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及冷藏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52534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及冷藏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及冷藏冷冻装置。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包括用于构成箱体的外部的U壳和用于构成箱体的内部、且限定有储物空间的内胆,U壳和内胆之间形成有发泡层,箱体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热构件,设置在发泡层的内部,以隔绝储物空间和箱体所在的环境空间之间的热传递;其中每个隔热构件均由多个夹持于U壳和内胆之间的支撑件支撑。由此,避免产生“热桥现象”,提高了箱体的隔热保温性能,节约了成本,且简化了箱体的装配过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限定有储物空间的箱体以及门体,门体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箱体,以打开和/或关闭至少部分储物空间。
【专利说明】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及冷藏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及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地球变暖等气候的恶化,人们逐渐具有环保意识,各种节约能源的家用电器逐步取代大功率或能耗大的家用电器,这一改变在冷藏冷冻领域尤为突出。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冷藏冷冻装置大容量化的需求也相应提高,这就要求冷藏冷冻装置具有足够的隔热保温性能。
[0003]现有技术中,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通常在其U壳与内胆之间设置具有隔热保温作用的隔热板,且隔热板一般是通过粘性材料直接粘贴在U壳上。然而,隔热板的外部金属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隔热板直接粘贴在U壳上,容易使冷藏冷冻装置内部的冷量通过该外部金属层向外传递,即产生“热桥现象”,从而导致隔热性能降低,增加冷藏冷冻装置的能耗。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使隔热板与U壳分离的冰箱,其通过在U壳与内胆之间设置支架来支撑隔热板,以使隔热板与U壳间隔设置。然而,该支架仅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U壳上,非常不牢固。并且,隔热板的质量通常较大,利用粘贴在U壳上的支架支撑隔热板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导致隔热板掉落甚至损坏。由此,不仅会为生产厂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后续箱体发泡层的发泡以及冰箱的制造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隔热保温性能好、成本低廉且装配简单的箱体。
[000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支撑件支撑隔热构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0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包括用于构成所述箱体的外部的U壳和用于构成所述箱体的内部、且限定有储物空间的内胆,所述U壳和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有发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
[0009]至少一个隔热构件,设置在所述发泡层的内部,以隔绝所述储物空间和所述箱体所在的环境空间之间的热传递;其中
[0010]每个所述隔热构件均由多个夹持于所述U壳和所述内胆之间的支撑件支撑。
[0011]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撑件的朝向所述U壳的外表面均与所述U壳的内表面相抵接,每个所述支撑件的朝向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均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相抵接,以通过所述U壳和所述内胆的夹持作用固定每个所述支撑件。
[0012]可选地,所述U壳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和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的顶板;且
[0013]所述隔热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热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内胆之间。
[0014]可选地,每个所述隔热构件均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且
[0015]每个所述支撑件均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槽,以允许所述隔热构件的边缘部插入其中。
[0016]可选地,用于支撑同一个所述隔热构件的多个支撑件分别位于该隔热构件的顶部拐角处和底部拐角处;且
[0017]位于同一个所述隔热构件前部的多个支撑件的凹槽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位于同一个所述隔热构件后部的多个支撑件的凹槽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0018]可选地,位于所述隔热构件顶部拐角处的每个支撑件的顶部和远离所述隔热构件的侧部均封闭;位于所述隔热构件底部拐角处的每个支撑件的底部和远离所述隔热构件的侧部均封闭。
[0019]可选地,所述箱体还包括:
[0020]至少一个限位件,设置于所述U壳和所述内胆之间、且位于所述隔热构件的前侧缘部或后侧缘部的中部;且
[0021]每个所述限位件均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槽,以允许所述隔热构件的边缘部插入其中,从而使所述隔热构件的中部与所述U壳和所述内胆间隔设置。
[0022]可选地,每个所述隔热构件和用于支撑该隔热构件的多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处涂覆有粘性材料,以加强所述隔热构件和多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连接。
[0023]可选地,每个所述隔热构件均具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和包覆于所述隔热层外部的金属层;且
[0024]每个所述支撑件均为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块状构件。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0026]以上任一所述的箱体,其内限定有储物空间;以及
[0027]门体,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箱体,以打开和/或关闭至少部分所述储物空间。
