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502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其具有将压缩机构、冷凝器、膨胀机构和蒸发器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和对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
背景技术
关于能制热运转的空调装置,曾提出了一种出于增大制热能力的目的而具有制冷剂加热功能的空调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46696号公报)的空调装置中,在制热运转时,通过燃烧器对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制冷剂加热器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646696号公报)所记载的空调机中, 在制热运转时,根据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制冷剂加热器的入口侧的制冷剂温度与制冷剂加热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的温度差,来对燃烧器的燃烧量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46696号公报)的技术中,在制热运转时,根据温度差对燃烧器的燃烧量进行调节,但由于使燃烧器始终燃烧,因而可能无谓地进行燃烧器的加热。例如,在仅仅依靠不进行制冷剂加热的制冷循环就能充分维持制热运转这样的制热负载的情况下,虽然减少了燃烧器的加热量,但仍进行燃烧器的加热。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制热负载来防止无谓的制冷剂加热,且在制热负载较大时或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大时迅速地进行制热运转而能使空调对象空间变得舒适的空调装置。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具有由压缩机构、热源侧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和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通过利用制冷剂回路进行制冷循环来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空气调节,从而使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接近于目标设定温度的空调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包括发热构件、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检测元件、外部气体温度检测元件以及控制部。发热构件与制冷剂配管和/或在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热接触。 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具有磁场产生部。磁场产生部产生用于对发热构件进行感应加热的磁场。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检测元件对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进行检测。外部气体温度检测元件对外部气体温度进行检测。当制冷循环进行制热运转或除霜运转时,在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外部气体温度不满足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且在目标设定温度与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不满足第二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禁止磁场产生部产生磁场。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包括电磁感应加热单元, 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通过利用磁场产生部对发热构件进行感应加热来对与发热构件热接触的制冷剂配管和/或在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即,在上述空调装置中,通过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能对在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空调装置中,当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外部气体温度满足第一规定条件,且目标设定温度与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满足第二规定条件时,控制部允许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使磁场产生部产生磁场)。这样,控制部根据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外部气体温度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的判定和目标设定温度与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是否满足第二规定条件的判定,来判定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负载的大小或除霜运转的负载的大小。因此,控制部能只在制热负载或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大而需要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进行制冷剂的加热时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因此,在制热负载或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能迅速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热运转,从而能提供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空间。此外,由于不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无谓地工作,因此能使能量消耗减少。第二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发热构件包含磁性体材料。在该空调装置中,磁场产生部将包含有磁性体材料的部分作为对象来产生磁场, 因此,能有效地进行电磁感应的发热效率。第三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外部气体温度满足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是指在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外部气体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域的情况。温度差满足第二规定条件的情况是指在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温度差超过第一规定温度的情况。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若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外部气体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域且温度差超过第一规定温度,则控制部判定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负载或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大。