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机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043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冷冻机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冷冻机单元(3),其具有:配置有压缩机(11)的机械室;以及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和送风机(31)的热交换室(30),其中,该冷冻机单元(3)具有油分离器(20),该油分离器(20)配置于热交换室(30)的送风机(30)的送风路径内,且设置于压缩机(11)的排出部。由此,能够通过送风机(30)的送风冷却油分离器(20)内的油温。
【专利说明】
冷冻机单元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冷冻机单元。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冷冻装置具有由压缩部、气体冷却器和节流部等构成的制冷循环。被压缩部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气体冷却器而散热,并通过节流部减压后,通过蒸发器而蒸发。通过该制冷剂的蒸发,使得周围的空气被冷却。近些年来,在这种冷冻装置中,基于自然环境问题等原因,无法使用氟利昂类制冷剂。因此,作为氟利昂类制冷剂的代替品,开发出了使用作为自然制冷剂的二氧化碳的冷冻装置。二氧化碳制冷剂是高低压差较大的制冷剂,临界压力低,因而已知通过压缩使得制冷剂循环的高压侧成为超临界状态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公平7-18602号公报)。
[0003]此外,在构成热水器的热栗装置中,气体冷却器使用能够得到优良的加热作用的二氧化碳制冷剂。这种情况下,还开发出了如下的结构:使从气体冷却器流出的制冷剂按照2个阶段膨胀,在各膨胀装置之间介入设置气液分离器,对压缩机进行注气(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178042号公报)。
[0004]另一方面,例如在陈列柜等中设置的蒸发器中,在使用吸热作用冷却库内的冷冻装置中,基于外部大气温度(气体冷却器侧的热源温度)较高等的原因,气体冷却器出口的制冷剂温度会变高。在这种条件下,蒸发器入口的比焓会变大,因此存在冷冻能力显著降低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为了确保冷冻能力,使压缩部的排出压力(高压侧压力)上升,则压缩动力会增大,效率系数会降低。
[0005]于是,提出了如下的所谓的分置循环(splitcycle)的冷冻装置,其将被气体冷却器冷却后的制冷剂分流为两个制冷剂流,在通过辅助节流部使分流后的一个制冷剂流节流后,使其流过分置热交换器的一个通路,并使另一个制冷剂流流过分置热交换器的另一个流路而进行了热交换后,使其通过主节流部而流入蒸发器。根据这种冷冻装置,能够通过减压膨胀后的一个制冷剂流冷却另一个制冷剂流,通过减小蒸发器入口的比焓,从而能够改善冷冻能力(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133207号公报)。
[0006]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如果油分离器中的油温变高,则油的粘度会降低,存在压缩机的滑动部有时会发生磨损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冷却油分离器内的油温的冷冻机单元。
[0008]本发明的冷冻机单元具有:机械室,压缩机配置于该机械室;以及热交换室,室外热交换器和送风机配置于该热交换室,其中,该冷冻机单元具有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配置于热交换室的送风机的送风路径内,且设置于压缩机的排出部。
[0009]根据本发明,将设置于压缩机的排出部的油分离器配置于送风机的送风路径内,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通过送风机的送风来冷却油分离器内的油温的冷冻机单元。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0011]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例如外部大气温度为+25°C左右的中间期的环境时的P-H线图。
[0012]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例如外部大气温度为+30°C以上的环境(夏季等)时的P-H线图。
[0013]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例如外部大气温度降低至+20°C以下的环境(冬季等)时的P-H线图。
[0014]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卸下了冷冻机单元的前面罩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卸下了冷冻机单元的前面罩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0016]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冷冻机单元的单元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R的制冷剂回路图。
[0019]本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R具有:设置于超市等店铺的机械室等的冷冻机单元3;以及设置于店铺的卖场内的一台或多台(图中仅示出一台)陈列柜4。这些冷冻机单元3和陈列柜4经由单元出口 6而通过制冷剂配管(液管)8连结,并且经由单元入口 7而通过制冷剂配管9连结,从而构成规定的制冷剂回路I。
[0020]制冷剂回路I使用高压侧的制冷剂压力成为其临界压力以上(超临界)的二氧化碳(R744)作为制冷剂。该二氧化碳制冷剂是适宜地球环境且考虑到了可燃性和毒性等的自然制冷剂。此外,作为润滑油,例如可使用从矿物油(m i n e r a I ο i I )、烷基苯油、醚油、酯油和PAG(聚二醇润滑油)等中选择的现有的油。
[0021]冷冻机单元3具有作为压缩部的压缩机U。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1是内部中间压力型2段压缩式旋转压缩机。压缩机11由如下部分构成:密闭容器12;以及旋转压缩机构部,其包括被配置收纳于密闭容器12的内部空间的上部且作为驱动要素的电动要素13;配置于电动要素13的下侧且被该旋转轴驱动的第1(低段侧)旋转压缩要素(第I压缩要素)14和第2(高段侧)旋转压缩要素(第2压缩要素)16。
[0022]压缩机11的第I旋转压缩要素14对通过制冷剂配管9而从制冷剂回路I的低压侧被吸入压缩机11的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将其升压至中间压力而排出。第2旋转压缩要素16进一步吸入被第I旋转压缩要素14压缩而排出的中间压力的制冷剂,将其压缩以升压至高压,并将其排出到制冷剂回路I的高压侧。压缩机11是频率可变型的压缩机,构成为通过变更电动要素13的运转频率,从而能够控制第I旋转压缩要素14和第2旋转压缩要素16的转速。
[0023]在压缩机11的密闭容器12的侧面形成有与第I旋转压缩要素14连通的低段侧吸入口 17、与密闭容器12内连通的低段侧排出口 18、与第2旋转压缩要素16连通的高段侧吸入口19和高段侧排出口 21。在压缩机11的低段侧吸入口 17连接有制冷剂导入配管22的一端,制冷剂导入配管22的另一端在单元入口 7处与制冷剂配管9连接。