[0028]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包括设置在发泡层的内部的至少一个隔热构件,每个隔热构件均由多个夹持于U壳和内胆之间的支撑件支撑。也就是说,用于支撑隔热构件的支撑件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在U壳和内胆之间。由此,一方面,可使隔热构件与U壳和内胆之间均间隔设置,从而避免产生“热桥现象”,提高了箱体的隔热保温性能;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仅通过夹持于U壳和内胆之间的方式即可有效地保持固定状态,无需在支撑件与U壳相接触的表面涂覆粘性材料,节约了成本,且简化了箱体的装配过程。
[002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其设置于U壳和内胆之间、且位于隔热构件的前侧缘部或后侧缘部的中部,以使隔热构件的中部与U壳和内胆间隔设置。由于隔热构件通常为高度较高的薄板状构件,当隔热构件插入U壳与内胆之间的空隙时,隔热构件的中部以下极易发生弯曲或偏移。位于隔热构件前侧缘部中部或后侧缘部中部的限位件可起到限制隔热构件中部的作用,能够防止隔热构件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弯曲或偏移,从而避免了隔热构件的中部与U壳之间的距离过近或相接触,进而进一步避免了 “热桥现象”的产生。
[0030]进一步地,每个隔热构件和用于支撑该隔热构件的多个支撑件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处涂覆有粘性材料,以加强隔热构件和多个支撑件之间的连接。由此,即使隔热构件和用于支持该隔热构件的多个支撑件之间的配合处具有一定的间隙,隔热构件也可通过粘性材料与多个支撑件牢固地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撑件支撑隔热构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3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3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3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箱体隐去其U壳之后的示意性侧视图;
[003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箱体的示意性正视图;
[0036]图4是沿图3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箱体的部分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
[003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箱体隐去其U壳之后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I包括用于构成箱体I的外部的U壳10和用于构成箱体I的内部、且限定有储物空间的内胆20,U壳10和内胆20之间形成有发泡层。具体地,箱体I具有前端开口,U壳可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和连接两个侧板的顶部的顶板12。内胆20具有上壁、后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箱体I还包括形成其后部的后背板13。内胆20的后壁与箱体I的后背板13之间也形成有发泡层。
[004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箱体的示意性正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2至图4,箱体I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热构件30,设置在发泡层的内部,以隔绝储物空间和箱体I所在的环境空间之间的热传递。特别地,每个隔热构件30均由多个夹持于U壳10和内胆20之间的支撑件支撑。
[0041 ]也就是说,用于支撑隔热构件30的支撑件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在U壳10和内胆20之间。由此,一方面,可使隔热构件30与U壳10和内胆20之间均间隔设置,从而避免产生“热桥现象”,提高了箱体I的保温隔热性能;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仅通过夹持于U壳10和内胆20之间的方式即可有效地保持固定状态,无需在支撑件与U壳10相接触的表面涂覆粘性材料,节约了成本,且简化了箱体I的装配过程。
[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支撑件的朝向U壳1的外表面均与U壳1的内表面相抵接,每个支撑件的朝向内胆20的外表面均与内胆20的外表面相抵接,以通过U壳10和内胆20的夹持作用固定每个支撑件。具体地,支撑件的朝向U壳10的外表面与U壳10的内表面通过挤压接触的方式相抵接,支撑件的朝向内胆20的外表面与内胆20的外表面通过挤压接触的方式相抵接。也即是,U壳10和内胆20对分别与其相夹持配合的支撑件具有一定的挤压作用,从而通过U壳10和支撑件之间、以及内胆20和支撑件之间的挤压力使支撑件有效地保持固定状态。
[0043]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U壳10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和连接两个侧板的顶部的顶板12。隔热构件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隔热构件30分别设置于两个侧板与内胆20之间。也就是说,位于左侧的隔热构件30设置于U壳10的左侧板11与内胆20左侧壁之间,位于右侧的隔热构件30设置于U壳10的右侧板14与内胆20右侧壁之间。由于箱体I的横向两侧均设置有隔热构件30,因此,箱体I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热构件30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也即是,在U壳10的顶板12与内胆20的上壁之间另外还设置有一个隔热构件30,以使箱体I的横向两侧及其顶部均具有一个隔热构件30,从而可一定程度地提高箱体I的隔热保温性能。
[0044]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箱体的部分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具体地,图5中示出了箱体I的其中一个隔热构件30以及多个用于支撑该隔热构件30的支撑件等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隔热构件30均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每个支撑件均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槽,以允许隔热构件30的边缘部插入其中。具体地,隔热构件30的厚度均匀,且其厚度与支撑件凹槽沿隔热构件30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既能够使隔热构件30的边缘部可以顺利地插入支撑架凹槽中,又能够避免隔热构件30产生晃动。若隔热构件30的厚度过大,隔热构件30的边缘部将难以插入支撑架凹槽中;若隔热构件30的厚度过小,隔热构件30的边缘部与凹槽之间会存在较大的间隙,容易导致隔热构件30固定不牢而发生晃动甚至掉落。
