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冷气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281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冷气风道的制作方法
发明的背景本发明涉及可有效地把冷气导入若干冷气排放口的冰箱冷气风道,特别涉及这样的冰箱冷气风道,它可使用若干从该冷气风道表面突出的冷气引导件而形成冷气通道从而把发自一蒸发器的冷气恰当分配给各冷气排放口。


图1所示,现有冰箱的构造为冷冻室门6和冷藏室门7在隔热结构的冰箱箱体4上,该箱体4内形成其间由中间隔壁1隔开的冷冻室2和冷藏室3。
——压缩机11装在位于冷藏室3下方的机室11M中,一冷凝器和毛细管(未画出)装在箱体4内部或机室11M中,而一蒸发器12装在冷冻室2的后壁上。这些部件用致冷管(未画出)相互连接而运行致冷循环。
——把蒸发器12的冷气压入冷冻室2和冷藏室3的风扇13位于蒸发器12的上方。为了引导冷气气流,一格栅14放置在风扇13的前方,而一冷气风道15A位于冷藏室3后壁上。图1中,标号19表示一用来控制导入冷藏室3的冷气置的风门,标号8表示食品架。
作为一种把冷气供给冷藏室3的方法,现有冰箱一般采用逐个食品架冷气排放法。在该方法中,如图2所示,在由各食品架8隔开的若干部位设有若干冷气排放口16A、B、C,它们从上到下布置在冷气风道15A前方,以便把冷气排向由若干食品架8形成的各前方区域。
但是,上述逐个食品架冷气排放法的一个问题是,来自蒸发器12的冷气只有一小部分穿过上部冷气排放口16A,大部分冷气沿着冷气风道15A向下流动而最终通过最下部冷气排放口16C排入冷藏室3。这是因为冷气排放口16A、B、C与冷气风道15A中的冷气气流方向垂直。因此冷藏室3的上部和下部处于不同温度区,从而在冷藏室3中无法实现均匀冷却。因此冷藏室3上部食品架上的食品无法获得合适的冷藏温度,而下部食品架上的食品过冷,从而食品无法保鲜。
此外,这种现有冷藏室3的另一个缺点是,冷藏室3中的冷气循环不畅,因此不仅冷气无法流到冷藏室3的角落处,而且温度在整个空间中分布不均。由于上述冷气风道的构型不合理,因此冷气只排向冷藏室3前方。
即使把大块食品放置在各冷气排放口近旁而堵住冷气气流,冷气循环也无法得到很大改善。
因此,冷藏室3中的食品无法获得最理想的冷藏。
为了使冷气在整个冷藏室中的分布更均匀,新近有人提出了一种三维冷气排放法。如图3所示,按照该方法,冰箱除了后壁上的冷气排放口16A、B、C外,还在冷藏室3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冷气排放口16S,从而使冷气不仅从后壁,而且从侧壁排入冷藏室。
但是,即使在上述冰箱中,冷气在冷藏室3中也只是向一个方向排放,而不是向其它方向扩散。因此,当把不同大小的食品随意放入这类冰箱中时,冷藏室中有的部位冷气能流到1有的部位冷气流不到,因此仍无法提供均匀冷却。
而且,由于三维冷气排放法的冷气风道的构型与逐个食品架冷气排放法相同,因此上部冷气排放口的冷气排放不足,而下部冷气排放口的冷气排放过量,因此即使使用三维冷气排放法的冰箱,冷藏室中的食品也无法在同一温度下保鲜。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箱,其冷气风道可通过其冷气排放口使冷气均匀分开到冷藏室,从而使冷藏室所有部位都保持在同一温度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箱,其冷气风道能把冷气从各冷气排放口排放入冷藏室的左边和右边,从而使导入的冷气均匀流通。
发明的综述本发明冰箱包括由一中间隔壁隔成的一冷冻室和一冷藏室、一产生冷气的蒸发器、一使所产生的冷气流通到冷冻室和冷藏室的风扇和一位于冷藏室后壁上把该冷气导入冷藏室的冷气风道。
作为本发明主题的冷气风道包括成形在该风道顶部用于把冷气从蒸发器导入冷气风道的冷气进口、成形在冷气风道前后纵向上把冷气供给冷藏室的若干冷气排放口、从冷气进口向下伸展并分别位于冷气排放口右边和左边的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以及若干从各冷气排放口顶部和底部突出的冷气引导件,从而使冷气从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导入各冷气排放口而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互不相通。
每一冷气引导件包括一对从其顶边斜向伸向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的肩部,以及一对连接冷气排放口右边和左边的弧形部。
