.3×w1,优选设为w2=w1,可有效地输送离子并使其扩散。
又,从离子产生装置14至扩散装置吹出口15间的部分由扩大管部13b构成,构成为随着从离子产生装置14朝向扩散装置吹出口15、截面积平滑地扩大的结构。又,离子产生装置14紧后方的扩大管部13b的截面形状设定为,高度10mm、宽度30mm,即纵横比AR=3;在扩大管部13b的终点、即扩散装置吹出口15处,设定为高度8mm、宽度450mm,即纵横比AR=56。
并且,在扩大管部13b中,从离子产生装置14的紧下游部到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稍微上游部间设置有多个导风板16,利用该导风板16将扩大管部13b的内部分割为多个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扩大管部13b被6块导风板16分割成7份,区划开的各送风通道13随着靠近扩散装置吹出口15而纵横比变大,导风板16的靠近扩散装置吹出口15一方的端部处的纵横比设定在8左右。又,6块导风板16设定为,使得扩散装置吹出口15处的纵向的风速分布在任何地方都大致相同。因此,扩散装置吹出口15下游部的离子浓度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平面内大致均匀。
又,扩大管部13b,随着接近扩散装置吹出口15而向下倾斜。即,离子从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相对于水平面向下方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设置在离地面约1700mm处,所以通过相对于水平面向下方送出离子,可将离子有效散布到冰箱箱外的空间中。又,存在于冰箱周围的空间中的浮游细菌等微生物,由于重力而随时间沉降,积蓄在空间下部,所以通过相对于水平面向下方送出离子,可更有效地杀灭这些微生物。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将离子有效地散布到离地面的高度为1300mm到1500mm的位置上,所以可有效防止使用者通过呼吸而将病毒等微生物吸入体内。
图17表示在室温15℃的房间中,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a的冰箱20的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向室内放出成为H+(H2O)n和O2-(H2O)m的离子、即所谓团簇离子时房间各部分的离子浓度。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与室内离子浓度分布的测量点间的位置关系的图。房间的大小是8个榻榻密大小(高度2400mm、宽度3600mm、进深3600mm),测量点如图18中单点划线所示,是距房间地面的高度为1700mm的截面。又,此时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的风速,在吹出口的纵向的任何位置都是大致均匀的1.5mm/s,图18的箭头表示此时气流的状态。并且此时冰箱前方1m处的噪音值是22dB。
另外,当正离子浓度为2000个/cm3以上,且负离子浓度为2000个/cm3以上时,确认有上述杀菌效果。
根据图17,从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吹出的离子到达了房间的端部,这一点,与后述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110a比较表现得很明显。又,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前方10mm位置处的离子浓度是约1万个/cm3,也不会如比较例2那样高浓度的离子停滞在吹出口附近。而且可知,在8个榻榻密大小的房间的约60%以上的区域中显示出正离子浓度为2000个/cm3以上且负离子浓度为2000个/cm3以上的离子浓度,显现出杀菌效果的区域较比较例2大得多。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a的离子扩散能力相对于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110a来说大幅提高的原理。第1,扩大管部13b设计为具有扩压器的作用,因此,可将气流的动能转化为静压,可辅助送风机12的送风能力,所以与未图示的的空气过滤器、断面收缩部13a、及其他送风通道13内产生的压力损失都加在送风机12上时相比送风量增加,噪音也下降。因此与比较例2相比是以更大风量的气流输送离子,所以扩散效率格外提高。离子扩散装置11a的风量是比较例2的约2倍,此时冰箱29a前方1m处的噪音值与比较例2一样是22dB。
第2,利用该断面收缩部13a对流过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附近的空气的紊乱进行整流,并且可抑制送风机12下游产生的流动的偏向,即所谓偏流,所以气流的紊乱与比较例2相比受到大幅抑制。离子由于与壁面或其他障碍物碰撞而失去电荷从而消亡。又,从离子产生装置14以大致等量的比例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时,正离子和负离子碰撞从而离子消亡。即,如果气流紊乱,则因障碍物与离子碰撞以及/或离子之间碰撞导致的离子消亡量多,而如果气流被整流,则因障碍物与离子碰撞以及/或离子之间碰撞引起的离子消亡量减少,因此离子寿命变长。在比较例2中,在约3秒内离子浓度衰减到1/e,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衰减到1/e的时间延长到约5秒。
第3,由于抑制了流过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附近的空气的紊乱或偏向,所以流过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附近的空气变变得均一。从而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上的离子产生效率提高。即,可利用低电压或低风量确保希望的离子产生量,还有利于降低噪音。