[0045]进一步地,每个支撑件的凹槽均形成在每个支撑件沿隔热构件30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即每个凹槽的边缘距其所在的支撑件的左右两个外侧表面均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保证隔热构件30与U壳10、隔热构件30与内胆20之间均间隔一定的距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凹槽的边缘距其所在的支撑件的左侧表面与每个凹槽的边缘距其所在的支撑件的右侧表面的距离相同,从而使隔热构件30与U壳10之间的距离与隔热构件30与内胆20之间的距离相同。
[00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支撑同一个隔热构件30的多个支撑件分别位于该隔热构件30的顶部拐角处和底部拐角处。具体地,由于每个隔热构件30和与其相配合的多个支撑件的结构和功能均类似,因此,在此仅以位于左侧的隔热构件30为例。参见图2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构件30的前端顶部拐角处设置有支撑件41,隔热构件30的后端顶部拐角处设置有支撑件42,隔热构件30的前端底部拐角处设置有支撑件43。由此,三个位于隔热构件30拐角处的支撑件可将隔热构件30牢固地固定在U壳10与内胆20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热构件30的后端底部拐角处也可设置有支撑件,也即是,隔热构件30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一支撑件。
[00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撑件还可包括位于隔热构件30的前侧缘部或后侧缘部的中部的支撑件44 ο具体地,支撑件44可位于隔热构件30前侧缘部的中部,由此,支撑件41、支撑件43和支撑件44同时位于隔热构件30的前部,支撑件42位于隔热构件30的后部。支撑件44设置于支撑件41与支撑件43之间,且支撑件44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槽,以允许隔热构件30的边缘部插入其中,从而通过多个支撑件来共同支撑隔热构件30。进一步地,支撑件4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若隔热构件30的高度较高或其重量较大,则支撑件4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该多个支撑件44可均匀分布于支撑件41与支撑件43之间。
[0048]进一步地,位于同一个隔热构件30前部的多个支撑件的凹槽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位于同一个隔热构件30后部的多个支撑件的凹槽处于同一竖直线上。由此,可避免隔热构件30发生倾斜。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隔热构件30顶部拐角处的每个支撑件的顶部和远离隔热构件30的侧部均封闭;位于隔热构件30底部拐角处的每个支撑件的底部和远离隔热构件30的侧部均封闭。参见图5,具体地,支撑件41的顶部和远离隔热构件30的侧部均封闭,其凹槽的两个槽口分别朝向下方和朝向隔热构件30;支撑件43的底部和远离隔热构件30的侧部均封闭,其凹槽的两个槽口分别朝向上方和朝向隔热构件30。由此,隔热构件30的分别与支撑件41与支撑件43配合的顶部拐角部和底部拐角部均可分别限定在支撑件41与支撑件43的凹槽中。也即是,支撑件41与支撑件43分别稳定地与隔热构件30的顶部拐角部和底部拐角部插接,可防止隔热构件30上下或前后窜动。进一步地,支撑件44的通槽的远离隔热构件30的侧部也封闭,以防止隔热构件30前后窜动。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I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51,设置于U壳10和内胆20之间、且位于隔热构件30的前侧缘部或后侧缘部的中部。每个限位件51均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槽,以允许隔热构件30的边缘部插入其中,从而使隔热构件30的中部与U壳10和内胆20间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限位件51的朝向U壳10的外表面均与U壳的内表面相抵接,每个限位件51的朝向内胆20的外表面均与内胆20的外表面相抵接,以通过U壳10和内胆20的夹持作用固定每个限位件5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限位件51的朝向U壳10的外表面均与U壳10的内表面相抵接,每个限位件51的朝向后背板13的外表面均与后背板13的内表面相抵接,以通过U壳10和后背板13分别与每个限位件51对应的外表面的摩擦作用固定每个限位件51。也就是说,限位件51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固定在U壳与内胆之间。
[0051]由于每个隔热构件30和与其相配合的多个支撑件及限位件51的结构和功能均类似,因此,在此仅以位于左侧的隔热构件30为例。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限位件5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该限位件51可以设置于隔热构件30的后侧缘部的中部。该后侧缘部的“中部”意指隔热构件30的后端顶部拐角和后端底部拐角之间的任一位置。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限位件51可设置于后侧缘部的正中间位置。
[005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5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限位件51可均匀分布于隔热构件30的后侧缘部。
[0053]由于隔热构件30通常为高度较高的薄板状构件,当隔热构件30插入U壳10与内胆20之间的空隙时,隔热构件30的中部以下极易发生弯曲或偏移。位于隔热构件30后侧缘部中部的限位件51可起到限制隔热构件30中部的作用,能够防止隔热构件30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弯曲或偏移,从而避免了隔热构件30的中部与U壳之间的距离过近或相接触,进而进一步避免了“热桥现象”的产生。
[00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隔热构件30和用于支持该隔热构件30的多个支撑件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处涂覆有粘性材料,以加强隔热构件30和多个支撑件之间的连接。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以支撑件41为例,隔热构件30的与支撑件41配合的顶部拐角部的上表面、前表面等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处可涂覆有粘性材料,以使隔热构件30与支撑件41在插接后进一步粘贴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以支撑件41为例,支撑件41凹槽的与隔热构件30的顶部拐角部配合的多个内表面的其中一个或多个表面处可涂覆有粘性材料。具体地,该粘性材料可以为高温胶或双面胶等任一可使隔热构件30与支撑件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牢固粘贴的材料。
