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的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的车辆的车辆空 调中使用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和/或提高机动车的燃料经济性等,提出了在等待信号等 停车时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机动车。然而,在通常的车辆空调中,存在如下这样问题若使发动机停止,则以发动机为 驱动源的压缩机停止,因此,就不能对蒸发器供给冷媒,导致制冷能力急剧下降。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考虑赋予蒸发器蓄冷功能,在发动机停止从而使压 缩机停止了时,利用蓄积于蒸发器的冷能(cold energy)对车室内进行冷却。作为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具有相互隔着间隔配置的1对 冷媒用集液部(haed)、多根扁平状冷媒流通管和中空状的蓄冷材料容器;该多根扁平状冷 媒流通管,在两冷媒用集液部之间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且在冷媒用集液部的长度方向隔 着间隔地配置、并且两端部分别与两冷媒用集液部连通;该中空状的蓄冷材料容器,其宽度 方向朝向通风方向配置且以固定状态设置在冷媒流通管的单面、并且在内部封入了蓄冷材 料;使蓄冷材料容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全体相等,由冷媒流通管和蓄冷材料容器构成的多 个组隔着间隔配置,将由冷媒流通管和蓄冷材料容器构成的组的相邻组彼此之间的部分设 为通风间隙,翅片(fin)被配置于通风间隙、并与冷媒流通管和蓄冷材料容器连接(日本特 许第4043776号公报)。若采用上述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则借助于在冷媒流通管中流通的低 温冷媒使冷热蓄积于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但是,在上述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因提高蓄冷功能的目的要增多 封入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的量,则需要加长蓄冷材料容器和冷媒流通管的长度,并且 整体提高作为蓄冷材料容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容器高度。但是,若加长蓄冷材料容器和 冷媒流通管部的长度,则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使蒸发器的换热芯部大型化、重量变大、损 及省空间性能。另外,若不改变换热芯部的尺寸而整体提高蓄冷材料容器整体的容器高度, 则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通风间隙的空气通过面积变小,通气阻力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可谋求小型轻量化并且可抑制通气 阻力的上升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由以下方式构成。1) 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具有扁平状冷媒流通管部和扁平状蓄冷材料容器; 该扁平状冷媒流通管部,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并且在与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隔着间隔 地配置;该扁平状蓄冷材料容器,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地配置且与冷媒流通管部的单面接触、并且在内部封入了蓄冷材料;其中,在蓄冷材料容器的通风上游侧部分和通风下游侧部分中的任何一方设置有内容 积增大部,该内容积增大部的作为蓄冷材料容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容器高度比其他部分 的容器高度高。2)上述1)中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由冷媒流通管部和蓄冷材料容器 构成的多个组,在与冷媒流通管部的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隔着间隔地配置,将由冷媒流 通管部和蓄冷材料容器构成的组的相邻组彼此之间的部分设为通风间隙,翅片被配置在通 风间隙、并与冷媒流通管部和蓄冷材料容器接合。3)上述2)中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蓄冷材料容器和翅片的通风上游 侧部分和通风下游侧部分中的任何一方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出到通风方向外侧,在蓄冷材 料容器的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出到靠通风方向外侧的部分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在蓄冷材 料容器的内容积增大部的两面接合翅片。4)上述3)中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蓄冷材料容器的内部彼此在内容 积增大部相连通。