第4,通过将送风通道13与离子产生装置14的位置关系设定为,使得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的垂直于流动的方向的宽度、与面向放电面14a的送风通道13的宽度相等,来抑制垂直于流动的方向上的离子浓度的离散,离子产生装置14下游部的送风通道13内的离子浓度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平面内变得大致均匀,可使离子有效地载于气流。因此,可有效输送离子并使其扩散。
第5,通过将吹出口的纵横比最佳化,延长射流的等速核,而抑制了风速的衰减,所以气流的到达距离与比较例2相比大幅延长。关于等速核的说明、以及因等速核的延长而引起的气流的到达距离延长的原理以及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因此,如果吹出口面积以及吹出口风速相同,即、风量相同,则通过使吹出口的纵横比最佳,可延长等速核长度,即气流的到达距离。换言之,在等速核长度相同,即气流的到达距离相同时,可减小风量,所以可降低送风机12的消耗电力以及噪音值。
<第7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7实施方式。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去掉了第6实施方式的断面收缩部13a,而在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的上游的送风通道13上设置整流装置17。由此,可对流过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附近的空气的紊乱进行整流,所以可获得第6实施方式中的断面收缩部13a的效果,并且消除第6实施方式中由于断面收缩部13a而产生的压力损失,可减少送风通道13上产生的压力损失,所以可增加送风机12的风量以及/或者降低送风机12的噪音。又,去掉了扩大管部13b的导风板16,取而代之,从离子产生装置14的紧下游部起将送风通道13分割为多个扩大管部13b。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通道13在左右方向上被分割成5份,在上下方向上被分割成3份,合计分割成15个扩大管部13b,因此,扩散装置吹出口15设置15个。又,构成为,被分割区划开的流体流通通道3以及各扩大管部13b随着接近吹出口5而纵横比增大,扩散装置吹出口5位置处各送风通道的纵横比设定为8左右。
其他结构与第6实施方式一样,与第6实施方式一样构成为,送风通道13以及扩散装置吹出口15与冰箱20a的前表面设置的开闭门21上部具有的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连通,向冰箱箱外放出、扩散离子。
本实施方式的离子的分布与第6实施方式不同。即,由于送风通道13的压力损失降低从而风量增加,离子向冰箱前方的到达距离稍稍增加,可使冰箱前方空间中上下方向的离子浓度更加均匀,并使冰箱前方下部的离子浓度增加。
另外,扩散装置吹出口15以及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的形状,不限于高度<宽度。
<第8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8实施方式。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7实施方式的送风通道13以及扩散装置吹出口15与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产生装置1d的流体流通通道3以及吹出口5同样地形成。因此,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形状是高度>宽度,送风通道13在左右方向上被分割成7份,在上下方向上被分割成2份,合计分割成14个扩大管部13b,其结果,扩散装置吹出口15设置14个。又,构成为,被分割区划开的送风通道3以及各扩大管部13b随着接近吹出口5而纵横比增大,扩散装置吹出口5位置上的各送风通道的纵横比(这种情况下为吹出口高度/吹出口宽度)设定为8左右。
其他结构与第7实施方式一样,与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送风通道13以及扩散装置吹出口15与冰箱20a的前表面设置的开闭门21上部具有的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连通,向冰箱箱外放出、扩散离子。
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分布与第6实施方式不同。即,虽然离子向冰箱前方的到达距离以及冰箱前方空间中左右方向的离子扩散区域稍微减少,但冰箱前方空间中上下方向的离子扩散区域大幅扩大,可使上下方向的离子浓度更加均匀,并使冰箱的前方下部的离子浓度增加。即,可使离子扩散到离子扩散装置11c前方的上下左右方向的大范围区域中。
<第9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9实施方式。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去掉了第7实施方式的整流装置17,并且离子产生装置14的配置不同,离子产生装置14附近的送风通道13的形状以及空气的流动不同。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位于阻碍从送风机12送出的风的流动的位置,从送风机12送出的空气冲撞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带着从放电面14a产生的离子,通过从离子产生装置14的肋部向送风通道13流出,从而获得整流效果。其他结构与第7实施方式一样。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d中,当从送风机12送出的空气冲撞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时,偏流受到抑制,所以尽管去掉了整流装置17,也可获得与第7实施方式大致一样的效果,所以有利于降低成本。
