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十字花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文档序号:484724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十字花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十字花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途径通常有以下两种一是金属矿开采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污染类型主要有坑口周围土壤中矿床矿物在水、气、热等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下而形成的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土壤;采矿废石堆放过程中因淋滤等原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含有较高浓度重金属的矿山废水对土壤造成的污染等。二是工业污水灌溉农田引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国发现最早,面积较大,而且污染又十分严重的沈阳张士灌区污染土壤,其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是Cd[文献1吴燕玉,陈涛,张学询.1986.沈阳张士灌区镉的污染生态研究.见高拯民主编,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研究.295-301]。Cd是环境中的有毒物质,是生物体的非必需元素,其化合物的毒性很大,蓄积性很强,高浓度的镉对大多数动物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因此,镉污染土壤急需修复。
世界各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十分重视,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修复方法,如消除重金属毒性的固化技术、玻璃化技术,修复挥发性重金属的电动力修复技术等。但这些技术对污染场地破坏较大,修复费用昂贵,且存在着运输、储存、回填等新的环境问题,在小面积或重污染土壤处理中作用很大,甚至不可替代,但对于面积巨大、污染程度较轻的污染土壤来说则难以应用。因此,人们寻求费用较低、修复效果又好的革新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超富集植物的提取作用在稳定污染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及不引起地下水二次污染的同时,使污染土壤得到修复,既不破坏污染现场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又减少修复费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
超积累植物(Hyperaccmulator)也叫超富集植物,这一定义最初是由Brooks等提出的,当时用以命名茎中Ni含量(干重)大于1000mg/kg的植物[文献2Brooks R.R.,Lee J.,Reeves R.D.,et al.1977.Detection ofnickliferous rocks by analysis of herbarium species of indicator plants.Journal ofGeochemical Exploration.749~77]。现超积累植物的概念已扩大到植物对所有金属元素的超量富集现象,即是指能超量富集一种或同时富集几种金属元素的植物。现一般认为[文献3Chaney R.L,Malik M.,Li Y.M.,et al.1997,Phytoremediation of soil metals.Current Opinions in Biotechnology.8279~284;文献4Brooks,R.R.,Chambers,M.F.,Nicks,L.J.,Robinson,B.H.,1998.Phytoming.Trends in Plant Science.3,(9)359~362;文献5SaltD E.Phytoextractionpres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mise.2000.InWise DL,et al.(eds.),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New York,MarcelDekker]超积累植物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植物地上部(茎或叶)金属含量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其临界含量分别为Zn10000mg/kg、Cd 100mg/kg、Cu 1mg/kg,Pb、Cu、Ni、Co均为1000mg/kg;二是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金属含量;三是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其实,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没有明显下降(与生长在未污染土壤同种植物生物量相比)同时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征。