5)上述3)中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蓄冷材料容器和翅片的通风下游 侧部分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出到通风下游侧,在蓄冷材料容器的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出到 通风下游侧的部分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6)上述2)中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在将蓄冷材料容器的除内容积增 大部外的部分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即容器高度设为1时,作为冷媒流通管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的管高度为0. 25 2. 0,翅片的由冷媒流通管和蓄冷材料容器构成的组的排列方向的尺寸 即翅片高度为1.0 5. 5。7)上述6)中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蓄冷材料容器的除内容积增大 部外的部分的容器高度为1. 5 4. 0mm,冷媒流通管的管高度为1. 0 3. 0mm,翅片高度为 4. 0 8. 0mm。8)上述1)中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多个冷媒流通管部配置于通风方 向,至少配置在风下侧端部的冷媒流通管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即管部高度比其他的冷媒流 通管部的管部高度低,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与管部高度低的冷媒流通管部接触的部分设置有 内容积增大部。若采用上述1)和2)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蓄冷材料容器的通风上游侧部分 和通风下游侧部分中的任何一方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该内容积增大部的作为蓄冷材料容 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容器高度比其他部分的容器高度高,因此,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 高度全体相同的情况相比,可以不加长蓄冷材料容器和冷媒流通管部的长度也不整体增高 作为蓄冷材料容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容器高度,而增多封入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的 量。因此,与以往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相比,可以谋求小型轻量化。而且,若如上述3)的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那样,蓄冷材料容器和翅片的通风上游侧部分和通风下游侧部分中的 任何一方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出到通风方向外侧,在蓄冷材料容器的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 出到通风方向外侧的部分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则可抑制因设置内容积增大部所引起的通 风间隙的面积的减少,在不改变换热芯部的尺寸的情况下,也可抑制通气阻力的上升。另 外,若如上述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那样,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与管部高度低的冷媒流通管部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则可以抑制因设置内容积增大部而引起的通风间隙 的面积的减少,在不改变换热芯部的尺寸的情况下,也可抑制通气阻力的上升。若采用上述3)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则蓄冷材料容器和翅片的的通风上游侧 部分和通风下游侧部分中的任何一方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出到通风方向外侧位,在蓄冷材 料容器的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出到通风方向外侧的部分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翅片与蓄冷 材料容器的内容积增大部的两面接合,因此,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高度全体相同的情况 相比,可以不加长蓄冷材料容器和冷媒流通管部的长度也不整体增高作为蓄冷材料容器的 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容器高度,而增多封入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的量。因此,与以往的带 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相比,可以谋求小型轻量化。而且,可以抑制因设置内容积增大部而引起 的通风间隙的面积的减少,在不改变换热芯部的尺寸的情况下,也可抑制通气阻力的上升。另外,在发动机停止从而使压缩机停止了时,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积增大部的蓄 冷材料所具有冷热,从内容积增大部的两侧面借助钎焊于内容积增大部的两侧面的翅片传 递到通过通风间隙的空气,因此,制冷性能提高。