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087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包括浮床单元及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沿岸堤方向固定排列,多个浮床单元沿岸纵横排列布置,相邻浮床单元之间通过绳锁软连接;该生态浮岛结构简单,应用灵活,在配合水位涨幅过程中浮岛会产生相应的“弯折”现象,既能满足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的要求,又能在水位下降时绿化裸露出的消落带,无二次污染,生态友好,特别适用于水位波动较大的岸带。
【专利说明】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环境及生态修复领域,涉及一种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
【背景技术】
[0002]消落区是指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随季节性涨落,水陆衔接处土地周期性淹没而形成的干湿交替地带;作为水体与陆岸之间的缓冲带,具有截留库岸农业面源污染、水体保护、保持生境多样性及景观审美的功能。
[0003]目前我国最大的消落区为三峡水库消落区,三峡水库按照夏低冬高的水位运行方式,在145-175m高程的库区两岸形成面积约348.9km2,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的消落区。水库消落区作为新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剧烈,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生态系统演化方向不明确,并且在退水初期,消落带无植被覆盖,土地裸露,地表侵蚀加剧,景观效果极差。出于城镇发展和景观建设需求,水库消落区绿化主要采用工程硬质化或较为柔和的人工植被重建的方式:前者直接后果是隔断了自然水文循环与系统物质能量交换过程,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健康;后者方式目前还处于理论与实验基础阶段,尚未成熟,且筛选的植物不适宜大幅度水位变化情况,死亡腐烂的植物进入水体后会造成二次污染。
[0004]生态浮岛是一种利用生态工学原理,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的人工浮岛,因植物浮床具有净化水质、美化水面景观、提供生物栖息地及消波等多种功能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逐步发展成较为成熟的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浮岛均是针对普通江、河、湖泊等水体环境,而适用于消落区这种特殊水陆交替环境的浮岛尚处于起步阶段。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消落区的人工浮岛,该浮岛既能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又能在水位下降时覆盖在消落带上,绿化消落带,同时又不会妨碍消落区自然植被的恢复。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浮床单元及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沿岸堤方向固定排列,多个浮床单元沿岸纵横排列布置,相邻浮床单元之间通过绳锁软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地下的钢环及连接在钢环上的人造纤维绳,所述人造纤维绳同靠岸侧的浮床单元相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浮床单元包括植物培养器及用于承载植物培养器的载体,所述载体为由竹子搭接成矩形的框架结构。
[0009]进一步,所述各浮床单元之间的连接绳锁为生物绳或人造纤维绳或生物绳与人造纤维绳的结合。
[0010]进一步,所述植物培养器由竹筒制成。
[0011]进一步,所述植物培养器内填有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为土壤与蛭石混合物。[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对现有生态浮岛结构进行改造,结构简单,应用灵活,可轻松配合水位涨幅,既能满足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的要求,又能在水位下降时美化消落带,统一采用竹子、生物绳等环保材料,无二次污染,环境友好,对消落区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扰动较小,特别适用于水位波动较大的岸带,具有显著的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浮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消落区应用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8]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浮岛,主要由浮床单元I及固定装置2组成,多个浮床单元I沿岸纵横排列布置,相邻浮床单元I之间通过绳索3软连接,所述固定装置2沿岸水平排列设置,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在地下的钢环21及连接在钢环21上的人造纤维绳22,所述人造纤维绳22 —端均连接在靠岸边的浮床单元I上;这里的绳索3也可以替换成铰接方式,只要该连接方式能够实现相邻浮床单元I之间可随着水面的涨幅或波动产生相对转动即可。
[0019]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绳索3为生物绳及人造纤维绳22的结合,连接扎实可靠,其中生物绳是一种新型高分子纤维水处理材料,这种材料立体表面积大,可吸附大量微生物与浮游生物,形成微生态群落,能有效降解水中C0D、B0D含量;当然,此处的绳索3也可仅采用生物绳或人造纤维绳22,或直接使用钢链条连接。
[0020]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2是根据水位波动变化规律,设置在消落区的最高水位线上,多个浮床单元I组合连接构成的浮岛,通过固定装置2拴住浮岛一侧边对其进行限位,剩余几侧不加限制,沿岸的每个浮床单元I均与四个固定钢环21相连接,保证其连接稳定可靠,本实施中钢环21与浮岛侧边的连接间隙在30cm左右,各浮床单元I之间的连接间隙在50cm左右,这样的连接可方便浮岛灵活配合水位涨幅:水位最高时,所有浮床单元I均漂浮在水面上,当水位消退时,位于上位的浮床单元I铺设在露出的陆地上,而位于下位的浮床单元I仍漂浮在水面上;在水面上有风浪时,这种软连接使各浮床单元I之间产生一定的“弯折”现象,减缓风浪对浮岛的冲击作用。
[0021]本实施例中的浮床单元I包括植物培养器11及用于承载植物培养器11的载体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体12是由多条纵横排列的竹子搭接形成的矩形框架结构,植物培养器11由竹筒制成,固定在框架中心形成的各单元格上;因竹子材料易得,且具有抗腐蚀、抗老化、浮力大、对水体生态环境影响小等性能,特别适宜制作浮床单元I的载体12,在降低浮岛造价成本的同时减小了浮岛自身对水体环境以及水退后的陆地环境的扰动。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植物培养器11内填有培养基,培养基为土壤与蛭石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组成天然,对水体无害。
[002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包括浮床单元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沿岸堤方向固定排列,多个浮床单元沿岸纵横排列布置,相邻浮床单元之间通过绳锁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地下的钢环及连接在钢环上的人造纤维绳,所述人造纤维绳同靠岸侧的浮床单元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单元包括植物培养器及用于承载植物培养器的载体,所述载体为由竹子搭接成矩形的框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浮床单元之间的连接绳锁为生物绳或人造纤维绳或生物绳与人造纤维绳的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培养器由竹筒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于消落区的水陆两栖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培养器内填有培养基。
【文档编号】C02F3/32GK203613031SQ201320788420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发明者】陈春娣, 默克·科林, 吴胜军, 陈吉龙, 肖艳, 黄平, 刘志梅, 王小晓 申请人: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