生活在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土壤上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没有显著减少是超积累植物区别于普通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超积累植物能够超量富集重金属而生物量又没有明显下降的可能机理是液泡的区室化作用和植物体内某些有机酸对金属的螯合作用消除了金属植物生长的抑制[文献3ChaneyR.L.,Malik M.,Li Y.M.,et al.1997,Phytoremediation of soil metals.CurrentOpinions in Biotechnology.8279~284;文献6Ortiz,D.F.,Ruscitti,T,McCue,K.F.,Ow,D.W 1995.Transport of metal-binding peptides by HMT 1,a fission yeast ABC-type vacuolar membrane protein.J Biol.Chem.,2704721~4728;文献7Kramer,U.,Cotter-Howells,J.D.,Charnock,J.M.,Baker,A.J.M.,Smith,J.A.C.1996.Free histidine as a metal chelator in plantsthat accumulate inckel.Nature,379635~638],这是超积累植物所具有的区别于普通植物的超强忍耐性的表现特征之一。而对于普通植物而言,虽有些植物在这种情况下也能生存下来并完成生活史,但其地上部生物量往往会明显降低,通常表现为植株矮小,有的生物学特性还会改变如叶子、花色变色等[文献8孔令韶.1982.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及忍耐、变异.环境科学,165~69 ]。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意味着植物地上部某种重金属含量大于所生长土壤中该种重金属的浓度,这是超积累植物区别于普通植物对重金属积累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当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高到超过超富集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时,甚至高出几倍的情况下,因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有随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升高而升高的特点[文献9郭水良,黄朝表,边媛,林国平.2002.金华市郊杂草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富集作用(I)-6种重金属元素在杂草和土壤中的含量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2~29],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虽达到了公认的临界含量标准,但当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略低于超积累植物所应达到的含量标准时,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可能就难以达到超富集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而表现出与普通植物相同的特征,同时由于土壤pH等因素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可吸收态的影响,在土壤中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普通植物也可能正常生长,因此,那些植物所表现出的较强耐性的表面特征也可能是一种假象。因此,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没有明显减少同时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也应是超积累植物区别于普通植物的必不可少的特征。其中,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至少应当在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与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相当时大于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费用低廉、可操作性强、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不引起二次污染、且对防止污染土壤风蚀、水蚀均有良好效果的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十字花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种植球果蔊菜,通过球果蔊菜根系大量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镉,并将其转移至茎和叶等地上部器官,当植物长到开花期或成熟期时,将植物整体从污染土壤上移走,从而实现除去土壤中污染物镉的目的。
所述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种植球果蔊菜,可采用露天栽培,根据土壤缺水情况,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40~95%。
所述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种植球果蔊菜,可采用复种的方式,即在第一茬球果蔊菜长到开花期时,将植物整体从污染土壤上移走,再种植第二茬球果蔊菜,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彻底除去土壤中超标的镉。
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种植球果蔊菜之前,可以向污染物土壤中加入鸡粪,其用量为7500~20000kg/hm2,使地上面部分的球果蔊菜植物量增加,从而提高对污染土壤中镉的提取率。