因此,控制部能只在制热运转启动中及除霜运转中制热负载较大而需要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进行制冷剂的加热时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因此,在制热负载较大的情况下, 能迅速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热运转,从而能提供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空间。此外,由于不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无谓地工作,因此能使能量消耗减少。第四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三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在压缩机构的旋转频率为规定频率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禁止磁场产生部产生磁场。因此,控制部能只在制热运转启动中或除霜运转中制热负载较大而需要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进行制冷剂的加热时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因此,能只在制热运转启动中对制热负载来说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制热运转的辅助加热,从而能迅速使制热运转启动。 此外,能只在除霜运转中对除霜运转来说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进行除霜运转的辅助加热,从而能缩短除霜运转所需的时间。此外,由于不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无谓地工作,因此能使能量消耗减少。第五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三发明或第四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除制热运转启动时之外的制热运转时,在压缩机构的旋转频率为规定频率以下的情况下,或在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外部气体温度为第二温度区域之外的情况下,控制部禁止磁场产生部产生磁场。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在除制热运转启动时之外的制热运转时,若压缩机构的旋转频率超过规定频率,且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外部气体温度处于第二区域,则控制部判定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负载较大。因此,控制部能只在除制热运转启动时之外的制热运转时(即稳定制热运转时) 制热负载较大而需要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进行制冷剂的加热时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因此,在制热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能迅速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热运转,从而能提供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空间。此外,由于不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无谓地工作,因此能使能量消耗减少。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五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第二温度区域是比第一温度区域窄的区域。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在稳定制热运转时,以比制热运转启动时更严格的条件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在稳定制热运转时,由于压缩机处于已经驱动的状态,因此处于比制热运转启动时更热的状态。因此,在稳定制热运转时,即便在比制热运转启动时的第一温度区域更窄的第二温度区域内判定需不需要进行制冷剂的加热,也能十分迅速地使制热能力与制热负载相应。如上所述,在稳定制热运转时,通过控制部在比制热运转启动时更窄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判定,与在制热运转启动时和稳定制热运转时以相同的温度区域来判定制热负载的大小相比,能防止无谓地使制冷剂加热。因此,能减少能量消耗。发明效果在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根据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外部气体温度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的判定和目标设定温度与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是否满足第二规定条件的判定,来判定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负载的大小或除霜运转的负载的大小。因此, 控制部能只在制热负载或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大而需要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进行制冷剂的加热时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因此,在制热负载或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能迅速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热运转,从而能提供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空间。此外,由于不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无谓地工作,因此能使能量消耗减少。在第二发明的空调装置中,磁场产生部将包含有磁性体材料的部分作为对象来产生磁场,因此,能有效地进行电磁感应的发热效率。在第三发明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能只在制热运转启动中及除霜运转中制热负载较大而需要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进行制冷剂的加热时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因此,在制热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能迅速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热运转,从而能提供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空间。此外,由于不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无谓地工作,因此能使能量消耗减少。在第四发明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能只在制热运转启动中或除霜运转中制热负载较大而需要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进行制冷剂的加热时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因此,能只在制热运转启动中对制热负载来说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制热运转的辅助加热,从而能迅速使制热运转启动。