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净水方法

文档序号:4830641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位净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水域的原位对其水体进行净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人们正在开发利用水的新价值,想方设法利用它的旅游、娱乐和居住环境价值。近年来各地开发了一大批人工湖及景观水,呈现了一大批的亲水住宅及别墅。但是,这些人工水域的水质,因为呈封闭状,是“一潭死水”,水质很容易恶化。用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异地处理,投资大,占地多,运用费用高,效果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资省、不占地、运行费用低、效果稳定的原位净水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原位净水方法,用于水域中的水体的水质净化,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包括增氧机,所述的增氧机设置在所述的封闭水域内,并通过搅动所述的水体向所述的封闭水域中增加氧气;
净水微生物,所述的净水微生物包含多种净水菌,所述的净水微生物设置于所述的水体中,用于净化水质;
人造水藻,所述的人造水藻设置在所述的水体中,并作为所述的净水微生物的载体用于附着所述的净水微生物;
纳米功能材料,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放置于所述的水体中,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向所述的水体中发射远红外线、负氧离子、生物电流,并将所述的水体微电解。优选的,所述的增氧机为水面叶轮增氧机、水下叶轮增氧机、水下射流增氧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水下射流增氧机设置于所述的水体的浅水区。优选的,所述的人造水藻包括条带型人造水藻、绳索型人造水藻,每亩所述的水体中设置30-50m2所述的条带型人造水藻或50-100m所述的绳索型人造水藻。优选的,所述的人造水藻设置在框架中。优选的,所述的净水菌包括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进一步优选的,当所述的净水菌放置于所述的水体中并附着在所述的人造水藻上时,所述的人造水藻的表层由内向外依次附着所述的厌氧菌、所述的兼氧菌、所述的好氧菌。优选的,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呈圆片状并在其中心处设置有圆孔,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吊挂在所述的水体中。
进一步优选的,当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用于净化景观水或河道时,每亩所述的水体设置3-6片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当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用于净化鱼池时,每亩所述的水域设置2-4片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且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设置于所述的增氧机的水流冲击位置;当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用于净化对虾池时,每亩所述的水域设置4-8片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优选的,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设置在所述的水体的水深的1/2处。本发明的净水原理是首先,氧是治理水环境的首要条件,一般坏水必负氧债,而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拌、曝气等功能,向水体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其次,人造水藻系高效微生物载体,净水微生物附着于人造水藻上,并通过其生物作用有效的、全面的净化水质,并且可以有效的抑制有害菌;再次,纳米功能材料将水体微电解,产生氧化能力强的羟基自由基,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并且其发射出的远红外线、负氧离子、生物电流可将水体震裂为小分子水参加生物的新陈代谢,并消除生物产生的自由基。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本发明应用增氧机、人造水藻、净水微生物、纳米功能材料与同一水体中,可在原位对水体进行净化,不需异地处理污水,投资小,运行成本低,且效果稳定有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一种原位净水方法,用于水域中的水体的水质净化,原位净水方法包括增氧机,增氧机设置在封闭水域内,并通过搅动水体向封闭水域中增加氧气;增氧机为
水面叶轮增氧机、水下叶轮增氧机、水下射流增氧机中的至少一种;水下射流增氧机设置于水体的浅水区。净水微生物,净水微生物包含多种净水菌,净水微生物设置于水体中,用于净化水质;净水菌包括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其放置与水中之前呈粉状,含菌量为IO9个/g以上,包含有益菌、酶、营养剂、缓冲剂等,