<第10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10实施方式。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去掉了第7实施方式的整流装置17,并且离子产生装置14的配置不同,离子产生装置14附近的送风通道13的形状以及空气的流动不同。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位于阻碍从送风机12送出的风的流动的位置,从送风机12送出的空气冲撞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带着从放电面14a产生的离子,从离子产生装置14的上下两肋向送风通道13流出,从而获得整流效果。其他结构与第7实施方式一样。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e中,当从送风机12送出的空气冲撞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时,偏流受到抑制,所以尽管去掉了整流装置17,也可获得与第7实施方式大致一样的效果,所以有利于降低成本。
<第11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11实施方式。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f,在第6实施方式的扩散装置吹出口15附近,追加了联动地转动的多个风向变更板19,成为可通过改变风向变更板19的方向而改变离子的吹出方向的结构。其他结构与第6实施方式一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例如如图25所示那样以转动轴19a为中心改变多个风向变更板19的方向,可将离子集中向希望的方向散布,或散布到大范围。具有离子扩散装置11f的设备,根据设备的设置场所的不同,有时由于壁面或障碍物等的影响而不能有效扩散离子,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f的情况下,可通过改变风向变更板19的方向而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壁面或障碍物等的影响。
<第1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12实施方式。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g,省去了第6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6,另一方面,在扩大管部13b中追加了风向变更组件19b。该风向变更组件19是由具有导风板功能的3块板状部件一体成型的,构成为能以转动轴19a为中心转动的结构,可通过改变该风向变更组件19b的方向而改变离子的吹出方向。其他结构与第6实施方式一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例如如图27所示那样改变风向变更组件19b的转动角度,可将离子向大范围的吹出切换为仅向单侧吹出。即,可切换到向大范围吹出离子的状态、仅向一侧吹出离子的状态、仅向另一侧吹出离子的状态的3种离子吹出方向。
又,与第11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f相比可动部减少,可减少零件数量,所以在成本方面、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
<第13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13实施方式。图2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冰箱的概要俯视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h,省去了第6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2,作为送风通道13的一部分的上升气流流通通道13c以覆盖加热部23的方式配置,所述加热部23配置在冰箱20b主体的背面以及/或者侧面上。其他结构与第6实施方式一样。
当本实施方式的冰箱20b工作时,由于冰箱20b的压缩机24的散热、以及配置在冰箱20b主体的背面以及/或者侧面而用于将未图示的的热交换器的热量放出到箱外的加热部23的散热,在上升气流流通通道13c内产生上升气流25,如图28所示上升到冰箱20b的上部。上升气流25在冰箱20b的顶面部中沿着送风通道13流通,通过离子产生装置14时带走离子,从扩散装置吹出口15以及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放出、扩散到冰箱箱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省去了送风机12,而且可消除送风机12产生的巨大的送风噪音,所以可大幅降低噪音。而且,一般也可构成为,利用压缩机24附近设置的未图示的的循环用送风机促进上升气流的上升。另外,使用在放电面14a附近产生离子风的离子产生装置14,利用离子产生装置14产生的离子风进行送风也可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第14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14实施方式。图2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侧剖面图,图3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俯视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0的主要部分包括送风机12、送风通道13、未图示的的控制部,微小粒子借助送风机12的驱动而被输送,流过送风通道13从扩散装置吹出口15向外部放出。又,送风通道13具有断面收缩部13a和扩大管部13b。
断面收缩部13a为送风通道的高度逐渐减小并且宽度逐渐扩大、截面积缓缓减小的结构。又,从断面收缩部13a至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部分由扩大管部13b构成,构成为随着朝向扩散装置吹出口15、截面积平滑扩大的结构。具体地说,在断面收缩部13a的起点位置,设定为高度12mm、宽度30mm,即纵横比AR=2.5;在断面收缩部13a的终点位置,设定为高度8mm、宽度40mm,即纵横比AR=5;在扩大管部13b的终点、即扩散装置吹出口15部位,设定为高度8mm、宽度450mm,即纵横比AR=56。
