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内循环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对含有难降解有机物污水的处理装置,适用于中、小型给水处理系统和出水需要作为中水回用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饮用水或污水中有机物的净化方法,通常有以粒状或非粒状填料为载体的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滤池等)和活性污泥法,基于这些方法的水处理装置,对于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水处理则效率很低,不易达到出水水质要求,启动设备所需要的时间也较长。而现有与生物活性炭法相对应的水处理装置仅是一种过滤吸附形式的装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问题,而且负荷量低,需要定期进行物化再生,导致运行费用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内循环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它以粒状活性炭为微生物载体,通过活性炭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实现对中、低浓度可生物降解和难于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高效分解,使水的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无需更换活性炭或进行物化再生,该装置体积小、运转灵活、可以随时启动、运行费用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主体为一罐体或池体,罐体的顶部设有观察孔(兼做排气孔),罐体的侧面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罐体的内部装有供气管,罐体的底部为锥形,罐体内部由一圆桶将罐体分为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和沉淀区,圆桶的下部与罐底之间留有缝隙,两区通过该缝隙相连。在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内设有下部为喇叭口的小圆桶,供气管延伸到该小圆桶下面并扩展连接为数根多孔布气管,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内装填有颗粒活性炭。在沉淀区上部设有多孔集水管,并与出水管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净化效果好由于采用了上述新型结构,原水首先在微生物和活性炭的协同作用下,不仅使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分解去除,而且使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也得到高效分解,因此对水中的有机物去除率高;而由活性炭微粒和微生物构成的活性污泥层使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好。
2、节省能源由于设有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使物质的交换效率及氧气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缩短了处理时间,节约了能源。
3、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沉淀区设在内循环流化区的外面,不仅有利于固液分离和提高出水水质,而且降低了设备高度,从而减少了设备投资。又由于本实用新型无需更换活性炭或进行物化再生,并且运转灵活、可随时启动,使运行费用降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进水管2、沉淀区3、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4、圆桶 5、小圆桶6、上升区7、缝隙 8、多孔布气管9、缝隙10、供气管 11、出水管 12、罐体13、检查孔 14、集水管 15、地下和地表水体16、水泵 17、絮凝沉淀罐 18、空压机19、过滤罐 20、消毒罐 21、调节池22、潜污泵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内循环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其圆柱形罐体(12)的顶部设有检查孔(13),同时兼做排气口,罐体(12)的侧面设有原水进水管(1)和净化水出水管(11),罐体(12)的底部为锥形,内部由一圆桶(4)分为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3)和沉淀区(2),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3)内设有下部为喇叭口形状的小圆桶(5),圆桶(4)和小圆桶(5)与罐体(12)的锥形底部之间留有缝隙(7)和(9)。在小圆桶(5)的底部安装有多孔布气管(8),供气管(10)与多孔布气管(8)相通,并向其供气。在沉淀区(2)的顶部设有集水管(14),并与出水管(11)相连,集水管(14)上开有孔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原水从进水管(1)进入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3),在该区内,由于活性炭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原水中的有机物被吸附继而被氧化分解,水流通过下部的缝隙进入沉淀区(2),颗粒活性炭由于重力作用沉淀下来,通过缝隙返回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微生物和因摩擦产生的活性炭微粒在沉淀区底部形成污泥层,当水流过此污泥层时,水中的游离微生物和细小悬浮物被过滤截留,水中剩余的有机物被进一步去除,清水由集水管汇流至出水管排出,便可达到出水水质要求。由于设在小圆桶(5)下面的多孔布气管(8)不断地鼓入空气,使水夹带着颗粒活性炭借助空气的力量循环起来,经过这样的循环处理,可使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划分的四、五类水质(有机物指标CODMn8-10mg/L)的地表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有机物指标CODMn1-2mg/L),可使生活污水净化达到GJ25.1-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图3所示的为一种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系统流程示意图,受污染的地下和地表水由水泵(16)提升,首先进入絮凝沉淀罐(17),经絮凝沉淀处理后,自流进入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反应罐(12),净化后的水进入过滤罐(19),过滤后的清水进入消毒罐(20),进行加氯消毒或其它方式消毒处理。本系统所处理的水质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并且处理费用低。
图4所示的为一种中、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流程示意图,经格栅过滤的原污水或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进入沉淀池(21)后,由污水泵(22)提升进入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反应罐(12),净化后的水进入过滤罐(19),由过滤罐过滤后的清水进入消毒罐(20),在消毒罐内进行加氯或其它方式的消毒处理。经本系统的处理,其水质可达到GJ25.1-89的生活杂用水标准,并且处理费用低。
权利要求1.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罐体(12),罐体(12)的顶部设有检查孔兼排气口(13),罐体(12)的侧面设有进水管(1)和出水管(11),罐体(12)的内部安装有供气管(10)和布气管(9),其特征在于罐体(12)的底部为锥形,内部由一圆桶(4)分为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3)和沉淀区(2),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3)内设有下部为喇叭口形状的小圆桶(5),圆桶(4)和小圆桶(5)与罐体(12)的锥形底部之间留有缝隙(7)和(9);在小圆桶(5)的底部固定有多孔布气管(8),供气管(10)与多孔布气管(8)相通;在沉淀区的顶部安装有集水管(14)并与出水管(11)相连,集水管(14)上设有孔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的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3)内装填有颗粒状活性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生物活性碳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区(2)的底部形成有颗粒污泥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循环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该装置的主体为一底部呈锥形的罐体,罐体内部由一圆桶化分为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和沉淀区,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设有下部为喇叭口状的小圆桶,圆桶和小圆桶与罐体底部之间留有缝隙,在小圆桶的底部设有与供气管相通的多孔布气管,沉淀区的顶部安装有带孔洞的集水管,集水管与净水出水管相连;它以粒状活性炭为微生物载体,在内循环生物活性炭区形成颗粒污泥层,通过活性炭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达到对可生物降解和难于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高效去污处理,不需更换活性炭或对其进行物化再生,设备体积小、投资少,运行成本低,适用于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的给水处理系统或出水需要作为中水回用的污水处理系统。
文档编号C02F1/28GK2521207SQ0220250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3日
发明者刘红, 宋瑞平 申请人: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