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滑落式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674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膜滑落式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器,尤指一种薄膜滑落式吸收器。
背景技术
传统压缩式主机正面临CFC冷媒破坏臭氧层、夏季用电尖峰时造成电网电力负载不足等等的严重问题,因此,基于环保和能源有效应用的立场,不会造成臭氧层破坏及大气温室效应的废热型或太阳能冰水主机的研发已是刻不容缓。吸收式冰水主机正符合了上述环保和能源上的要求,高效率的吸收式主机将比现有传统式压缩式主机优越。而高效率的吸收式冰水主机必须同时具备高能力的热传和质传效果,而滑落液膜(falling-liquid film)的热/质传机构的传输能力相当优良,是以薄膜滑落形式的吸收式系统非常值得研究。目前吸收式冰水主机虽已有采用薄膜滑落形式的吸收器,但并未见到吸收器在特殊几何形状上能具备高能力的热传和质传效果的设计。此外,对整个系统而言,吸收器可谓最重要、最昂贵的元件,因此为使吸收式主机够有效率的运作,吸收器的最佳化设计是相当迫切的。

发明内容
为改良目前薄膜滑落式吸收器结构的设计,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滑落式吸收器, 使其具有高能力的热传和质传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薄膜滑落式吸收器,持续导入一蒸气,其特征在于,该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包括一内部容室,充满该蒸气;以及至少一内外管模块,设置于该内部容室中,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外部具有一外表面,且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内部循环有一冷却水;其中,一浓吸收液进入该内部容室并流到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的一顶部,进而溢流而下并于该外表面形成薄膜流动,以持续吸收该蒸气,使得该浓吸收液转变成一稀吸收液;其中,该浓吸收液转变成该稀吸收液的过程凭借该冷却水散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包括一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一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及一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包括一分配器,其中该浓吸收液进入该内部容室经由该分配器并流到该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该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及该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的该顶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该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及该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之间采并联式循环有该冷却水。
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具有一预定高度,而该蒸气为水蒸气,使得溢流而下并于该外表面形成薄膜流动于该预定高度内,以持续吸收该水蒸气,使得该浓吸收液转变成该稀吸收液。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该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及该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具有一预定直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包括一第一多边形内外管模块、一第二多边形内外管模块、及一第三多边形内外管模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包括一分配器,其中该浓吸收液进入该内部容室经由该分配器并流到该第一多边形内外管模块、该第二多边形内外管模块、及该第三多边形内外管模块的该顶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多边形内外管模块、该第二多边形内外管模块、及该第三多边形内外管模块之间采并联式循环有该冷却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薄膜流动具有一预定流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包括圆形内外管模块、及多边形内外管模块,其中多边形内外管模块更可以是三角形内外管模块、四方形内外管模块、或六角形内外管模块等。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具有高能力的热传和质传效果。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薄膜滑落式吸收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薄膜滑落式吸收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200-薄膜滑落式吸收器;10、20-内部容室;10a、10b、20b_入口 ;IOc-出口 ;11-圆形内外管模块;211-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212-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213-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22-分配器;Ila-外表面;llb、211b、2Ub、213b_顶部; Sll-蒸气;S12、S22-浓吸收液;S13-稀吸收液;h_预定高度;d_预定直径;s_预定流率; C1、C2-冷却水。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其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薄膜滑落式吸收器的示意图。由图所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薄膜滑落式吸收器100,包括一内部容室10及一圆形内外管模块11。在此需特别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圆形内外管模块 11也可以替换为多边形内外管模块。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滑落式吸收器100持续导入蒸气 Sll,凭借导入的浓吸收液S12吸收蒸气Sll后转变成稀吸收液S13而排出。在本实施例中, 吸收液/蒸气可为溴化锂吸收液/水蒸气(LiBiVH2O)或氯化钙吸收液/水蒸气(CaC12/ H2O),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以下即针对使用溴化锂吸收液/水蒸气作为工作流体,应用于本薄膜滑落式吸收器100作详实的说明。