并且,扩大管部13b,从断面收缩部13a的紧下游部到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稍微上游部间设置有多个导风板16,由该导风板16分割成多个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扩大管部13b由6块导风板16分割成7份,区划开的各送风通道3随着接近扩散装置吹出口15而纵横比增大,靠近扩散装置吹出口15一方的导风板16端部处的纵横比设定为8左右。又,6块导风板16设定为,使得扩散装置吹出口15部位的纵向的风速分布在任何地方都大致一样,因此,扩散装置吹出口15下游部的离子浓度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平面内大致均匀。
在上述送风系统中,设置产生希望的微小粒子的微小粒子产生装置。设置位置优选为图29、图30所示的A或B的位置。即,A的位置在送风机12的更上游侧,在该位置设置微小粒子产生装置时,微小粒子借助送风机12的混合能力而均匀混合在空气中。又,B的位置是断面收缩部13a或断面收缩部13a的紧下游部,在该位置设置微小粒子产生装置时,微小粒子借助断面收缩部13a的整流效果而比较均匀地混合在空气中。
作为上述微小粒子的例子,可采用正离子、负离子、团簇离子等具有电荷的粒子,具有活性的基、原子、氧分子、水分子(水蒸汽)等各种分子,具有杀菌作用的微小粒子、芳香成分、药效成分,由空气净化装置除去花粉和尘埃等之后的清洁空气等,除此之外,只要是扩散在空气中而发挥效果的微小粒子,还可以采用任何粒子。
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则与第6实施方式一样可将微小粒子扩散到大范围的区域。另外,也可代替断面收缩部13a而设置整流装置或整流部。又,代替导风板16而分割送风通道13,将各送风通道13的终端部、即设置有多个的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纵横比设定在8左右,也可获得同样效果。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图3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一例而表示搭载在加湿器等上的水蒸汽扩散装置31的概要侧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水蒸汽扩散装置31,在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0的基础上,在图29以及图30所述的B位置设置有水蒸汽吹出口32,并设置有与水蒸汽吹出口32连通的水蒸汽流通通道33以及水蒸汽产生装置34。水蒸汽产生装置34例如包括未图示的的水箱和加热水箱内的水而产生水蒸汽的加热器。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则与图14的实施方式一样可将水蒸汽扩散到大范围的区域。
另外,在本发明的冰箱中,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也可设置在冰箱顶部。如果利用该结构,则可将具有杀菌作用的微小粒子扩散到更远,可扩大能杀灭冰箱周围空间中存在的浮游细菌等微生物的空间,所以可防止开闭门开闭时浮游细菌从箱外侵入箱内,实现更卫生的箱内环境。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可加以适当变更地实施。又,离子扩散装置以及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不仅在冰箱上,搭载在所有设备上都可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比较例1>
说明用于与第1实施方式比较的比较例。图32是表示比较例1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图33是表示比较例1的流体产生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比较例1的流体产生装置100a包括流体供给装置2、流体流通通道3、产生射流的吹出口5、未图示的的控制部。流体,借助流体供给装置2的驱动而被输送,流过流体流通通道3,从吹出口5变成射流向外部放出。图中的箭头表示流体的流动。
又,图34是表示作为上述流体产生装置100a的使用例,从呈高度60mm、宽度60mm的形状的吹出口送出吹出流速为1.5m/s的空气时的流速分布的图。图中的格子1格表示0.5m。另外,即使从吹出口送出的流体是液体也具有大致一样的倾向。从图34可以发现比较例1的流体产生装置100a存在射流的到达距离短的问题。
并且还发现,比较例1的流体产生装置100a存在不利于向大范围输送流体的问题。一般,使用现有技术的流体产生装置的吹出口形状,多是低纵横比的,从这样的吹出口吹出的射流难以扩展到大范围,即使假设扩展到了大范围,流速也会大幅降低。
<比较例2>
下面说明用于与第6实施方式比较的比较例2。图35是表示具有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的冰箱的主视图,图36是表示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在图35的比较例2的冰箱200的顶部具有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110a。
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110a包括送风机12、送风通道13、以放电面14a面向送风通道13的方式设置的离子产生装置14、未图示的控制部。利用离子产生装置14的驱动产生的离子,借助送风机12的驱动而被输送,流过送风通道13从扩散装置吹出口15向外部放出。另外,图36中的箭头表示此时气流的状态。又,在冰箱200的开闭门21的上部具有与前述送风通道13以及扩散装置吹出口15连通的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使离子放出、扩散到冰箱箱外。另外,在离子扩散装置110a的送风机12的吸入口上游,为了防止油烟或尘埃侵入离子扩散装置110a内部而设置有未图示的的空气过滤器。