若采用上述4)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则蓄冷材料容器的内部彼此在内容积增 大部相连通,因此,通过在任何一方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积增大部形成蓄冷材料填充口 并且预先在任何一方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积增大部形成空气排出口,从而使向内部彼此 连通了的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的封入作业变得简单。若采用上述5)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则在通过间隙流通的空气的温度降低的 部分,存在含有大量的蓄冷材料的内容积增大部,因此,可高效率地冷却蓄冷材料,蓄冷功 能提高若采用上述8)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则多个冷媒流通管部被排列配置在通风 方向,至少配置在风下侧端部的冷媒流通管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即管部高度比其他的冷媒 流通管部的管部高度低,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与管部高度低的冷媒流通管部接触的部分设置 有内容积增大部,因此,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高度全体相同的情况相比,可以不加长蓄冷 材料容器和冷媒流通管部的长度也不整体增高作为蓄冷材料容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容 器高度,而增多封入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的量。因此,与以往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相 比,可以谋求小型轻量化。而且,可以抑制因设置内容积增大部而引起的通风间隙的面积的 减少,在不改变换热芯部的尺寸的情况下,也可抑制通气阻力的上升。另外,在通风间隙流 通的空气的温度变低的部分、存在封入了许多的蓄冷材料的内容积增大部,因此,可高效率 地冷却蓄冷材料,提高蓄冷功能。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的局部切除立体图。图2是省略了图1的一部分的沿A-A线放大剖视图。图3是沿图2的B-B线放大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C-C线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一体化了的多个蓄冷材料容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1个蓄冷材料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1 图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容器高度和散热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图1 图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 容器高度和通气阻力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是表示图1 图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 容器高度和蓄冷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0是表示图1 图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冷媒流通管的管高度和通气阻 力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是表示图1 图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波纹状翅片的翅片高度和通气 阻力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 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定将通风下游侧(图1 图4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称为 前,将与其相反侧称为后,将从前方向后方观察时的上下、左右即图1的上下、左右称为上 下、左右。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提到“铝”这一术语时是指除了纯铝之外还包含铝合金 的材料。图1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图2 图6表示其要部 的构成。在图1和图2中,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具有在上下方向隔着间隔配置的向左右 方向延伸的铝制第1集液箱(head tank) 2和铝制第2集液箱3、和设置在两集液箱2、3之 间的换热芯部4。第1集液箱2具有位于前侧(通风下游侧)的冷媒入口集液部5、和位于后侧 (通风上游侧)且与冷媒入口集液部5—体化了的冷媒出口集液部6。在冷媒入口集液部 5的右端部设置有冷媒入口 7,在冷媒出口集液部6的右端部设置有冷媒出口 8。