借助于上方冷气引导件的弧形部和下方冷气引导件的肩部,分别在各冷气排放口的右边和左边形成第一和第二分通道,而使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通向各对应冷气排放口。
下方冷气引导件的任一肩部从对应冷气排放口底部伸展到中部。另一方面,上方冷气引导件上与上述肩部相对的弧形部从对应冷气排放口顶部伸展到中部。
借助于这样伸展的肩部和弧形部,各冷气排放口分成上部(第一冷气排放部)和下部(第二冷气排放部)。第一和第二分通道分别通向冷气排放口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使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一冷气通道引到第一分通道的冷气和通过第二冷气通道引到第二分通道的冷气可互不相碰地排向冷藏室的左边和右边(从图9A看)。
下方冷气引导件上的一对肩部比上方冷气引导件上的一对肩部更伸向第一和第二二冷气通道,而下方的第一和第二分通道的进口部比上方的第一和第二二分通道的进口部更宽。因此沿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向下流动的冷气在下方冷气排放口的排放量比上方冷气排放口大。
而且,一冷气排放口的肩部和弧形部的位置与相邻冷气排放口的肩部和弧形部相反。这是为了把以不同高度通向一冷气排放两边的第一和第二通道布置成与相邻冷气排放口的第一和第二分通道相反。
通过这种结构,排放较高温度的下方冷气排放口的排放量大,而排放较低温度的上方冷气排放口的排放量小,从而冷藏室所有部位都保持同一温度。
此外,在最下方冷气引导件的肩部与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之间设有一对调节通过冷气风道的开口底部的冷气量的斜坡。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冷气风道的另一种结构中,若干冷气通道互不相通分别从冷气进口通向各冷气排放口的右边和左边,从而有效地把冷气排入冷藏室。
在下面结合附图所述的实施例中更清楚而详尽地公开本发明冷气风道的结构和工作情况。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表示现有冰箱典型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图2为使用逐个食品架冷气排放法的现有冰箱内部的正视图;图3为使用三维冷气排放法的现有冰箱内部的正视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冰箱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冰箱内部的正视图;图6为包括本发明冷气风道的一外壳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7为图6外壳组件的正视图;图8为图6外壳组件的侧视剖面图;图9A为本发明冷气风道的透视图,表示冷气通道和冷气排放口的一种独特结构;图9B为冷气通道的示意正视图,表示冷气从冷气通道引入冷气排放口;图10和图11为本发明其他冷气风道的剖面图,表示冷气通道和冷气排放口的独特结构,以及图12和13表示本发明冷气风道可安装其上的不同外壳组件。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发明冰箱包括由绝热材料隔离的箱体4,它包括由一中间壁1隔开的冷冻室2和冷藏室3,开关冷冻室2的门b和开关冷藏室3的门T。冷藏室中装有若干上置食品的食品架8。冷藏室3的上部有一第三室9,以便以特定温度储藏特别的食品。冷藏室3的最下部有一蔬菜室10。压缩机11装在机室11M中,图中未画出的。冷凝器和低压装置装在箱体内的壁体中或装在机室11M中。蒸发器12装在冷冻室2的后壁上。上述部件都用致冷管(未画出)互相连接,以进行致冷循环。
一风扇13装在蒸发器12上方,把蒸发器12产生的冷气吹入冷冻室和冷藏室3。为了引导冷气,一排气格栅14装在风扇13前部,一具有冷气通道和排气口的冷气分布装置17装在冷藏室3的后壁上,该装置17下文将说明。这样,蒸发器12产生的冷气供给冷冻室2和冷藏室3。其中,标号5表示一用来放置冷气分布装置17的凹座。
如图5所示,冷气分布装置17装在冷藏室3后壁3W中央,冷气分布装置17的上部为于第三室9的后壁上,而冷气分布装置17的中部和下部位于冷藏室3后壁上的第三室9与蔬菜室10之间。也即,冷气分布装置17的上端位于中间壁1的近旁,其下端位于蔬菜室10近旁。因此,冷气分开装置17的整个高度约等于冷藏室3和第三室9高度之和。