离子产生装置14可产生成为H+(H2O)n和O2-(H2O)m的离子。从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产生的离子放出到送风通道13内,借助送风机12的驱动从扩散装置吹出口15以及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向冰箱箱外吹出。
通过如上述那样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放出到冰箱200前方周围的箱外生活空间中,可杀灭该生活空间中存在的浮游细菌,提供卫生的生活空间,并且能防止开闭门21开闭时浮游细菌从箱外侵入箱内,实现卫生的箱内环境。
图37表示在室温为15℃的房间中,从具有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110a的冰箱200的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向室内放出成为H+(H2O)n和O2-(H2O)m的离子、即所谓团簇离子时房间各部分的离子浓度。房间的大小是8个榻榻密大小(高度2400mm、宽度3600mm、进深3600mm),测量点是如图18中单点划线所示的距房间地面的高度为1700mm的截面。又,此时的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的风速是1.5mm/s。并且此时冰箱前方1m处的噪音值是22dB。另外,此时的离子产生装置14的控制方法与第6实施方式一样。
从图37可知,虽然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的周围存在高浓度的离子,但其区域窄,不一定足够。比较例2的冰箱箱外离子吹出口22前方10mm位置处的离子浓度是10万个/cm3,虽然从离子产生装置14产生了足够的离子,但成为了高浓度的离子停滞在吹出口附近的状态,不向房间整体扩散。即,具有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110a的冰箱200,存在相对于离子的产生量来说离子的扩散能力低的问题。
要扩大离子浓度高的区域,虽然增加离子扩散装置110a的送风机12的转速即可,但如果这样则存在送风噪音明显增加的问题。又,要扩大离子浓度高的区域,虽然增加离子产生装置14的离子生成量即可,但这种情况下存在不仅必须大幅提高外加在离子产生装置14上的电压,而且离子产生声音增大,并且与离子同时产生的臭氧量爆发性地增加等问题。
与比较例2的离子扩散装置110a以及/或者离子产生装置14同样的产品搭载在很多家电产品上,但都与上述一样存在离子的扩散能力低的问题。
<比较例3>
下面说明用于与第6实施方式比较的比较例3。图38是表示比较例3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图39是表示比较例3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在比较例3的离子扩散装置110b中,去掉了第6实施方式的断面收缩部13a。因此,送风通道3的压力损失下降,但不能对流过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附近的空气的紊乱进行整流,并且也不能抑制送风机12下游产生的流动的偏向,即所谓偏流。即,由于气流的紊乱引起离子之间的碰撞率上升,所以离子消亡量增多,离子的寿命变短,并且由于气流的紊乱或偏向,使得流过放电面14a附近的空气不均一,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上的离子产生效率下降。即,要确保希望的离子的产生量不仅必须要更高的电压或更大的风量,而且也不利于降低噪音。又,由于偏向的气流带着离子流过扩大管部13b从扩散装置吹出口15送出,所以扩散装置吹出口15处的纵向的风速分布也产生偏差。因此,扩散装置吹出口15下游部的离子浓度也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平面内产生偏向,离子的扩散能力下降。
<比较例4>
下面说明用于与第6实施方式比较的比较例4。图40是表示比较例4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概要侧剖面图与图15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完全一样。
比较例4的离子扩散装置110c,与第6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a相比,放电面14a和其附近的送风通道13的形状以及配置不同。设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的垂直于流动的方向的宽度为w1、面向放电面14a的送风通道13的宽度为w2,设定为w2=2×w1,并且,使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的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中央、和面向放电面14a的送风通道13的中央一致而处在同一位置。因此,在垂直于流动的方向上产生离子浓度的离散,在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中央附近离子浓度高,在两端离子浓度低。特别是从送风机12送出的空气的偏向大,在气流沿着送风通道13的左右某一方的壁面流动时,所顺沿的壁面的下游侧的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风速大,在扩散装置吹出口15以外的地方风速变小。因此,风速小的部分的下游区域的离子浓度下降,并且风速大的气流不通过离子产生装置14的放电面14a,所以离子产生效率也大幅下降,离子的扩散能力降低。
<比较例5>
下面说明用于与第6实施方式比较的比较例5。图41是表示比较例5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概要侧剖面图与图15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完全一样。