第2集液 箱3具有位于前侧的第1中间集液部9、和位于后侧且与第1中间集液部9 一体化了的第 2中间集液部11。第2集液箱3的第1中间集液部9内和第2中间集液部11内通过连通 部件12连通,该连通部件12跨接于两中间集液部9、11的右端部且内部成为了通路。如图1 图4所示,在换热芯部4,在左右方向(与冷媒流通管13的宽度方向成 直角的方向)隔着间隔配置有由多个在此为2个的铝挤压型材制扁平状冷媒流通管13(冷 媒流通管部)和铝制扁平状蓄冷材料容器14构成的多个组15 ;该冷媒流通管13向上下方 向延伸且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在前后方向隔着间隔配置;该蓄冷材料容器14在向 上下方向延伸且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下、以横跨前后两冷媒流通管13的单面在 此为左侧面的方式与该单面相接触地钎焊于两冷媒流通管13,并且在内部封入了蓄冷材料 (图示省略)。前侧的冷媒流通管13的上端部连接于冷媒入口集液部5,并且前侧的冷媒流通管 13的下端部连接于第1中间集液部9。另外,后侧的冷媒流通管13的上端部连接于冷媒出口集液部6,并且后侧的冷媒流通管13的下端部连接于第2中间集液部11。将由冷媒流通 管13和蓄冷材料容器14构成的组15的相邻组彼此之间的间隙设为通风间隙16,在通风间 隙16配置铝制波纹状翅片17并钎焊于冷媒流通管13和蓄冷材料容器14。另外,在位于由 冷媒流通管13和蓄冷材料容器14构成的组15的左右两端的结构的外侧也配置有铝制的 波纹状翅片17,右端的波纹状翅片17横跨钎焊于前后两冷媒流通管13,左端的波纹状翅片 17钎焊于蓄冷材料容器14。铝制侧板18配置在左右两端的波纹状翅片17的外侧并钎焊 于波纹状翅片17。如图2 图5所示,蓄冷材料容器14由容器主体部21和内容积增大部22构成; 该容器主体部21位于比冷媒入口集液部5和第1中间集液部9的前侧缘靠后方的部位、且 钎焊于各组15的前后的冷媒流通管13 ;该内容积增大部22以与容器主体部21的前侧缘相 连并且相比冷媒入口集液部5和第1中间集液部9的前侧缘突出到前方的方式设置,并且 厚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尺寸比容器主体部21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尺寸高。内容 积增大部22的容器高度与在作为冷媒流通管13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管部高度) 上加上蓄冷材料容器14的容器主体部21的容器高度之后所得的高度相等。内容积增大部 22相对于容器主体部21仅向右方鼓出,容器主体部21和内容积增大部22的左侧面平齐。 蓄冷材料容器14的内容积增大部22的上下两端部相比容器主体部21的上下两端突出到 上下方向外侧,在该突出部设置有向左右方向外方鼓出的鼓出状箱形成部23。相邻的蓄冷 材料容器14的内容积增大部22的箱形成部23彼此相互钎焊,由此,所有的蓄冷材料容器 14被一体化。另外,相邻的蓄冷材料容器14的内容积增大部22的箱形成部23内彼此,通 过形成在箱形成部23的鼓出端壁的连通孔24而连通。而且,由所有的蓄冷材料容器14的 内容积增大部22的上下的箱形成部23形成上下两连通箱24,所有的蓄冷材料容器14的内 部在上下两连通箱25连通。虽然图示省略,但在上下两连通箱25中的任何一方形成有蓄 冷材料填充口,并且在其另一方形成有空气排出口,使得通过蓄冷材料填充口将蓄冷材料 填充到所有的蓄冷材料容器14内。蓄冷材料填充口和空气排出口在向蓄冷材料容器14内 填充了蓄冷材料之后用适当的手段封闭。作为填充到蓄冷材料容器14内的蓄冷材料可以 使用例如水系、石蜡系等凝固点被调整为3 10°C左右的材料。另外,向蓄冷材料容器14 内的蓄冷材料的填充量,可设为如填满所有的蓄冷材料容器14直到上端部的量。如图6所示,蓄冷材料容器14由周缘部彼此相互钎焊的2块大致纵长方形状铝板 26、27构成。所有的铝板26、27由在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钎焊板构成,从左右两方观察 的外形相同。构成蓄冷材料容器14的左侧的铝板26具有容器主体部21形成用的第1鼓 出部28、内容积增大部22形成用的第2鼓出部29、和箱形成部23形成用的第3鼓出部31 ; 该第1鼓出部28占据除了前侧部分外的大部分,并且,向左方鼓出;该第2鼓出部29与第 1鼓出部28的前侧相连且向左方鼓出、并且鼓出高度与第1鼓出部28相等;该第3鼓出部 31设置在第2鼓出部29的上下两端部且向左方鼓出,并且鼓出高度比第2鼓出部29高。 在构成除了左端的蓄冷材料容器14的蓄冷材料容器14的左侧铝板26的第3鼓出部31的 鼓出端壁形成有连通孔24。构成蓄冷材料容器14的右侧的铝板27具有容器主体部21形成用的平坦部32、 内容积增大部22形成用的第1鼓出部33、和箱形成部23形成用的第2鼓出部34 ;该平坦 部32占据除了前侧部分外的大部分;该第1鼓出部33与平坦部32的前侧相连并且向右方
7鼓出;该第2鼓出部34设置在第1鼓出部33的上下两端部向右方鼓出,并且鼓出高度比第 1鼓出部33高。在构成除了右端的蓄冷材料容器14的蓄冷材料容器14的右侧铝板27的 第2鼓出部34的鼓出端壁形成有连通孔24。而且,以使鼓出部29、33和31、34的开口彼此 相对向并且由平坦部32封闭第1鼓出部28的开口的方式组合钎焊两块铝板26、27,由此, 形成了蓄冷材料容器14。相邻的2个蓄冷材料容器14的箱形成部23彼此以第3鼓出部 31和第2鼓出部34的连通孔24彼此连通的方式相互钎焊。波纹状翅片17的前侧部分相比前侧的冷媒流通管13突出到前方,波纹状翅片17 的相比前侧的冷媒流通管13突出到前方的部分钎焊于蓄冷材料容器14的内容积增大部22 的左右两侧面。在此,如图3所示,在将作为蓄冷材料容器14的与冷媒流通管13热接触的容器主 体部21即除了内容积增大部22外的部分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尺寸的容器高度He设 为1时,作为冷媒流通管13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Ht变为0. 