如图6所示,冷气分布装置17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一前板24,有绝热材料制成并与前板24装配在一起的一冷气风道25和盖住冷气风道25后表面的密封板34。冷气风道25的前表面处装有可拆卸的可变翼(或称旋叶,下同26)。可变翼26顶端装有转动可变翼26的电动机28,座落在电动机罩29上的电动机28装在前板24的顶部。电动机28的两边各装一室内灯30。标号31表示保护灯30的灯罩。标号32表示控制可变翼26转动位置的位置传感开关,利用可变翼26顶端上的一突起33″开/关″该开关。标号27表示可拆卸地与前板24装在一起,用来保护可变翼26的一冷气排气格栅。格栅27防止放在冷藏室3中的食品打断可变翼26的转动。
如图7和图8所示,冷气分布装置17顶端有一把蒸发器12产生的冷气引入冷气风道25的冷气进口18。冷气进口18紧下方装放有调节供入冷藏室3的冷气量的风门19和开动风门19的电动机20。使用上述部分的温度控制方法与现有方法相同。
标号21为与前盖24做成一体的导流盖,标号22为用绝热材料制成的衬垫。标号23为设在前板24顶部的排气口,来自冷气进口18的冷气通过该排气口排入第三室9。在本实施例中,前板24顶部设有一对排气口23。第三室9可保持在此冷藏室3低的温度上。这是因为从冷气进口18到排气口23的冷气行程此从冷气进口18到冷气分布装置17的中部或下部的冷气行程短。
如图9A和9B所示,作为独特部件的冷气风道25包括把冷气从蒸发器12引导到冷藏室3的冷气通道15和冷气排放口16A、B、C。冷气通道15包括冷气风道25的纵向左、右两边上平分来自冷气进口18的冷气的第一冷气通道35和第二冷气通道36。冷气排放口16A、B、C位于第一冷气通道35和第二冷气通道36之间。
各排放口16A、16B和16C的位置布置成面对各食品架8之间的空间,可变翼26(见图7)的各可变翼件26A位于各排放口16前方。
如上所述,由于冷气通道15分成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而且冷气排放的16A、16B、16C位于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之间,因此冷气风道25的厚度变薄,所以冷藏室3的可用空间增大。
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的最上部通向冷气进口18,它们的最下部通向蔬菜室10。当风门19(图8)打开时,穿过冷气进口18的冷气分流到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然后依次排放到第三室9、冷藏室3和蔬菜室10。为了把沿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向下流动的冷气引到冷藏室3,冷气通道15还包括使第一冷气通道35通向冷气排放口16一边的第一分通道37A、B、C和使第二冷气通道36通向冷气排放口16一边的第二通道38A、B、C。这些第一和第二分通道37A、B、C和38A、B、C由若干突出到各冷气排放口16和突出在各冷气排放口16下方的冷气引导条件370构成。因此,蒸发器12产生的冷气沿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向下流动,然后被引入第一分通道37A、B、C,第二分通道38A、B、C,最终经冷气排放口16A、B、C排入冷藏室3。
如图9所示,分通道37、38的形状做成这样,它们连接冷气通道35、36的进口部较宽,而连接冷气排放口36的出口部较窄。冷气引导件370A的构成第一和第二分通道37A、38A进口部的下端45A、46A为弧形。冷气引导件370B的上端,(肩部47A、48A)比冷气引导件370A的下端45A、46A朝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图9B的右边和左边)更向外伸出。同样,冷气引导件370B的下端45B、46B为弧形。冷气引导件370C的上端(肩部47B、48B)此冷气引导件370B的下端45B、46B朝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图9B的右边和左边)更向外伸长。冷气引导件370C很370D的形状也是如此。通过使用这种形状,沿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向下流动的冷气均匀分布到各分通道37、38中。
