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4432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混合污水的达标处理技术并不成熟,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难题。由于混合污水组成极不稳定,无法形成有针对性的专业处理技术;或者针对某一项目设计了处理方案, 往往因为处理规模小,流量不稳定等,造成处理成本偏高,甚至因为无法保证设施连续运行,造成设备腐蚀、菌种死亡而无法再次启动,维修和保养成本高。例如含油污水,其处理量通常情况较小,不宜专门设置处置设备,一般作法是混入生活污水一起处理,或者排入雨水沟进入河湖自然消纳。前者造成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达标,后者则造成环境污染。而针对少量混合污水设置专门的处理设施,运行成本高昂,维护困难。含盐污水往往出现在海边及盐碱地区,因为污水中含有大量无机盐,造成正常接种的菌种活力降低,处理该类污水时处理效果不佳,需要专门的除盐设备和工艺进行预处理,缺点是增加了处理成本。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污水处理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污水处理系统,其是由垃圾填埋场、调节池和泵房构成的循环系统,其中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设有渗滤液收集管道,渗滤液收集管道连通调节池,调节池与泵房连通,泵房连通设于垃圾填埋场顶部的布水装置。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以增加其实用性。前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调节池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 第一调节池与渗滤液收集管道连通,第一调节池与泵房连通,第二调节池连接渗滤液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以增加其实用性。前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布水装置为布水管道。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以增加其实用性。前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底部为凹面,所述渗滤液收集管道设于凹面的最低部位。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以增加其实用性。前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调节池具有污泥排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垃圾填埋场进行污水处理、回灌,能有效净化污水,大大降低污水处理费用。2、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能加速垃圾填埋场内垃圾降解,提高垃圾填埋场产甲烷速率和甲烷的产量,增大垃圾填埋场的沉降速率和总沉降幅度,缩短垃圾填埋场的维护期。3、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能固化重金属离子和无机盐组分、降解各种难处理的有机成分;4、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对需要处理的目标污水来说,不必专门设置处理设备,仅需要在垃圾填埋场增加一个调节池和泵房即可,建设费用低。5、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适用性广。由于垃圾填埋场容量大,生物反应复杂, 能广泛适应各种有害污水。对于含重金属的废水也能通过固化作用留在垃圾堆体内。6、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垃圾填埋场本身是一个封闭系统,污水处理后留下的的污染物不会扩散,并且相对垃圾堆体本身巨大的容量来说微乎其微。其实质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移到垃圾堆体中进行稀释、降解处理,处理的最终产物留在垃圾堆体,环保无害。7、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将混合污水合并入垃圾渗滤液回灌,增加的运营费用主要为污水输送成本,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污水处理系统,其是由垃圾填埋场1、调节池2和泵房3构成的循环系统,其中垃圾填埋场1 一般为卫生级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1的底部设有渗滤液收集管道5,垃圾填埋场2的底部为凹面,渗滤液收集管道5设于凹面的最低部位。渗滤液收集管道5连通调节池2,调节池 2与泵房3连通,所述的调节池2具有污泥排出口 6。沉淀的污泥由污泥排出口 6排出进行填埋等处理。泵房3连通设于垃圾填埋场1顶部的布水装置4。所述布水装置4可以为竖井、水平井或布水管道等。布水方法可以分为表面灌溉、竖式井、水平井、喷灌和针注等。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过程如下1、将污水输送至垃圾卫生填埋场,并首次回灌至垃圾堆体;2、渗滤液收集管道将垃圾堆体渗滤液收集后进入调节池,通过泵房抽至垃圾堆体进行循环回灌直至垃圾矿化、渗滤液出水达标或无渗滤液。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所述调节池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池201和第二调节池202,第一调节池201与渗滤液收集管道5连通,第一调节池201与泵房3连通,第二调节池202连接渗滤液处理设备7。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过程如下1、将污水输送至垃圾卫生填埋场,并首次回灌至垃圾堆体;2、渗滤液收集管道将垃圾堆体渗滤液收集后进入第一调节池,通过泵房抽至垃圾堆体进行循环回灌,直至渗滤液中不再含有混合污水中的特征污染物。3、去除特征污染物的渗滤液进入第二调节池,等待处理。4、通过渗滤液处理设备处理已去除特征污染物的渗滤液。5、当渗滤液特征污染物再次出现时,关闭调节池二与调节池一的阀门,再次进行循环回灌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利用垃圾填埋场覆盖层的土壤净化作用、垃圾填埋层的降解作用和最终覆盖后填埋场地表植物的吸收作用等进行的。土壤净化作用是利用栖息于土壤的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作用、生物固定化作用、土壤动物等用作饲料而进行的自然净化作用。此外,土壤中有机和无机胶体的吸附、螯合、土壤的离子交换、机械阻留等对渗滤液的净化也有一定的作用。实际室垃圾 (40%粉煤灰,60%菜皮)填埋层模拟柱镜检表明渗滤液回灌前的垃圾填埋层中主要是腐烂、半腐烂的有机残体,黑色碎屑、腐殖质与矿物质。胶结松散,总孔隙少,微孔隙多,孔隙发育较差,一般多为孤立的、封闭性的空隙与空洞。且分布不均,微生物种类有细菌,大肠菌群等。回灌后的垃圾填埋层,腐烂、半腐烂的有机残体减少,并有微团聚体出现,这些聚体外缘光滑,垒结疏松不散,总孔隙多,孔隙发育良好,弯曲度较大,且呈树枝状或网格状的连续孔隙,孔壁光滑。此时的垃圾层基本上相当于生物滤床,微生物种类明显增多,除菌类及大肠菌群外,呈现一定数量的原生动物、轮虫、蠕虫等。垃圾表面有相当数量菌胶团,这些原生动物以细菌为食,可使生物膜更新,从而防止孔隙堵塞,在生物体的共同作用下,净化作用得以顺利进行。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垃圾填埋场、调节池和泵房构成的循环系统,其中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设有渗滤液收集管道,渗滤液收集管道连通调节池,调节池与泵房连通,泵房连通设于垃圾填埋场顶部的布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第一调节池与渗滤液收集管道连通,第一调节池与泵房连通,第二调节池连接渗滤液处理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装置为布水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底部为凹面,所述渗滤液收集管道设于凹面的最低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具有污泥排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是由垃圾填埋场、调节池和泵房构成的循环系统,其中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设有渗滤液收集管道,渗滤液收集管道连通调节池,调节池与泵房连通,泵房连通设于垃圾填埋场顶部的布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C02F9/14GK201932985SQ20112000607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1日
发明者王春红 申请人:北京合嘉鑫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