人造水藻,又名人造水草、生物基、生态基,人造水藻设置在水体中,并作为净水微生物的载体用于附着净水微生物;人造水藻包括条带型人造水藻、绳索型人造水藻,人造水藻设置在框架中;当净水菌放置于水体中并附着在人造水藻上时,人造水藻的表层由内向外依次附着厌氧菌、兼氧菌、好氧菌。每亩水体中设置30-50m2条带型人造水藻或50-100m绳索型人造水藻。纳米功能材料,纳米功能材料放置于水体中,纳米功能材料向水体中发射远红外线、负氧离子、生物电流,并将水体微电解;纳米功能材料呈圆片状并在其中心处设置有圆孔,纳米功能材料吊挂在水体的水深的1/2处;当原位净水方法用于净化景观水或河道时, 每亩水体设置3-6片纳米功能材料;当原位净水方法用于净化鱼池时,每亩水域设置2-4片纳米功能材料且纳米功能材料设置于增氧机的水流冲击位置;当原位净水方法用于净化对虾池时,每亩水域设置4-8片纳米功能材料。该方法的具体作用如下 1、增氧机
①增氧向水体中增氧,促进水生生物、底栖生物的生长,优化了水体中的食物链结构,使水体中的主要营养成份,转化成食物链的顶级生物——鱼类,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增氧还提供人造水藻及净水微生物净水所需的充足氧气;
②搅拌增氧机造成的水流,可全方位搅拌水体,均勻水质,打破“一潭死水”的溶氧垂直分布,又破坏了蓝绿藻的富集层,而抑制“水华”,并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促进沉水性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达到水域的生态平衡。搅拌亦可使投放的微生物及助剂分布均勻,提高功效;
③曝气增氧机在增氧、搅拌的同时,还有曝气功能,可让水体中的各种超饱和的有害气体,如沼气、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加快逸出水面,改善水域环境,减小水生物患病的可能性;
④固磷增氧机可打破水体的分层现象,使底泥的厌氧环境变为好氧环境,有利于固磷菌繁殖,从而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及蓝绿藻暴发。在好氧环境和PH中性条件下,三价铁氢氧化物,也能吸附磷,形成动态平衡,抑制蓝绿藻生长,同时可降低氨氮、铁、锰等离子态物质的浓度。2、纳米功能材料
①核磁共振效应纳米功能材料所发射的光量子波,是一种高效持久的生物波,会引起水分子核磁共振,使大分子水(污染水)的氢键断裂成小分子水,成为能量水而具有活力,促进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其还有微电解的功能,产生羟基自由基,有很强的氧化能力(键能 120Kcal/mol),可以把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有毒污染物、氮氧化合物(Ν02_Ν、Ν03_Ν)分解为氮和氧;
②促进生物新陈代谢生物细胞的代谢是靠细胞的纳米离子通道,仅2nm大,只有小分子水(0. 5nm)及负氧离子(lnm)可以通过纳米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以参与生命活动的小分子水为载体,氧与营养可以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代谢废物、毒素及重金属离子并排出细胞,顺利完成新陈代谢。水体被污染的大分子水,只有通过纳米功能材料进行物理处理小分子化,才能参加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
③提高生物免疫能力水生生物的生长,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和活性氧,可致细胞病变。纳米功能材料释放的负离子,能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ero),过氧化氢酶(Pero-H)、过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而消除活性氧与自由基,从而激活细胞功能,提升细胞组织的自主修复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
④抑制细菌病毒电解水,使水呈弱碱性并释放自由电子与能量、负氧离子,而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还原作用;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原生质,抑制杀灭带正电荷细菌与病毒的能力,通过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因为负氧离子结构上与氧自由基相似,因此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使活体细胞带负电荷,就可以中和带正电荷的细菌、病毒、而使它失去活力。3、人造水藻
①富集饵料其表层具有特佳的生物亲和力,富集大量水体食物链生物所需要的天然饵料及营养,提高水体饵料生物的生物量,固着生物提供必须的养分,如nh3-N、PO4等;提高水域初级生产力,促进水生生物生长,可实现食物链自身循环,老化的生物膜会自动更新脱落,成为饵料;
②人工鱼巢其为水生动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与繁殖环境,形成生物团,可提高水域中水生生物的产卵率、成活率、生长率,是一种新颖的“人工鱼礁”,有利于水域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持续保持生态平衡;
③预防病变人造水草在有氧环境中,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生长,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多种抗生素及有益的酶,它能抑制有害微生物及病毒生长,防止病毒侵袭,预防疾病,所以在封闭水域中可以不用药及抗生素,达到预防水生生物病变的功效。4、净水微生物
