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8046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包括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渠,以及两结构相同对称布置在进水渠两侧的污水处理区;所述污水处理区包括厌氧缺氧区和曝气氧化沟,厌氧缺氧区沿所述进水渠的侧面布置,所述进水渠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出水口,所述曝气氧化沟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与所述进水渠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曝气氧化沟上设置有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入水口以及用于将所述曝气氧化沟内的水导出的出水管。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运行模式,既可按常规AAO工艺运行,也可按改良AAO处理工艺或倒置AAO工艺模式运行,在提高处理效果基础上,保证工艺可靠性。
【专利说明】 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由于环保标准对污水厂出水指标要求的提高,且污水厂占地控制越来越严,依靠过去的生物处理反应池,难以达到现在的出水要求及节能需求。
[0003]根据目前一些以印染废水等为主的高浓度工业废水,从已建的若干座印染污水处理厂的运转情况来看,推流式的曝气池由于耐冲击负荷较差,布气分配较难控制等原因,出水效果并不理想。而兼具推流和完全混合流特点的回转式氧化沟因曝气设备的原因,致使构筑物池深较浅,并存在充氧效率低的缺点。
[0004]国内外许多水处理研究机构专门对生反池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开发出了一些新型、适用的反应池。但随着污水处理规划的大型化,处理占地的集约化,处理工艺的自动化,传统污水处理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在很多城市,土地已经成为各种设施发展的瓶颈,很多设备和技术因为占地面积过大而无法被实施。
[0005]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占地紧凑、能耗低、便于适应水质变化、抗冲击负荷强、季节变化大的、出水要求高的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占地紧凑、能耗低、便于适应水质变化、抗冲击负荷强、季节变化大的、出水要求高的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包括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渠,以及两结构相同对称布置在进水渠两侧的污水处理区。
[0008]所述污水处理区包括厌氧缺氧区和曝气氧化沟,所述厌氧缺氧区沿所述进水渠的侧面布置,所述进水渠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出水口,所述曝气氧化沟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与所述进水渠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曝气氧化沟上设置有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入水口以及用于将所述曝气氧化沟内的水导出的出水管。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厌氧缺氧区内垂直所述进水渠和所述曝气氧化沟的相向侧面间隔布置有多块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厌氧缺氧区分隔形成多个沿进水渠方向排列的厌氧区和缺氧区,所述分隔板在靠近曝气氧化沟的一侧或靠近进水渠的一侧上开设有过水口,且相邻所述分隔板上的过水口不开设在同一侧上。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渠侧面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对应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上不同的厌氧区和缺氧区上,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电动进水调节堰门。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厌氧缺氧区和所述曝气氧化沟之间还设有内回流渠,所述内回流渠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曝气氧化沟内污水导入所述内回流渠内的内回流泵和若干个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回流口,若干个所述回流口导通对应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上不同的厌氧区和缺氧区上,所述回流口上设置有回流渠电动闸门。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氧化沟内设置有曝气器、推流器和好氧区。
[0013]本实用新型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运行模式,既可按常规AAO工艺运行,也可按改良AAO处理工艺或倒置AAO工艺模式运行,在提高处理效果基础上,保证工艺可靠性。将生反池好氧段设计为氧化沟形式,采用微孔曝气加推流的方式,既具有微孔曝气氧转移效率高的特点,又具有氧化沟工艺循环混合耐冲击负荷高、适应水质变化大的特点,出水总氮、总磷、氨氮等均稳定达到国家标准。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上层平面布置图。
[0017]图2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中层平面布置图。
[0018]图3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下层平面布置图。
