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滗水器,尤其是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
滗水器作为一种上清液排出装置,广泛适用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池、间歇式反应沉淀池和污泥浓缩池。目前所使用的滗水器多为下排水式,即排水管置于滗水器的下方。为适应滗水器随液面上下运动,排水管多采用伸缩式软管或者将排水管与出水管使用转动接头密封件连接。伸缩式排水软管容易老化变形,而转动接头密封件也易损坏。这样,滗水器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都受到限制。另外目前所使用的滗水器为保证一定的吃水深度多采用机械式的下拉或下压,滗水器不能随液面的变化自动保持固定的吃水深度,操作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包括排水管、集水斗和集水斗支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斗设置在集水斗支持定位装置的下方,排水泵的泵体设置在集水斗内,排水泵的出水口与竖直向上设置的排水管连接并相通。
所述的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集水斗支持定位装置包括两个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的浮筒,两个浮筒的顶部分别开有注水孔,集水斗设置在连接板下方,并通过调节连杆与连接板连接,排水泵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上。工作时可经注水孔向两个浮筒内加水,通过改变浮筒的吃水深度来调节滗水器的稳定性,集水斗在水中的深度可以通过调节连杆来调节。
所述的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排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单位时间的排水量由流量调节阀控制。
所述的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排水管为倒U形硬管。污水池中的表层水可通过排水管排放到另一池中,排水管采用倒U形硬管可使排水管随滗水器在池中水面同步升降。
采用这种结构的滗水器,排水管可使用普通硬管,不需使用转动接头和伸缩式软管,简化了结构并提高了使用寿命;滗水器的整体利用水的浮力浮于水表,集水斗调节好吃水深度后可保持不变,排水流量稳定,操作方便。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给出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包括两个通过连接板4固定连接的浮筒6,集水斗8设置在连接板4的下方,并通过调节连杆9与连接板4连接。排水泵的泵体7设置在集水斗8内,排水泵的电机3固定在连接板4上。排水管2为倒U形硬管,竖直向上设置,进水口与排水泵连接相通,出水口通入另一池中,两个开口端有一高度差,防止因虹吸而产生液体倒流。两个浮筒6的顶部分别开有注水孔5,排水管2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
工作时,首先将集水斗8置于水下,然后通过注水孔5向浮筒6内注水,使其达到一定的吃水深度,再通过调节连杆9来调节集水斗8在水下位置。启动电机3后,池中的表层水(池水的水面到集水斗8的上边之间的水)就会不断地进入集水斗8中,再通过排水泵和排水管2排出池外。表层水的范围通过调节集水斗8在水下位置控制,排水速度通过流量调节阀1控制。
权利要求1.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包括排水管(2)、集水斗(8)和集水斗支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斗(8)设置在集水斗支持定位装置的下方,排水泵的泵体(7)设置在集水斗(8)内,排水泵的出水口与竖直向上设置的排水管(2)连接并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斗支持定位装置包括两个通过连接板(4)固定连接的浮筒(6),两个浮筒(6)的顶部分别开有注水孔(5),集水斗(8)设置在连接板(4)下方,并通过调节连杆(9)与连接板(4)连接,排水泵固定设置在连接板(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排水管(2)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2)为倒U形硬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尤其是一种上排水式滗水器。现有的滗水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的浮筒,浮筒的顶部开有注水孔,集水斗设置在连接板下方并通过调节连杆与连接板连接,排水泵的泵体设置于集水斗内,并与竖直向上设置的排水管连接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C02F3/12GK2460512SQ00249008
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9日
发明者周如禄, 缪旭光 申请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