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5532发布日期:2021-11-25 12:4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和大量病原微生物。污水中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这些微量化学元素是藻类繁殖所需要的,藻类大量繁殖会引发湖水水华和海水赤潮现象,同时维持水质的微生物会大量减少,因此污水在排放前需要进行脱氮处理。
3.生活污水在排放前通常进行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以除去污水中的氮元素。硝化反应是指在有氧环境下,污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和硝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氨的过程;反硝化反应是指在缺氧环境下,污水中的硝酸氨、亚硝酸氨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气态氮的过程。由于反硝化反应需要用到污水中的有机碳源,而硝化反应过程中有机碳源会被分解为无机物,因此污水处理一般先进行反硝化反应,再进行硝化反应。
4.在进行硝化反应的同时,通常还需要利用净水装置处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得生活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日常生活中,早上和晚上是居民用水的高峰期,白天居民用水较少,因此净水装置在白天的工作负荷很小,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设备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池和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池内,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设置有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区及出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出水区之间设有流通区及回流装置,所述进水区、所述流通区、所述出水区及所述回流装置依次闭环连接形成内循环通道,所述出水区设有第一排污管。
7.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装置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污水处理池,所述分隔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污水处理池间隔设置,所述分隔装置的第二端设有空置区。
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第一水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一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穿过所述分隔装置用于连接所述出水区和所述进水区。
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收集污水并进行反硝化处理的污水收集池,所述污水收集池通过污水输送管连接于所述进水区,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第二水泵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水泵的第二回流管路,所述第二回流管路连接于所述出水区和所述污水收集池之间。
1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泵电连接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第一太阳能电池。
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泵电连接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第二太阳能电池。
12.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与所述出水区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一排污管与所述出水区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
述第二连接处。
1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泵为增氧泵。
14.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区靠近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污水、污泥全部排出的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上安装有截止阀。
15.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排污管与所述出水区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处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二连接处。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当污水处理池的污水进入量较小时,回流装置将出水区的污水再次输送至进水区,则已经净化后的污水再次循环净化,从而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提高对净水装置的利用率;
18.2.通过设置空置区,空置区位于污水处理池的中间位置,空置区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场所,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等工作,否则工作人员只能在污水处理池的外围进行工作;
19.3.通过设置第一水泵、第一回流管路,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污水直接从出水区沿着第一回流管路输送至进水区,从而完成了污水的内循环过程,结构简单,容易实施;
20.4.通过设置第二水泵和第二回流管路,污水自出水区回流至污水收集池中进行反硝化反应,然后再流入污水处理池,净水装置对污水进一步净化处理,从而在提高净水装置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对污水的脱氮效果;
21.5.通过设置第一太阳能电池,第一太阳能电池用于对第一水泵提供电源,相对于常用的电缆供电方式,具有节能环保、便于安装等优点;
22.6.通过设置第二太阳能电池,第二太阳能电池用于对第二水泵提供电源,相对于常用的电缆供电方式,具有节能环保、便于安装等优点;
23.7.由于第一连接处低于第二连接处,第二回流管路的在导通的情况下,从第一排污管排放的污水中,部分污水是回流至污水收集池并经过净水装置再次净化的,有利于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24.8.第一水泵在工作过程中,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能够融于污水中,从而提高污水的氧含量,污水的氧含量增多,有利于促进污水的硝化过程,提高微生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25.9.通过设置第二排污管和截止阀,当需要对污水处理池进行清理或检修维护时,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污泥等能够从第二排污管完全排出,方便操作。
26.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净水装置利用率高、净水效果好、节能环保等特点。
附图说明
27.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污水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标号说明:1、污水收集池;11、污水输送管;12、排污泵;2、污水处理池;21、进水区;22、流通区;23、出水区;231、第一排污管;232、第二排污管;233、截止阀;234、第一连接处;235、第二连接处;236、第三连接处;24、分隔装置;3、净水装置;31、浮床;311、方形浮板;32、挂杆;4、回流装置;41、第一回流管路;42、第一水泵;43、第一太阳能电池;44、第二回