[0024]从低段侧吸入口 17被吸入第1旋转压缩要素14的低压部的低压(LP:通常运转状态下为2.6MPa左右)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1旋转压缩要素14而被升压至中间压力(MP:通常运转状态下为5.5MPa左右)而被排出到密闭容器12内。由此,密闭容器12内成为中间压力 (MP)〇
[0025]进而,在供密闭容器12内的中间压力的气体制冷剂排出的压缩机11的低段侧排出口 18连接有中间压力排出配管23的一端,中间压力排出配管23的另一端与中间冷却器24的入口连接。中间冷却器24用于对从第1旋转压缩要素14排出的中间压力的制冷剂进行空冷, 在中间冷却器24的出口连接有中间压力吸入配管26的一端,中间压力吸入配管26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1的高段侧吸入口 19连接。
[0026]从高段侧吸入口 19被吸入第2旋转压缩要素16的中间压力(MP)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2旋转压缩要素16而被进行第2段的压缩,从而成为高温高压(HP:通常运转状态下9MPa左右的超临界压力)的气体制冷剂。
[0027]而且,在设置于压缩机11的第2旋转压缩要素16的高压室侧的高段侧排出口 21连接有高压排出配管27的一端,高压排出配管27的另一端与作为散热器的气体冷却器28的入口连接。此夕卜,在尚压排出配管27的中途设置有油分尚器20。油分尚器20将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中的油分离出来,并使分离后的油通过油通路25A和电动阀25B返回到压缩机11的密闭容器12内。另外,在压缩机11设置有检测压缩机11内的油位的浮控开关55。[〇〇28]气体冷却器28用于冷却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的排出制冷剂,在气体冷却器28的附近配设有对气体冷却器28进行空冷的送风机31(参照图5)。
[0029]在气体冷却器28的出口连接有气体冷却器出口配管32的一端,气体冷却器出口配管32的另一端与作为压力调整用节流部的电动膨胀阀33的入口连接。电动膨胀阀33对从气体冷却器28流出的制冷剂进行节流而使其膨胀,并且对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制冷剂回路1的高压侧压力进行调整。电动膨胀阀33的出口通过罐入口配管34而与罐36的上部连接。
[0030]罐36是在内部具有规定容积的空间的中空体。罐36的下部连接有罐出口配管37的一端,罐出口配管37的另一端在单元出口6处与制冷剂配管8连接。[〇〇31]另一方面,设置于店铺内的陈列柜4与制冷剂配管8、9连接。在陈列柜4设置有作为主节流部的电动膨胀阀39、和蒸发器41。电动膨胀阀39和蒸发器41依次连接于制冷剂配管8 与制冷剂配管9之间(电动膨胀阀39连接于制冷剂配管8侧,蒸发器41连接于制冷剂配管9 侧)。与蒸发器41相邻设置有对蒸发器41送风的未图示的冷气循环用送风机。制冷剂配管9 如上所述,通过制冷剂导入配管22连接于与压缩机11的第1旋转压缩要素14连通的低段侧吸入口 17。[〇〇32]另一方面,在罐36的上部连接有气体配管42的一端,气体配管42的另一端与作为第1辅助回路用节流部的电动膨胀阀43的入口连接。气体配管42使气体制冷剂从罐36上部流出,并流入电动膨胀阀43。在电动膨胀阀43的出口连接有中间压力返回配管44的一端,中间压力返回配管44的另一端与连接于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的中间压力区域、作为一例是中间压力吸入配管26的中途连通。中间压力返回配管44中介入设置有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I流路29A。
[0033]此外,在罐36的下部连接有液体配管46的一端,液体配管46的另一端与电动膨胀阀43的下游侧的中间压力返回配管44连通。液体配管46中介入设置有作为第2辅助回路用节流部的电动膨胀阀47。这些电动膨胀阀43(第I辅助回路用节流部)和电动膨胀阀47(第2辅助回路用节流部)构成本申请的辅助节流部。
[0034]此外,液体配管46使液体制冷剂从罐36下部流出,并使其流入电动膨胀阀47。进而,中间压力返回配管44、电动膨胀阀43、47、位于电动膨胀阀43、47各自的上游侧的气体配管42和液体配管46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回路48。
[0035]通过这种结构,电动膨胀阀33位于气体冷却器28的下游侧,且位于电动膨胀阀39的上游侧。此外,罐36位于电动膨胀阀33的下游侧,且位于电动膨胀阀39的上游侧。另外,分置热交换器29位于罐36的下游侧,且位于电动膨胀阀39的上游侧。如上所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R的制冷剂回路I。
[0036]制冷剂回路I的各处安装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高压排出配管27安装有高压传感器49。高压传感器49检测制冷剂回路I的高压侧压力HP(从压缩机11向气体冷却器28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即压缩机11的高段侧排出口21与电动膨胀阀33的入口之间的压力)。此夕卜,在制冷剂导入配管22安装有低压传感器51。低压传感器51检测制冷剂回路I的低压侧压力LP(电动膨胀阀39的出口与低段侧吸入口 17之间的压力)。
[0037]此外,在中间压力吸入配管26安装有中间压力传感器52。中间压力传感器52检测作为制冷剂回路的I的中间压力区域的压力的中间压力MP(密闭容器12的高段侧吸入口 19与电动膨胀阀43、47的出口之间的、中间压力返回配管44内的压力)。
[0038]此外,在分置热交换器29的下游侧的罐出口配管37安装有单元出口传感器53。单元出口传感器53检测罐36内的压力TP。罐36内的压力即成为从冷冻机单元3流出且从制冷剂配管8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在与压缩机11的高段侧排出口 21连接的高压排出配管27安装有排出温度传感器61。排出温度传感器61检测从压缩机11向气体冷却器28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排出温度)。
[0039]此外,在罐出口配管37安装有单元出口温度传感器54。在制冷剂导入配管22安装有单元入口温度传感器56。
[0040]而且,这些传感器49、51、52、53、54、56、61分别与由微型计算机构成且构成冷冻机单元3的控制部的控制装置57的输入连接。浮控开关55也与控制装置57的输入连接。此外,在控制装置57的输出连接有压缩机11的电动要素13、电动阀25B、送风机31、电动膨胀阀(压力调整用节流部)33、电动膨胀阀(第I辅助回路用节流部)43、电动膨胀阀(第2辅助回路用节流部)47和电动膨胀阀(主节流部)39。控制装置57根据各传感器的输出和设定数据等来控制这些要素。
[0041]另外,以下说明陈列柜4侧的电动膨胀阀39(主节流部)和上述冷气循环用送风机也是由控制装置57控制的情况。然而,它们实际情况下是通过店铺的主控制装置(未图示),利用与控制装置57协作动作的陈列柜4侧的控制装置(未图示)控制的。因此,本公开中的控制部是包括控制装置57、陈列柜4侧的控制装置和上述主控制装置等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概念。
[0042](2)冷冻装置R的动作
[0043]基于以上的结构,接着说明冷冻装置R的动作。
[0044]在通过控制装置57驱动了压缩机11的电动要素13时,第1旋转压缩要素14和第2旋转压缩要素16旋转,从低段侧吸入口 17向第1旋转压缩要素14的低压部吸入低压(上述LP: 通常运转状态下为2.6MPa左右)的气体制冷剂(二氧化碳)。进而,气体制冷剂通过第1旋转压缩要素14而被升压至中间压力(上述MP:通常运转状态下为5.5MPa左右)而被排出到密闭容器12内。由此,密闭容器12内成为中间压力(MP)。[〇〇45]进而,密闭容器12内的中间压力的气体制冷剂从低段侧排出口 18经过中间压力排出配管23而进入中间冷却器24,在此处被空冷后,经过中间压力吸入配管26而返回高段侧吸入口 19。返回到高段侧吸入口 19的中间压力(MP)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第2旋转压缩要素 16,且通过第2旋转压缩要素16而进行第2段的压缩,成为高温高压(HP:上述通常运转状态下为9MPa左右的超临界压力)的气体制冷剂,并从高段侧排出口 21被排出到高压排出配管 27〇
