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859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泥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领域,在对污泥进行脱水前,为了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需要投加一些 药剂来对污泥进行絮凝,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变成污泥。而药剂与污泥的混合搅拌程度 将直接影响到污泥的絮凝及后续脱水效果。传统的污泥与药剂的混合设备为污泥调理池,通常为方形池体,污泥和药剂从池 体底部进入池子内,需要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不可调节,并通过池体顶部的出 泥口排出。其中,出泥口的高度固定,因此,即使药剂和污泥混合的剂量不同时,在调理池内 混合后都在同样的高度被排出,污泥在调理池内的反应时间都相同,从而不能根据药剂和 污泥的量来确定反应时间,因而不能保证药剂与污泥的充分反应。另外,由于需要搅拌装置进行搅拌,能耗大,又由于搅拌速度不可调,絮凝后的污 泥很容易又被破碎,因此使得污泥絮凝不彻底,混合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 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泥混合设备,所述污泥混合设备可调节药剂和污泥的反应容积和 反应时间,使得药剂与污泥可充分混合反应,从而使污水中污泥的絮凝更彻底。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包括混合容器,所述混合容器在侧壁上 邻近底端的位置处设有进泥口且在侧壁上邻近顶端的位置处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出泥口, 其中所述出泥口的高度可调;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将药剂送入所述混合容器中;以及进泥 管,所述进泥管与所述进泥口相连用于将待处理污泥送入所述混合容器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出泥口高度可调,从而可调节药剂与污 泥在混合容器内的反应容积,进而调节反应时间,由此使得药剂与污泥得以充分反应以达 到更好的絮凝效果。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容器的侧壁上设有从顶端朝向底端延伸 且用作出泥口的溢流槽,在所述溢流槽内设有用于调节出泥口高度的溢流插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混合设备进一步包括出泥槽,所述出 泥槽设在所述混合容器的外侧壁上用于接纳从溢流槽排出的污泥。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混合设备进一步包括出泥管,所述出 泥管与所述出泥槽连通以从出泥槽内排出污泥。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容器为倒截锥状。可选地,所述混合容器为倒截圆锥状。所述进泥口的开口方向偏离混合容器的轴向中心线。[0015]优选地,所述进泥口的开口方向为混合容器的切线方向。所述混合容器在底端附近设有加药口,所述加药管与所述加药口相连将药剂送入 所述混合容器中。可选地,所述加药口形成在所述进泥管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由于混合容器为横截面积从顶端到底端 逐渐减小的倒截锥状,因此带有一定压力的污泥在进入混合容器后可产生向上的变流速旋 转流,且旋流向上时流速逐渐减慢,有助于污泥和药剂的搅拌混合,从而利于污泥的絮凝, 且不会破坏已形成的絮凝体,另外,可节省用于污泥和药剂的搅拌设备。进一步地,当污泥 沿切线方向进入混合容器中时速度更快,碰撞更强烈,旋流向上时更易与药剂进行混合,从 而絮凝效果更好。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改变传统污泥调理池的固定的出泥方 式,使污泥与药剂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然后调节后的污泥进入到脱水机中进一步降低污 泥含水率。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污泥混合设备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污泥混合设备的侧视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的示意图,其中加药口形 成在混合容器的底端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 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包括混合容器1、进泥管2和 加药管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混合容器1为横截面积从顶端到底端逐渐减小的倒 截锥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说的倒截锥状为去掉锥尖后的倒锥体部分,且倒 截锥状体的上下表面平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混合容器1为沿平行于锥体底面的平面截取锥尖后的倒截圆锥状,也就是说,混合容器1的上表面和下表 面为同轴的圆形且平行。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混合容器1也可以为沿平行于锥体底面的平面截 取锥尖后的倒截棱锥状,即上表面与下表面为同轴的多边形且平行,或者其他的倒截锥体 状。在混合容器1的侧壁上邻近底端的位置处设有进泥口 11。进泥管2与进泥口 11 相连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泥送入混合容器1中。具体地,如图1所示,进泥管2通过输泥泵21 将待处理的污泥送入混合容器1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泥口 11的开口方向 偏离混合容器1的轴向中心线。这样,污泥进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混合容器后,由 于带有压力而产生向上的变流速旋转流,如图1中旋流曲线方向所示,加入的药剂在此过 程中与污泥进一步进行混合反应,由于混合容器的横截面积从顶端到底端逐渐减小,使得 污泥在旋流向上时的流速逐渐变慢,由此有助于污泥的絮凝。可选地,进泥口 11的开口方向为混合容器1的切线方向,也就是说,进泥口 11使 得污泥可以沿混合容器的切线方向进入混合容器1中,而不经过混合容器1的轴向中心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进泥口 11形成在混合容器1的侧壁上且与底端面相 邻接,即形成在紧靠底面的侧壁上,如图1和图2中所示。进泥口 11的开口方向为混合容 器1的底端面的切线方向,即进泥管11的延伸方向沿混合容器1的底端面的切线方向,也 就是说,使得污泥沿着混合容器1的圆形底端面的切线方向进入混合容器中。这样,由于当 污泥进入混合容器1中时具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当污泥沿切线方向进入混合容器1中时速 度更快,碰撞更强烈,旋流向上时更易与药剂进行混合从而絮凝效果更好。加药管3将药剂送入混合容器1中,以便药剂与污泥进行混合从而将污泥絮凝。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混合容器1的底端附近设有加药口 12,加药管 3与加药口 12相连用于将药剂例如絮凝剂送入混合容器1中。