中间冷气引导件370B的下端45B、46B的弧长最好比上部冷气引导件370A的下端45A、46A长,而下部冷气引导件370C的下端45C、46C的弧长比中部冷气引导件370B的长。此外,最好肩部47B、48B比肩部47A、48A朝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更向外伸出,而肩部47C、48C比肩部47B、48B朝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更向外伸出。
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下部的冷气由于与周围空气热交换时间更长而温度比上部的高。因此,冷藏室3下部比上部需要更多冷气,以便消除冷藏室3在不同高度上的温度差。上述问题可使通过上部分通道37A、38A的冷气排气量小于通过中部分通道37B、38B的冷气排气量、而通过中部分通道37B、38B的冷气排气量小于通过下部分通道37C、38C的冷气排气量而获得解决。因此,借助本发明冷气风道,冷藏室3的整个空间可保持同一温度。
在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的下端,或更确切地说,在最下部第一和第二分通道37C、38C进口部的紧下方,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斜坡49,以便减小供给蔬菜室10的气流流率,并同时提高经冷气排放口16供给冷藏室3的气流流率。因此冷藏室3的温度低于蔬菜室10。
此外,为了使冷气从右边和左边排入冷藏室3,排放口16A包括与第一分通道37A连接的第一排放部39A和与第二分通道38A连接的第二排放部40A。最好是第一和第二排放部39A、40A互相连通。但又因冷气排放口16分成上部和下部而分别形成各自的气流通道,从而在冷气排放口16A处来自冷气通道35的冷气不与冷气通道36的冷气相碰。也即,冷气引导件370A下端的左边46A从冷气排放口16A顶部向上伸向中部,而冷气引导件370B的右肩部47A从冷气排放口16A的底部向上伸向中部,从而第一排放部39A偏向第一分通道37A,第二排放部40A偏向第二分通道38A,从而,由第一冷气通道35引导的冷气和由第二冷气通道36引导的冷气从左、右两方向顺利排入冷藏室3而不相碰。也即,引入第一排放部39A的冷气排向左边(从图9B看),而引入第二排放部40A的冷气排向右边,它们互不相碰。
在图9B中,线X——X表示冷气排放口16A的中心线,线Y——Y表示第一排放部39A的中心线,而线Z——Z表示第二排放部40A的中心线。可以看到,第一排放部偏向右边,而第二排放部40A偏向左边。
与排放口16A相邻的冷气排放口16B中的第二和第二排放部39B、40B的布置与第一和第二排放部39A、40A相反。也即,在排放口16A中,第一排放部39A位于第二排放部40A上方,而在排放口16B中,第二排放部40B位于第一排放部39B上方。当然,与排放口16B相邻的冷气排放口16C中的第一和第二排放部39C、40C的布置与第一和第二排放部39B、40B相反。如前所述,冷气通道15中先从冷气进口18排放的下游处的冷气的温度比冷气进口18的上游处的冷气高。为了消除这一温度梯度,上部冷气排放口16A右边的第一分通道37A和第一排放部39A布置得比上部冷气排放口16A左边的第二分通道38A和第二排放部40A高;中间冷气排放口16B左边的和第二分通道38B和第二排放部40B布置得比中间冷气排放口16B右边的第一分通道37B和第一排放部39B高。同样,同在下部冷气排放口16C右边的第一分通道37C和第一排放部39C布置得比下部冷气排放口16C左边的第二分通道38C和第二排放部40C高。
通过这种结构,冷藏室3左右两边之间的温度差得以消失。从而在冷藏室3中获得均匀冷却。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冷气风道的冰箱的工作情况。
首先,在图4中,当压缩机11和蒸发器12工作时。蒸发器12与周围空气发生热交换而产生冷气。如图4中箭头所示,风扇3将冷气吹入冷冻室2和冷藏室3。根据冷藏室3的温度控制风门19(图8)的开/闭操作。当风门19打开时,蒸发器12产生的冷气流入冷气进口18。然后如图9A和9B所示,冷气沿着把冷气风道25分成右边和左边的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向下流动。然后,一部分冷气经冷气排放口23(图5)排入第三室9,而其余冷气排入冷藏室3和蔬菜室10。
冷气在排入冷藏室3的过程中,沿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从冷气风道25的顶部到底部向下流动的冷气由各第一和第二分通道37、38引到各冷气排放口16,然后就排入冷藏室3。如上所述,由于各冷气排放口16包括第一排放部39和第二排放部40,它们互相连通但借助冷气引导件170构成互相独立的通道,因此引入右边(第一)冷气排放部39的冷气与引入左边(第二)冷气排放部40的冷气以相反方向排入冷藏室3而又不互相相碰,也即,引入第一排放部39A的冷气朝向图9A左边,而引入第二排放部40A的冷气朝向9A右边。从而冷气均匀分布到整个冷藏室3。