25 2. 0, 波纹状翅片17的由冷媒流通管13和蓄冷材料容器14构成的组15的排列方向(左右方 向)的尺寸的翅片高度Hf变为1. 0 5. 5。在将容器主体部21的容器高度He设为1、冷 媒流通管13的管高度Ht设为0. 25 2. 0、波纹状翅片17的翅片高度Hf设为1. 0 5. 5 的情况下,向蓄冷材料容器14内恰如其分地封入蓄冷材料、抑制了蓄冷时间变长和压缩机 停止了的情况下散热时间变短,而且可以有效地抑制通风间隙的通气阻力增大和冷媒流通 管13的根数的减少,抑制冷却性能的降低。具体来说,设定换热芯部4的芯长度L (左右两端的波纹状翅片17的外侧缘部之 间的距离、参照图1)为300mm、芯高度H(除了左右两端的波纹状翅片17之外的波纹状翅 片17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参照图1)为250mm、芯宽度W1 (从前侧冷媒流通管13的前缘部 到后侧冷媒流通管13的后缘部为止的距离、参照图2)为38mm、冷媒流通管13的前后方向 的宽度为17mm、冷媒流通管13的周壁的壁厚为0. 5mm、波纹状翅片17的壁厚为0. 1mm的情 况下,蓄冷材料容器14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2(参照图2)为50mm、蓄冷材料容器14的容器 主体部21的容器高度He为1. 5 4mm、冷媒流通管13的管高度Ht为1 3mm、波纹状翅 片17的翅片高度Hf为4 8mm。若容器主体部21的容器高度He不足1. 5mm,则封入所有 蓄冷材料容器14内的蓄冷材料的量不足,在压缩机停止了的情况下散热时间变短(参照图 7),若容器主体部21的容器高度He超过4mm,则通风间隙16的面积变小,导致通气阻力增 大,冷却性能降低(参照图8)。而且,若容器主体部21的容器高度He超过4mm,则封入所 有蓄冷材料容器14内的蓄冷材料的量变得过多,导致蓄冷时间变长,从制冷设备运转开始 的冷却性能降低(参照图9)。另外,若冷媒流通管13的管高度Ht不足1mm,则在冷媒流通 管13内的冷媒的流通阻力增大,冷却性能降低,若冷媒流通管13的管高度Ht超过3mm,则 通风间隙16的面积变小,导致通气阻力增大,冷却性能降低(参照图10)。而且,若波纹状 翅片17的翅片Hf不足4mm,则通气阻力增大,冷却性能降低(参照图11),若超过8mm,则冷 媒流通管13的数量减少,冷却性能降低。上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与将车辆的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压缩机、冷却从压 缩机喷出的冷媒的冷凝器(冷媒冷却器)、及对通过了冷凝器的冷媒进行减压的膨胀阀(减 压器)一起构成使用氟里昂系冷媒的冷冻循环,作为车辆空调被搭载于在停车时使作为压 缩机的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的车辆例如机动车。在该车辆空调中,在压缩机运行的情况下,由压缩机压缩且通过了冷凝器和膨胀阀的低压的气液混相的2相冷媒,通过冷媒入 口 7进入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入口集液部5内,通过前侧的所有冷媒流通管13流入第 1中间集液部9内。进入了第1中间集液部9内的冷媒,通过连通部件12进入第2中间集 液部11内之后,通过后侧的所有冷媒流通管13流入出口集液部6内,从冷媒出口 8流出。 而且,冷媒在冷媒流通管13内流动的期间,与通过通风间隙16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冷媒 变为气相流出。此时,由在冷媒流通管13内流动的冷媒冷却蓄冷材料容器14的容器主体部21的 蓄冷材料,并且,由通过通风间隙16由冷媒冷却了的空气冷却蓄冷材料容器14的内容积增 大部22内的蓄冷材料,其结果使蓄冷材料凝固而蓄积冷热。在压缩机停止了的情况下,蓄冷材料容器14的容器主体部21内的蓄冷材料所具 有的冷热,从容器主体部21的左侧面借助钎焊于蓄冷材料容器14的左侧面的波纹状翅片 17传递到通过通风间隙16的空气,并且,从容器主体部21的右侧面借助冷媒流通管13和 钎焊于该冷媒流通管13的波纹状翅片17传递到通过通风间隙16的空气。另外,蓄冷材料 容器14的内容积增大部22内的蓄冷材料所具有的冷热,从内容积增大部22的左右两侧面 借助钎焊于内容积增大部22的左右两侧面的波纹状翅片17传递到通过通风间隙16的空 气。因此,即使通过了蒸发器1的风的温度上升了,由于该风被冷却,所以也可防止冷气设 备制冷能力的急剧下降。图12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2中所示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前后排列的多个、在此为2个冷媒流通管 13、40中的配置在前侧(后侧)的冷媒流通管4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即管高度变得比后侧的 冷媒流通管13的管高度低。另外,蓄冷材料容器41的前侧部分没有相比前侧的冷媒流通 管40的前端边突出到前方,在该冷媒流通管40的与管高度低的冷媒流通管40钎焊的部分 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43,该内容积增大部43的蓄冷材料容器41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 的尺寸即容器高度比其他部分即位于比前侧的冷媒流通管40的后侧缘靠后方的容器主体 部42的容器高度高。在蓄冷材料容器41的内容积增大部43的容器高度上加上了作为前 侧冷媒流通管4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所得的厚度,变得与在蓄冷材料容器41的内 容积增大部43的容器高度上加上了作为后侧冷媒流通管13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所 得的厚度相等。另外,波纹状翅片17的前侧部分也没有相比前侧的冷媒流通管40的前端 突出到前方,而是钎焊于冷媒流通管13、40的右侧面与蓄冷材料容器41的容器主体部42 和内容积增大部43的左侧面。在上述2种实施方式中,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冷媒流通管部,也可与所谓层叠 型蒸发器的情况同样地,设置成通过使2片铝板相对向地钎焊彼此的周缘部所形成的扁平 中空体。即也可以是在构成扁平中空体的两铝板之间形成鼓出状的构件。另外,在上述2种实施方式中,也可在蓄冷材料容器内配置内部翅片。