然熟知此技术者当知,吸收式主机内再生器也可以参考本发明而在结构上稍作改变,进而得出薄膜滑落式再生器,以再生获得蒸气并还原出浓吸收液。内部容室10,对外开设有两个入口 10a、IOb及一出口 10c。薄膜滑落式吸收器100导入的蒸气Sll经由入口 IOa进入以使得内部容室10充满该蒸气S11。此外,导入的浓吸收液S12经由入口 IOb进入,而稀吸收液S13经由出口 IOc排出。圆形内外管模块11,设置于内部容室10。圆形内外管模块11具有预定高度h及预定直径d。在本实施例中,该预定高度h是80cm,且该预定直径d是4. 67cm,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圆形内外管模块11外部具有外表面11a,且该圆形内外管模块11内部循环有冷却水Cl。本实施例将浓吸收液S12导进入该内部容室10并流到圆形内外管模块11的顶部11b,进而溢流而下并于外表面Ila形成薄膜流动,以持续吸收该蒸气S11,使得浓吸收液 S12转变成稀吸收液S13,其中浓吸收液S12转变成稀吸收液S13的过程凭借冷却水Cl散热。在此需注意的是,薄膜流动具有预定流率s,其是0. l^kg/s,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然熟知此技术者当知,此预定流率s也可视设计需求而做改变,并不限于此实施例所设定的数值。请参考图2,其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薄膜滑落式吸收器的示意图。第二较佳实施例薄膜滑落式吸收器200与第一较佳实施例薄膜滑落式吸收器100结构上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薄膜滑落式吸收器100在内部容室10内设置单一圆形内外管模块11,而薄膜滑落式吸收器200在内部容室20内设置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211、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212、 及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213。然熟知此技术者当知,此等圆形内外管模块数量视冷冻能力设计需求而做扩充。此外,薄膜滑落式吸收器200在内部容室20内更设置分配器22并与入口 20b相连接,以使得浓吸收液S22进入内部容室20可经由分配器22并流到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
211、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212、及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213的顶部211b、212b、21!3b。再者,薄膜滑落式吸收器200的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211、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
212、及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213之间的冷却水C2采并联式循环。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薄膜滑落式吸收器,持续导入一蒸气,其特征在于,该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包括一内部容室,充满该蒸气;以及至少一内外管模块,设置于该内部容室中,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外部具有一外表面,且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内部循环有一冷却水;其中,一浓吸收液进入该内部容室并流到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的一顶部,进而溢流而下并于该外表面形成薄膜流动,以持续吸收该蒸气,使得该浓吸收液转变成一稀吸收液;其中,该浓吸收液转变成该稀吸收液的过程凭借该冷却水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包括一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一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及一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分配器,其中该浓吸收液进入该内部容室经由该分配器并流到该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该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及该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的该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该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及该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之间采并联式循环有该冷却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具有一预定高度,而该蒸气为水蒸气,使得溢流而下并于该外表面形成薄膜流动于该预定高度内,以持续吸收该水蒸气,使得该浓吸收液转变成该稀吸收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圆形内外管模块、该第二圆形内外管模块、及该第三圆形内外管模块具有一预定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包括一第一多边形内外管模块、一第二多边形内外管模块、及一第三多边形内外管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分配器,其中该浓吸收液进入该内部容室经由该分配器并流到该第一多边形内外管模块、该第二多边形内外管模块、及该第三多边形内外管模块的该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多边形内外管模块、 该第二多边形内外管模块、及该第三多边形内外管模块之间采并联式循环有该冷却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该薄膜流动具有一预定流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滑落式吸收器,其包括一内部容室,充满蒸气;以及至少一内外管模块,设置于内部容室,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外部具有一外表面,且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内部循环有一冷却水。当中,浓吸收液进入内部容室并流到该至少一内外管模块的顶部,进而溢流而下并于外表面形成薄膜流动,以持续吸收蒸气,使得浓吸收液转变成稀吸收液,其中浓吸收液转变成稀吸收液的过程凭借冷却水散热。
文档编号F25B37/00GK102455085SQ20101051806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9日
发明者柯明村 申请人:柯明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