[0055]由此,即使隔热构件30和用于支持该隔热构件30的多个支撑件之间的配合处具有一定的间隙,隔热构件30也可通过粘性材料与多个支撑件牢固地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撑件支撑隔热构件3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56]进一步地,每个隔热构件30和与其配合的限位件51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处也涂覆有粘性材料。
[00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隔热构件30均具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和包覆于隔热层外部的金属层。具体地,隔热层的隔热材料可以为硬质聚氨酯泡沫、玻璃纤维等任一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材料。隔热层外部的金属层可以由铝箔等任一种质量较轻的金属构成。
[0058]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隔热构件30均可以为真空绝热板(Vacuum Insulat1n Panel,简称VIP板),该真空绝热板具有隔热保温性能好、质量轻及机械性能好等优点。
[0059 ]每个支撑件均为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块状构件。限位件51也为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块状构件。构成多个支撑件和限位件51的隔热材料可以为硬质聚氨酯泡沫等任一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也即是,支撑件和限位件51需具有优良的隔热保温性能,从而防止箱体I内的冷量通过支撑件和限位件51向U壳10传递。
[00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每个隔热构件30的底部均具有由前向后地倾斜向上延伸的倾斜部31,以在箱体I的底部后侧形成用于容纳冷藏冷冻装置的压缩机的压缩机仓。
[0061]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3,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箱体I以及门体
2。箱体I内限定有储物空间。门体2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箱体I,以打开和/或关闭至少部分储物空间。
[006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冷藏冷冻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冰箱、冰柜、吧台等具有冷藏和/或冷冻功能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顶”、“底”、“前”、“后”、“内”、“外”、“竖直”、“左”、“右”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箱体I和冷藏冷冻装置3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63]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包括用于构成所述箱体的外部的U壳和用于构成所述箱体的内部、且限定有储物空间的内胆,所述U壳和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有发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 至少一个隔热构件,设置在所述发泡层的内部,以隔绝所述储物空间和所述箱体所在的环境空间之间的热传递;其中 每个所述隔热构件均由多个夹持于所述U壳和所述内胆之间的支撑件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支撑件的朝向所述U壳的外表面均与所述U壳的内表面相抵接,每个所述支撑件的朝向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均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相抵接,以通过所述U壳和所述内胆的夹持作用固定每个所述支撑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U壳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和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的顶板;且 所述隔热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热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内胆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隔热构件均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且 每个所述支撑件均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槽,以允许所述隔热构件的边缘部插入其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用于支撑同一个所述隔热构件的多个支撑件分别位于该隔热构件的顶部拐角处和底部拐角处;且 位于同一个所述隔热构件前部的多个支撑件的凹槽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位于同一个所述隔热构件后部的多个支撑件的凹槽处于同一竖直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隔热构件顶部拐角处的每个支撑件的顶部和远离所述隔热构件的侧部均封闭;位于所述隔热构件底部拐角处的每个支撑件的底部和远离所述隔热构件的侧部均封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限位件,设置于所述U壳和所述内胆之间、且位于所述隔热构件的前侧缘部或后侧缘部的中部;且 每个所述限位件均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槽,以允许所述隔热构件的边缘部插入其中,从而使所述隔热构件的中部与所述U壳和所述内胆间隔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隔热构件和用于支撑该隔热构件的多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处涂覆有粘性材料,以加强所述隔热构件和多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隔热构件均具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和包覆于所述隔热层外部的金属层;且 每个所述支撑件均为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块状构件。10.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箱体,其内限定有储物空间;以及门体,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箱体,以打开和/或关闭至少部分所述储物空间。
【文档编号】F25D11/02GK205536776SQ20162015248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9日
【发明人】孙成, 阳军, 田振华, 陈炜, 李书琦
【申请人】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