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压缩机电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460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压缩机电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压缩式电冰箱。
背景技术
通常的电冰箱都是采用一个压缩机、一个冷凝器等构成一个独立的制冷系统。已有利用一个独立的制冷系统通过电磁阀分流或控制制冷剂的流向扩展成为相关的多循环制冷系统,例如,机械控制的冷藏冷冻箱、双温双控电冰箱、三循环电冰箱、四循环电冰箱等。这种基于一个制冷系统的多循环结构形式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当环境温度比较高或者一次性放入大量食物时,制冷系统无法及时满足各个间室的冷量需求,导致箱内温度回升较高,或者降温速度很慢,影响食物保存及保鲜。
有某一个间室使用频繁,制冷系统无法顾及其它间室,或者因为持续制冷,使与该间室共用一个串联蒸发器的间室温度过低,冻坏箱内食物。
各个间室的蒸发温度不同,导致压缩机运行不稳定。
当两个以上间室都要制冷时,因为制冷系统只能为一个制冷回制冷,在其制冷回路中的间室必须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影响食物储存及保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压缩机电冰箱,通过双压缩机的协调工作,使两个以上的制冷回路可以同时工作,加快间室冷却速度,缩短制冷系统对间室制冷需求的响应时间,延长食物储存的时间,提高保鲜效果。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结构特点是由第一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组和第一节流单元串联连接构成第一支路;由第二压缩机与第二蒸发器组和第二节流单元串联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连接在包括有冷凝器和过滤器的制冷循环回路中;各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通过排气单向阀接冷凝器,在压缩机排气口和排气单向阀之间,通过卸压单元接入位于支路中的节流单元的入口侧,在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位于过滤器一侧的入口端,设置支路截止阀。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中由两只压缩机形成的两个独立的制冷系统根据各自所控制的间室或者制冷区域的需求,决定各自的工作状态,而不受其它间室和与其并联的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影响,两个制冷系统可能分别工作,也可能同时工作。在两只压缩机同时工作时,可以大大加快间室冷却速度,缩短制冷系统对间室冷需求的响应时间,延长食物储存时间,提高保鲜效果。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压缩机、2第二压缩机、3第一排气单向阀、4第二排气单向阀、5冷凝器、6过滤器、7第一支路截止阀、8第二支路截止阀、9第一节流单元、10第二节流单元、11第一蒸发器组、12第二蒸发器组、13第一卸压单元、14第二卸压单元、15第一电磁阀组、16第二电磁阀组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由第一压缩机1、第一蒸发器组11和第一节流单元9串联连接构成第一支路;由第二压缩机2与第二蒸发器组12和第二节流单元10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连接在包括有冷凝器5和过滤器6的制冷循环回路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共用一只冷凝器5和一只过滤器6,组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制冷循环。
第一压缩机1和第二压缩机2的排气口分别通过第一排气单向阀3和第二排气单向阀4接冷凝器5,使冷凝器5中的高压制冷剂不会反向流向压缩机;在第一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第一排气单向阀3之间,通过第一卸压单元13接入位于第一支路中的第一节流单元9的入口侧。在第二压缩机2的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单向阀4之间,通过第二卸压单元14接入位于第二支路中的第二节流单元10的入口侧。
在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位于过滤器6一侧的入口端,设置支路截止阀,包括第一支路截止阀7和第二支路截止阀8。支路截止阀可以阻止高压制冷剂进入该支路。
在压缩机不工作时,卸压单元打开,支路截止阀关闭,压缩机排气管中制冷剂依次通过卸压单元、节流单元进入蒸发器,使压缩机吸、排气两端的压力得到平衡,因此,在压缩机不工作时,吸、排气两端处于低压平衡状态,可以顺利启动。
具体实施中卸压单元,包括第一卸压单元13和第二卸压单元14为可以为卸压毛细管或卸压截止阀。
在位于第一支路中的第一节流单元9的入口处,设置第一电磁阀组15;在位于第二支路中的第二节流单元10的入口处,设置第二电磁阀组16,第一卸压单元13接入在第一电磁阀组15的入口端;第二卸压单元14接入在第二电磁阀组16的入口端。各电磁阀组中的电磁阀可以是普通电磁阀、脉冲电磁阀或步进电机控制的电磁阀。
根据冰箱不同的间室结构设置,第一蒸发器组11和第二蒸发器组12可以是一个蒸发器或多个蒸发器串联或并联组成,第一节流单元9中的毛细管与第一蒸发器组11对应设置,第二节流单元10中的毛细管与第二蒸发器组12对应设置。
由两只压缩机形成的两个独立的制冷系统根据各自所控制的间室或者制冷区域的需求,决定各自的工作状态,而不受其它间室和与其并联的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影响,两个制冷系统可能分别工作,也可能同时工作。