此外,能只在除霜运转中对除霜运转来说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进行除霜运转的辅助加热,从而能缩短除霜运转所需的时间。此外,由于不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无谓地工作,因此能使能量消耗减少。在第五发明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能只在除制热运转启动时之外的制热运转时 (即稳定制热运转时)制热负载较大而需要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进行制冷剂的加热时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因此,在制热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能迅速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热运转,从而能提供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空间。此外,由于不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无谓地工作, 因此能使能量消耗减少。在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在稳定制热运转时,通过控制部在比制热运转启动时更窄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判定,与在制热运转启动时和稳定制热运转时以相同的温度区域来判定制热负载的大小相比,能防止无谓地使制冷剂加热。因此,能减少能量消耗。


图1是使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的室外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的室外机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表示卸下右侧面板和背面板后的状态的室外机的立体图。图5是仅留有底板及机械室的室外机的俯视图。图6是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的剖视图。图7是利用由外部气体温度和室内温度的关系而形成的温度区域来表示制热运转的允许条件、启动时及除霜运转时的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允许条件、稳定制热运转时的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允许条件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具体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空调装置>图1是使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空调装置的结构图。图1中,在空调装置1中,作为热源侧单元的室外机2与作为利用侧单元的室内机4被制冷剂配管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进行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室外机2收容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电动膨胀阀24、储罐 25、室外风扇沈、热气旁通阀27、毛细管观及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室内机4收容室内热交换器41及室内风扇42。制冷剂回路10具有喷出管10a、气体管10b、液体管10c、室外侧液体管10d、室外侧气体管10e、储罐管10f、吸入管IOg及热气旁通管10h。喷出管IOa将压缩机21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气体管IOb将四通切换阀22与室内热交换器41连接。液体管IOc将室内热交换器41与电动膨胀阀M连接。室外侧液体管IOd将电动膨胀阀M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室外侧气体管IOe将室外热交换器23 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储罐管IOf将四通切换阀22与储罐25连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安装于储罐管 IOf的一部分。储罐管IOf中的至少被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覆盖的被加热部分用不锈钢管覆盖铜管的周围。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配管中除了该不锈钢管以外的部分都是铜管。吸入管IOg将储罐25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热气旁通管IOh将设于喷出管 IOa中途的分支点Al与设于室外侧液体管IOd中途的分支点Dl连接。在热气旁通管IOh的中途配置有热气旁通阀27。控制部11打开关闭热气旁通阀27,以将热气旁通管IOh切换到允许制冷剂流通的状态和不允许制冷剂流通的状态。另外, 在热气旁通阀27的下游侧设有减小制冷剂流通路的截面积的毛细管观,在除霜运转时,使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流通的制冷剂与在热气旁通管IOh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比例保持为一定值。四通切换阀22能切换制冷运转循环和制热运转循环。在图1中,以实线表示用于进行制热运转的连接状态,以虚线表示用于进行制冷运转的连接状态。在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41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在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室内热交换器41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附近设有朝室外热交换器23输送室外空气的室外风扇26。 在室内热交换器41的附近设有朝室内热交换器41输送室内空气的室内风扇42。另外,在室外单元2及室内单元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喷出压力传感器P1、喷出温度传感器T21、第一液体侧温度传感器T22、室外热交换传感器T23及入口温度传感器T25,其中,上述喷出压力传感器Pl对压缩机21的喷出压力(即高压压力Ph)进行检测,上述喷出温度传感器T21对压缩机21的喷出温度Td进行检测,上述第一液体侧温度传感器T22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对处于液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下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上述室外热交换传感器T23对室外热交换器23的温度(即室外热交换温度Tm)进行检测,上述入口温度传感器 T25对毛细管M的入口温度(即吸入温度Ts)进行检测。另外,在室外单元2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单元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即外部气体温度Ta)进行检测的室外温度传感器T24。此外,在室内单元4中设有第二液体侧温度传感器T41,该第二液体侧温度传感器 T41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对制冷剂的温度(即对应于制热运转时的冷凝温度或制冷运转时的蒸发温度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检测。