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903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热换热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在地下蓄水达到与地热进行热交换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地源热泵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直接抽取深井中的地下水,送人机组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再通过回水井回灌到地下;如图2所示,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埋入地下IOOm左右的U型管与大地进行热交换,用水泵8使U型管内的水循环,达到热交换的目的。上述两种换热方式存在诸多缺点(1)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导致施工难度加大,不适用于小户型作业,适用范围窄;(2)投资大,成本高;(3)泵容易坏,可靠性低,维修或维护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投资小、施工方便以及使用简单可靠的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换热管和输送管,所述压缩机电连接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地下蓄水装置,所述换热管位于地下蓄水装置内。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地下蓄水装置为蓄水井。所述蓄水井为旱井。所述旱井的内径为0. 5m—0. 6m,深度为20m — 30m,井口处设有井盖。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旱井内设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为与旱井内壁相配合的水袋。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换热管为U型管。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深井改为深度较浅的旱井使工程量减小,技术难度降低,便于小户型施工作业,使用范围广;(2)投资小,成本低;(3)通过将省去泵等装置,使整个换热装置的可靠性提高,维修或维护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背景技术中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缩机;2-控制装置;3-旱井;4-井盖;5-防渗层;6_换热管;7_输送管;8-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1、换热管6和输送管7,所述压缩机1电连接有控制装置2,所述控制装置2为控制压缩机1工作的常用控制开关,当然,控制装置2也可以为本领域内已经公开的控制系统,如带有电脑控制的智能控制系统等。所述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地下蓄水装置,所述换热管6位于地下蓄水装置内。所述地下蓄水装置为蓄水井,蓄水井可以是打出地下水的水井,根据水井内地下水的水位,向井内注水,水位距井口处Im停止注水。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蓄水井为旱井3,因为蓄水井的深度不需要太深,往往只有二三十米,在一般的农村,特别是山区或西部干旱地区,这样的深度是打不出地下水的,多为旱井。所述旱井3的内径为0. 5m—0. 6m,深度为20m — 30m,井口处设有井盖4,旱井3内设有防渗层5,所述防渗层5为与旱井3内壁相配合的水袋,所述水袋可以由塑料夹网布或塑料膜制成,这种水袋不仅可以防止水分渗漏,而且还不影响袋内的水与大地进行有效的热交换。向旱井3内注水,水位距井口处Im停止注水。当然地下蓄水装置也可以为方形或其它形状的地窖、水池等可以蓄水的装置,采用旱井3来蓄水,其占地面积小,而且容易施工。所述换热管6为U型管,U型管由制冷工质管制成,放在旱井3中。压缩机1经防水防锈处理后放置在旱井3的井口处或其它位置。
权利要求1.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1)、换热管(6)和输送管(7),所述压缩机(1)电连接有控制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地下蓄水装置,所述换热管(6)位于地下蓄水装置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蓄水装置为蓄水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井为旱井(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旱井(3)的内径为 0. 5m—0. 6m,深度为20m —30m,井口处设有井盖(4)。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旱井(3)内设有防渗层(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5)为与旱井 (3)内壁相配合的水袋。
7.如权利要求1至6其中之一所述的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6)为U型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换热管和输送管,所述压缩机电连接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地下蓄水装置,所述换热管位于地下蓄水装置内,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深井改为深度较浅的旱井使工程量减小,技术难度降低,便于小户型施工作业,使用范围广;投资小,成本低;通过将省去泵等装置,使整个换热装置的可靠性提高,维修或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F25B30/06GK202083152SQ20112019691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3日
发明者高龙真 申请人:高龙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