流管路;45、第二水泵;46、第二太阳能电池;5、空置区;51、凉亭。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1:
33.图1和图2出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的一种实施例。
34.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污水处理池2的结构示意图。
35.参照图1和图2,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1、污水处理池2和净水装置3,污水处理池2和污水收集池1之间连接有污水输送管11,污水输送管11上安装有排污泵12。污水收集池1的密闭性较好,污水在污水收集池1中发生反硝化反应,污水处理池2露天设置,污水在污水处理池2中发生硝化反应。污水处理池2内设有分隔装置24,分隔装置24为堆砌形成的隔离墙,分隔装置24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区21和出水区23,出水区23设有第一排污管231;进水区21和出水区23之间设有流通区22及回流装置4,污水能够沿着流通区22从进水区21单向流动至出水区23,再通过回流装置4回流至进水区21,从而进水区21、流通区22、出水区23以及回流装置4依次闭环连接形成内循环通道。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通过设置回流装置4,在白天的时间段,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较少时,回流装置4将已经净化后的污水从出水区23输送至进水区21,使得污水再次或多次经过净水装置3,从而提高对净水装置3的设备利用率,还有利于提高对污水的净水效果。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处理生活污水,使得生活污水能够达标排放,净水装置3主要用于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净水装置3对污水净化的原理可以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可以是利用化学反应通过溶解、分离、胶体等手段将有机污染物净化为无害稳定的物质,也可以是采用过滤、吸附等物理手段进行净化处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生物膜法对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法是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法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或厌氧生物滤池。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池2相当于生物滤池,净水装置3包括漂浮于水体表面的浮床31和用于支撑纤维状填料的挂杆32。浮床31包括若干个相互拼接的方形浮板311,每个方形浮板311的下端挂设四根挂杆32,常用的纤维状填料采用绑缚的方式固定在挂杆32上。净水装置3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附着在纤维状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浮床31对挂杆32提供浮力,使得挂杆32自上而下悬垂设置在污水处理池2中,污水流动过程中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
39.回流装置4包括第一回流管路41和安装在第一回流管路41上的第一水泵42,第一回流管路41穿过分隔装置24,从而连通污水处理池2的进水区21和出水区23。第一水泵42为常用的增氧泵,第一水泵42在输送污水的同时,能够将空气压入污水中,空气中的氧气与水
充分接触,使得部分氧气融于污水,从而增加污水的氧含量。由于需氧型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污水中的氧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第一水泵42电连接有第一太阳能电池43,第一太阳能电池43用于对第一水泵42提供电源,相对于常见的电缆供电方式,具有节能环保、便于安装等优点。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水泵42可以安装在出水区23,可以安装在进水区21,也可以安装在分离装置的上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水泵42安装在出水区23。
40.生活污水排放至污水处理池2中,污水中一些杂质会因为重力自然沉降在污水处理池2的底部,则污水中靠上的水体相对更加干净,因此第一排污管231通常与污水处理池2的底面具有一定高度。出水区23还设有第二排污管232,第二排污管232上安装有截止阀233。第一排污管231与出水区23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处235,第二排污管232与出水区23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处236,第三连接处236低于第二连接处235。在对污水进行正常净化处理时,截止阀233关闭,净化后的污水从第一排污管231排出;当需要对整个污水处理池2彻底清理或检修维护时,开启截止阀233,沉淀在污水处理池2底部的污泥或其他杂质能够从第二排污管232排出。
41.分隔装置24的第一端连接于污水处理池2的一侧壁,分隔装置24的第二端与污水处理池2相对的另一侧壁间隔设置,并且分隔装置24的第二端设有空置区5,空置区5即堆砌形成的矩形平台,从而整个污水处理池2呈矩形环状。空置区5上搭建有一个凉亭51,第一太阳能电池43固定安装在凉亭51的上端。凉亭51充分利用了空置区5的空间资源,为工作人员或居民提供了一个工作或休息场所,同时也起到美化周围环境的效果。第一太阳能电池43安装在凉亭51的上端,节省空间,空间利用率较高。
42.为了便于理解,以下提供一种较为具体的实施场景。在早上和晚上的用水高峰期时,污水收集池1中收集到的生活污水较多,污水在污水收集池1中先发生反硝化反应,使得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氨气排出;大量的污水流入污水处理池2的进水区21,污水沿着流通区22单向流动至出水区23,流动过程经过净水装置3,净水装置3通过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并且污水处理池2中的污水会发生硝化反应,使得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最后净化后的污水从第一排污管231排出。在白天的用水低谷期时,污水收集池1中的生活污水较少,进入污水处理池2中的污水较少,净水装置3的工作负荷较小,利用率较低;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启动第一水泵42,使得出水区23的污水输送至进水区21,污水能够再次经过净水装置3进行净化,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提高净水装置3的利用率。
43.实施例2:
44.图3出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的一种实施例。
4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46.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污水回流的路径不同,具体如下:
47.回流装置4包括第二回流管路44、安装在第二回流管路44上的第二水泵45,第二回流管路44自污水处理池2的出水区23延伸至污水收集池1。第二回流管路44与出水区23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处234,第一连接处234低于第二连接处235。凉亭51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太阳能电池46,第二水泵45和排污泵12均与第二太阳能电池46电连接,使得第二太阳能电池46能够对第二水泵45和排污泵12提供电源。
48.在白天的用水低谷期时,第二太阳能电池46对第二水泵45和排污泵12供电,污水处理池2中出水区23的污水通过第二回流管路44流入污水收集池1中,净化后污水在缺氧环境下再次进行反硝化反应,使得硝化反应中产生的硝酸氨转化为氨气,从而提高污水的脱氮效果;然后,污水再流入污水处理池2的进水区21,污水再次经过净水装置3,进一步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提高净水装置3的利用率。由于第一连接处234低于第二连接处235,则一定存在部分污水是先回流至污水收集池1,然后再从第一排污管231排出的,有利于提高污水的脱氮效果。
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