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8161发布日期:2020-12-22 10:4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



背景技术:

在对高浓度的有机污水进行处理时,通常使用厌氧处理技术进行,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被厌氧细菌分解、代谢、消化,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能够被生活和工业所利用的沼气。

目前厌氧处理技术通常使用uasb(up-flowanaerobicsludgebed/blanket,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ic罐((internalcirculation,内循环反应器),但是,污水进入uasb和ic罐后,存在布水不均匀,容易跑泥的问题,导致处理效果较差,需要延长处理时间甚至重新处理,导致污水处理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能够有效提高布水均匀性,避免跑泥,进而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厌氧循环管,所述罐体的底端外部设置有布水主管,所述厌氧循环管的一端连接在罐体的顶部,另一端与布水主管连接,所述厌氧循环管上设置有厌氧循环泵,所述厌氧循环泵用于将罐体顶部的污水抽至布水主管中;

所述罐体内设置有若干布水支管,若干所述布水支管均匀分布在罐体底部的不同区域,所述布水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布水孔,所述布水支管通过连接支管与布水主管连接;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厌氧罐出水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为uasb厌氧罐或者ic厌氧罐。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孔与布水支管中心之间连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5°。

进一步的,相邻两所述布水孔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支管为不锈钢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管位于罐体外的部分上设置有蝶阀,所述蝶阀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入。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外部设置有污水处理机构,所述污水处理机构包括混凝池、沉淀池和厌氧储水池,所述罐体通过厌氧罐出水管道与混凝池连接,所述混凝池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通过污泥回流管道与布水主管连接,所述厌氧储水池通过厌氧提升管道与布水主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回流管道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提升管道上设置有厌氧提升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在使用时,污水通过厌氧循环泵将罐顶的污水抽至罐底布水主管,与此同时,回流污泥、新进污水、与循环污水在布水主管中通过压力进行充分混合后,成分较均匀的污水通过布水支管分别进入到厌氧罐底部的不同区域,再通过布水孔进行布水,能够有效提高布水均匀性,避免跑泥,进而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还包括混凝池、沉淀池和厌氧储水池,厌氧出水管道、混凝池、沉淀池、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管道构成了一个污泥回流回路;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同时,能够尽量回收厌氧污泥;厌氧罐出水管的出水中会携带部分污泥进入混凝池,通过加入适量的絮凝剂进行混凝絮凝,混凝池自流出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中设置有斜板,污水自下而上通过斜板,清液通过溢流堰至后续池体,污泥则截留在池底,积累一定量的污泥定时通过污泥回流泵抽回至厌氧罐内以达到截留污泥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罐体出水中带出的厌氧污泥通过混凝沉淀得到有效截留并通过泵及时回流至罐体内部,不仅可以保证污水进行充分混合,并且可以保证厌氧污泥不流失,减少后期运行费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充分将三种不同介质:水、污泥和厌氧成分混合均匀后布于罐底,布水方式简单明了,减少了在厌氧罐其他位置开孔的数量,降低厌氧罐与管道焊接的风险,进而提高了厌氧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布水支管上布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污水处理机构与罐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厌氧循环管,3-布水主管,4-厌氧循环泵,5-布水支管,6-连接支管,7-厌氧罐出水管道,8-混凝池,9-沉淀池,10-厌氧储水池,11-污泥回流管道,12-厌氧提升管道,13-污泥回流泵,14-厌氧提升泵,15-布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包括罐体1,罐体1的外部设置有厌氧循环管2和布水主管3,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厌氧罐出水管道7。

布水主管3设置在靠近罐体1底部的位置,厌氧循环管2的一端连接在罐体1的顶部,另一端与布水主管3连接,厌氧循环管2上设置有厌氧循环泵4,厌氧循环泵4用于将罐体1顶部的污水抽至布水主管3中。

罐体1内设置有若干布水支管5,若干布水支管5均匀分布在罐体1底部的不同区域,相邻布水支管5之间的距离相同,布水支管5上设置有若干布水孔15,布水支管5通过连接支管6与布水主管3连接,本实施例中,布水支管5为不锈钢管道,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选用树脂类管道,连接支管6位于罐体1外的部分上设置有蝶阀,蝶阀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入。

参见图2所示,罐体1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罐体1可以选用uasb厌氧罐或者ic厌氧罐,布水孔15与布水支管5中心之间连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5°,相邻两布水孔15之间的夹角呈90°,能够使得污水均匀流出,提高布水均匀度。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罐体1外部还设置有污水处理机构,污水处理机构包括混凝池8、沉淀池9和厌氧储水池10,罐体1通过厌氧罐出水管道7与混凝池8连接,混凝池8通过管道与沉淀池9连接,沉淀池9通过污泥回流管道11与布水主管3连接,厌氧储水池10通过厌氧提升管道12与布水主管3连接,污泥回流管道11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13,厌氧提升管道12上设置有厌氧提升泵14

厌氧循环管2、厌氧循环泵4和厌氧罐出水管道7构成一个封闭的厌氧循环回路,可保证厌氧罐1上部的混合液与下部的污泥进行有效循环和混合。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厌氧循环管(2),所述罐体(1)的底端外部设置有布水主管(3),所述厌氧循环管(2)的一端连接在罐体(1)的顶部,另一端与布水主管(3)连接,所述厌氧循环管(2)上设置有厌氧循环泵(4),所述厌氧循环泵(4)用于将罐体(1)顶部的污水抽至布水主管(3)中;

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若干布水支管(5),若干所述布水支管(5)均匀分布在罐体(1)底部的不同区域,所述布水支管(5)上设置有若干布水孔(15),所述布水支管(5)通过连接支管(6)与布水主管(3)连接;所述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厌氧罐出水管道(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为uasb厌氧罐或者ic厌氧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15)与布水支管(5)中心之间连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布水孔(15)之间的夹角为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支管(5)为不锈钢管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管(6)位于罐体(1)外的部分上设置有蝶阀,所述蝶阀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入。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外部设置有污水处理机构,所述污水处理机构包括混凝池(8)、沉淀池(9)和厌氧储水池(10),所述罐体(1)通过厌氧罐出水管道(7)与混凝池(8)连接,所述混凝池(8)通过管道与沉淀池(9)连接,所述沉淀池(9)通过污泥回流管道(11)与布水主管(3)连接,所述厌氧储水池(10)通过厌氧提升管道(12)与布水主管(3)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道(11)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13)。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提升管道(12)上设置有厌氧提升泵(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布水均匀性的厌氧罐,涉及污水处理领域,该厌氧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厌氧循环管,所述罐体的底端外部设置有布水主管,所述厌氧循环管的一端连接在罐体的顶部,另一端与布水主管连接,所述厌氧循环管上设置有厌氧循环泵,所述厌氧循环泵用于将罐体顶部的污水抽至布水主管中;所述罐体内设置有若干布水支管,若干所述布水支管分布在罐体底部的不同区域,所述布水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布水孔,所述布水支管通过连接支管与布水主管连接;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厌氧罐出水管道。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布水均匀性,避免跑泥,进而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付颖;彭玲;姜成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东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8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