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5491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主要是依靠生物接触氧化法来处理污水,需要修建一些构造物来完成整个污水的处理工艺,此技术方案中主要有两个缺点:1、运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来处理同时含有C0D、B0D、氨氮、磷等成份的水质效果不是很理想,C0D、B0D、氨氮、磷不能得到有效去除;2、修建构筑物增加了污水处理站的资金投入,延长了工期且占地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中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流化床池和MBR池相结合,能同时将污水中的COD、BOD、氨氮、磷去除,使出水达到国家标准,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可埋入地下,设备上部覆土后种植花木、草坪,不占地表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和定时开关控制器,所述壳体内依次连通设置有接触氧化池、流化床池和二次沉淀池,所述二次沉淀池同时分别与也设置在壳体内的污泥池和MBR池相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内设有生物填料,该生物填料为立体弹性填料,且在生物填料的下方设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流化床池内设有流化床滤料,且在流化床滤料下方设有第二曝气装置;所述二次沉淀池的上部设有斜管填料,在斜管填料的下方设有用于污泥滑下为漏斗状的污泥滑下装置,所述污泥滑下装置的下部连接有通入污泥池的污泥通道管,该污泥通道管上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池内设有MBR膜;所述壳体的顶部对应接触氧化池、流化床池、二次沉淀池、污泥池和MBR池的位置处均开有人孔;所述壳体上对应接触 氧化池的位置在生物填料的上侧设有进水管;所述壳体上对应MBR池的位置在MBR膜的上侧设有出水管;所述壳体上对应污泥池的位置在污泥池的下部设有污泥出口管;所述壳体上对应MBR池的位置设有投药装置,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和投药装置均与定时开关控制器电控连接。上述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均采用射流曝气技术或回转式鼓风机,回转式鼓风机是通过压缩空气来实现曝气,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同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这样有利于生物填料上的挂膜及微生物的生长。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下方设有设备基础,在设备基础上设有支撑壳体的支撑架。进一步的,所述流化床池内的第二曝气装置设置在靠近接触氧化池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有防腐处理后的碳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人孔为圆形或方形。进一步的,所述人孔上均设有相匹配的盖子。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氧化池和流化床池间通过第一挡板隔开,在第一挡板的上部开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位于生物填料的上侧;所述流化床池和二次沉淀池间通过第二挡板隔开,在第二挡板的下部开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位于流化床滤料的下侧;所述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池和MBR池间通过第三挡板隔开,在第三挡板的上部对应MBR池的位置开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斜管填料的上侧,在第三挡板的下部对应污泥池的位置开有用于污泥通道管通过的第四通孔;所述污泥池和MBR池间通过第四挡板隔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流化池和MBR池相结合,能同时将污水中的C0D、B0D、氨氮、磷去除,使出水达到国家标准,不会污染环境,对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利;(2)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可埋入地下,无需专门另建单独设备房,大大降低了投资,相较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投资少了 30%以上,运行费用低至
0.23-0.3元/m3,设备上部覆土后可种植花木、草坪,不占地表面积,由于壳体为由有防腐处理后的碳钢制成,就算长期深埋地底也不会对设备造成影响;(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需要修建构筑物来实现污水处理,当公司迁址时,只有重新修建构筑物来实现污水处理,而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可以直接成套搬运,而且还可以顺便做了维护再次埋入地下;(4)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效率高,整套处理系统污泥产量少;(5)接触氧化池中采用立体弹性填料,该填料具有强度好、耐腐蚀、耐老化、表面积大、充氧动力效率高,挂膜快等特点,因此适应范围广,出水效果好;(6)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均采用射流曝气技术或回转式风机,具有体积小、风量大、噪声低、耗电量小的优点;
(7)本实用新型中均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曝气、投药可定时进行,节电节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定时开关控制器与第一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和投药装置间的电控连接示意图。图中:1、壳体;2、接触氧化池;3、流化床池;4、二次沉淀池;5、MBR池;6、生物填料;7、第一曝气装置;8、流化床滤料;9、第二曝气装置;10、斜管填料;11、污泥滑下装置;12、污泥泵;13、污泥通道管;14、MBR膜;15、人孔;16、盖子;17、进水管;18、出水管;19、支撑架;20、设备基础;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三挡板;24、第四挡板;25、污泥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的几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由防腐处理后的碳钢制成的壳体I和定时开关控制器,所述壳体I的下方设有设备基础20,在设备基础20上设有支撑壳体I的支撑架19。