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处理酸性含铝工业废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酸性含铝工业废水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铝,一种人们最常用的金属之一,它的危害虽已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但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证实,食品中含铝量过高,将导致人的早期衰老,铝在脑中积蓄可引起大脑神经的退化,记忆力衰退,智力和性格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呈现老年性痴呆。因此,对铝离子的检测在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人体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的铝不能超过lmg。我国规定饮用水中含铝量不得高于0. 2mg/L。目前用于去除天然水体中的铝离子的方法主要有强化混凝、臭氧氧化、活性炭吸 附、膜处理。强化混凝是通过向水中添加混凝剂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去除率好,但是操作过程复杂,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臭氧氧化法也有上述方法的缺点。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对离子的选择吸附性达到对铝离子的去除目的,去除率也很好,但其过程复杂,费用很高,材料不易再生利用。而膜处理的方法也具有上述的缺点。与传统的铝离子去除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材料易得、可再生利用、过程简单、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实现了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保护了环境,拓宽了水吸附处理过程中复合材料的选择范围,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处理酸性含铝工业废水的方法,本发明是将铝酸钙与酸性含铝工业废水在混合区中充分混合搅拌,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在沉淀区进行沉淀,过滤使渣水分离;渣水分离后的活性硫酸钙经除水、干燥后,可作为建材继续使用。本发明无需外加能源,可在常温、常压下操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是在酸性含铝工业废水中加入铝酸钙粉,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在沉淀区进行沉淀,过滤使渣水分离;渣水分离后的沉淀物经除水、干燥后,可作为建材继续使用。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1)将铝酸钙粉与酸性含铝工业废水在混合区中充分混合搅拌,每立方水中添加15到25千克的活性铝酸钙粉,在110 120°C搅拌反应3 4h ;
(2)反应结束后将含铝酸性废水在沉淀区中沉淀45到65分钟,使渣水分离;
(3)渣水分离后的废水经过滤池过滤达到回用水标准;
(4)渣水分离后的沉淀物经除水、干燥后,作为建材继续使用。本发明的优势特征为本发明无需外加能源,可在常温、常压下操作。本发明处理费用低,对于解决炭石膏堆存所带来的占用土地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具有实际的意义。
具体实例
实例I :在I立方水中添加15千克的铝酸钙粉,在110°C下反应3h。反应结束后将含有活性硫酸钙的矿山含铝酸性废水在沉淀区中沉淀45分钟,使渣水分离;渣水分离后的矿山含铝酸性废水上清液经过滤池过滤,检测达到回用水标准。渣水分离后的活性硫酸钙经脱水、干燥后,可作为建材继续使用。实例2 :在I立方水中添加20千克的铝酸钙粉,在115°C下反应3. 5h。反应结束后将含有活性硫酸钙的矿山含铝酸性废水在沉淀区中沉淀55分钟,使渣水分离;渣水分离后的矿山含铝酸性废水上清液经过滤池过滤,检测达到回用水标准。渣水分离后的活性硫酸钙经脱水、干燥后,可作为建材继续使用。实例3 :在I立方水中添加25千克的铝酸钙粉,在120°C下反应4h。反应结束后将含有活性硫酸钙的矿山含铝酸性废水在沉淀区中沉淀65分钟,使渣水分离;渣水分离后的矿山含铝酸性废水上清液经过滤池过滤,检测达到回用水标准。渣水分离后的活性硫酸钙经脱水、干燥后,可作为建材继续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处理酸性含铝工业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是在酸性含铝工业废水中加入铝酸钙粉,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在沉淀区进行沉淀,过滤使渣水分离;渣水分离后的沉淀物经除水、干燥后,可作为建材继续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处理酸性含铝工业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将铝酸钙粉与酸性含铝工业废水在混合区中充分混合搅拌,每立方水中添加15到25千克的活性铝酸钙粉,在110 120°C搅拌反应3 4h ; (2)反应结束后将含铝酸性废水在沉淀区中沉淀45到65分钟,使渣水分离; (3)渣水分离后的废水经过滤池过滤达到回用水标准; (4)渣水分离后的沉淀物经除水、干燥后,作为建材继续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酸性含铝工业废水的方法,本发明是将铝酸钙与酸性含铝工业废水在混合区中充分混合搅拌,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在沉淀区进行沉淀,过滤使渣水分离;渣水分离后的活性硫酸钙经除水、干燥后,可作为建材继续使用。本发明无需外加能源,可在常温、常压下操作。本发明处理费用低,对于解决铝酸钙堆存所带来的占用土地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具有实际的意义。
文档编号C02F1/52GK102976524SQ2012105207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徐炜 申请人:常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