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水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汽车降温时的一种常规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冷凝器的主要形式是将压缩机气体压缩后产生冷气进行散热,这种冷凝器的效果较差,见效慢,冷媒自身导热较差,散热效果不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冷凝器的效果较差,见效慢,冷媒自身导热较差,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包括水箱、冷凝管、出水管、加压泵、水平弯管、竖直弯管、降温管,所述水箱前方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前方安装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前方安装所述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前方安装所述水平弯管,所述水平弯管一侧安装所述降温管,所述降温管一侧安装所述竖直弯管,所述竖直弯管后方安装所述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一侧设置入水口,所述入水口设置在所述水箱一侧,所述水箱上方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上方安装箱盖,所述加压泵包括加压管、连接耳、加压电机、肋板、底座、固定螺钉,所述加压管安装在所述出水管的前方,在所述加压管的前方和后方设置有所述连接耳,所述加压管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加压电机,所述加压电机下方设置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所述肋板,所述固定螺钉安装在所述底座四周。
优选的,所述注水口与所述水箱一体成型,所述箱盖与所述注水口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水箱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和所述水平弯管分别与所述加压泵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平弯管一侧设置有四个所述降温管,所述水平弯管与所述降温管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四个所述降温管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压电机和所述底座分别与所述肋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连接耳与所述加压管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竖直弯管与所述冷凝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水作为冷凝介质,冷却效果好,冷却速度快;
2、设置有冷凝管,冷凝管外形采用弯曲型,增大了热传递的接触面积,传递热量速度较快,散热效果较好;
3、设置有降温管,及时对水流降温,使得冷却用水能够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冷凝管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降温管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中:1、水箱;101、出水口;102、注水口;103、箱盖;104、入水口;2、冷凝管;3、出水管;4、加压泵;401、加压管;402、连接耳;403、加压电机;404、肋板;405、底座;406、固定螺钉;5、水平弯管;6、竖直弯管;7、降温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包括水箱1、冷凝管2、出水管3、加压泵4、水平弯管5、竖直弯管6、降温管7,水箱1前方设置有出水口101,出水口101前方安装出水管3,出水管3前方安装加压泵4,用于对水流加压增加整体水流速度,加压泵4前方安装水平弯管5,用于引导水流方向,水平弯管5一侧安装降温管7,用于对水流进行降温,降温管7一侧安装竖直弯管6,用于对水流导向,竖直弯管6后方安装冷凝管2,用于对需要散热的热源进行散热,冷凝管2一侧设置入水口104,入水口104设置在水箱1一侧,用于水的回流,水箱1上方设置有注水口102,用于加水,注水口102上方安装箱盖103,加压泵4包括加压管401、连接耳402、加压电机403、肋板404、底座405、固定螺钉406,加压管401安装在出水管3的前方,在加压管401的前方和后方设置有连接耳402,用于安装连接用螺钉,加压管401的一侧设置有加压电机403,加压电机403下方设置有底座405,底座405上方设置有肋板404,固定螺钉406安装在底座405四周。
优选的,注水口102与水箱1一体成型,箱盖103与注水口102通过螺纹连接;入水口104和出水口101分别与水箱1一体成型;出水管3和水平弯管5分别与加压泵4通过螺钉连接;水平弯管5一侧设置有四个降温管7,通过四个降温管7增加水流降温路径利于水流的降温效果,水平弯管5与降温管7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四个降温管7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加压电机403和底座405分别与肋板404通过焊接连接,用于固定加压电机403减少震动,连接耳402与加压管401一体成型;竖直弯管6与冷凝管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注水口102向水箱1加入适量水,开动加压泵4,水箱1内的水开始流动,经加压泵4加压后流入到降温管7,此时水温降低,再经竖直弯管6流入到冷凝管2与热源进行热交换,进而流入水箱1并将热源的热量带走以达到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包括水箱(1)、冷凝管(2)、出水管(3)、加压泵(4)、水平弯管(5)、竖直弯管(6)、降温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前方设置有出水口(101),所述出水口(101)前方安装所述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前方安装所述加压泵(4),所述加压泵(4)前方安装所述水平弯管(5),所述水平弯管(5)一侧安装所述降温管(7),所述降温管(7)一侧安装所述竖直弯管(6),所述竖直弯管(6)后方安装所述冷凝管(2),所述冷凝管(2)一侧设置入水口(104),所述入水口(104)设置在所述水箱(1)一侧,所述水箱(1)上方设置有注水口(102),所述注水口(102)上方安装箱盖(103),所述加压泵(4)包括加压管(401)、连接耳(402)、加压电机(403)、肋板(404)、底座(405)、固定螺钉(406),所述加压管(401)安装在所述出水管(3)的前方,在所述加压管(401)的前方和后方设置有所述连接耳(402),所述加压管(40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加压电机(403),所述加压电机(403)下方设置有所述底座(405),所述底座(405)上方设置有所述肋板(404),所述固定螺钉(406)安装在所述底座(405)四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口(102)与所述水箱(1)一体成型,所述箱盖(103)与所述注水口(102)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104)和所述出水口(101)分别与所述水箱(1)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和所述水平弯管(5)分别与所述加压泵(4)通过螺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弯管(5)一侧设置有四个所述降温管(7),所述水平弯管(5)与所述降温管(7)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四个所述降温管(7)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电机(403)和所述底座(405)分别与所述肋板(404)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连接耳(402)与所述加压管(401)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新型水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弯管(6)与所述冷凝管(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