[0046]被排出到高压排出配管27的气体制冷剂流入油分离器20,使得制冷剂中包含的油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油通过油通路25A并经过电动阀25B,返回到密闭容器12内。另外,控制装置57根据浮控开关55检测出的密闭容器12内的油位,控制电动阀25B以调整油的回油量, 维持密闭容器12内的油位。[〇〇47] (2-1)电动膨胀阀33的控制[〇〇48]另一方面,通过油分离器20而分离出油的气体制冷剂在流入气体冷却器28而被空冷后,经过气体冷却器出口配管32而到达电动膨胀阀(压力调整用节流部)33。设置电动膨胀阀33是为了将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制冷剂回路1的高压侧压力HP控制为规定的目标值THP(例如上述9MPa等,如后所述进行设定)。根据高压传感器49的输出,通过控制装置 57控制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
[0049] (2-1-1)电动膨胀阀33的起动时开度的设定
[0050]首先,控制装置57根据作为表示外部大气温度的指标的高压传感器49的检测压力 (高压侧压力HP),设定冷冻装置R的起动时的电动膨胀阀33的开度(起动时开度)。高压传感器49检测出的高压侧压力HP与外部大气温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控制装置57能够根据高压侧压力HP判断外部大气温度。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7预先具备表示起动时的高压侧压力HP(外部大气温度)与电动膨胀阀33的起动时的阀开度的关系的数据表。控制装置57推定起动时的外部大气温度,并根据上述数据表设定电动膨胀阀33的起动时的阀开度,以使得高压侧压力HP(外部大气温度)越高则越增大阀开度,反之高压侧压力 HP越低则越减少阀开度(设定于数据表)。
[0051]由此,能够抑制外部大气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的压缩机11的起动(冷冻装置R的起动)时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制冷剂回路1的高压侧压力HP异常上升,以实现压缩机11 的保护。[〇〇52]压缩机11尤其在起动时会使得高压侧压力HP上升。因此,设置有在规定以上的高值(异常高压)下强制停止压缩机11的保护功能。然而,通过如上所述设定电动膨胀阀33的起动时阀开度,从而能够在进行保护动作前,抑制或防止强制停止。[〇〇5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根据高压传感器49检测出的高压侧压力HP,由控制装置57推定外部大气温度的情况,然而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另行设置外部大气温度传感器而直接检测外部大气温度(以下,在涉及推定温度的描述中,同样可以另行配置温度传感器来检测温度)。
[0054](2-1-2)运转中的高压侧压力HP的目标值THP的设定
[0055]控制装置57如上所述,根据作为表示外部大气温度的指标的高压传感器49的检测压力(高压侧压力HP),设定上述目标值THP。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57以如下方式设定目标值THP:使得高压侧压力HP(外部大气温度)越高则越提高目标值THP,反之外部大气温度越低则越降低目标值THP。这种情况下的作为高压侧压力HP的目标值THP的标准的值为上述 9MPa等。控制装置57根据高压传感器49检测出的高压侧压力HP与目标值THP之差,计算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的调整值(步数),并将其与上述起动时的阀开度相加,来控制电动膨胀阀33。由此,能够进行使高压侧压力HP接近目标值THP的控制。[〇〇56]另外,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目标值THP的设定,既可以使用预先设定的数据表设定, 也可以通过计算式计算。其中,在难以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使用外部大气温度传感器直接取入外部大气温度,并将该值用于设定即可。[〇〇57]由此,在外部大气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高压侧压力HP 的运转中的目标值THP会变高,而在外部大气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目标值THP会变低。即,在由于较高的外部大气温度的影响而使得高压侧压力HP变高的状况下,目标值THP会变高,因此能够防止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变得过大、罐36内的压力变得过高的不良情况。反之,在由于较低的外部大气温度而使得高压侧压力HP变低的状况下,目标值THP也会变低,因此能够防止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变得过小、流入罐36的制冷剂量减少的不良情况。[〇〇58] 进而,通过这些处理,可以无论伴随季节变换而出现的外部大气温度的变化如何, 都适当地控制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能够适当地实现冷冻装置R的冷冻能力的确保和压缩机11的保护这双方。[〇〇59](2-1-3)高压侧压力HP的上限值MHP的控制
[0060]另外,在进行上述控制时,由于设置环境或负荷的影响,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高压侧压力HP升至规定的上限值MHP(例如,1 IMPa等)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7使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按照规定步数增大。通过该阀开度的增大,高压侧压力HP会降低,因此能够将高压侧压力HP始终维持在上限值MHP以下。由此,能够准确地抑制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高压侧压力HP的异常上升,能够可靠地对压缩机11进行保护,能够事先避免异常高压导致的上述压缩机11的强制停止(保护动作)。
[0061]从气体冷却器28流出的超临界状态的气体制冷剂被电动膨胀阀33节流、膨胀而液化,经过罐入口配管34后从上部流入罐36内,其一部分蒸发。罐36发挥暂时贮存从电动膨胀阀33流出的液体状态和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并使其分离的作用。此外,罐36还发挥吸收冷冻装置R的高压侧压力(这种情况指的是比罐36靠上游侧的到压缩机11的高压排出配管27为止的区域)的压力变化和制冷剂循环量的变动的作用。[〇〇62]蓄积于罐36内下部的液体制冷剂从罐出口配管37流出(主回路38),在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2流路29B中,如后所述通过在第1流路29A(辅助回路48)内流动的制冷剂而被冷却 (过冷却)。进而,冷却后的制冷剂从冷冻机单元3流出,从制冷剂配管8流入电动膨胀阀(主节流部)39。