在室内单元4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单元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Tr)进行检测的室内温度传感器T42。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温度传感器T21、第一液体侧温度传感器T22、室外热交换温度传感器T23、 室外温度传感器T24、入口温度传感器T25、第二液体侧温度传感器T41及室内温度传感器 T42由热敏电阻构成。控制部11具有室外控制部Ila和室内控制部lib。室外控制部Ila与室内控制部lib被通信线Ila连接在一起。此外,室外控制部Ila对配置于室外机2内的设备进行控制,室内控制部lib对配置于室内机4内的设备进行控制。此外,控制部11被连接成能接收各种传感器PI、T21 T25、T41、T42的检测信号,并被连接成能根据这些检测信号等控制各种设备及阀6、21、22、24、沈、42。(室外机的外观)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到的室外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室外机 2的外观立体图。在图2及图3中,室外机2的外壳由顶板加、底板2b、前板2c、左侧面板 2d、右侧面板2f及背面板2e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室外机的内部)图4是表示卸下右侧面板和背面侧后的状态的室外机2的立体图。在图4中,室外机2被隔板池划分成送风机室和机械室。在送风机室中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23及室外风扇26 (参照图1),在机械室中配置有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压缩机21及储罐25。(室外机的底板附近的结构)图5是仅留有底板及机械室的室外机2的俯视图。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描绘出室内热交换器23,以明确室外热交换器23的位置。热气旁通管IOh配置于底板2b上,其从压缩机21所在的机械室侧朝送风机室侧延伸,并绕送风机室侧一周而返回至机械室侧。热气旁通管IOh的全长的大致一半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方。另外,在底板2b的位于室外机热交换器23下方的部分形成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底部2b的排水口 86a 86e。(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图6是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的剖视图。在图6中,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以从径向外侧覆盖储罐管IOF中的被加热部分的方式配置,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对被加热部分进行加热。 储罐管IOf的被加热部分由内侧的铜管和外侧的不锈钢管IOOf构成为双重管结构。不锈钢管IOOf所使用的不锈钢材料可选择含有16 18%铬的铁素体类不锈钢或含有3 5% 镍、15 17. 5%铬、3 5%铜的沉淀硬化类不锈钢。首先,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被定位于储罐管IOf,接着,其上端附近被第一六角螺母61固定,最后,其下端附近被第二六角螺母66固定。线圈68在绕线管主体65的外侧以储罐管IOf的延伸方向作为轴向被卷绕成螺旋状。线圈68收容于铁氧体壳体71的内侧。铁氧体壳体71还收容第一铁氧体部98及第二铁氧体部99。第一铁氧体部98由导磁率较高的铁氧体成形,当线圈68中流过电流时,第一铁氧体部98使在不锈钢管IOOf以外的部分也会产生的磁通会聚,从而形成磁通的通道。第一铁氧体部98位于铁氧体壳体71的两端侧。第二铁氧体部99的配置位置及形状与第一铁氧体部98的配置位置及形状不同, 但第二铁氧体部99的功能与第一铁氧体部98的功能相同,第二铁氧体部99配置于铁氧体壳体71的收容部中的绕线管主体65的外侧附近的位置。<空调装置的动作>在空调装置1中,能利用四通切换阀22切换至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中的任一个运转。(制冷运转)在制冷运转中,四通切换阀22被设定在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当压缩机21在该状态下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冷凝器且室内热交换器41 作为蒸发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室外空气热交换而冷凝。 流过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在流过膨胀阀M时被减压,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与室内空气热交换而蒸发。此外,因与制冷剂热交换而温度降低的室内空气被吹出至空调对象空间中。流过室内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从而被压缩。(制热运转)在制热运转中,四通切换阀22被设定在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当压缩机21在该状态下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且室内热交换器41 作为冷凝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与室内空气热交换而冷凝。 此外,因与制冷剂热交换而温度上升的室内空气被吹出至空调对象空间中。冷凝后的制冷剂在流过膨胀阀M时被减压,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室外空气热交换而蒸发。流过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从而被压缩。在制热运转启动时,特别是在压缩机21尚未充分变暖时,能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加热制冷剂来弥补启动时的能力不足。(除霜运转)当外部气体温度为_5°C +5°C时,若进行制热运转时,则空气中所包含的水分会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表面结露,成为霜或结冰并覆盖室外热交换器的表面,从而使热交换性能降低。为将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3的霜或冰融化而进行除霜运转。除霜运转是以与制冷运转相同的循环进行的。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室外空气热交换而冷凝。 因来自该制冷剂的散热而使覆盖室外热交换器23的霜或冰融化。冷凝后的制冷剂在流过膨胀阀M时被减压,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与室内空气热交换而蒸发。此时,室内风扇42停止。这是因为,若室内风扇42运作,则被冷却的空气会被吹出至空调对象空间中而损害舒适性。此外,流过室内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从而被压缩。另外,在除霜运转时,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对储罐管IOf进行加热,能使压缩机21对被加热后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其结果是,从压缩机21喷出的气体制冷剂的温度会上升,从而可缩短为使霜融化而所需的时间。此外,从除霜运转朝制热运转的返回会提前。此外,在除霜运转时,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制冷剂也流过热气旁通管10h。