所述壳体I内依次连通设置有接触氧化池2、流化床池3和二次沉淀池4,所述二次沉淀池4同时分别与也设置在壳体I内的污泥池25和MBR池5相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2内设有生物填料6,该生物填料6为立体弹性填料,且在生物填料6的下方设有第一曝气装置7 ;所述流化床池3内设有流化床滤料8,且在流化床滤料8下方设有第二曝气装置9,该第二曝气装置9设置在靠近接触氧化池2的一侧;所述二次沉淀池4的上部设有斜管填料10,在斜管填料10的下方设有用于污泥滑下为漏斗状的污泥滑下装置11,所述污泥滑下装置11的下部连接有通入污泥池25的污泥通道管13,该污泥通道管13上设有污泥泵12 ;所述MBR池5内设有MBR膜14 ;所述壳体I的顶部对应接触氧化池2、流化床池3、二次沉淀池4、污泥池25和MBR池5的位置处均开有圆形的人孔15,所述人孔15上均设有相匹配的盖子16 ;所述壳体I上对应接触氧化池2的位置在生物填料6的上侧设有进水管17 ;所述壳体I上对应MBR池5的位置在MBR膜14的上侧设有出水管18 ;所述壳体I上对应污泥池25的位置在污泥池25的下部设有污泥出口管;所述壳体I上对应MBR池5的位置设有投药装置,该投药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投加消毒剂对处理过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投加的消毒剂一般为二氧化氯溶液,所述第一曝气装置7、第二曝气装置9和投药装置均与定时开关控制器电控连接,定时控制整套设备的运行和停止。上述第一曝气装置7和第二曝气装置9均采用射流曝气技术或回转式鼓风机,回转式鼓风机是通过压缩空气来实现曝气,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同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这样有利于生物填料6上的挂膜及微生物的生长。所述接触氧化池2和流化床池3间通过第一挡板21隔开,在第一挡板21的上部开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位于生物填料6的上侧;所述流化床池3和二次沉淀池4间通过第二挡板22隔开,在第二挡板22的下部开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位于流化床滤料8的下侧;所述二次沉淀池4与污泥池25和MBR池5间通过第三挡板23隔开,在第三挡板23的上部对应MBR池5的位置开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斜管填料10的上侧,在第三挡板23的下部对应污泥池25的位置开有用于污泥通道管13通过的第四通孔;所述污泥池25和MBR池5间通过第四挡板24隔开。本实用新型在深埋时,需要铺设一层设备基础20来支撑其的重量,一般用的是C20的水泥烧筑的混泥土,一般烧筑的厚度为400mm即可达到要求,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从进水管17进入接触氧化池2,通过生物填料6处理后,污水从第一挡板21上部的第一通孔流入流化床池3,经过流化床池3的流化床滤料8处理后,污水从第二挡板22下部的第二通孔进入二次沉淀池4,经过斜管填料10处理后,污水从第三挡板23上部的第三通孔流入MBR池5,二次沉淀池4的污泥通过污泥泵12吸入污泥池25进行厌氧硝化,并采用重力浓缩,使污泥含水率下降,浓缩后的污泥量很少,可定期由吸粪车抽走。进入MBR池MBR池5的 污水可通过真空泵把水从MBR膜14中吸出,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及二氧化氯溶液的消毒处理,处理出的水极其清澈,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出水水质优于国家相关标准,最后处理好的水从出水管18流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和定时开关控制器,所述壳体(I)内依次连通设置有接触氧化池(2 )、流化床池(3 )和二次沉淀池(4),所述二次沉淀池(4)同时分别与也设置在壳体(I)内的污泥池(25)和MBR池(5)相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2)内设有生物填料(6),且在生物填料(6)的下方设有第一曝气装置(7);所述流化床池(3 )内设有流化床滤料(8 ),且在流化床滤料(8 )下方设有第二曝气装置(9 );所述二次沉淀池(4)的上部设有斜管填料(10),在斜管填料(10)的下方设有用于污泥滑下为漏斗状的污泥滑下装置(11),所述污泥滑下装置(11)的下部连接有通入污泥池(25)的污泥通道管(13),该污泥通道管(13)上设有污泥泵(12);所述MBR池内设有MBR膜(14);所述壳体(I)的顶部对应接触氧化池(2 )、流化床池(3 )、二次沉淀池(4 )、污泥池(25 )和MBR池(5 )的位置处均开有人孔(15);所述壳体(I)上对应接触氧化池(2)的位置在生物填料(6)的上侧设有进水管(17);所述壳体(I)上对应MBR池(5)的位置在MBR膜(14)的上侧设有出水管(18);所述壳体(I)上对应污泥池(25)的位置在污泥池(25)的下部设有污泥出口管;所述壳体(I)上对应MBR池(5 )的位置设有投药装置,所述第一曝气装置(7 )、第二曝气装置(9 )和投药装置均与定时开关控制器电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下方设有设备基础(20 ),在设备基础(20 )上设有支撑壳体(I)的支撑架(19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池(3)内的第二曝气装置(9 )设置在靠近接触氧化池(2 )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为有防腐处理后的碳钢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15)为圆形或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15)上均设有相匹配的盖子(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池(2)和流化床池(3)间通过第一挡板(21)隔开,在第一挡板(21)的上部开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位于生物填料(6)的上侧;所述流化床池(3)和二次沉淀池(4)间通过第二挡板(22)隔开,在第二挡板(22)的下部开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位于流化床滤料(8)的下侧;所述二次沉淀池(4)与污泥池(25)和MBR池(5)间通过第三挡板(23)隔开,在第三挡板(23)的上部对应MBR池(5)的位置开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斜管填料(10)的上侦牝在第三挡板(23)的下部对应污泥池(25)的位置开有用于污泥通道管(13)通过的第四通孔;所述污泥池(25 )和MBR池(5)间通过第四挡板(24)隔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连通设置有接触氧化池、流化床池、二次沉淀池、MBR池和污泥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中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流化池和MBR池相结合,能同时将污水中的COD、BOD、氨氮、磷去除,使出水达到国家标准,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可埋入地下,设备上部覆土后种植花木、草坪,不占地表面积。
文档编号C02F9/14GK203159406SQ20132016108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文怡农, 晏毓平, 杨宏 申请人:成都兴沃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