[0063]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在该处被节流而膨胀,从而液体量进一步增加,流入蒸发器41并蒸发。通过借助于此的吸热作用,可发挥冷却效果。控制装置57根据检测蒸发器 41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各自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电动膨胀阀39的阀开度,将蒸发器4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调整为适当值。从蒸发器41流出的低温的气体制冷剂从制冷剂配管9返回冷冻机单元3,经过制冷剂导入配管22而被吸入与压缩机11的第1旋转压缩要素14 连通的低段侧吸入口 17。以上就是主回路38中的制冷剂的流动。[〇〇64](2-2)电动膨胀阀43的控制
[0065]接着,说明辅助回路48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如上所述,在与罐36的上部连接的气体配管42连接有电动膨胀阀43(第1辅助回路用节流部)。通过该电动膨胀阀43,气体制冷剂从罐36上部流出,并流向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1流路29A。[〇〇66]蓄积于罐36内上部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在罐36内的蒸发而温度降低。该罐36内上部的气体制冷剂从连接于罐36上部且构成辅助回路48的气体配管42流出,经过电动膨胀阀43 而被压缩后,流入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1流路29A。该气体制冷剂在冷却了在第2流路29B中流动的制冷剂后,经过中间压力返回配管44而与中间压力吸入配管26汇合,被吸入压缩机 11的中间压力部。
[0067]电动膨胀阀43除了发挥对从罐36的上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节流的功能之外,还发挥将罐36内的压力(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调整为规定的目标值SP的功能。控制装置57根据单元出口传感器53的输出,控制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若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增大,则来自罐36内的气体制冷剂的流出量会增大,罐36内的压力降低。[〇〇68]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目标值SP被设定为低于高压侧压力HP且高于中间压力MP、例如6MPa。控制装置57根据单元出口传感器53检测出的罐36内的压力TIP(流入电动膨胀阀39 的制冷剂的压力)与目标值SP之差,计算电动膨胀阀39的阀开度的调整值(步数)。进而,控制装置57将上述调整值与后述的起动时的阀开度相加,来控制罐36内的压力TIP(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使其成为目标值SP。即,在罐36内的压力TIP升至高于目标值SP 的情况下,增大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使气体制冷剂从罐36内流出到气体配管42,反之在压力TIP降至低于目标值SP的情况下,控制为缩小阀开度使其关闭。[〇〇69](2-2-1)电动膨胀阀43的起动时开度的设定
[0070]控制装置57根据作为表示外部大气温度的指标的高压传感器49的检测压力(高压侧压力HP或者是如上所述在设置有外部大气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直接检测出的外部大气温度),设定冷冻装置R的起动时的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起动时开度)。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上述内容同样地,控制装置57预先具备表示起动时的高压侧压力HP(外部大气温度)与电动膨胀阀43的起动时的阀开度的关系的数据表。[〇〇71]控制装置57推定起动时的外部大气温度,根据上述数据表,设定电动膨胀阀43的起动时的阀开度,以使得高压侧压力HP(外部大气温度)越高则越增大阀开度,反之高压侧压力HP越低则越减少阀开度(设定于数据表)。由此,能够抑制外部大气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的起动时的罐36内压力的上升,能够防止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〇〇7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罐36内的压力TIP(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目标值SP控制为固定在6MPa。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也可以与电动膨胀阀33的情况同样地,根据作为表示外部大气温度的指标的高压传感器49的检测压力(高压侧压力HP)来设定目标值SP。这种情况下,以高压侧压力HP(外部大气温度)越高则越提高目标值SP、反之外部大气温度越低则越降低目标值SP的方式设定目标值SP。
[0073]因此,在外部大气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在运转中的目标值SP会变高,在外部大气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目标值SP会变低。即,在由于较高的外部大气温度的影响而使得压力变高的状况下,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目标值SP会变高,因此能够防止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变得过大、制冷剂过量流入辅助回路48 的不良情况。反之,在由于较低的外部大气温度而使得压力变低的状况下,流入电动膨胀阀 39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目标值SP会变低,因此能够防止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变得过小、流入辅助回路48的制冷剂量过于减少的不良情况。据此,无论伴随季节的变换而发生的外部大气温度的变化如何,都能够适当地控制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准确调整在辅助回路48 中流过的制冷剂量。[〇〇74](2-2-2)罐内压力TIP的规定值MTIP的控制
[0075]另外,在进行上述控制时,由于设置环境或负荷的影响,使得罐36内压力TIP(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升至规定的规定值MTIP(例如,7MPa等)的情况下,控制装置 57使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按照规定步数增大。通过该阀开度的增大,罐36内压力TIP会降低,因此能够将压力TIP始终维持在规定值MTIP以下,能够可靠地达成高压侧压力变动的影响抑制和对输送至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抑制效果。[〇〇76](2-3)电动膨胀阀47的控制[〇〇77]此外,如上所述,在与罐36的下部连接的液体配管46连接着电动膨胀阀47(第2辅助回路用节流部)。液体制冷剂通过电动膨胀阀47而从罐36下部流出,并且与来自气体配管 42的气体制冷剂汇合,流向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1流路29A。
