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制冷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8398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和制冷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换热器和制冷设备,其中,换热器包括冷媒管和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换热槽,所述冷媒管收容于所述第一换热槽内。本发明中,当冷媒从冷媒管中经过时,冷媒管将热能传递至冷媒管的管壁,冷媒管将热能传递至换热套管的管壁,然后再从换热套管散发出去;在此过程中,热能在换热套管内的传递为固体或液体内的热能传递,其传递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递速度,并且换热套管的散热面积大于冷媒管的散热面积,使得换热套管的散热速度远远大于冷媒管的散热速度。
【专利说明】
换热器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设及一种换热器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冰箱,冷凝器的冷媒管在散热过程中,由于冷媒管的管径有限,使得冷媒管 的散热面积有限,使得冷媒管的散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旨在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换热器,包括冷媒管和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具 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换热槽,所述冷媒管收容于所述第一换热槽内。
[0005] 优选地,所述换热套管具有用于收容冷却物的收容腔。
[0006] 优选地,所述收容腔内填充有冷却液。
[0007]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的成分包括水。
[000引优选地,所述换热套管具有与制冷设备的侧板贴合散热的换热平面。
[0009] 优选地,所述换热套管的材质包括铜。
[0010]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冷媒管和换热套 管,所述换热套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换热槽,所述冷媒管收容于所述第一换热槽内。
[0011] 优选地,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箱胆和侧板,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箱胆和所述侧 板之间,所述换热器的换热套管与所述侧板抵接。
[0012] 优选地,所述侧板上对应所述换热的冷媒管形成有第二换热槽,所述冷媒管的管 壁与所述第二换热槽的槽壁抵接。
[0013] 优选地,所述侧板上对应所述换热套管形成有第=换热槽,所述换热套管收容于 所述第=换热槽内。
[0014] 本发明中,当冷媒从冷媒管中经过时,冷媒管将热能传递至冷媒管的管壁,冷媒管 将热能传递至换热套管的管壁,然后再从换热套管散发出去;在此过程中,热能在换热套管 内的传递为固体或液体内的热能传递,其传递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递速度,并且换热套 管的散热面积大于冷媒管的散热面积,使得换热套管的散热速度远远大于冷媒管的散热速 度。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W 根据运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发明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换热器与制冷设备的侧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换热器与制冷设备的侧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号说明:
[0024]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 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 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 另外,在本发明中设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W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 W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W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 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运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 围之内。
[0028] 本发明主要提出一种换热器,主要应用于制冷设备中,作为制冷设备的换热部分。 该制冷设备是指,如冰箱、冰柜W及酒柜等可W制冷的设备。制冷设备一般包括换热器、压 缩机和与该换热器和压缩机连通的冷媒管路,冷媒在冷媒管路内循环,通过吸热和放热将 热量从一个位置搬运至另一个位置。换热器作为制冷设备的一个核屯、部分,其换热效率的 高低直接影响到制冷设备的热能利用率。当然,作为工业产品,其生产成本和加工工艺是必 须要考虑的因素。
[0029] W下将主要描述换热器的具体结构。
[0030] 参照图1至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换热器包括冷媒管100和换热套管200,所述 换热套管20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换热槽,所述冷媒管100收容于所述第一换热槽内。
[0031]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冷媒管100的材质为导热良好的金属或陶瓷等材料,W圆形 铜管为例,冷媒管100可W全部收容于第一换热槽内,也可W部分收容于第一换热槽内。为 了更好将热能传递至第一换热槽的槽壁,冷媒管100的管壁与第一换热槽的槽壁贴合,当 然,即使不贴合,热能也能传递至第一换热槽的槽壁上。换热套管200的管壁可W为实屯、管 壁,也可W为空屯、管壁,并在空屯、管壁内填充冷却液等冷却物。W换热器散热为例,当高溫 的冷媒的通过冷媒管100时,热能通过冷媒管100的管壁传递至第一换热槽槽壁,然后通过 换热套管200的管壁将热能散发出去。由于换热套管200的散热面积大于冷媒管100的散热 面积,使得换热套管200的散热效果比冷媒管100的散热效果好,有利于冷媒管100的散热。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换热器更好的散热,将冷媒管100设置呈蛇形,W增加冷媒管 100的长度,从而增加放热面积。