即便在室外机2的底板2b上生长有冰的情况下,该冰也会因来自流过热气旁通管IOh的制冷剂的散热而被融化。此时产生的水从排水口 86a 86e被排出。另外,由于排水口 86a 86e也被热气旁通管IOh加热,因此可防止排水口 86a 86e因冻结而被堵塞的情况。<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的工作允许条件>当制热运转中制热负载较大时,或是除霜运转中其负载较大时,通过控制部允许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的工作。即,只要是制热负载较大的情况或是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大的情况,就允许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对制冷剂进行加热,以辅助制热能力或辅助除霜运转的除霜能力。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的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的工作允许条件与制热运转中除启动时之外的时候(即稳定制热运转时)的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的工作允许条件不同。不过,由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进行的制热运转是在由图7的实线围起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在此,图7是利用由外部气体温度和室内温度的关系而形成的温度区域来表示制热运转的允许条件、启动时及除霜运转时的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允许条件、稳定制热运转时的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工作允许条件的图。另外,制热运转的允许条件是在外部气体温度Ta较高而室内温度Tr较低的情况下(例如外部气体温度Ta为15°C而室内温度 Tr为10°C这样的情况下),不允许进行制热运转,在图7上,其温度区域为四边形缺角而形成的五边形形状。制热运转的允许区域像这样缺角的理由是所缺少的区域是外部气体温度Ta较高而室内温度Tr较低的情况,因此,不进行制热运转,通过将外部气体原样引入就能使室内温度Tr上升。因此,通过在上述这样的温度区域内允许进行制热运转,就能抑制能量消耗。以下,基于图7,区分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与稳定制热运转时对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的工作允许条件进行说明。(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的工作允许条件)在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若外部气体温度Ta的温度范围为Ta < 8°C (参照图7的虚线)、室内温度Tr的温度范围为Tr < 21°C (参照图7的虚线)、由遥控器等输入元件(未图示)设定的作为室内的目标设定温度的室内设定温度Ts减去由室内温度传感器T42检测出的室内温度Tr而得到的温度差ATrs超过IK并且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超过最大频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4Hz),则控制部11允许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工作。相反,在不满足上述工作允许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制热负载或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小,从而禁止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工作。另外,制热运转启动时是指使用者用遥控器等输入元件(未图示)开始制热运转后至经过10分钟之间的时候。即,在制热运转开始后经过10分钟之后,就成为稳定制热运转。(稳定制热运转时的工作允许条件)在稳定制热运转时,若外部气体温度Ta的温度范围为Ta < _5°C (参照图7的点划线)、室内温度Tr的温度范围为Tr <21°C (参照图7的点划线)、由遥控器等输入元件 (未图示)设定的作为室内的目标设定温度的室内设定温度Ts减去由室内温度传感器T42 检测出的室内温度Tr而得到的温度差ATrs超过IK并且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超过最大频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4Hz),则控制部11允许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工作。相反,在不满足上述工作允许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制热负载较小,从而禁止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工作。< 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在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若外部气体温度Ta的温度范围为Ta < 8°C、室内温度Tr的温度范围为Tr < 21°C、由遥控器等输入元件设定的作为室内的目标设定温度的室内设定温度Ts减去由室内温度传感器T42检测出的室内温度Tr而得到的温度差Δ Trs超过IK并且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超过最大频率,则控制部11判断为制热负载较大或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大,从而允许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工作。此外,在空调装置1中,在稳定制热运转时,若外部气体温度Ta的温度范围为Ta < _5°C、室内温度Tr的温度范围为Tr < 21°C、由遥控器等输入元件(未图示)设定的作为室内的目标设定温度的室内设定温度Ts减去由室内温度传感器T42检测出的室内温度 Tr而得到的温度差△ Trs超过IK并且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超过最大频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4Hz),则控制部11判断为制热负载较大,从而允许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工作。这样,控制部11对室内空间的制热负载的大小或除霜运转的负载的大小进行判定。此外,控制部11在制热运转时将制热运转启动时的制热负载大小的判定条件和稳定制热运转时的制热负载大小的判定条件加以区分。因此,控制部11能只在制热负载或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大而需要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进行制冷剂的加热时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工作。因此,在制热负载或除霜运转的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能迅速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运转, 从而能提供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空间。此外,由于不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无谓地工作,因此能使能量消耗减少。<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设定了在稳定制热运转时的电磁感应加热单元 6的工作允许条件,但也可以不作特别设定。