[0078] S卩,蓄积于罐36内下部的液体制冷剂从构成与下部连接的辅助回路48的液体配管 46流出,在经过电动膨胀阀47而被压缩后,流入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1流路29A并在此蒸发。 通过此时的吸热作用,增大了在第2流路29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后,液体制冷剂经过中间压力返回配管44而与中间压力吸入配管26汇合,被吸入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
[0079]这样,电动膨胀阀47对从罐36的下部流出的液体制冷剂进行节流,使其在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1流路29A蒸发,对在第2流路29B中流动的主回路38的制冷剂进行过冷却。控制装置57控制电动膨胀阀47的阀开度,从而调整在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1流路29A中流过的液体制冷剂的量。
[0080]分置热交换器29中的主回路38的制冷剂的过冷却的量如果增大,则输送至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液相比例会变高。因此,电动膨胀阀39中会流入满液体状态的制冷剂,由此,压缩机11所吸入的制冷剂的温度也会降低。进而,其结果是,从压缩机11向气体冷却器 28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也降低。
[0081]于是,控制装置57根据排出温度传感器61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排出到气体冷却器 28的制冷剂的温度(排出温度),控制电动膨胀阀47的阀开度。由此,能够调整在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1流路29A中流动的液体制冷剂的量,将从压缩机11排出到气体冷却器28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控制为规定的目标值1DT。即,在实际的排出温度高于目标值TDT的情况下,增大电动膨胀阀47的阀开度,而在排出温度低于目标值TDT的情况下,缩小阀开度。由此,能够将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维持在目标值1DT,以实现对压缩机11的保护。
[0082]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57根据作为表示蒸发器41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指标的低压传感器51的检测压力(低压侧压力LP),变更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的目标值TDT, 以使得低压侧压力LP(蒸发温度)越高则目标值TDT越低,低压侧压力LP越低则目标值TDT越高。例如,在蒸发温度低于-20°C的情况下,将目标值TDT变更为+70°C,蒸发温度在-20°C以上的情况下,将目标值1DT变更为+100°C。[〇〇83]由此,特别在蒸发器41的蒸发温度较高的冷藏条件(冷藏陈列柜等)下,能够确保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2流路29B中的主回路38的制冷剂的过冷却,稳定地维持冷冻能力。
[0084](2-4)按照外部大气温度的冷冻装置R的实际动作
[0085]接着,使用图2?图4的P-H线图,按照各外部大气温度说明冷冻装置R的实际的动作状况。
[0086](2-4-1)中间期
[0087]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例如外部大气温度为+25°C左右的中间期的环境时的 P-H线图。[〇〇88]如上所述,控制装置57控制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将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高压侧压力HP控制为目标值THP。控制装置57控制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调整从气体配管42流出的气体制冷剂的量,将罐36内的压力TIP(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控制为目标值SP。进而,控制装置57控制电动膨胀阀47的阀开度,调整从液体配管46流出的液体制冷剂的量,将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调整为目标值1DT。[〇〇89]图2中的在XI?X2下降的线表示电动膨胀阀33的减压。X2的压力(罐36内的压力 TIP)被电动膨胀阀43调整为目标值SP。在该X2上,从罐36分支出液体和气体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从X2起朝向左方的线表示主回路38的朝向电动膨胀阀39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却。而且,同样在X3上,液体制冷剂被电动膨胀阀39节流,使得压力下降(这一点在图3中也相同)。
[0090]在中间期,中间压力MP会降低,因此能够在其与被电动膨胀阀43调整后的罐36内的压力TIP之间产生差异。由此,分置热交换器29能够确保主回路38的制冷剂的过冷却所需的热交换量,因此制冷剂回路1成为2段膨胀循环与所谓的分置循环的并用循环。[〇〇91](2-4-2)高外部大气温时(夏季等)
[0092]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例如外部大气温度在+30 °C以上的环境(夏季等)时的P-H线图。[〇〇93]在这种外部大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相比图2而言中间压力MP会变高,其与罐36内的压力TIP之差会消失。因此,分置热交换器29内的热交换量变少,无法确保主回路38的制冷剂的过冷却。此外,由于高压侧压力HP容易变高,因此为了对其进行抑制,使电动膨胀阀33 的阀开度比中间期的大(控制装置57的控制)。
[0094]由此,制冷剂向罐36内的流入量增加。控制装置57为了抑制罐36内的压力TIP(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的上升,增大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因此,返回到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中间压力吸入配管26)的制冷剂的量增加,因此中间压力MP上升。由此, 分置热交换器29内的主回路38的制冷剂的过冷却效果会减少,制冷剂回路1成为所谓的2段膨胀循环。[〇〇95](2-4-3)低外部大气温时(冬季等)
[0096]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例如外部大气温度降至+20°C以下的环境(冬季等)时的 P-H线图。
[0097]在这种外部大气温较低时,相比图2和图3而言,高压侧压力HP会变低。进而,如上所述,目标值THP也会变低,因此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成为接近全开的状态。因此,罐36内的压力TIP成为接近高压侧压力HP的压力,因此罐36的效果会变小。然而,由于外部大气温较低,因而从气体冷却器28流出的制冷剂容易液化,因此经过电动膨胀阀33而流入罐36的制冷剂几乎全部液化,罐36内成为贮存有大量的液体制冷剂的状态。
[0098]因此,在电动膨胀阀43、47中,液体制冷剂被节流,并且在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I流路29A中蒸发。因此,分置热交换器29的效果变大,能够确保主回路38 (第2流路29B)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制冷剂回路I成为分置循环。
