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资源综合利用碱减量废水的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聚酯化纤工业的迅猛发展,碱减量技术已被广泛用于仿真丝、超细合成革等产品的生产中,由此而产生的碱减量废水已成为有害、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碱减量加工产生的废水codcr值通常几万,其产生的废水codcr占印染废水codcr总量的50%以上,每万米涤纶经过碱减量加工工艺处理后,排出30~50吨碱减量废水,其codcr高达20000mg/l以上,采用生化处理其中的有机物需耗时1~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采用生化工艺处理,工程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出水很难达到排放标准。因此,探索实用、经济的碱减量废水处理工艺迫在眉睫。
传统的粗提对苯二甲酸的装置简单粗陋,仅仅为搅拌装置及简单的过滤装置,所得到的对苯二甲酸精度低,只能焚烧或填埋,使得资源极大的浪费。而对深度精度提取对苯二甲酸的装置,目前还没有形成体系。
技术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套资源综合利用碱减量废水的反应装置,通过利用该装置,可以使得碱减量废水中的对苯二甲酸得到有效的提取及再利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资源综合利用碱减量废水的反应装置,主要包括:泵送废水系统、过滤系统、ph测试系统、自动投料系统、超声管式反应系统、固液分离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包括:废水由泵从废水池抽出,通过阀门、粗过滤装置,再经过石英砂过滤器及活性炭过滤器,最后过滤后的清液经混合器,混合器中同时通过加药器加入各类试剂,同时通过ph测试装置测试混合器中的ph值,并反馈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上,充分混合后,液体进入超声管式反应器,最后经板框压滤机压滤,压滤后滤渣烘干备用,滤液再通入城市污水处理管道进行生化处理。
所述超声管式反应器组成包括s型管式反应器、不锈钢箱及超声发生装置,s型管式反应器放置于不锈钢箱内,箱内放水,水高度稍高于s型管式反应器,超声发生装置安装 于不锈钢箱底。
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整个反应装置,通过设置反应条件,将控制阀门打开程度、加药器加药速度及超声发生装置开启时间与数量。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粗过滤装置、石英砂过滤器及活性炭过滤器。
所述的加药器数量可以为1~5个。
所述超声发生装置包括两组不同频率的发生器,每组数量在3~8个。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资源综合利用碱减量废水的反应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初步处理碱减量废水,可以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对苯二甲酸钠被有效提取并制成工业上可再用的原料,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该装置可连续生产,生产成本低,设备投资成本也较低,可有效的做到资源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资源综合利用碱减量废水的反应装置。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资源综合利用碱减量废水的反应装置,废水由泵2从废水池14抽出,通过阀门1、粗过滤装置3,再经过石英砂过滤器4及活性炭过滤器5,最后过滤后的清液经混合器7,混合器7中同时通过加药器6加入各类试剂,同时通过ph测试装置8测试混合器中的ph值,并反馈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15上,充分混合后,液体进入超声管式反应器9,最后经板框压滤机13压滤,压滤后滤渣烘干备用,滤液再通入城市污水处理管道进行生化处理。
所述超声管式反应器9组成包括s型管式反应器10、不锈钢箱12及超声发生装置11,s型管式反应器10放置于不锈钢箱12内,箱内放水,水高度稍高于s型管式反应器10,超声发生装置安装于不锈钢箱底12。
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15用于整个反应装置,通过设置反应条件,将控制阀门1打开程度、加药器6加药速度及超声发生装置11开启时间与数量。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粗过滤装置3、石英砂过滤器4及活性炭过滤器5。
所述的加药器6数量可以为1~5个。
所述超声发生装置11包括两组不同频率的发生器,每组数量在3~8个。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介绍本发明的资源综合利用碱减量废水的反应装置的处理效 果:实施例1:取某印染厂碱减量废水,废水cod值为20000,经本发明所提供装置处理,处理过程中加药箱中投加稀盐酸,最后经板框压滤机压滤,产品经200℃下烘干后,测试各项性能。
产品的酸值、总重金属含量、色度按照sh/t1612.1-2005《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进行检测,所得对苯二甲酸酸值为669mgkoh/g,总重金属含量为11mg/kg,色度为10mg/kg。通过光谱分析法,测得所得对苯二甲酸纯度为99.3%。过滤后废水cod去除率为78.3%。
实施例2:取某印染厂碱减量废水,废水cod值为20000,经本发明所提供装置处理,处理过程中加药箱中投加氯化钙,调节超声频率,最后经板框压滤机压滤,产品经200℃下烘干后,测试各项性能。
产品总重金属含量按照sh/t1612.1-2005《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进行检测,所得对苯二甲酸钙总重金属含量为8mg/kg。通过sem检测,对苯二甲酸钙产品形貌为长径比为7:1的晶须状。过滤后废水cod去除率为78.3%。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