权利要求
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具有扁平状冷媒流通管部和扁平状蓄冷材料容器;该扁平状冷媒流通管部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并且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该扁平状蓄冷材料容器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地配置且与冷媒流通管部的单面接触、并且在内部封入蓄冷材料;其中,在蓄冷材料容器的通风上游侧部分和通风下游侧部分中的任何一方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该内容积增大部的作为蓄冷材料容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容器高度比其他部分的容器高度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由冷媒流通管部和蓄冷材料容器构成的多个组在与冷媒流通管部的宽度方向成直角 的方向隔着间隔配置,将由冷媒流通管部和蓄冷材料容器构成的组的相邻组彼此之间的部 分设为通风间隙,翅片被配置在通风间隙、并与冷媒流通管部和蓄冷材料容器相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蓄冷材料容器和翅片的通风上游侧部分和通风下游侧部分中的任何一方相比冷媒流 通管部突出到通风方向外侧,在蓄冷材料容器的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出到通风方向外侧的 部分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积增大部的两个侧面接合有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蓄冷材料容器的内部彼此在内容积增大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蓄冷材料容器和翅片的通风下游侧部分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出到通风下游侧,在蓄冷 材料容器的相比冷媒流通管部突出到通风下游侧的部分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在将蓄冷材料容器的除了内容积增大部外的部分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即容器高度设为1 时,冷媒流通管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即管高度为0. 25 2. 0,翅片的由冷媒流通管和蓄冷材 料容器构成的组的排列方向的尺寸即翅片高度为1. 0 5. 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蓄冷材料容器的除了内容积增大部外的部分的容器高度为1. 5 4. 0mm,冷媒流通管 的管高度为1. 0 3. 0mm,翅片高度为4. 0 8. 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多个冷媒流通管部排列配置在通风方向,至少配置在通风下游侧端部的冷媒流通管部 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即管部高度比其他的冷媒流通管部的管部高度低,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与 管部高度低的冷媒流通管部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内容积增大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其具有扁平状冷媒流通管(13)、和钎焊于冷媒流通管(13)的单面的扁平状蓄冷材料容器(14)。隔着间隔配置由冷媒流通管(13)和蓄冷材料容器(14)构成的多个组(15),将相邻组彼此之间的部分设为通风间隙(16),配置翅片17并将其钎焊于冷媒流通管(13)和蓄冷材料容器(14)。使蓄冷材料容器(14)和翅片(17)的前侧部分相比冷媒流通管(13)突出到前方,在蓄冷材料容器(14)的向前方的突出部设置容器高度变为比容器主体部(21)的容器高度高的内容积增大部(22)。将翅片(17)钎焊于蓄冷材料容器(14)的内容积增大部(22)的两个侧面。采用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可以谋求小型轻量化,并且可抑制通气阻力的上升。
文档编号F25B39/02GK101825377SQ20101012894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6日
发明者东山直久, 佐佐木广仲 申请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