[0032] 当冷媒从冷媒管100中经过时,冷媒管100将热能传递至冷媒管100的管壁,冷媒管 100将热能传递至换热套管200的管壁,然后再从换热套管200散发出去;在此过程中,热能 在换热套管200内的传递为固体或液体内的热能传递,其传递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递速 度,并且换热套管200的散热面积大于冷媒管100的散热面积,使得换热套管200的散热速度 远远大于冷媒管100的散热速度。
[0033] 参照图2,为了降低换热套管200的成本,所述换热套管200具有用于收容冷却物的 收容腔。具体地所述换热套管200的管壁包括内壁220、与所述内壁220连接的外壁230 W及 形成于所述内壁220和所述外壁230之间的收容腔。
[0034]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换热套管200包括内壁220和外壁230,内壁220弯曲形成第一 换热槽,冷媒管100的管壁与内壁220贴合,外壁230与内壁220连接,且与内壁220之间形成 收容腔。收容腔内可W填充热传导效率高的冷却物,如金属粉末、冷却液等,W增加热能在 换热套管200内的传递速度。可W通过改变填充于收容腔内的物质来调节换热套管200的换 热率,有利于提高换热套管200的换热率的灵活性。
[0035] 冷却液的目的在于与换热套管200进行热交换,冷却液可W为冷却油,或者工业用 冷却液,或汽车用冷却液。冷却液包括憐酸盐型、胺型、娃酸盐型或有机酸型等类型。W冷却 液的成分包括水为例,水具有高的比热容,即可W吸收较多的热能而不沸腾。热能通过换热 套管200的内壁220传递至水中,水吸收热能,且放热慢,使得水在迅速吸收冷媒管100的热 能后,缓慢的释放至空气当中。使得空气中热能不会骤然增多,从而避免突然过热的现象出 现。
[0036] 参照图2,为了增加换热套管200的换热速度,所述换热套管200具有与制冷设备的 侧板300贴合散热的换热平面240。换热套管200的内壁220和外壁230之间通过散热板连接, 散热板为平面板,散热板与制冷设备的侧板300贴合。当热能传递至外壁230时,部分热能通 过外壁230散失,部分热能通过散热平面散失。由于散热平面与侧板300贴合,使得热能直接 传递至侧板300上,由于散热平面与侧板300的接触面积大于冷媒管100与侧板300的接触面 积,通过散热平面的设置增加了换热套管200的散热效率。
[0037] 参照图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换热器,该换热器的具体 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 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寶述。
[0038] 参照图4,为了提高冷媒管100的散热效率,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箱胆400和侧板 300,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箱胆400和所述侧板300之间,所述换热器的换热套管200与所 述侧板300抵接。换热套管200与侧板300抵接,使得热能可W直接传递至侧板300,增加了热 能的传递效率。制冷设备包括两个换热器,换热器分别设置在箱胆400的两侧,且换热器的 换热套管200均与侧板300贴合散热。
[0039] 参照图5,为了提高冷媒管100的散热效率,所述侧板300上对应所述换热的冷媒管 100形成有第二换热槽310,所述冷媒管100的管壁与所述第二换热槽310的槽壁抵接。
[0040] 冷媒管100的管壁直接与侧板300抵接,当然,冷媒管100的部分管壁可W与第二换 热槽310的槽壁贴合(此时,第二换热槽310的形状和尺寸与冷媒管100的形状和尺寸对应), 使得冷媒管100可W将热能直接传递至第二换热槽310的槽壁,然后通过侧板300散发出去。 在此散热过程中,热能直接通过侧板300散热到空气当中,相比通过换热套管200传递,其散 热效率更高,使得冷媒管100的散热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制冷设备的散热效率和制冷效 果。
[0041] 参照图6,为了提高冷媒管100的散热效率,所述侧板300上对应所述换热套管200 形成有第=换热槽320,所述换热套管200收容于所述第=换热槽320内。第=换热槽320的 形状和尺寸与换热套管200的形状和尺寸对应,使得换热套管200的外侧壁与第=换热槽 320的槽壁贴合。冷媒管100的热能先传递至换热套管200,在通过换热套管200传递至侧板 300,在此散热过程中,增加了换热套管200与侧板300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热能从换热套管 200传递至侧板300的速度,有利于热能更快的从冷媒管100散失。
[0042]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 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 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管和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 的第一换热槽,所述冷媒管收容于所述第一换热槽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具有用于收容冷却物的收容 腔。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内填充有冷却液。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的成分包括水。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具有与制冷设备的侧板贴合 散热的换热平面。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的材质包括 铜。7. -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箱胆和侧板,所述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箱胆和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换热器的换热套管与所述侧板抵接。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对应所述换热的冷媒管形成 有第二换热槽,所述冷媒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二换热槽的槽壁抵接。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对应所述换热套管形成有 第三换热槽,所述换热套管收容于所述第三换热槽内。
【文档编号】F25D11/00GK106052205SQ201610372941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5日
【发明人】刘秀宇
【申请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