本发明利用超富集植物球果蔊菜修复镉污染土壤,具有费用低廉、可操作性强、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不引起二次污染、且对防止污染土壤风蚀、水蚀均有良好的效果等优点。实验证明十字花科植物球果蔊菜是一种超富集植物,本发明利用球果蔊菜对镉金属的超富集提取作用,通过在镉污染土壤上种植这种超积累植物,能够在稳定污染土壤,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及不引起地下水二次污染的同时,使污染土壤得到修复,与现有技术相比,既不破坏污染现场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又大大降低了修复费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盆栽浓度梯度试验试验地点设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23°41′、北纬41°31′,海拔约50m,该试验站周围没有污染源,是重金属未污染区。该站地处松辽平原南部的中心地带,距沈阳市区约35km,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5~9℃,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3100~3400℃,年总辐射量520~544KJ/cm2,无霜期127~164d,年降水量650~700mm。盆栽试验采自该站表土(0~20cm),土壤类型为草甸棕壤。
试验共设了6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投加Cd)及5个不同的Cd投加浓度试验,Cd投加浓度10mg/kg(R1)、25mg/kg(R2)、50mg/kg(R3)、100mg/kg(R4)、200mg/kg(R5),投加的重金属形态为CdCl2·2.5H2O,为分析纯试剂,以固态加入到土壤中,充分混匀,平衡两周后待用。
本试验于2003年春开始,移栽球果蔊菜幼苗均采自沈阳生态站内,每盆2棵,幼苗高度为球果蔊菜3.5cm,3次重复。生长天数为88天。露天栽培。根据盆缺水情况,不定期浇水(水中未检出Cd),使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待植物成熟后收获。
试验结果如下表1给出了在不同Cd浓度处理条件下球果蔊菜的地上部生物量。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球果蔊菜在Cd投加浓度为10,25和50mg/kg的处理中,地上部生物量均未下降(p<0.05),表现出较强的耐性;但在Cd污染水平很高时,即投加浓度为100和200mg/kg情况下,地上部生物量则有所下降(p<0.05),说明球果蔊菜对Cd的耐性虽然较强但还是有一定限度,这就是说,在土壤Cd浓度大于100mg/kg情况下,植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植物体内Cd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表1),在各个处理中,球果蔊菜地上部Cd含量均大于其根部Cd含量。当土壤中Cd投加浓度为25mg/kg时,球果蔊菜茎和叶中Cd含量分别为107.7mg/kg和150.1mg/kg,达到了Cd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即茎或叶Cd含量大于100mg/kg,而且其地上部Cd富集系数为4.71(明显大于1),因此从植物对Cd的积累特性来看已满足了Cd超积累植物的临界含量特征。随着土壤Cd污染水平的增加,植物体内Cd含量也在增加,并在Cd投加浓度为200mg/kg时达到最大,分别为根122.4mg/kg、茎273.7mg/kg、叶384.4mg/kg、籽实103.5mg/kg,但各处理地上部对Cd的富集系数均在减小,尤其是处理R5地上部富集系数仅为1.38。
表1 盆栽浓度梯度试验植物体内Cd含量及地上部干重

a)AC为富集系数,下同。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球果蔊菜在土壤Cd投加浓度为25和50mg/kg时,其茎和叶中Cd含量均达到了Cd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而且地上部Cd含量大于其根部Cd含量,同时对Cd耐性较强,完全具有Cd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是Cd的超积累植物。
实施例2 小区模拟试验试验地点也设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小区面积为8m2(L=4M,W=2M),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盆栽土壤相同。小区土壤中Cd投加浓度为50mg/kg,投加的Cd形态为CdCl2·2.5H2O,为分析纯试剂,固态加入。具体的操作如下于2003年6月25日将小区土壤挖出,挖掘深度为50cm,能确保球果蔊菜的根系均生长在Cd污染土壤中。待挖出的土壤自然风干后过4mm筛,然后将土壤大体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投加重金属Cd,另一份回填作为未投加Cd的对照区。投加重金属时,先将风干土分成均匀的等份,每份3kg,按设计的浓度将Cd均匀拌入,然后再将每份投加Cd土壤放在一起混匀后回填到小区的另半部分,小区的两部分土壤中间用塑料隔开。待投加Cd土壤平衡2周后开始移栽植物幼苗。
2003年7月下旬将取自沈阳生态站的长相一致(植物高低、茎粗细基本一致)的球果蔊菜幼苗10棵分别移栽到未投加Cd的对照土壤和投加Cd的处理土壤,幼苗高度为2.5cm,露天栽培,根据土壤缺水情况,不定期浇水(水中未检出Cd),使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由于在9月末霜期来临之前植物还没有成熟,因此,于9月25日整个小区加盖了塑料棚,棚内高度为80cm,土壤含水量一直保持在80%左右,并在植物成熟时同时采集植物及其相应根区土壤样品,于植物成熟时收获,生长时间为106天。
试验结果如下表2列出了球果蔊菜各植株的地上部生物量。t测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球果蔊菜在Cd高浓度污染条件下(Cd投加浓度为50mg/kg)地上部干重没有下降(t=0.47<2.101,v=18),对Cd表现出较强的耐性,这与盆栽浓度梯度试验中,Cd投加浓度为50mg/kg时球果蔊菜表现出较强耐性相一致(表1)。