[0099]以上,正如详细说明的那样,本公开的冷冻机单元3具有:电动膨胀阀33,其与位于气体冷却器28的下游侧且位于电动膨胀阀39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回路I连接;以及罐36,其与位于电动膨胀阀33的下游侧且位于电动膨胀阀39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回路I连接。而且,该冷冻机单元3还具有:分置热交换器29,其设置在位于罐36的下游侧且位于电动膨胀阀39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回路I;以及辅助回路48,其在使罐36内的制冷剂通过电动膨胀阀43和电动膨胀阀47而流向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I流路29A后,将其吸入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进而,该冷冻机单元3还具有主回路38,该主回路38使制冷剂从罐36下部流出,并使其流向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2流路29B,在与流过第I流路29A的制冷剂热交换后,使其流入电动膨胀阀39。
[0100]由此,利用电动膨胀阀43、47使在构成辅助回路48的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I流路29A中流过的制冷剂膨胀,能够对在构成主回路38的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2流路29B中流过的制冷剂过冷却。由此,能够减小蒸发器41入口的比焓,有效改善冷冻能力。
[0101]此外,在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I流路29A中流动的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因此,被吸入到压缩机11的低压部的制冷剂量减少,用于从低压压缩至中间压力的压缩机11中的压缩工作量减少。其结果,压缩机11的压缩动力降低,效率系数提高。
[0102]进而,通过电动膨胀阀33而膨胀,从而使得液化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罐36内蒸发,成为温度降低后的气体制冷剂,而剩余的部分成为液体制冷剂,暂时贮存于罐36内下部。而且,该罐36内下部的液体制冷剂经过构成主回路38的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2流路29B,流入电动膨胀阀39。由此,能够在满液体状态下使制冷剂流入电动膨胀阀39,尤其能够实现蒸发器41的蒸发温度较高的冷藏条件下的冷冻能力的提高。此外,罐36还具备吸收制冷剂回路I内的循环制冷剂量的变动的效果,因此制冷剂充填量的误差也被吸收。
[0103]此外,控制装置57构成为,控制电动膨胀阀33,通过电动膨胀阀33调整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制冷剂回路I的高压侧压力HP。由此,能够事先避免从压缩机11排出制冷剂的高压侧压力HP变高、压缩机11的运转效率降低以及压缩机11发生损伤等的不良情况。
[0104]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57根据表示外部大气温度的指标,设定电动膨胀阀33的起动时的开度,以使得外部大气温度越高则越增大开度。由此,能够抑制外部大气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的起动时的高压侧压力HP的上升,实现压缩机11的保护。
[0105]此外,控制装置57控制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从而将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制冷剂回路I的高压侧压力HP控制为规定的目标值THP,并且根据表示外部大气温度的指标,设定高压侧压力HP的目标值THP,以使得外部大气温度越高,则目标值THP变得越高。由此,在外部大气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高压侧压力HP在运转中的目标值THP变高,而在外部大气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目标值THP变低。
[0106]由此,在由于较高的外部大气温度的影响而使得高压侧压力HP变高的状况下,其目标值THP会变高,因此能够防止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变得过大、罐36内压力变得过高的不良情况。反之,在由于较低的外部大气温度而使得高压侧压力HP变低的状况下,目标值 THP也会变低,因此能够防止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变得过小、流入罐36的制冷剂量减少的不良情况。
[0107]由此,无论伴随季节的变换而发生的外部大气温度的变化如何,都能够适当地控制电动膨胀阀33的开度,适当地实现冷冻能力的确保和压缩机11的保护这双方。[〇1〇8]进而,控制装置57在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制冷剂回路1的高压侧压力HP升至规定的上限值MHP的情况下,增大电动膨胀阀33的阀开度,因此能够将高压侧压力HP始终维持在上限值MHP以下。由此,能够准确抑制比电动膨胀阀33靠上游侧的高压侧压力HP的异常上升,可靠地对压缩机11进行保护,并且能够事先避免异常高压导致的压缩机11的停止 (保护动作)。[〇1〇9]此外,冷冻机单元具有电动膨胀阀43,辅助回路48具有使制冷剂从罐36上部制冷剂流出并使其流入电动膨胀阀43的气体配管42。进而,控制装置57构成为,通过电动膨胀阀 43调整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TIP。由此,能够通过电动膨胀阀43抑制高压侧压力HP的变动的影响,从而控制被输送至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TIP。
[0110]此外,通过电动膨胀阀43,降低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TIP,从而能够使用耐压强度低的结构作为到达电动膨胀阀39的配管。由此,能够实现施工性和施工成本的改善。[〇111]此外,从罐36上部通过电动膨胀阀43而抽出低温的气体,从而使得罐36内的压力降低。由此,罐36内的温度会降低,因此会产生制冷剂的冷凝作用,能够在罐36内有效贮存液体状态的制冷剂。
[0112]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57根据表示外部大气温度的指标,按照外部大气温度越高则越增大电动膨胀阀43的起动时的阀开度的方向,设定该阀开度。由此,能够抑制外部大气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的起动时的罐36内压力的上升,能够防止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〇113]此外,控制装置57也可以构成为控制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从而将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TIP控制为规定的目标值SP,并且根据表示外部大气温度的指标,设定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目标值SP,以使得外部大气温度越高,则该目标值 SP变得越高。由此,在外部大气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TIP 在运转中的目标值SP变高,而在外部大气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目标值SP会变低。
