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8628发布日期:2021-09-04 10:1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


背景技术:

2.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根据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就可以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压力,即反渗透法,达到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
3.反渗透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洗或更换,现有技术,主要以更换为主,滤芯为是一次性,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卸清洗的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
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中部形成有空腔,所述中心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渗透孔,所述中心管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有台阶,所述中心管上方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中心管下方设置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外侧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上顶板、下顶板和滤芯组件,所述第二壳体放置于上顶板内,所述上顶板外侧上方通过螺纹固定有上盖体,所述下顶板与第三壳体相连接,所述下顶板远离中心管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下顶板靠近中心管一侧设置有浓水出口,所述下顶板外侧通过螺纹固定有下盖体,所述下盖体中间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浓水出口贯穿下盖体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装夹有反渗透膜。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壳体的主体截面设置为凸字结构,所述第二壳体底部形成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的与中心管上端的凸起相配合,且第一挡圈的外径和中心管的最大外径相等。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壳体的主体设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三壳体顶部形成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的与中心管下端的凸起相配合,且第二挡圈的外径和中心管的最大外径相等,所述第三壳体的中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中心管的空腔的直径相等,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上顶板上形成有台阶,所述台阶与第二壳体相配合,且台阶的最高端与第二壳体的最高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浓水出口设置于反渗透膜远离中心管一侧,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滤芯组件下方。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滤芯组件的厚度小于下顶板的厚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上顶板靠近反渗透膜一端设置有加压管,所述加压管的另一端安装于加压器上,所述加压器固定于上顶板上方。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在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快速的拆卸,清洗,更换里面的零件,有效的减少了生产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第一壳体,2、滤芯组件,3、进水口,4、浓水出口, 5、加压管,6、加压器,7、反渗透膜,8、第二壳体,9、中心管,10、渗透孔, 11、第三壳体,12、上盖体,13、下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17.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包括中心管9,所述中心管9中部形成有空腔,所述中心管9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渗透孔10,所述中心管9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有台阶。
18.所述中心管9上方安装有第二壳体8,所述第二壳体8的主体截面设置为凸字结构,所述第二壳体8底部形成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的与中心管9上端的凸起相配合,且第一挡圈的外径和中心管9的最大外径相等。
19.所述中心管9下方设置有第三壳体11,所述第三壳体11的主体设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三壳体11顶部形成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的与中心管9下端的凸起相配合,且第二挡圈的外径和中心管9的最大外径相等,所述第三壳体11的中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中心管9的空腔的直径相等,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
20.所述第二壳体8外侧设置有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上顶板、下顶板和滤芯组件2,所述滤芯组件2的厚度小于下顶板的厚度。
21.所述上顶板上形成有台阶,所述台阶与第二壳体8相配合,且台阶的最高端与第二壳体8的最高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壳体8放置于上顶板内。
22.所述上顶板外侧上方通过螺纹固定有上盖体12。
23.所述下顶板与第三壳体11相连接,所述下顶板远离中心管9一侧设置有进水口3,所述下顶板靠近中心管9一侧设置有浓水出口4。
24.所述下顶板外侧通过螺纹固定有下盖体13,所述下盖体13中间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浓水出口4贯穿下盖体13设置,所述浓水出口4设置于反渗透膜7 远离中心管9一侧,所述进水口3设置于滤芯组件2下方。
25.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8和第三壳体11之间装夹有反渗透膜7。
26.所述上顶板靠近反渗透膜7一端设置有加压管5,所述加压管5的另一端安装于加压器6上,所述加压器6固定于上顶板上方。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在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快速的拆卸,清洗,更换里面的零件,有效的减少了生产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
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包括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中部形成有空腔,所述中心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渗透孔,所述中心管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有台阶,所述中心管上方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中心管下方设置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外侧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上顶板、下顶板和滤芯组件,所述第二壳体放置于上顶板内,所述上顶板外侧上方通过螺纹固定有上盖体,所述下顶板与第三壳体相连接,所述下顶板远离中心管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下顶板靠近中心管一侧设置有浓水出口,所述下顶板外侧通过螺纹固定有下盖体,所述下盖体中间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浓水出口贯穿下盖体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装夹有反渗透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主体截面设置为凸字结构,所述第二壳体底部形成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的与中心管上端的凸起相配合,且第一挡圈的外径和中心管的最大外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的主体设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三壳体顶部形成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的与中心管下端的凸起相配合,且第二挡圈的外径和中心管的最大外径相等,所述第三壳体的中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中心管的空腔的直径相等,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上形成有台阶,所述台阶与第二壳体相配合,且台阶的最高端与第二壳体的最高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出口设置于反渗透膜远离中心管一侧,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滤芯组件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的厚度小于下顶板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靠近反渗透膜一端设置有加压管,所述加压管的另一端安装于加压器上,所述加压器固定于上顶板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反渗透装置的滤芯,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中部形成有空腔,中心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渗透孔,中心管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有台阶,中心管上方安装有第二壳体,中心管下方设置有第三壳体,第二壳体外侧设置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上顶板、下顶板和滤芯组件,第二壳体放置于上顶板内,上顶板外侧上方通过螺纹固定有上盖体,下顶板与第三壳体相连接,下顶板远离中心管一侧设置有进水口,下顶板靠近中心管一侧设置有浓水出口,下顶板外侧通过螺纹固定有下盖体,下盖体中间形成有第一通孔,浓水出口贯穿下盖体设置,第一壳体与第二可以和第三壳体之间装夹有反渗透膜。与第二可以和第三壳体之间装夹有反渗透膜。与第二可以和第三壳体之间装夹有反渗透膜。


技术研发人员:郭若愚 沈汉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双洁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30
技术公布日:2021/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