小区试验中球果蔊菜根部Cd含量平均为65.2mg/kg,茎123.7mg/kg,叶189.2mg/kg,籽实51.1mg/kg,地上部130.4mg/kg,地上部Cd富集系数平均为2.65(表2),符合Cd超积累植物茎或叶Cd含量大于100mg/kg、地上部Cd含量大于其根部Cd含量的Cd超积累植物主要特征,与盆栽浓度梯度试验中在Cd投加浓度为50mg/kg时,球果蔊菜根部Cd含量为64.0mg/kg,茎119.3mg/kg,叶203.6mg/kg,地上部128.1mg/kg,地上部富集系数为2.56的值基本相当(表1),表现出与盆栽试验较一致的结果,说明盆栽试验能够较好地反应植物在自然污染状态下对重金属的响应情况,同时也说明球果蔊菜具有Cd超积累植物的主要特征。
表2小区试验植物体内Cd含量及地上部生物量


实施例3 污染区自然生长植物修复效果试验选择了2个污染区,一是辽宁凤城青城子铅锌矿,地理位置为东经123°37′,北纬40°41′。该矿区年平均温度6.5~8.7℃,降水量674.4mm。矿区主要母岩为大理石和云母片岩,土壤为棕壤性土.植被覆盖主要为次生林和稀疏的灌丛及部分人工水杉、刺槐林。矿体各坑口海拔约270~405m,开采处距地面约180~390m,铅锌矿品位约70~80%,Cd主要伴生在闪锌矿晶格中,平均品位约0.034%,但不单独成矿。由于球果蔊菜是偶见种,因此植物采样采取的是见一棵采一棵的取样方式。
另一个污染区是沈阳张士污灌区,位于沈阳西郊,距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站约30km。1962年以来,由于不合理引用沈阳卫工明渠含Cd工业污水灌溉稻田,灌区大部分农田受到污染,据1975年调查,土壤主要是受Cd污染而且Cd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约0~35cm),土地受Cd污染面积约2800hm2,污染较严重地区土壤Cd浓度为5~7mg/kg。2003年于球果蔊菜成熟时采取随机采样方法到沈阳张士灌区采集植物及其根区土壤样品。
试验结果如下1.采矿污染区球果蔊菜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在Cd污染较为严重的铅锌矿区采集到的球果蔊菜植物,从外表特征上看均未表现出受毒害症状,且均已成熟。对这几株植物相应根区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及Cd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采样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pH值6.53~6.95,有机质14.31~15.04g/kg,全N 0.58~0.72g/kg,全P 0.49~0.68g/kg,有效P 9.27~10.72mg/kg,速效K 80.24~90.43mg/kg。采样点(1~5)土壤中Cd总量为2.1~13.5mg/kg,有效态含量为1.2~6.1mg/kg,有效态占总量的36.0%~60.4%(表3)。
采集的球果蔊菜地上部Cd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地上部Cd含量均大于其根部Cd含量(表3),表现出超积累植物的主要特征。但这些植物的茎和叶Cd含量均未达到100mg/kg,这可能是因为该土壤中Cd污染水平没有达到盆栽试验的高浓度水平而没有使植物对Cd的积累达到超积累的临界含量水平,因而是具有Cd超积累特征的植物。这与盆栽浓度梯度试验中Cd投加浓度为10mg/kg时,球果蔊菜对Cd的富集特征较一致。
表3铅锌矿区球果蔊菜和其根区土壤的Cd含量及植物地上部干重

植物地上部Cd含量与土壤中Cd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76,其绝对值超过差异显著性标准值0.666,即差异显著(n=10,p<0.05),说明该植物对重金属Cd的积累随着土壤中该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土壤中Cd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后,有可能在这一地区找到植物茎和叶Cd含量均达到100mg/kg的植株。
2.污灌区球果蔊菜对Cd的富集特征在张士污灌区采集到的球果蔊菜,从外表特征来看,也是生长正常的植物,且已成熟。这些植物相应土壤样品的基本理化性质为pH值6.51~6.79,有机质16.07~17.53g/kg,全N 0.69~0.82g/kg,全P 0.62~0.71g/kg,有效P9.85~10.56mg/kg,速效K 87.69~90.22mg/kg。土壤中总Cd浓度为1.76~3.03mg/kg,有效态Cd含量为1.5~2.8mg/kg,有效态Cd占其总量的83.1~97.2%。由此可见,张士灌区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明显高于青城子铅锌矿区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表3和表4)。
表4污灌区球果蔊菜和其根区土壤的Cd含量及其地上部干重

所采集的所有球果蔊菜其地上部Cd富集系数均大于1,而且地上部Cd含量均大于其根部Cd含量(表4),具备了Cd超积累植物的主要特征。但这些植物的茎和叶Cd含量也均未达到100mg/kg,这可能是因为土壤中Cd污染水平没有达到较高水平而没有使植物对Cd的积累达到超积累的临界含量水平,这也与盆栽浓度梯度试验中Cd投加浓度为10mg/kg时,球果蔊菜对Cd的富集特征较一致。
该污灌区所采集的这些球果蔊菜植物地上部Cd含量与土壤中Cd总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22,其绝对值超过差异显著性标准值0.754,即差异达到显著(n=7,p<0.05),说明该种植物对重金属Cd的积累随着土壤中该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土壤中Cd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后,有可能在这一地区找到植物茎和叶Cd含量均达到100mg/kg的植株。
在上述3个实施例中,Cd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分布均表现为籽实<根<茎<叶,说明茎和叶是积累Cd的主要器官,这也符合超积累植物的主要特征。
