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吸音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898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吸音套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吸音套管,其特征在于:吸引套管是在一容纳腔的两端一体化设置有第一定位翼和第二定位翼;第一定位翼的前端开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的后端通过毛细管安装孔连通与容纳腔的一端;第二定位翼的前端开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后端通过过渡管安装孔连通与容纳腔的另一端;在容纳腔内、位于容纳腔的薄壁上均匀开有多个驻波孔。本实用新型的吸音套管用于冰箱毛细管与过渡管连接处,能有效消除毛细管截流声,降低整机声压级。
【专利说明】一种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吸音套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制冷系统,具体涉及到一种能有效消除毛细管截流声的吸音套管。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冰箱噪音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晚间背景噪声较低的情况下,过高的冰箱噪声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生活和休息,易导致用户投诉,进而影响品牌形象。
[0003]毛细管截流声是冰箱的主要噪声源之一,该声音尖锐度较高、声品质较差、对整机声压级贡献较大、极易导致听者不悦。为抑制毛细管截流声,传统的做法是在毛细管与过渡管连接处包裹减震胶泥,以达到阻隔声音传播、吸收声音能量的目的。使用减震胶泥虽能降低整机声压级,但若使用不当,易导致异常噪声(异响),反而会加剧用户对冰箱噪音问题的投诉和抱怨;同时在低温条件下,减震胶泥刚性增加,弹性降低,使得隔声阻尼效果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消除或降低毛细管噪声的吸引套管,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该吸音套管的冰箱。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用于冰箱的吸音套管,其特点在于:所述吸音套管用于容纳冰箱毛细管和过渡管的连接处;所述吸引套管是在一容纳腔的两端一体化设置有第一定位翼和第二定位翼;
[0007]所述第一定位翼的前端开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后端通过毛细管安装孔连通与容纳腔的一端;
[0008]所述第二定位翼的前端开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后端通过过渡管安装孔连通与容纳腔的另一端;
[0009]在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容纳腔的薄壁上均匀开有多个驻波孔。
[0010]本实用新型的吸音套管,其特点也在于:所述毛细管安装孔的孔径与毛细管的直径相配合,所述过渡管安装孔的孔径与过渡管的直径相配合。
[0011]所述第一定位翼和第二定位翼厚度相等,且不小于过渡管直径的两倍。
[0012]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定位翼和所述第二定位翼厚度的1/2。
[0013]各驻波孔的深度相等,不小于8mm,且所述驻波孔的深度为过渡管直径的偶数倍。
[0014]所述驻波孔的底壁距离容纳腔外表面的厚度为毛细管直径的两倍。
[0015]所述容纳腔的长度不小于过渡管直径的四倍。
[0016]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毛细管和过渡管,其特点在于:还包括上述的吸音套管,所述毛细管和所述过渡管的连接处容纳在所述吸音套管的容纳腔内,且所述毛细管从所述毛细管安装孔处伸出,所述过渡管从所述过渡管安装孔处伸出。
[0017]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8]1、定位翼使得吸引套管处于恰当正确的位置,避免因发泡液的冲击出现移位、变形的状况;且发泡后定位孔内充满发泡液,有效切断了声音的传递路径,防止声音向外扩散传播。
[0019]2、容纳腔呈等腰梯形,确保吸音套管与毛细管、过渡管紧密相连;
[0020]3、入射声波激发驻波孔中空气柱往复运动,将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达到吸声目的。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吸引套管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空气柱运动加剧,振幅和振速达到最大,阻尼也最大,消耗声能最多,吸声性能最好;
[0021]4、入射声波可以引起薄壁振动,薄壁振动克服自身阻尼使部分声能转化为动能而耗损。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吸引套管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薄壁弯曲变形最大,振动最剧烈,声能消耗最多。
[0022]5、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消除毛细管截流声,降低整机声压级,减少顾客投诉和抱怨,大大降低维修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音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音套管的参数设置示意图;