[0019]图4为图1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1的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1的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上层平面布置图,图2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中层平面布置图,图3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下层平面布置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包括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渠100,以及两结构相同对称布置在进水渠两侧的污水处理区200。
[0023]其中,污水处理区200包括厌氧缺氧区210和曝气氧化沟220,厌氧缺氧区210沿进水渠100的侧面布置,进水渠100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厌氧缺氧区210导通的出水口 211,曝气氧化沟220设置在厌氧缺氧区210与进水渠100相对的侧面上,曝气氧化沟220上设置有与厌氧缺氧区210导通的入水口 221以及用于将曝气氧化沟220内的水导出的出水管222。
[0024]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厌氧缺氧区210内垂直进水渠100和曝气氧化沟220的相向侧面间隔布置有多块分隔板212,分隔板212将厌氧缺氧区210分隔形成多个沿进水渠方向排列的厌氧区213和缺氧区214,分隔板212在靠近曝气氧化沟220的一侧或靠近进水渠100的一侧上开设有过水口 215,且相邻分隔板上的过水口 215不开设在同一侧上,进一步增加污水流程,提高处理效率。
[0025]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进水渠100侧面设置有多个出水口 211,出水口 211对应设置在厌氧缺氧区210上不同的厌氧区213和缺氧区214上,出水口 211上设置有电动进水调节堰门,厌氧区213和缺氧区214内置有立式搅拌器。
[0026]具体的,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厌氧缺氧区210和曝气氧化沟220之间还设有内回流渠300,内回流渠300上设置有用于将曝气氧化沟220内污水导入内回流渠300内的内回流泵310和若干个与厌氧缺氧区210导通的回流口 320,若干个回流口 320导通对应设置在厌氧缺氧区210上不同的厌氧区213和缺氧区214上,回流口 320上设置有回流渠电动闸门,对曝气氧化沟220内需要进一步进行厌氧缺氧处理的污水通过内回流泵310导入内回流渠300中进行分配。
[0027]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曝气氧化沟220内设置有曝气器223、推流器224和好氧区225。
[0028]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0029]将如图所示,将曝气沉砂池的污水输出管道导通至本实施例的进水渠100的一端上,污水进入进水渠100内进行分流。污水由进水渠100两侧面的出水口 211分别进入对称布置在进水渠100两侧的污水处理区200内进行污水处理。污水首先进入厌氧缺氧区210进行厌氧缺氧反应后,通过入水口 221进入曝气氧化沟220进行曝气氧化反应后,最后由出水管222排出。
[0030]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通过控制出水口、回流口和曝气氧化沟等的运行,灵活调整运行模式,既可按常规AAO工艺运行,也可按改良AAO处理工艺或倒置AAO工艺模式运行,在提高处理效果基础上,保证工艺可靠性。将生反池好氧段设计为氧化沟形式,采用微孔曝气加推流的方式,既具有微孔曝气氧转移效率高的特点,又具有氧化沟工艺循环混合耐冲击负荷高、适应水质变化大的特点,出水总氮、总磷、氨氮等均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可根据水质变化及季节变化实现多模式运行,具有占地紧凑、能耗低、便于适应水质变化、抗冲击负荷强、季节变化大的和出水要求高的特点。
[0031]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渠,以及两结构相同对称布置在进水渠两侧的污水处理区;所述污水处理区包括厌氧缺氧区和曝气氧化沟,所述厌氧缺氧区沿所述进水渠的侧面布置,所述进水渠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出水口,所述曝气氧化沟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与所述进水渠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曝气氧化沟上设置有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入水口以及用于将所述曝气氧化沟内的水导出的出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缺氧区内垂直所述进水渠和所述曝气氧化沟的相向侧面间隔布置有多块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厌氧缺氧区分隔形成多个沿进水渠方向排列的厌氧区和缺氧区,所述分隔板在靠近曝气氧化沟的一侧或靠近进水渠的一侧上开设有过水口,且相邻所述分隔板上的过水口不开设在同一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渠侧面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对应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上不同的厌氧区和缺氧区上,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电动进水调节堰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缺氧区和所述曝气氧化沟之间还设有内回流渠,所述内回流渠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曝气氧化沟内污水导入所述内回流渠内的内回流泵和若干个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回流口,若干个所述回流口导通对应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上不同的厌氧区和缺氧区上,所述回流口上设置有回流渠电动闸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氧化沟内设置有曝气器、推流器和好氧区。
【文档编号】C02F3/12GK203498154SQ20132063105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张显忠, 黄瑾, 谢勇 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