[0114]由此,在由于较高的外部大气温度的影响而使得压力变高的状况下,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TIP的目标值SP会变高。因此,能够防止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变得过大、辅助回路48中过量流入制冷剂的不良情况。反之,在由于较低的外部大气温度而使得压力变低的状况下,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TIP的目标值SP也会变低。因此,能够防止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变得过小、流入辅助回路48的制冷剂量过于减少的不良情况。由此,无论伴随季节的变换而发生的外部大气温度的变化如何,都能够适当地控制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准确调整在辅助回路48中流过的制冷剂量。
[0115]进而,控制装置57在流入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升至规定的规定值MTIP的情况下,增大电动膨胀阀43的阀开度。由此,能够将被输送至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TIP始终维持在规定值MTIP以下,能够可靠地达成高压侧压力变动的影响抑制以及对被输送至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抑制效果。
[0116]此外,冷冻机单元设置了电动膨胀阀47,并且辅助回路48具有使制冷剂从罐36下部流出并流入电动膨胀阀47的液体配管46。而且,控制装置57控制电动膨胀阀47的阀开度,调整在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I流路29A中流过的液体制冷剂量。由此,将从压缩机11向气体冷却器28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控制为规定的目标值TDT。由此,能够通过电动膨胀阀47,使罐36内下部的液体制冷剂流过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I流路29A,增大在分置热交换器29的第2流路29B中流过的主回路38的制冷剂的过冷却。
[0117]由此,通过提高被输送至电动膨胀阀39的制冷剂的液相比例,能够在满液体状态下使制冷剂流入电动膨胀阀39。此外,压缩机11所吸入的制冷剂的温度也会降低,因此其结果,能够将从压缩机11向气体冷却器28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也降至目标值TDT,能够可靠地实现对压缩机11的保护。
[0118]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57根据表示蒸发器41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指标,变更制冷剂的排出温度的目标值TDT,以使得蒸发温度越高则目标值TDT变得越低。由此,尤其在蒸发器41的蒸发温度较高的冷藏条件下,能够确保分置热交换器29中的主回路38的制冷剂的过冷却,稳定地维持冷冻能力。
[0119]接着,使用图5?图7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内的冷冻机单元3的具体的结构。
[0120]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卸下了冷冻机单元3的前面罩后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卸下了该冷冻机单元3的前面罩后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图7是该冷冻机单元3的单元主体100的分解立体图。
[0121]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前后、左右表示的是从正面观察冷冻机单元3的情况下(图6为从正面观察)的上下、前后、左右。
[0122]如图5和图6所示,冷冻机单元3具有单元主体100、以及安装于单元主体100的前面的前面罩(未图示)。单元主体100具有作为右侧室内的热交换室30、设置于左侧室内的下侧的半室的机械室40、以及设置于左侧室内的上侧的半室的电装室60。本实施方式的冷冻机单元3是所谓的侧流式的冷冻机单元3的结构。
[0123]在单元主体100中,从单元主体100的右侧侧面起沿着背面配置有俯视大致呈L字状且作为室外热交换器的中间冷却器24和气体冷却器28 ο中间冷却器24与气体冷却器28重叠设置(参照图7)。
[0124]设置于单元主体100的右侧侧面上的中间冷却器24和气体冷却器28被设置为与单元主体100前后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包含相等的情况)。设置于单元主体100背面上的中间冷却器24和气体冷却器28被设置为在从单元主体100而言的右方向上从正面观察时,从右侧起大致4分之3 (包括4分之3)左右的宽度。
[0125]在单元主体100的左后方部设置有俯视观察(从上面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包含L字状)的后方罩72(参照图7)。该后方罩72的右端部与中间冷却器24和气体冷却器28的左端部固定起来。后方罩72的前端部固定于电装室60。
[0126]在单元主体100的右后方的角部的、中间冷却器24和气体冷却器28的外侧设置有角罩77。
[0127]在冷冻机单元3中,在内部的大致中央部(包含中央部),在上下方向整体设置有将室内左右分割成2部分的分隔板70。分隔板70在俯视观察时,向左斜方向折弯直到后方,分隔板70的后端部固定于中间冷却器24和气体冷却器28的左端部。此外,在分隔板70,在左侧室内的上侧的半室安装有用于构成电装室60的棚板71。
[0128]通过这种结构,在冷冻机单元3的内部形成有作为右侧室内的热交换室30、作为左侧室内的下侧半室的机械室40、以及作为左侧室内的上侧半室的电装室60。
[0129]在热交换室30设置有油分离器20和送风机31。如图7所示,送风机31由如下部分构成:从侧面观察时呈=字状(U字状)的支承体136;设置于支承体136的上下的2个部位的风扇马达132;分别设置于风扇马达132上的旋转轴133;以及分别安装于旋转轴133上的风扇体 134。
[0130]如图5所示,送风机31按照风扇体134朝向前方的朝向,配置于热交换室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且配置于前后方向的前侧(近前侧)。通过支承板35来固定支承体136的上面与中间冷却器24的上面,从而送风机31被固定住。
[0131]在热交换室30的左侧深处、即与分隔板70接近且与气体冷却器28接近的位置设置有油分离器20。油分离器20位于比气体冷却器28靠前侧的位置处,且被配置于比风扇体134靠后侧的位置处。此外,油分离器20尽可能不将与油分离器20连接的制冷剂配管配置于热交换室30,而是以能够配置于机械室40的方式配置于与分隔板70接近的位置处。
[0132]在油分离器20的上部连接有制冷剂配管,该制冷剂配管通过设置于分隔板70的下部的连接孔78而向机械室40延伸。
[0133]在机械室40设置有压缩机11、罐36、以及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配管。在机械室40设置有将机械室40左右划分的隔壁73。该隔壁73的外侧(面向其的左侧)形成有冷却风的风路SI。
[0134]风路SI被隔壁73和沿前后划分机械室40的下半部分的支承板74而包围。支承板74具有隔壁73的大致一半(包含一半)的高度,在支承板74的上方,机械室40的前后未被划分,在机械室40的前后方向上拓宽空间。在该风路SI设置有固定于支承板74的单元出口 6和固定于隔壁73的单元入口 7。单元主体100的底板位于风路SI的下侧,该底板上设置有通气孔76 ο
