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911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式换热器,特别指小型、中型、大型水源热泵和 水冷冷水机组均可使用的套管式换热器,具体为一种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 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包括压縮机,入口与压縮机相连通的螺旋状套 管冷凝器,与压縮机相连通的、端部设有集气桶的螺旋状套管蒸发器,与螺旋
状套管冷凝器的末端相连通的集流桶;集流桶通过分液器和螺旋状套管蒸发器 相连通;螺旋状套管冷凝器和螺旋状套管蒸发器的结构均包括管套,以及穿套 于管套中的数个细换热管。所谓套管式,就是指管套中穿套有数个细换热管, 即管中套管。螺旋状套管冷凝器的入口通过连通管直接与压縮机相连通。集流 桶直接设置于螺旋状套管冷凝器的末端。螺旋状套管蒸发器的集气桶通过汽液 分离器与压縮机相连通。这种结构的套管式换热器只能适用于小型机组,在国 标框架内的最优工作状态下的能效比(EER)《4.6,性能系数(C0P)《4.05, 传热系数(K)《1100W/M2.°C,排热能力为1一180KW。而且,换热效率低,换 热管耗材多。因此,无论从工作效果上,还是从节能减耗上讲,这种结构的套 管式换热器还不能满足人们现在日益增长的节能、增效、减耗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套管式换热器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更 加节能、增效、减耗的套管式换热器,即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热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柔性导流双螺旋套 管式换热器,包括压縮机,入口与压縮机相连通的螺旋状套管冷凝器,与压縮 机相连通的、端部设有集气桶的螺旋状套管蒸发器,与螺旋状套管冷凝器的末 端相连通的集流桶;集流桶通过分液器和螺旋状套管蒸发器相连通;螺旋状套 管冷凝器和螺旋状套管蒸发器的结构均包括管套,以及穿套于管套中的数个细 换热管;细换热管外壁间隔设置有柔性导流器,螺旋状套管冷凝器和螺旋状套 管蒸发器均通过热交换器与压縮机连通;热交换器结构包括外套桶,设于外 套桶顶部的上排气口,设于外套桶底部的下排气口,设于外套桶底部的蒸发器 连接口,设于外套桶侧壁的压縮机连接口,设于外套桶内部并与蒸发器连接口 和压縮机连接口同时连通的内换热管;上排气口通过连通管与压縮机的排气口 相连通,下排气口通过连通管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通,蒸发器连接口通过连通 管与集气桶相连通,压縮机连接口通过连通管与压縮机的吸气口相连通。柔性 导流器即采用硬质或软质材料制作成的圆环,如铜环,尼龙环等。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的技术瓶颈,使流经换热器的载冷剂和制冷剂呈反 向螺旋形流动,此即为本发明所称双螺旋的含义。双螺旋流动,可以使制冷剂 在管内和载冷剂在管外流动过程中形成多次环流从而产生离心力,该离心力可 以破坏传热管内壁的阻力,绝对限制液膜增厚,提高了换热系数,而且扩大了 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柔性导流器的存在更强化了换热器的换热 效率,而采用柔性一词,意在说明,由于该柔性导流器的存在,流经该柔性导 流器的流体就象婀娜多姿的少女扭动着美丽的腰胯在舞动行进。本实用新型采 用了热交换器替代了传统的气液分离器,不仅增加了进入压縮机的低压气体的 过热度,提高了低压气体的干燥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压縮机液击,而且降低了压缩机的吸气阻力,提高了蒸发温度,增大了制冷量。因此,本实用新型集 流体动力学、传热学、热力学、美学与一身,并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非常
有价值的应用范例。经应用检测,在国标框架内,本实用新型的能效比(EER) 》5.66,性能系数(C0P)》4.8,传热系数(K)》2000W/M2. °C,排热能力1 一400KW,制冷量比现有技术提高了 30%左右,而换热管用材却降低了 20%左右, 节能降耗效果非常明显。因此达到了节能、增效、减耗的要求和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2为过冷器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压縮机1,入口 16与压缩机1 相连通的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与压缩机1相连通的、端部设有集气桶3的螺 旋状套管蒸发器4,与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的末端相连通的集流桶5;集流桶5 通过分液器6和螺旋状套管蒸发器4相连通;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和螺旋状套 管蒸发器4的结构均包括管套,以及穿套于管套中的数个细换热管7;细换热 管7外壁间隔设置有柔性导流器8,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和螺旋状套管蒸发器
4均通过热交换器与压縮机1连通;热交换器结构包括外套桶9,设于外套
桶9顶部的上排气口10,设于外套桶9底部的下排气口 11,设于外套桶9底 部的蒸发器连接口 12,设于外套桶9侧壁的压缩机连接口 13,设于外套桶9 内部并与蒸发器连接口 12和压縮机连接口 13同时连通的内换热管14;上排气 口 IO通过连通管15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相连通,下排气口 11通过连通管15 与冷凝器的入口 16相连通,蒸发器连接口 12通过连通管15与集气桶3相连通,压縮机连接口 13通过连通管15与压縮机1的吸气口相连通。柔性导流器即采用硬质或软质材料制作成的圆环,如铜环,尼龙环等。细换热管7在管套中呈曲线状分布,