工作状态一第二压缩机2不工作,第一压缩机1工作。第二支路截止阀8关闭,第一支路截止阀7打开,第一卸压单元13关闭,第二卸压单元14打开,第二排气单向阀4在压力作用下自然关闭,制冷剂在由第一支路与冷凝器5等构成的循环系统中循环,即由第一压缩机1通过第一排气单向阀3、冷凝器5、过滤器6、第一支路截止阀7、第一节流单元9和蒸发器组11回到第一压缩机1,完成制冷循环。
工作状态二第一压缩机1不工作,第二压缩机2工作。第一支路截止阀7关闭,第二支路截止阀8打开,第二卸压单元14关闭,第一卸压单元13打开,第一排气单向阀3在压力作用下自然关闭制冷剂在由第二支路与冷凝器5等构成的循环系统中循环,即由第二压缩机2通过第二排气单向阀4、冷凝器5、过滤器6、第二支路截止阀8、第二节流单元10和第二蒸发器组12回到第二压缩机2,完成制冷循环。
工作状态三第一压缩机1和第二压缩机2同时在工作。第一支路截止阀7和第二支路截止阀8均打开,第一卸压单元13和第二卸压单元14均关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同时工作。即制冷剂由第一压缩机1、第二压缩机2分别经过第一排气单向阀3、第二排气单向阀4,冷凝器5,过滤器6,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支路截止阀7、第一节流单元9、第一蒸发器组11回到压缩机1,另一路经过第二支路截止阀8、第二节流单元10、第二蒸发器组12回到第二压缩机2,分别完成各自制冷循环。
工作状态四第一压缩机1和第二压缩机2都不工作,第一支路截止阀7和第二支路截止阀8均为关闭,第一排气单向阀3和第二排气单向阀4在压力作用下自然关闭,由第一卸压单元13和第二卸压单元14构成的卸压通路均打开。
在以上的工作状态说明中,卸压单元13、14均采用截止阀。如果用毛细管作为卸压单元,则以上四种工作状态下,卸压单元始终打开。在压缩机不工作的情况下,排气口与排气单向阀之间的制冷剂经过卸压单元进入蒸发器。在压缩机工作的情况下,因为制冷剂在毛细管中的流动阻力远远大于在冷凝器中的流动阻力,所以仅有少量的制冷剂通过卸压单元进入蒸发器,基本上不影响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了保证压缩机吸、排气压力的充分平衡,在使用毛细管作为卸压单元时,压缩机每次停机时间要大于5分钟。
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路中的第二节流单元10为单只毛细管,因此,与图1相比,图2中不再需要使用第二电磁阀组16。当第一压缩机1工作时,制冷剂从第一支路截止阀7经过第一电磁阀组15进入第一节流单元9。第一电磁阀组15由数个电磁阀组成,分配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单元9中的不同的毛细管进入第一蒸发器组11中的不同蒸发器,实现由一个独立循环给不同间室或温区分别或同时制冷的作用。
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路中的第一节流单元9和第二支路中的第二节流单元10均为单只毛细管,因此,与图1相比,图3中不再需要使用第一电磁阀组15和第二电磁阀组16。
在图1、图2、图3所示结构中,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冷凝器5和过滤器6按常规设置。每个独立循环都可以是一个单循环也可以扩展成为多循环系统。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电控或者机械控制。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风冷、直冷或者风直冷相结合的冷却方式。
权利要求
1.双压缩机电冰箱,其特征是由第一压缩机(1)、第一蒸发器组(11)和第一节流单元(9)串联连接构成第一支路;由第二压缩机(2)与第二蒸发器组(12)和第二节流单元(10)串联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连接在包括有冷凝器(5)和过滤器(6)的制冷循环回路中;各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通过排气单向阀(3、4)接冷凝器(5),在压缩机排气口和排气单向阀之间,通过卸压单元(13、14)接入位于支路中的节流单元(9、10)的入口侧,在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位于过滤器一侧的入口端,设置支路截止阀(7、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其特征是所述卸压单元(13、14)为卸压毛细管或卸压截止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蒸发器组(11)和第二蒸发器组(12)为一个蒸发器或多个蒸发器串联或并联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其特征是在所述位于支路中的节流单元(9、10)的入口处,设置电磁阀组(15、16),所述卸压单元(13、14)接入在电磁阀组(15、16)的入口端。
全文摘要
双压缩机电冰箱,其特征是由第一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组和第一节流单元串联连接构成第一支路;由第二压缩机与第二蒸发器组和第二节流单元串联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连接在包括有冷凝器和过滤器的制冷循环回路中;各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通过排气单向阀接冷凝器,在压缩机排气口和排气单向阀之间,通过卸压单元接入位于支路中的节流单元的入口侧,在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位于过滤器一侧的入口端,设置支路截止阀。本发明可以加快间室冷却速度,缩短制冷系统对间室制冷需求的响应时间,延长食物储存的时间,提高保鲜效果。
文档编号F25D19/00GK1924486SQ200510094230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日
发明者魏邦福 申请人: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