而且,中部冷气排放口16B的第一和第二排放部39B、40B的布置与上部冷气排放口16A的第一和第二排放部39A、40A相反,而下部冷气排放口16C的第一和第二排放部39C、40C的布置与中部冷气排放口16B的第一和第二排放部39B、40B相反。因此,在上部冷气排放口16A中,从右边(第一冷气通道35)进入的冷气的温度此从左边(第二冷气通道36)进入的冷气的温度低;在中部冷气排放口16B中,从左边进入的冷气的温度比从右边进入的冷气低;在下部冷气排放口16C中,从右边进入的冷气的温度比从左边进入的冷气低,因此冷藏室3左右两边的温度差被消除,而所储蓄的食品获得均匀冷却。
而且,中部肩部47B、48B比上部肩部47A、48A朝着第一和第二通道35、36更向上伸出,而下部肩部47C、48C比中部肩部47B、48B朝着第一和第二通道更向上伸出。因此,冷气在冷气通道15中,上部的温度高于下部的温度。但是通过中部冷气排放的16B排入冷藏室3的冷气量大于上部冷气排放口16A,而下部冷气排放口16C排入冷藏室3的冷气量大于中部冷气排放口16B。因此,冷藏室3上下侧的温度差被消除,而所储藏的食品获得均匀冷却。
图10和图11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图10所示冷气风道25A如在第一实施例中详述的那样,冷气引入冷气进口18A后有若干冷气引导件370A’、370B’、370C’和370D’分成右边和左边,然后通过冷气排放口16A’、16B’和16C’排入冷藏室3。该实施例的冷气风道25A与第一实施例的冷气风道25的不同之处在于,冷气风道25A中的各冷气引导件的下部不是弧形,冷气风道25A在最下部冷气引导件3700’与冷气通道35A、36B之间没有斜坡49。除了上述区别,该冷气风道25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冷气风道25相同,因此说明从略。
图11所示冷气风道25B没有用于把汽车进口18与各冷气排放口16A″、16B″和16C″连接的共同冷气通道。另一方面,相互独立地形成连接上部冷气排放口16A″与冷气进口18B的第一冷气通道360、连接中部冷气排放口16B″与冷气进口18B的第二冷气通道361和连接下部冷气排放口16C″与冷气进口18B的第三冷气通道362,使用这种结构也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
图12和图13表示本发明冷气风道可安装其上而把冷气分布到冷藏室3的不同外壳组件。
在图12所示一外壳17A中,一冷气排放格栅27装在一下部盖42的前部,而一扭曲形可变翼26位于格栅27与下部盖42之间。下部盖42上装有一用来安装蒸发器12的上部盖41。该上部盖41的后部有一冷气进口18A,使上部盖41与下部盖42相通。一风扇13装在冷气进口18A紧下方在下部盖42的顶部,当把本发明冷气风道25、25A、25B之一装入外壳17A的下部盖42中时,蒸发器12产生的冷气就可由该冷气风道有效引导并经排放格栅27排入;冷藏室3。因此也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
在图19所示的与图12外壳17A类似的外壳17B中,蒸发器12和风扇13位于下部盖42的下部,上部盖41上有若干冷气排放口50而自冷藏室3顶部向着底部排放冷气。本发明冷气风道可装在外壳17B中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
如上所详述的,本发明冷气风道不管食品的存放位置如何都能把它们保持在同一温度上。这是优于冷气沿着相对的冷气通道向下流动并以如下排放量分布到各冷气排放口在三个冷气排放口中,下方冷气口排放的冷气量大于上方排放口的排放的冷气量。
而且,本发明使冷气毫无损耗地在冷藏室各方向上流通。这是因为沿着相对的冷气通道向下流动的冷气由冷气引导件有效地引到各冷气排放口并从各冷气排放口的相互错开的上部排放部和下部排放部向冷藏室的右边和左边排气。因此,即使有大块食品放在冷气排放口近旁,冷藏室中仍能实现冷气的流通。