比较例5的离子扩散装置110d,去掉了第6实施方式的离子扩散装置11a的导风板16。因此,气流从扩大管部13b的左右壁面剥离,不能获得扩压器的效果,并且在图41所示的C的区域产生漩涡区域,送风效率下降。又,气流不向左右方向上的大范围扩散,而是偏向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中央附近流动,所以离子也不是向左右方向的大范围扩散,而是仅分布在一个方向上。并且,由于扩散装置吹出口15处的纵横比没有最佳化,所以气流的到达距离也缩短。因此,离子的扩散能力下降。
<比较例6>
下面说明用于与第6实施方式比较的比较例6。图42是表示比较例6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俯视剖面图,图43是表示比较例6的离子扩散装置的概要侧剖面图。
比较例6的离子扩散装置110e,为从比较例3进一步改变了离子产生装置的设置位置的结构。即,在比较例3中,以离子产生装置14的纵向垂直于气流的流动的方式配置,与之相对,在比较例6中,使离子产生装置14的纵向平行于气流的流动,并且配置在扩大管部13b的右侧的侧壁上。因此,在比较例3的问题的基础上,还会产生下述问题从设置有离子产生装置14的扩大管部13b的右侧的侧壁的下游的、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右侧送出的离子的浓度高,而从扩散装置吹出口15的左侧以及中央部送出的离子的浓度低。即,离子不是向左右方向的大范围扩散,而是仅分布在一个方向(向右方向),所以离子的扩散能力下降。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可用作团簇离子或水蒸汽的扩散装置,可搭载于以冰箱为代表的各种家电制品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具有从微小粒子产生部位产生微小粒子的微小粒子产生装置、输送由该微小粒子产生装置产生的微小粒子的送风通道、形成在该送风通道的末端而放出微小粒子的吹出口,其特征在于,前述送风通道,从起点朝向终点、截面的纵横比逐渐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送风通道,从起点朝向终点、截面的纵横比逐渐变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送风通道,从起点朝向终点、截面积逐渐变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送风通道的终点处的截面的纵横比AR为2≤AR≤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送风通道的终点处的截面的纵横比AR为5≤AR≤2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送风通道的终点处的截面的纵横比AR为5≤AR≤2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送风通道被分割成多条通道,各通道的终点处的截面的纵横比AR为5≤AR≤2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区划前述送风通道的导风板;由该导风板区划开的各通道的终点处的截面的纵横比AR为5≤AR≤2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送风通道的起点处的截面的纵横比AR是AR≤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吹出口的附近设置有风向变更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微小粒子产生装置的上游侧的前述送风通道上,设置有对微小粒子的流动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微小粒子产生装置的上游侧或与前述微小粒子产生装置并行的前述送风通道上设置有局部地减小了截面积的断面收缩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设前述微小粒子产生部位上的垂直于微小粒子的流动的方向的宽度为w1、与前述微小粒子产生部位相对的前述送风通道的宽度为w2,则0.7×w1≤w2≤1.3×w1。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设前述微小粒子产生部位上的垂直于微小粒子的流动的方向的宽度为w1、与前述微小粒子产生部位相对的前述送风通道的宽度为w2,则w1=w2。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上游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微小粒子具有杀菌作用。
17.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前述吹出口设置在冰箱顶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前述吹出口设置在冰箱前表面上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从前述吹出口相对于水平面向下方放出微粒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大幅延长微小粒子扩散装置放出的微小粒子的到达距离,并且可向大范围输送微小粒子,实现微小粒子的效果提高和噪音降低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因此,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具有从微小粒子产生部位产生微小粒子的微小粒子产生装置、输送由该微小粒子产生装置产生的微小粒子的送风通道、形成在该送风通道的末端而以射流的形式放出微小粒子的吹出口,前述送风通道,从起点朝向终点、截面的纵横比逐渐增大。
文档编号F25D23/12GK1849491SQ20048002583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8日
发明者大塚雅生, 井上善一, 义川隆司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