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4339阅读:10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处理装置大部分为单池体连接设备结构。包括由沉砂池、沉淀池等组成的一级处理;由生物曝气池、微生物滤池、污泥消化池、浓缩池和二次沉淀池组成的二级处理;由混凝、过滤、离子交换、消毒等设备和沉渣处理等组成的三级处理。所述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第七章,第一节),工艺中所需要的池体建筑面积较大,池体之间存在间距,对于水平方向的空间占地面积大。还有一部分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简单的一体化设计。包括隔渣蓝、调节池、兼气池、好氧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和消毒反应池。使用这种污水处理方式,仅是单一池体之间的连接。从根本上看,这种简单的一体化设计只是减少了池体之间的墙体,减小了池体之间的间距,池体本身的占地面积没有变化,总体占地面积还是较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较大,不能满足在小面积区域的施工安装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地,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内外胆结构,内外胆都采用圆柱与圆锥结合式结构;内胆中设置叶轮,叶轮下方为曝气区域,曝气区域下方为兼性厌氧区和厌氧区,内胆下方为开口状,内外胆下部连接处为导流缝,内外胆之间则作为沉淀区;入水口开在内胆的上部侧壁上,出水口开在外胆的上部侧壁上;外胆顶部的两侧有格栅式盖板,中间留有盛放电机架和电机的方孔,方孔正上方有顶盖。所述内胆下部为圆锥形的墙裙部,该墙裙部对应的外胆处也为圆锥形,使内外胆在此处形成导流缝隙;内胆的中部为圆筒状,上部为圆锥形,外胆下部为圆锥形,上部为圆筒状,外胆外侧有间距一定的紧固套;沉淀区域位于内胆上部圆锥形与外胆上部圆筒状之间的区域。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如下: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所用的好氧池、兼性厌氧池、厌氧池、二沉池合为一体;现有技术中二沉池都是水流方向是水平的,本实用新型将水平方向的二沉池变成了垂直方向,减少了水平空间的面积,提高了整体空间的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已实施的工程建设的出水水质来看,满足了污水处理净化装置的净水要求。在占地方面,设备的水平最大直径为6米,设备囊括了好氧池、兼性厌氧池、厌氧池、二沉池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四种池体,占地面积仅为28.26平方米。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2的沿A-A方向剖视图。图中编号:1一底圆、2—外下胆、3—外上胆、4一顶盖、5—电机盖、6—格栅式盖板、7—内下胆、8—内上胆、9 一叶轮、10 —电机、11 一进水管、12—出水管、201—下加强筋、301 一上加强筋、702—内腔、704—内外胆间隙、13 —沉流区、14-导流缝隙、15-墙裙部、16-污泥存留区、17-曝气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参见图2至图5。内部结构参见图4所示的分装图和图5所示的内部剖视图。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内外胆结构,内外胆都采用圆柱或圆锥式结构;内胆分为圆锥形的内上胆8和圆筒形内下胆7,叶轮9设在内胆的顶部,叶轮9下方为曝气区域17,曝气区域下方为兼性厌氧区和厌氧区,内胆下方为开口状,内外胆之间则作为沉淀区;入水口开在内胆的上部侧壁上,出水口开在外胆的上部侧壁上,外胆顶部为格栅式盖板6。所述内胆下部,即内下胆7底部为圆锥形的墙裙部15,该墙裙部15对应的外胆,SP外下胆处也为圆锥形,使内外胆在此处形成导流缝隙14 ;内胆的中部,即内下胆7上部为圆筒状,上部即内上胆8为圆锥形,外胆下部即外下胆2为圆锥形,上部即外上胆3为圆筒状;沉淀区域13位于内胆上部圆锥形与外胆上部圆筒状之间的区域。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形所拥有的面积是最大的,同时圆形相对于其他图形也拥有较好的抗压效果。因此在水平方向,本实用新型对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并采用了最佳抗压结构。工作原理参见图1,在垂直方向,本实用新型结合叶轮4米的曝气深度,将设备总高度定为5.7米,从而达到将曝气区、兼性厌氧区、厌氧区相结合的目的。4米内为曝气区,4米以下为兼性厌氧区和厌氧区,而内外胆之间则作为沉淀区。实例1:清华大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MA —体化设备处理环卫宿舍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由于受限于下水管线的分布和建筑面积的制约,清华大学环卫宿舍的生活污水无法有效的处理生活污水并实现回用,只有集中后排到下水管线。本实用新型的MA —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凭借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MA内外胆的复式结构使其同时具有混合反应区、沉淀出水区,两大功能区合二为一。相较以前功能区为独立建设的水池结构,MA减少了占地面积,大幅度调高了空间利用率。与此同时由于内外胆间双锥面结构以及污水垂直流动方向,MA —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得到了更好的沉淀澄清效果,出水稳定,处理效果好。MA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以埋入地下,工程结束后可以实现很好的复植,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例2:中央民族大学中水改造。该工程主要任务是将第四学生公寓生活污水处理为中水,以用来绿化、冲厕,实现再利用。然而校园内可以提供的建设面积非常小,仅在楼后有一处绿地可以施工。MA 一体化设备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内外胆的复式结构使得工程可以少建一座沉淀池,用地面积大大节省。通过下水管道收集的废水进入MA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后进入中水管线。土建施工结束后,MA—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被埋在地下,地表又可以重新绿化,原来绿化基本不受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采用内外胆结构,内外胆都采用圆柱与圆锥结合式结构;内胆中设置叶轮,叶轮下方为曝气区域,曝气区域下方为兼性厌氧区和厌氧区,内胆下方为开口状,内外胆下部连接处为导流缝,内外胆之间则作为沉淀区;入水口开在内胆的上部侧壁上,出水口开在外胆的上部侧壁上;外胆顶部的两侧有格栅式盖板,中间留有盛放电机架和电机的方孔,方孔正上方有顶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下部为圆锥形的墙裙部,该墙裙部对应的外胆处也为圆锥形,使内外胆在此处形成导流缝隙;内胆的中部为圆筒状,上部为圆锥形,外胆下部为圆锥形,上部为圆筒状,外胆外侧有间距一定的紧固套;沉淀区域位于内胆上部圆锥形与外胆上部圆筒状之间的区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内外胆结构,内外胆都采用圆柱或圆锥式结构;内胆中设置叶轮,叶轮下方为曝气区域,曝气区域下方为兼性厌氧区和厌氧区,内胆下方为开口状,内外胆之间则作为沉淀区;入水口开在内胆的上部侧壁上,出水口开在外胆的上部侧壁上,外胆顶部为格栅式盖板。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较大,不能满足在小面积区域的施工安装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C02F3/12GK203048665SQ20132001283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曲延华, 曲震, 吕晓央 申请人:山东水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曲延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