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432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改善污染水体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由下到上依次包括陶粒层(1)、稻草层(2)、植土层(3)、水生植物层(4);陶粒层(1)包括陶粒(11)、以及包裹陶粒的渔网(12)和遮阴网(13),遮阴网(13)设在渔网(12)的内侧,渔网(12)的孔径小于陶粒(11)的直径,遮阴网(13)的边缘通过绳子扎住。本实用新型中的陶粒内设有空隙,可以附着能够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的微生物,这种空隙结构增大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另外,陶粒之间设有空隙,水生植物的根茎延伸到空隙内,根系附着的微生物能吸收和转化污染物。本实用新型陶粒层上侧设有的稻草层、植土层,为种植植物提供了条件。
【专利说明】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改善污染水体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工业的高度发展,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由于城市河道水流紊动性小,氧的传递和扩散速率慢,河水的自净过程非常缓慢。城市内河道大都出现了“脏、臭、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美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关心,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水边的自然景观状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城市内的河道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恢复河道自身的生态系统,发挥其自净作用就成为了人们修复生态系统的目标。现有技术中,出现净化设备设计不够合理,现有生态浮岛的浮体一般采用泡沫、塑料等,植物种植在泡沫、塑料上部,不但死亡率高,而且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此外,所采用的泡沫、塑料也会对水体带来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由下到上依次包括35-50厘米厚的陶粒层、稻草层和植土层,植土层种植水生植物层;陶粒层包括陶粒、以及包裹陶粒的渔网和遮阴网,遮阴网设在渔网的内侧,渔网的孔径小于陶粒的直径,遮阴网的边缘通过绳子扎住。
[0006]本实用新型用渔网和遮阴网兜住陶粒,形成陶粒层。本实用新型设有的陶粒层,陶粒层之间通过陶粒设有空隙,水生植物的根茎延伸到空隙内,根系附着的微生物能吸收和转化污染物。陶粒内设有空隙,可以附着能够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的微生物,这种空隙结构增大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本实用新型陶粒层上侧设有的稻草层、植土层,为种植植物提供了条件。渔网的孔径小于陶粒的直径,渔网将陶粒兜住,确保该自然式生态浮床的结构。
[0007]作为优选,稻草层设在水面上,植土层也设在水面上。植土层、稻草层设在水面上,确保植物的茎、叶设在水面上,可以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
[0008]作为优选,植土层的厚度为5-7厘米。厚度为5-7厘米的植土层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很好的条件。
[0009]作为优选,稻草层2的厚度为1-5毫米。
[0010]作为优选,陶粒11的直径为3-4厘米。
[0011]作为优选,自然式生态浮床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一种。
[0012]作为优选,遮阴网上设有填料。
[001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用渔网和遮阴网兜住陶粒,形成陶粒层。本实用新型中的陶粒内设有空隙,可以附着能够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的微生物,这种空隙结构增大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另外,陶粒之间设有空隙,水生植物的根茎延伸到空隙内,根系附着的微生物能吸收和转化污染物。本实用新型陶粒层上侧设有的稻草层、植土层,为种植植物提供了条件。本实用新型设有的稻草层有效防止了植土层中土壤的流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实施例1
[0017]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如图1所示,由下到上依次包括35-50厘米厚的陶粒层1、稻草层2和植土层3,植土层3种植水生植物层4。植土层3的厚度为5-7厘米。稻草层2的厚度为1-5毫米。自然式生态浮床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一种。
[0018]陶粒层I包括陶粒11、以及包裹陶粒的渔网12和遮阴网13,遮阴网13设在渔网12的内侦彳,陶粒11的直径为3-4厘米,渔网12的孔径小于陶粒11的直径,遮阴网13的边缘通过绳子扎住。
[0019]实施例2
[0020]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如图1所示,由下到上依次包括35-50厘米厚的陶粒层1、稻草层2和植土层3,植土层3种植水生植物层4。自然式生态浮床底部设有填料5。稻草层2设在水面上,植土层3也设在水面上。植土层3的厚度为5-7厘米。自然式生态浮床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一种。
[0021]陶粒层I包括陶粒11、以及包裹陶粒的渔网12和遮阴网13,遮阴网13设在渔网12的内侧,渔网12的孔径小于陶粒11的直径,遮阴网13的边缘通过绳子扎住。
[0022]实施例3
[0023]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如图1所示,由下到上依次包括35-50厘米厚的陶粒层1、稻草层2和植土层3,植土层3种植水生植物层4。稻草层2设在水面上,植土层3也设在水面上。植土层3的厚度为5-7厘米。自然式生态浮床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一种。
[0024]陶粒层I包括陶粒11、以及包裹陶粒的渔网12和遮阴网13,遮阴网13设在渔网12的内侧,渔网12的孔径小于陶粒11的直径,遮阴网13的边缘通过绳子扎住。遮阴网13上设有填料5。
[0025]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由下到上依次包括35-50厘米厚的陶粒层(I)、稻草层(2)和植土层(3),植土层(3)种植水生植物层(4);陶粒层(I)包括陶粒(11)、以及包裹陶粒的渔网(12)和遮阴网(13),遮阴网(13)设在渔网(12)的内侧,渔网(12)的孔径小于陶粒(11)的直径,遮阴网(13)的边缘通过绳子扎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稻草层(2)设在水面上,植土层(3)也设在水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植土层(3)的厚度为5-7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稻草层(2)的厚度为1-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陶粒(11)的直径为3-4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自然式生态浮床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遮阴网(13)上设有填料(5)。
【文档编号】C02F3/32GK204079606SQ201420505861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日
【发明者】陈剑鹰, 郑丽莉, 汤颖奇, 戴锋, 周丽丽 申请人: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