这是考虑到与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相比,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的工作机会较少的缘故。但是,如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那样, 若在稳定制热运转时也对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的工作允许条件进行判定来使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工作,则能够在制热负载较大时将室内空间控制成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空间,在这一点上是有效的。(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在制热运转启动时或除霜运转时的工作允许条件中,在外部气体温度Ta的温度范围为Ta < 8°C (参照图7的虚线)、室内温度Tr的温度范围为Tr<21°C (参照图7的虚线)、由遥控器等输入元件(未图示)设定的作为室内的目标设定温度的室内设定温度Ts减去由室内温度传感器T42检测出的室内温度Tr而得到的温度差ATrs超过IK并且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超过最大频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184Hz)的情况下,控制部11允许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工作,但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超过最大频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4Hz)的情况也可以不一定要包括在条件中。这一点对稳定制热运转时的工作允许条件也是一样的。
0095]工业上的可利用性0096]根据本发明,对于面向寒冷地区的空调装置是有用的。0097](符号说明)0098]1空调装置0099]2室外机(热源单元)0100]4室内机(利用单元)0101]6电磁感应加热单元0102]11控制部0103]21压缩机(压缩机构)0104]22四通切换阀(切换机构)0105]23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0106]26室外风扇(热源侧送风机)0107]41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0108]IOF储罐管(制冷剂配管)0109]现有技术文献0110]专利文献0111]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6-26696号公报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装置(1),具有由压缩机构(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膨胀机构04)和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通过利用所述制冷剂回路进行制冷循环来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空气调节,从而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接近于目标设定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构件(F2),该发热构件(F2)与制冷剂配管(F)和/或在所述制冷剂配管(F)中流动的制冷剂热接触;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具有产生用于对所述发热构件(F2) 进行感应加热的磁场的磁场产生部(68);空调对象空间温度检测元件(T42),该空调对象空间温度检测元件(T42)对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进行检测;外部气体温度检测元件(TM),该外部气体温度检测元件(T24)对外部气体温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当所述制冷循环进行制热运转或除霜运转时,在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所述外部气体温度不满足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或是在所述目标设定温度与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不满足第二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禁止所述磁场产生部产生磁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构件(F2)包含磁性体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所述外部气体温度满足所述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是指在所述制热运转启动时或所述除霜运转时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所述外部气体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域的情况,所述温度差满足第二规定条件的情况是指在所述制热运转启动时或所述除霜运转时所述温度差超过第一规定温度的情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热运转启动时或所述除霜运转时,在所述压缩机构的旋转频率为规定频率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禁止所述磁场产生部产生磁场。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除所述制热运转启动时之外的制热运转时,在所述压缩机构的旋转频率为规定频率以下的情况下,或在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所述外部气体温度为第二温度区域之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禁止所述磁场产生部产生磁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区域在所述第一温度区域内,是比所述第一温度区域窄的区域。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装置,其在制热负载或除霜运转负载较大时防止无谓的制冷剂加热,并能迅速地使空调对象空间变得舒适。本发明的空调装置(1)包括发热构件(F2)、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检测元件(T42)、外部气体温度检测元件(T24)和控制部(11)。发热构件与制冷剂配管(F)和/或在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热接触。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具有磁场产生部(68)。磁场产生部产生用于对发热构件进行感应加热的磁场。当制冷循环进行制热运转或除霜运转时,在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及外部气体温度不满足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且在目标设定温度与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不满足第二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禁止磁场产生部产生磁场。
文档编号F25B13/00GK102348937SQ20108001269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9日
发明者山田刚, 木下英彦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