球果蔊菜这一植物,无论在铅锌矿天然Cd污染区,还是在污灌条件下Cd人为污染区的自然生长状态下均表现出Cd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而在沈阳生态站人为模拟污染条件下,均达到Cd超积累植物的全部特征。因此,可以认为球果蔊菜是Cd超积累植物。但由实施例3可以看出,自然生长植物的修复效率还十分有限,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化措施。如实施例4和5。
实施例4 施肥强化研究超积累植物是植物提取修复技术的核心,其修复效率的高低是决定这一技术能否应用于修复实践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在通过施加鸡粪提高超积累植物生物量以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方面进行探讨。
鸡粪是有机肥中的一种,因其肠道短,采食后未经充分消化就排出体外,因此具有区别于一般有机肥的一些特点,如粗蛋白含量高,而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也比较完善,几乎包括所有的必需氨基酸,此外,鸡粪还含有糖、核酸、维生素、脂肪、有机酸、植物生长激素和微量元素,其铵态氮含量约为猪粪的2倍,牛羊粪的7倍,因而是有机肥中较优质的一种。研究表明,有机肥(主要指猪粪)能够通过有机质的络/螯合作用降低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并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从而既对污染土壤起到净化或改良的作用又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但也有的研究表明,有机肥在提高植物生物量并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同时,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并未下降,但关于鸡粪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积累的研究还很少报道,本研究对此做一尝试,为植物修复强化措施、增加土壤肥力以及鸡粪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试验设计试验地点设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内,其环境条件实施例1相同。盆栽所用土壤取自生态站表土,其基本理化性质与盆栽初步筛选试验相同。鸡粪取自沈阳生态站附近农户,没有充分腐熟。
试验共设了两组处理,其中一组不施加鸡粪及任何其它肥料。另一组处理盆栽土壤施加鸡粪,待鸡粪和盆栽土壤风干后过4mm筛,然后按鸡粪与土壤1∶6.5的比例施加,这一施加比例与作物生产中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大体相当。两组处理均按以下设计梯度投加Cd,Cd投加浓度分别为10mg/kg(R1)、25mg/kg(R2)、50mg/kg(R3)、100mg/kg(R4)、200mg/kg(R5),并均以未投加Cd的处理为对照(CK),其中,未施鸡粪的一组处理与盆栽浓度梯度试验相同。投加的Cd形态为CdCl2·2.5H2O,为分析纯试剂,以固态加入到土壤中,充分混匀,平衡两周后待用。
参试植物为球果蔊菜。试验于2003年春与盆栽浓度梯度试验同时进行,移栽幼苗均采自沈阳生态站内,每盆2棵,3次重复(即同一处理进行3次)。露天栽培,无遮雨设施。根据盆缺水情况,不定期浇水(水中未检出Cd),使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待植物成熟后收获植物和土壤样品。球果蔊菜幼苗高度3.5cm,5月13日移栽,8月11日收获,生长时间为88天。
试验结果如下由表5可知,施加鸡粪后各处理与未施加鸡粪的各处理相比,球果蔊菜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增加了3.5~9.1倍。在未施鸡粪处理中,球果蔊菜在Cd投加浓度为50,100,200mg/kg(R3,R4,R5)处理时,地上部干重显著下降(p<0.05),但在施加鸡粪处理中,各处理地上部干重均未下降(p<0.05),说明鸡粪提高了植物对Cd的耐性。
表5不同Cd浓度处理条件下植物地上部生物量(g/盆)

由表6可知,土壤中施加鸡粪后,球果蔊菜在各处理中其根、茎、叶和籽实中Cd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但在Cd投加浓度为50mg/kg的处理(R3)条件下,球果蔊菜茎和叶的Cd含量均大于Cd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含量标准100mg/kg,其地上部生物量没有下降且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仍表现出Cd超积累植物应具有的主要特征。球果蔊菜地上部Cd含量虽然下降(p<0.05),但由于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几倍,植物对Cd提取量却显著提高(p<0.05),提取率由0.12%~0.63%上升到0.98%~1.00%,提取率提高了35.7%~88.0%,说明鸡粪的施加提高了球果蔊菜对Cd的提取效率。
表6植物对Cd的积累情况


上述结果表明,在Cd污染条件下,施加鸡粪后,植物生物量的成倍增加,植物对Cd的提取效率大幅提高。