[0135]隔壁73的内侧(面向其的右侧)设置有被电装室60的底板、隔壁73、分隔板70包围出的机械要素空间S2。在机械要素空间S2配置有压缩机11和制冷剂配管等。该制冷剂配管在机械室40的前后方向的整体密集地设置于隔壁73与压缩机11之间的宽度范围内。
[0136]在风路SI的后侧、即支承板74的后侧设置有罐空间S3,在罐空间S3设置有罐36。罐空间S3和风路SI被支承板74划分开来,而由于比支承板74靠上方的部分未被划分,因此成为连起来的空间。
[0137]在机械室40的上方设置有具备电子电路基板等的电装室60。在电装室60的热交换室30侧的侧壁设有槽隙75。该槽隙75与设置于分隔板70上的槽隙连通,电装室60与机械室40通过这些槽隙而连通。
[0138]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使压缩机11进行动作,由此,从压缩机11的低段侧吸入口
17吸入从陈列柜4送来的制冷剂。该制冷剂通过第I旋转压缩要素14而被压缩为中间压力,且从低段侧排出口 18被排出。从压缩机11的低段侧排出口 18排出的制冷剂通过中间压力排出配管23而流入中间冷却器24,在该中间冷却器24中,通过送风机31而与外部大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并返回到压缩机11的高段侧吸入口 19。
[0139]从中间冷却器24返回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11的第2旋转压缩要素16被压缩为所需的压力而从高段侧排出口21排出,并通过油分离器20而被输送至气体冷却器28。从压缩机11输送来的制冷剂在气体冷却器28中通过送风机31与外部大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作为高压制冷剂被输送至罐36。
[0140]在罐36中减压而被冷却的制冷剂通过单元出口6而被输送至陈列柜4等冷冻负荷(蒸发器41),且在蒸发器41中与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行库内的冷却。在蒸发器41中热交换后的制冷剂通过单元入口 7和制冷剂导入配管22返回到压缩机11。
[0141]在冷冻机单元3中,通过送风机31而被吸入的外部大气在中间冷却器24和气体冷却器28中通过,并且通过热交换室30而经由前面单元(未图示)被排出。此时,通过送风机31而被吸入的外部大气接触到配置于热交换室30内的油分离器20,使得贮存于油分离器20内的油被冷却。
[0142]这样,通过将油分离器20配置于热交换室30内,从而相比将油分离器20配置于机械室40的情况而言,能够使油温降低大致5 °C左右(包含5 °C)。
[0143]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设置于压缩机11的排出部的油分离器20配置于送风机31的送风路径内,因此能够通过送风机31的送风冷却油分离器20。
[0144]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中间冷却器24和气体冷却器28开放地设置于单元主体100的背面,并且将送风机31配置于单元主体100的前后方向的前侧。
[0145]根据这种结构,送风机31的送风路径从单元主体100的背面形成到前面,因此通过送风机31的送风,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油分离器20内的油。此外,将送风机31配置于单元主体100的前后方向的前侧,因此即便在热交换室30内配置油分离器20,也能够确保不与风扇体134接触的空间。
[014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油分离器20与分隔板70相邻配置。
[0147]根据这种结构,油分离器20配置于分隔板70的附近,因此能够缩短在热交换室30内延伸的制冷剂配管长度。
[0148]如上所述,本公开的第I方式的冷冻机单元具有:配置有压缩机的机械室;以及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的热交换室,其中,该冷冻机单元具有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配置于热交换室的送风机的送风路径内,且设置于压缩机的排出部。
[0149]根据这种结构,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送风机的送风冷却油分离器内的油温的冷冻机单元。
[0150]此外,第2方式基于第I方式,冷冻机单元还具有单元主体、以及将单元主体内从正面观察左右分隔的分隔板。而且,机械室配置在单元主体内的被分隔板分隔出的左右的任意一方,并且热交换室配置在被分隔板分隔出的左右的任意另一方。进而,室外热交换器开放配置于至少单元主体的背面侧,送风机配置于单元主体的前面侧。
[0151]通过这种结构,送风机的送风路径从单元主体的背面形成到前面,因此能够通过送风机的送风效率良好地冷却油分离器内的油。此外,由于将送风机配置于前面侧(比中央靠前),因此,即便在热交换室配置油分离器,也能够确保不与送风机接触的空间。
[0152]此外,第3方式基于第2方式,油分离器与分隔板相邻配置。
[0153]根据这种结构,由于油分离器配置于分隔板的附近,因此能够缩短存在于热交换室内的制冷剂配管。
[0154]此外,第4方式基于第I至第3方式,冷冻机单元还具有制冷循环,作为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
[0155]由此,可实现一种使用适宜地球环境且考虑到可燃性和毒性等的自然制冷剂的冷冻机单元。
[0156]以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以上仅举例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因而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任意变更和应用。
[0157]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获得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送风机的送风冷却油分离器内的油温的冷冻机单元的特殊效果。因此,本发明作为冷冻机单元等是有用的。
【主权项】
1.一种冷冻机单元,该冷冻机单元具有:配置有压缩机的机械室;以及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的热交换室,其中, 该冷冻机单元具有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室的所述送风机的送风路径内,且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机单元,其中, 该冷冻机单元还具有: 单元主体;以及 分隔板,其将所述单元主体内在从正面观察时左右分隔, 所述机械室配置于所述单元主体内的被所述分隔板分隔出的左右的任意一方,并且所述热交换室配置于由所述分隔板分隔出的左右的任意另一方,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开放地配置在至少所述单元主体的背面侧, 所述送风机配置于所述单元主体的前面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分隔板相邻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冻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冷冻机单元还具有制冷循环, 作为所述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
【文档编号】F25B43/02GK105972883SQ20161013301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9日
【发明人】八藤后裕志, 加藤光洋, 三原彦, 三原一彦
【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