[0025]图中标号:1a第一定位翼,Ib第二定位翼;2容纳腔;3a第一定位孔;3b第二定位孔;4驻波孔;5薄壁;6a毛细管安装孔;6b过渡管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冰箱的吸音套管用于容纳冰箱毛细管和过渡管的连接处;具体结构为:在一容纳腔2的两端一体化设置有第一定位翼Ia和第二定位翼Ib ;
[0027]第一定位翼Ia的前端开有第一定位孔3a,第一定位孔3a的后端通过毛细管安装孔6a连通与容纳腔2的一端;
[0028]第二定位翼Ib的前端开有第二定位孔3b,第二定位孔3b的后端通过过渡管安装孔6b连通与容纳腔2的另一端;
[0029]在容纳腔2内、位于容纳腔2的薄壁5上均匀开有多个驻波孔4。入射声波激发驻波孔中空气柱往复运动,将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达到吸声目的。
[0030]为使得毛细管与过渡管紧贴吸引套管内壁设置,毛细管安装孔6a的孔径与毛细管的直径d相配合,过渡管安装孔6b的孔径与过渡管的直径D近似相等。
[0031]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时,第一定位翼Ia的厚度hi和第二定位翼Ib厚度h2相等,且不小于过渡管直径D的两倍。这样设置的目的为:(1)保证定位翼的厚度不会太小,足够的厚度提高了吸音套管的强度,避免出现吸音套管在发泡液的冲击下变形的状况;(2)保证定位孔的尺寸不会太小。
[0032]第一定位孔3a和第二定位孔3b的深度为第一定位翼Ia和第二定位翼Ib厚度的1/2。这样设置的目的为:(1)保证定位孔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发泡液进入定位孔固化后,可以有效防止声泄露;(2)提高吸音套管的强度,避免出现吸音套管在发泡液的冲击下变形的状况。
[0033]各驻波孔4的深度相等,不小于8mm,且驻波孔4的深度为过渡管直径的偶数倍。这样可以保证入射声波的频率与吸引套管的固有频率相同,使发生共振,加剧空气柱运动,振幅和振速达到最大,阻尼也最大,消耗声能最多,吸声性能最好。
[0034]所述驻波孔4的底壁距离容纳腔2外表面的厚度为毛细管直径的两倍。这样设置壁厚可以使得入射声波的频率与吸音套管的固有频率相同,进而引发共振,薄壁弯曲变形最大,振动最剧烈,声能消耗最多。
[0035]容纳腔2的长度不小于过渡管直径的四倍。四倍以上的距离使得容纳腔能完全包裹住毛细管和过渡管连接处的焊点,如果太短,因包裹不完全会降低吸音效果。
[0036]按照上述设置,吸引套管的容纳腔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短边长度为毛细管直径+驻波孔的深度+驻波孔的底壁距离容纳腔外表面的厚度,长边长度为过渡管直径+驻波孔的深度+驻波孔的底壁距离容纳腔外表面的厚度。
[0037]本实施例进一步公来了一种冰箱,包括毛细管和过渡管,毛细管和过渡管的连接处容纳在上述吸音套管的容纳腔2内,且毛细管从毛细管安装孔6a处伸出,过渡管从过渡管安装孔6b处伸出。
[0038]以400-500L大冰箱为例,其毛细管直径d为1.8mm,过渡管直径为9mm,设置吸引套管的尺寸为:第一定位翼和第二定位翼厚20mm,容纳腔长度40mm,定位孔深10mm,驻波孔深18mm,驻波孔的底壁距离容纳腔外表面的厚度为3.6mm,容纳腔的两腰与水平线夹角6.5度。该吸音套管用在400-500L大冰箱毛细管与过渡管连接处,可将噪声源声压级降低4-6dB (A),可使整机声压级降低2.38dB (A)。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冰箱的吸音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套管用于容纳冰箱毛细管和过渡管的连接处;所述吸音套管是在一容纳腔(2)的两端一体化设置有第一定位翼(匕)和第二定位翼(113); 所述第一定位翼(匕)的前端开有第一定位孔(3^0,所述第一定位孔(34的后端通过毛细管安装孔(6幻连通于容纳腔(2)的一端; 所述第二定位翼(化)的前端开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36)的后端通过过渡管安装孔(66)连通于容纳腔(2)的另一端; 在所述容纳腔(2)内、位于所述容纳腔(2)的薄壁(5)上均匀开有多个驻波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安装孔的孔径与毛细管的直径相配合,所述过渡管安装孔的孔径与过渡管的直径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翼(匕)和第二定位翼(化)厚度相等,且不小于过渡管直径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音套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孔(34和所述第二定位孔(34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定位翼(匕)和所述第二定位翼(化)厚度的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套管,其特征在于:各驻波孔(4)的深度相等,不小于8皿,且所述驻波孔(4)的深度为过渡管直径的偶数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波孔(4)的底壁距离容纳腔(2)外表面的厚度为毛细管直径的两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2)的长度不小于过渡管直径的四倍。
8.一种冰箱,包括毛细管和过渡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音套管,所述毛细管和所述过渡管的连接处容纳在所述吸音套管的容纳腔(2)内,且所述毛细管从所述毛细管安装孔处伸出,所述过渡管从所述过渡管安装孔出幻处伸出。
【文档编号】F25B41/06GK204239966SQ201420732736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李猛, 蔡训儒, 孔俊, 刘鹏 申请人: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