实施例5 生物量强化调控研究一般来说,开花期是植物一生中生命活动最旺盛的时期,需水量和需肥量也几乎达到顶峰,这一时期植物的茎和叶对重金属的吸收可能急聚增加。而在植物从开花期到成熟期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其籽实部分对重金属的积累量比较低,因此,这一时期可能是植物对重金属积累比较缓慢的时期,但这一时期植物的生长中心又是籽实部分,因而整个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增长也可能是比较缓慢的。因此,如果开花期超积累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已很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已达到一定量,比如可以超过植物一生中积累的60%的话,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在这一时期收获超积累植物,然后尽快栽植下一茬超积累植物,以便在下霜之前可以确保植物在开花期收获,这样可以充分利当地的无霜期通过复种方式进行超积累植物生物量的调控,从而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基于上述设想,本研究以球果蔊菜和球果蔊菜为研究对象,在调控植物生物量近而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方面做一尝试。
试验设计试验地点设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内,其环境条件如实施例1所述。盆栽所用土壤取自生态站表土。试验共设了2个处理,即未投加Cd的对照(CK)和Cd投加浓度为25mg/kg(R2)的处理,投加的重金属形态为CdCl2·2.5H2O,为分析纯试剂,盆栽土壤风干后过4mm筛,将Cd以固态加入到土壤中,充分混匀,平衡两周后待用。
本试验于2003年春开始,盆栽植物为球果蔊菜,移栽幼苗均采自沈阳生态站内,每盆2棵,6次重复,其中3盆在开花期收获,另3盆栽在成熟期收获。盆栽植物生长情况见表7。
表7 植物的生长情况

结果与分析从植物茎、叶和籽实的干重来看(表7),球果蔊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表现为在开花期和成熟其茎、叶干重所占比例均比籽实所占的比例大,开花期茎、叶干重之和占成熟期干重茎、叶干重之和的92.3%,籽实部分在开花期干重仅占成熟期干重的33.3%,说明从开花期到成熟这段时间内,球果蔊菜的生长重心在于籽实干物质的积累,但籽实占整个植株的比重不大,仅为24.2%。
表8植物地上部干物质分配特点(g/盆)

球果蔊菜对Cd的积累特性,表现为开花期茎、叶Cd含量分别占成熟期茎、叶Cd含量的78.3%,87.7%,籽实占74%,籽实从开花期到成熟期这段时间Cd含量增加速度要略快于茎、叶。但从开花期到成熟期这段时间里,籽实对Cd的去除率也仅占整个植株对Cd去除率的2.4%,说明茎、叶是球果蔊菜提取Cd的主要器官。球果蔊菜开花期地上部对Cd提取率占成熟期提取率的百分比达到了71.4%,植物若按相同比例提取Cd的话,在一个生长季,球果蔊菜对Cd的提取率也能达到栽植一茬植物提取率的1.43倍。球果蔊菜从移栽到开花期所需时间为58天,从开花到成熟所需时间为30天,这一时期植物的提取率也不及植物在花期的提取率,因此,采用花期收获再移栽下一茬球果蔊菜的复种方式,也会从提高提取率和节省时间两个方面提高修复效率。
表9植物不同生育时期对Cd的积累情况及提取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十字花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种植球果蔊菜,当球果蔊菜长到开花期或成熟期时,将植物整体从污染土壤上移走,从而实现除去土壤中污染物镉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十字花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球果蔊菜是指将幼苗期的球果蔊菜移植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利用十字花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种植球果蔊菜,可采用露天栽培,根据土壤缺水情况,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40~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十字花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采用复种的方式种植球果蔊菜,即在第一茬球果蔊菜长到开花期时,将植物整体从污染土壤上移走,再种植第二茬球果蔊菜,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最终修复镉污染土壤。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利用十字花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种植球果蔊菜之前,向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中加入肥料,使球果蔊菜的生物量增加,从而提高对污染土壤中镉的提取率,肥料的有机质含量为300~500g/kg,全氮含量为9~14g/kg,全磷含量为3~5g/kg,速效钾含量为200~350mg/kg,其施加量为7500~20000kg/hm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利用十字花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为鸡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利用十字花科超积累/超富集植物球果蔊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种植球果蔊菜,当植物长到开花期时或成熟期时,将植物整体从污染土壤上移走,从而实现除去土壤中污染物镉的目的;该方法通过球果蔊菜根系大量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镉并将其转移至茎和叶等地上部器官,在开花期将植物整体即包括根、茎、叶及花序部分从污染土壤上移走,然后再移栽下一茬植物,之后重复上述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土壤中带走大量镉,从而达到快速、彻底去除土壤中超标镉的目的。
文档编号B09C1/10GK1721094SQ20041002098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6日
发明者周启星, 魏树和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