上述"呈曲线状分布"的曲线状是指除直线以外的任何能够使细换热管7内的流体呈非直线状行进的形态,如正弦(余弦)曲线、螺旋线等。
细换热管7外壁间隔设置的柔性导流器8在空间上呈正弦(余弦)曲线或螺旋线分布。
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可在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的末端设置一过冷器,再在过冷器的另一端设置集流桶5,也就是说,集流桶5和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的末端通过一过冷器相连通,过冷器的结构包括上部右端设有载冷剂入管17、下部左端设有载冷剂出管18、下部右端设有集流桶连接口 19的管桶,设于载冷剂入管17中的、中部设有圆孔的上隔板20,设于载冷剂出管18中的、中部设有圆孔的下隔板21,设于上隔板20的圆孔下方并与圆孔密封连通的上总管22,设于下隔板21的圆孔上方并与圆孔密封连通的下总管23,数个设于上总管22和下总管23间、并与上总管22和下总管23同时连通的、外壁设有螺纹的螺纹换热管24;集流桶连接口 19处与集流桶5连通。载冷剂入管17与外部载冷剂供给管相通,载冷剂出管18与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的末端相通。
上述螺纹换热管24的数量为3个。
过冷器的存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更进一步提高了 。压縮机可以为柔性涡旋压縮机、螺杆压縮机、半封式活塞压縮机等。
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压缩机(1),入口(16)与压缩机(1)相连通的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与压缩机(1)相连通的、端部设有集气桶(3)的螺旋状套管蒸发器(4),与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的末端相连通的集流桶(5);集流桶(5)通过分液器(6)和螺旋状套管蒸发器(4)相连通;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和螺旋状套管蒸发器(4)的结构均包括管套,以及穿套于管套中的数个细换热管(7)其特征在于细换热管(7)外壁间隔设置有柔性导流器(8),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和螺旋状套管蒸发器(4)均通过热交换器与压缩机(1)连通;热交换器结构包括外套桶(9),设于外套桶(9)顶部的上排气口(10),设于外套桶(9)底部的下排气口(11),设于外套桶(9)底部的蒸发器连接口(12),设于外套桶(9)侧壁的压缩机连接口(13),设于外套桶(9)内部并与蒸发器连接口(12)和压缩机连接口(13)同时连通的内换热管(14);上排气口(10)通过连通管(15)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相连通,下排气口(11)通过连通管(15)与冷凝器的入口(16)相连通,蒸发器连接口(12)通过连通管(15)与集气桶(3)相连通,压缩机连接口(13)通过连通管(15)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相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细换 热管(7)在管套中呈曲线状分布。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细换热管(7)外壁间隔设置的柔性导流器(8)在空间上呈正弦曲线分布。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 于集流桶(5)和螺旋状套管冷凝器(2)的末端通过一过冷器相连通,过冷器的结构包括上部右端设有载冷剂入管(17)、下部左端设有载冷剂出管(18)、 下部右端设有集流桶连接口 (19)的管桶,设于载冷剂入管(17)中的、中部 设有圆孔的上隔板(20),设于载冷剂出管(18)中的、中部设有圆孔的下隔 板(21),设于上隔板(20)的圆孔下方并与圆孔密封连通的上总管(22),设 于下隔板(21)的圆孔上方并与圆孔密封连通的下总管(23),数个设于上总 管(22)和下总管(23)间、并与上总管(22)和下总管(23)同时连通的、 外壁设有螺纹的螺纹换热管(24);集流桶连接口 (19)处与集流桶(5)连通。 载冷剂入管(17)与外部载冷剂供给管相通,载冷剂出管(18)与螺旋状套管 冷凝器(2)的末端相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螺纹 换热管(24)的数量为3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柔性导流双螺旋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集流桶;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结构包括管套,细换热管;细换热管外壁间隔设置有柔性导流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均通过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通;热交换器结构包括外套桶,上排气口,下排气口,蒸发器连接口,压缩机连接口,内换热管;本实用新型使冷却水和制冷剂呈反向螺旋形行进,提高了换热系数,柔性导流器的存在更强化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能效比(EER)≥5.66,性能系数(COP)≥4.8,传热系数(K)≥2000W/M<sup>2</sup>.℃,排热能力为1-400KW,制冷量比现有技术提高了30%左右,而换热管用材却降低了20%左右,节能降耗效果非常明显。因此达到了节能、增效、减耗的要求和目的。
文档编号F25B39/00GK201297802SQ20082007837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9日
发明者邢青鑫, 郑引河 申请人:郑引河;邢青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