①净化水质当其附着与人造水藻上时,人造水藻表层由内到外依次为厌氧菌、兼氧菌、好氧菌。多种净水生物协同作用,硝化、反硝化同时持续进行,可以有效地降解水体中污染有机物及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分解氮素、碳素、硫素、磷素、铁系多种污染物,如nh4+NH3、 NO2-N, NO3-N, PO4, CODcr, BOD5, H2S等,原位改善水质,达到不换水、零排放。②消解氨氮污染有机污染物经过异养型菌的厌氧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氮,再经过亚硝化菌、硝化菌作用氧化为硝酸盐,再经过反硝化菌还原为简单的分子态氨,反硝化脱氮,而其代谢产物最后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营养而消耗,化害为利,自我平衡;
③沉降作用净水微生物具有生物凝聚剂的功能,用于景观水治理有化学凝聚剂的凝聚沉降效果,使水体清澈透明,可以长期不换水、不用药。它除了能消解氮系污染物外,同时可消解其他系的污染物;
④多种促生长因子净水微生物为有益微生物,具有极稀缺的活性物质及多种促生长因子。它的代谢产物抗生素、乳酸、多种酶,能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对水生生物的定植和侵袭,维持其在体内的微生物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促进生长,使鱼体与水体保持生态平衡;
⑤抑制有害菌、蓝绿藻,消除污泥净水微生物稳定水体PH值,补充多种微量元素,保持水体有益微生物的优势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及蓝绿藻繁殖,抑制“水华”。净水微生物也有消解污泥的功能,在好氧环境下有效。上述原位净水方法具有简易性、广泛性、适应性、多样性、普遍性、廉价性、有效性、 长效性。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原位净水方法,用于水域中的水体的水质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包括增氧机,所述的增氧机设置在所述的封闭水域内,并通过搅动所述的水体向所述的封闭水域中增加氧气;净水微生物,所述的净水微生物包含多种净水菌,所述的净水微生物设置于所述的水体中,用于净化水质;人造水藻,所述的人造水藻设置在所述的水体中,并作为所述的净水微生物的载体用于附着所述的净水微生物;纳米功能材料,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放置于所述的水体中,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向所述的水体中发射远红外线、负氧离子、生物电流,并将所述的水体微电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氧机为水面叶轮增氧机、水下叶轮增氧机、水下射流增氧机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下射流增氧机设置于所述的水体的浅水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造水藻包括条带型人造水藻、绳索型人造水藻,每亩所述的水体中设置30-50m2所述的条带型人造水藻或 50-100m所述的绳索型人造水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造水藻设置在框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水菌包括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净水菌放置于所述的水体中并附着在所述的人造水藻上时,所述的人造水藻的表层由内向外依次附着所述的厌氧菌、所述的兼氧菌、所述的好氧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呈圆片状并在其中心处设置有圆孔,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吊挂在所述的水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用于净化景观水或河道时,每亩所述的水体设置3-6片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当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用于净化鱼池时,每亩所述的水域设置2-4片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且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设置于所述的增氧机的水流冲击位置;当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用于净化对虾池时,每亩所述的水域设置4-8片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功能材料设置在所述的水体的水深的1/2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净水方法,用于水域中的水体的水质净化,原位净水方法包括增氧机,增氧机设置在封闭水域内,并通过搅动水体向封闭水域中增加氧气;净水微生物,净水微生物包含多种净水菌,净水微生物设置于水体中,用于净化水质;人造水藻,人造水藻设置在水体中,并作为净水微生物的载体用于附着净水微生物;纳米功能材料,纳米功能材料放置于水体中,纳米功能材料向水体中发射远红外线、负氧离子、生物电流,并将水体微电解。由于本发明应用增氧机、人造水藻、净水微生物、纳米功能材料与同一水体中,可在原位对水体进行净化,不需异地处理污水,投资小,运行成本低,且效果稳定有效。
文档编号C02F1/461GK102276123SQ20111022356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丁永良, 张毅, 张贻标 申请人:苏州中驰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