具体地,加药管3通过输药 泵31将药剂例如絮凝剂加入到混合容器1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示例中,加药口 12 形成在进泥管2上,可选地,加药口 12形成在进泥管2的靠近进泥口 11的位置处,以便在 进入混合容器1之前先将药剂与污泥进行初步混合。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加药口 12还可形 成在混合容器1的底端面上,如图4所示,药剂从加药口 12直接进入混合容器1中,与从进 泥管2加入混合容器中的污泥先初步混合。当然,加药口 12也还可以形成在混合容器1的 侧壁上且与底端面相邻接,即形成在紧靠底面的侧壁上(图未示)。如图1所示,在混合容器1的侧壁上、邻近顶端的位置处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出泥 口,其中出泥口的高度可调。这样,通过调节出泥口的高度,可调节混合容器1内的可供药 剂例如絮凝剂与污泥之间的混合体积,也就是可调节混合容器1的反应容积。由此,通过根 据不同的药剂与污泥的混合情况来调节混合容器的反应容积,可使得药剂与污泥可在不同 剂量比的情况下充分反应,使得絮凝可达到更佳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混合容器1的侧壁上设有从顶端朝向底端延伸且 用作出泥口的溢流槽130,在溢流槽130内设有溢流插板131。溢流插板131用于调节出泥 口高度,进而调节药剂与污泥的反应容积和反应时间,使药剂和污泥充分反应,从而使絮凝 效果更好。[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出泥槽132,出泥槽132设在混合 容器1的外侧壁上用于接纳从溢流槽130排出的污泥。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进一步包括出泥管4,出泥管4与出泥槽132连通以从出泥槽132内排出污泥。混合容器1中的经絮凝后的污泥和水的混合液被排出溢流槽130,然后进入出泥 槽132,再经过出泥管4,最后被送入下一流程的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在混合容器1的底端面上设有放空口 14,清理混合容器1时将放空口 14打开以将 混合容器1中的残渣从放空口 14中排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污泥混合设备 进一步包括放空管5。放空管5与放空口 14相连接,以将混合容器1中的残渣排出到污泥 混合设备的外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出泥口高度可调,从而可调节药剂与污 泥在混合容器内的反应容积,进而调节反应时间,由此使得药剂与污泥得以充分反应以达 到更好的絮凝效果。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的工作过程。首先,污泥被输泥泵21通过进泥管2和进泥口 11沿切线方向送入混合容器1中, 同时,药剂例如絮凝剂被输药泵31通过加药管3和加药口 12加入到进泥管2中与污泥进 行初步的混合,然后共同加入到混合容器1的底部。污泥进入混合容器1后,由于带有压力,产生向上的变流速旋转流,加入的药剂在 此过程中与污泥进一步进行混合反应,且旋流向上时流速逐渐减慢,有助于污泥和药剂的 搅拌混合,从而利于污泥的絮凝,且不会破坏已形成的絮凝体,另外,可节省用于污泥和药 剂的搅拌设备。进一步地,当污泥沿切线方向进入混合容器中时速度更快,碰撞更强烈,旋 流向上时更易与药剂进行混合,从而絮凝效果更好。当污泥旋流到混合容器1的溢流槽130内的溢流插板131的高度时,絮凝成形的 污泥和水的混合液将溢流插板131上方溢出到出泥槽132中,并通过出泥管4进入到脱水 机中以进行污泥处理的下一个流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改变传统污泥调理池的的混合方式、加 药方式以及固定的出泥方式,使污泥与药剂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然后调节后的污泥进入 到脱水机中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 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 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 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容器,所述混合容器在侧壁上邻近底端的位置处设有进泥口且在侧壁上邻近顶端 的位置处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出泥口,其中所述出泥口的高度可调;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将药剂送入所述混合容器中;以及进泥管,所述进泥管与所述进泥口相连用于将待处理污泥送入所述混合容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容器的侧壁上设有从 顶端朝向底端延伸且用作出泥口的溢流槽,在所述溢流槽内设有用于调节出泥口高度的溢 流插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出泥槽,所述出泥槽 设在所述混合容器的外侧壁上用于接纳从溢流槽排出的污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出泥管,所述出泥管 与所述出泥槽连通以从出泥槽内排出污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容器为倒截锥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容器为倒截圆锥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口的开口方向偏离混 合容器的轴向中心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口的开口方向为混合 容器的切线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容器为圆筒形且所述 进泥口的开口方向为混合容器的切线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容器在底端附近设有 加药口,所述加药管与所述加药口相连将药剂送入所述混合容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污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口形成在所述进泥 管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混合设备,包括混合容器,所述混合容器在侧壁上邻近底端的位置处设有进泥口且在侧壁上邻近顶端的位置处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出泥口,其中所述出泥口的高度可调;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将药剂送入所述混合容器中;以及进泥管,所述进泥管与所述进泥口相连用于将待处理污泥送入所述混合容器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混合设备,出泥口高度可调,从而可调节药剂与污泥在混合容器内的反应容积,进而调节反应时间,由此使得药剂与污泥得以充分反应以达到更好的絮凝效果。
文档编号C02F11/14GK201873601SQ20102058553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卢东昱, 孔荟, 潘志平, 马孝贤, 魏巍 申请人:北京恩菲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