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7999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废水处理上应用较广泛的是A/0工艺。A/0生物处理工艺 是由厌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水进入厌氧 池后,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主要是厌氧菌的作用, 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过程中受氢体不是游离氧,而是有机物质或 含氧化合物,如SO,、 N0「、 N(V、 C02等。因此,最终代谢产物不是 简单的0)2和&0,而是一些低分子有机物、CH4, H2S, NH/等。厌氧过 程主要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 和产曱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将采用厌氧处理可去除一部分COD,以减轻 后续好氧处理的负荷外,还可利用厌氧菌的酶解作用,打开高分子难 生物降解物质的链节或苯环,使之成为较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甚至酸化成为挥发性有机酸(VFA)、醇类等物质,提高废水B/C比, 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厌氧处理出水进入好氧池,也就是O池,利用好氧^L生物自身的 新陈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好氧生物处理是好氧微生
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C02和
H20,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脱出的氢是以 氧作为受氢体,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最终产物是含能量最低的 C02和H20,故释放能量多,代谢速度快,代谢产物稳定。
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常规的生物处理有活性菌泥法和接触氧化 法。活性菌泥法池容大,菌泥回流大,容易发生菌泥膨胀,且菌泥从 ;沉池中回流,由于二沉池主要作用进行泥水分离,水力停留时间长, 回流的好氧菌泥因停留时间过长,往往进入兼氧甚至厌氧状态,导致 活性菌泥菌种活性差, 一旦回流后,菌泥量大效果差,并且具有易耗氧(耗能)等缺点。但活性菌泥法投资少,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而 挂膜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常规不需要菌泥回流,大量菌泥回流后生物 膜因菌泥浓度高,易耗氧,降低处理效果。不会发生菌泥膨胀,处理 相对较高,但投资较大,结构复杂,维修困难。两种工艺的运行都存 在产泥量大,剩余菌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差等技术问题。
现有的污泥回收装置一般是沉淀池,大多采用方形水泥池,进水 管置于沉淀池的上端开口,由进水泵直接将污水打入池中,污泥在沉 淀池中沉淀后由管道送回前面的好氧池。这种结构的污泥回收系统, 需要用水泵将污泥打入沉淀池,耗能大,且进水过程中容易将沉淀的 污泥再次沖起,污泥沉淀时间长,沉淀效果不好,不方^f更沉淀污泥的 收集及回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造成本低,占地面 积小,耗能低,方便收集沉淀污泥,污泥可快速回流的水处理污泥回 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处理污 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污泥回 流管及污泥回流泵,微生物反应区与污泥收集区通过档板隔离,该档 板的上端设置透水孔,档板的污泥收集区一侧设置入水溢流堰,入水 溢流堰低于透水孔,污泥收集区的下端呈锥形,锥形底部连通污泥回 流管,污泥回流管通过污泥回流泵连通孩i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的 上端还设置出水溢流堰,出水溢流堰的低于入水溢流堰。
生物反应区和污泥收集区进行联建,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不仅建 造成本低,而且占地面积小。生物反应区与污泥收集区之间由档板隔 离,隔离板的上端设置透水孔,隔离板污泥收集区的一側设置入水溢 流堰,入水溢流堰低于透水孔,污泥收集区的另 一側设置出水溢流堰, 出水溢流堰的位置低于入水溢流堰,这样可以保证污泥收集区内的水 位低于生物反应区的水位,污水可以通过自流进入污泥收集区,省去 了水泵,有利于降低能耗。生物反应区内的污水通过隔离板上的透水 孔流入污泥收集区,由于入水溢流堰的作用,污水进入污泥收集区时 受到入水溢流堰的阻挡,这样污水的动能大大降低,然后污水从溢流堰溢出沿着隔离^反下流,不会对沉淀的污泥产生冲击,这样污泥的沉 淀效果好,污泥与水的分离程度高,有利于污泥的回收。污泥收集区 的下端呈锥形,方便快速收集沉淀污泥,以便及时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建造成本低,而且占地面积小,耗 能低,方便快速收集沉淀污泥,污泥可及时快速地回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包括微生物反应区l、污泥 收集区2、污泥回流管3及污泥回流泵4,孩t生物反应区1与污泥收 集区2通过档板5隔离,该档板5的上端设置透水孔5a,档板的污 泥收集区一侧设置入水溢流堰6,入水溢流堰6低于透水孔5a,污泥 收集区的下端2b呈锥形,锥形底部连通污泥回流管3,污泥回流管3 通过污泥回流泵4连通微生物反应区1。污泥收集区的上端2a还设 置出水溢流堰7,出水溢流堰7低于入水溢流堰6,这样微生物反应 区内的污水通过自流进入入水溢流堰6,然后沿隔离^反往下流,进入 污泥收集区进行沉淀,污泥沉淀后聚集在污泥收集区的锥形底部,连 通污泥收集区锥形底部的污泥回流管3通过污泥回流泵4将沉淀的污 泥送回微生物反应区1。污泥收集区沉淀后的上清液通过出水溢流堰 7流出。
权利要求1、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污泥回流管及污泥回流泵,微生物反应区与污泥收集区通过档板隔离,档板的污泥收集区一侧设置入水溢流堰,入水溢流堰低于透水孔,透水孔的下面设置入水溢流堰,污泥收集区的下端呈锥形,锥形底部连通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通过污泥回流泵连通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的上端还设置出水溢流堰,出水溢流堰的低于入水溢流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污泥回收系统,它包括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污泥回流管及污泥回流泵,微生物反应区与污泥收集区通过挡板隔离,该挡板的上端设置透水孔,挡板的污泥收集区一侧设置入水溢流堰,入水溢流堰低于透水孔,污泥收集区的下端呈锥形,锥形底部连通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通过污泥回流泵连通微生物反应区;污泥收集区的上端还设置出水溢流堰,出水溢流堰的低于入水溢流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建造成本低,而且占地面积小,耗能低,方便快速收集沉淀污泥,污泥可及时快速地回流。
文档编号C02F3/30GK201245507SQ20082016224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1日
发明者金月祥 申请人:嘉兴市环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