此外,由于本发明冷气风道的结构使得冷气风道的厚度大为变薄,因此不会因安装冷气风道而占用可用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的冷气风道,所述冰箱包括一箱体4,该箱体包括由中间隔壁1隔开的一冷冻室2和一冷藏室3;一产生冷气的蒸发器12;一使所产生的冷气流通到所述冷冻室和冷藏室2、3的风扇13和一位于所述冷藏室3后壁上、把冷气引导到所述冷藏室3的冷气风道25,其中,所述冷气风道25包括一个形成在该冷气风道顶部以把冷气从所述蒸发器12引导到所述冷气风道25的冷气进口18;若干位于所述冷气风道25前部纵向上把冷气供给所述冷藏室3的冷气排放口16A、B、C,分别位于所述冷气排放口16A、B、C的右边和左边从所述冷气进口18向下伸展的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以及若干从各冷气排放口16的顶部和底部向外突出的冷气引导件370A、B、C,它们把冷气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引导到各冷气排放口16,所述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互不相连。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气风道,其中,每一冷气引导件370包括一对从其顶边分别斜向伸向所述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的肩部47、48以及一对分别连接所述每一冷气排放口16的右边和左边的弧形部45、46,从而借助上方冷气引导件的所述弧形部和下方冷气引导件的所述肩部在所述每一冷气排放口16的相对两边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之间形成第一和第二分通道37、38。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气风道,其中,下方冷气引导件上的任一肩部从相应冷气排放口的底部向外伸展到中央,而上方冷气引导件上与所述向外伸展的肩部相对的弧形部从相应冷气排放口的顶部向外伸展到中央,从而所述第一和第二分通道37A、38A,37B、38B和37C、38C借助所述各肩部和各相对弧形部而相互具有不同高度。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气风道,其中,下方冷气引导件上的一对肩部比上方冷气引导件上的一对肩部朝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更向外伸出,而下方第一和第二分通道的进口部比上方第一和第二分通道的进口部更宽,从而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向下流动的冷气通道下方冷气排放口的排气量比通过上方冷气排放口的排气量大。
5.按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冷气风道,其中,冷气排放口16B的所述外伸肩部48B和弧形部45B的位置与相邻冷气排放口16A、16C的外伸肩部47A、47C和弧形部46A、46C相反,从而在不同高度上连接冷气排放口16B相对两边的第一和第二分通道37B、38B的布置与相邻冷气排放口16A、16C的第一和第二分通道37A、38A和37C、38C相反。
6.按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冷气风道,其中,在最下部冷气引导件370D的肩部47C、48C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之间设有一对调节通过所述冷气风道25开口底部的冷气量的斜坡49。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气风道25,它能通过若干冷气排放口16把适量的冷气排入冷藏室3并且在该冷藏室3中高效地流通冷气。该冷气风道25包括使冷气沿着冷气排放口两边流动的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和若干设在各冷气排放口16上方和下方、把冷气引导到相应的冷气排放口16的冷气引导件370。第一冷气引导件370包括从其顶边斜向伸向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的肩部47、48以及在其底边上的弧形部45、46。冷气由肩部和弧形部引入冷气排放口16。下方冷气引导件的肩部比上方冷气引导件的肩部朝着第一和第二冷气通道35、36更向外伸出,从而通过下方冷气排放口的冷气量比上方冷气排放口大,从而实现对室3中的食品的均匀冷却。
文档编号F25D17/06GK1124056SQ95190130
公开日1996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日
发明者金容明, 朴锡行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