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607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或去除油脂或油状悬浮物的装置。
目前应用于石油、冶金、化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类油水分离装置,结构上均采用简单的底部排水方式,在操作中易出现停水后未及时关闭排水阀而使有机相从排水口流出的现象。同时对于油分粘度大和油水乳化作用的影响,分离效果较差,若在油水中加入絮凝剂,虽可使水的净化程度提高,但分离后的浮油却不能作为燃油回收利用,易造成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一种使燃料油回收和水质净化一次性完成的设备,它在运行中不需添加填加剂,操作简便,性能可靠,可有效地解决含有高粘度、高凝固点的渣油的燃料油库排水的处理问题。
本实用新型有静置器(9),安置在静置器内部的进水装置(2)、溢油槽(27)、排水装置(6)四部分装置。静置器是立塔式或卧式的封闭容器,顶部开有呼吸孔(3),与大气连通,底部安装排渣阀(17),用以排除油水中的沉渣。静置器的下方通过支架(19)与底座(18)固定连接。进水装置(2)由进水槽(1)、纵向进水通路(25)和反冲圆盘(22)组成,进水槽上部敞口,底部或两侧开口连接纵向进水通路(25),纵向进水通路的侧壁上交错开有上尖下圆的扩散(26),底部形成2-4个拱形缺口(23),并与水平放置的反冲圆盘(22)连接。溢油槽(27)是一开口的矩形槽,槽底呈坡形并与溢流管(24)连通。排水装置(6)中包括水柜(7)、排水管(12)和缓冲器(13)三个部分,水柜(7)为一密封柜,顶部及底部分别连接排水管(12)的出水端及进水端,其中排水管排水端出口(15)设置在本装置下方,中段位置设有一根放空管(4),与大气连通,排水管的进水端与缓冲器(13)相连。缓冲器由与排水管进口端相连的中心管(31)和处于中心管周围的缓冲小管(32)组成。
为加强对粘度较大的流体的阻流作用,提高分离效果,在进水槽(1)内设置篦网结构的隔油网篮(28)。为确保溢油流的畅通,在溢油槽的外部包覆热载体夹套层(33),并设有热载体进口(5)和出口(8),热载体可采用水或蒸汽。在立塔式结构的静置器中,设有挡渣板(21)、备用排水口(10)和备用排油阀(20),挡渣板是一矩形倾斜放置在缓冲器上部的平板,用支架固定在外壳内侧壁上,其作用是对水中油渣起一阻隔作用,防止油渣侵入排水装置,堵塞管道。备用排水口(10)设在排水管(12)的出水端中部,当遇到水处理量较大时,可通过备用排水口再行连接一相同结构的装置起到二级分离作用。备用排油阀(20)则设置在略高于缓冲器进水位置的静置器侧壁上,一般用于间断式处理方式和因操作不当,两相分界面无限制地降低时的特殊情况。在静置器为卧式结构的分离器中,等距安设二个隔油结构,将静置区域分隔为集油回收区(43)、水净化初区(44)和水净化次区(45)三个区段,其中集油回收区(43)左侧设置进水装置(2)、溢油槽(27),并增设处于溢油槽下部的排管换热器(42)、用以加热分离流体,水净化次区(45)中放置排水装置(6)。上述隔油结构是由相互位置平行的隔油板(34)、液位保持换热复合板(35)和进水缓冲板(36)组成的。隔油板(34)为立式平板,上端面与静置器顶部固定连接,下端面则与静置器底端面之间保留一定间距液位保持换热复合板(35)是有热载体夹层的密封平板,内部设有交错排列的栅格(37),夹层的上、下部位分别连接热载体进口(38)和出口(39),复合板(35)放置在隔油板(34)的右侧,上部与静置器顶部留有间距。复合板(35)的右侧设置进水缓冲缓(36),板面上交错排列两排长孔,长孔的一侧均有与板面呈一定角度的长方形挡板(50)。这种结构处理连续作业的大面积含油区域的水净化,保证含油水在分离器内有较长静置过程和较大的静置容积,能提高水处理质量。根据需要,在水净化初区(44)和水净化次区(45)的侧壁中部均固定连接斜置的附聚隔板(41),对乳化油珠起沉聚作用,它们位于进水缓冲板(36)的右侧,两者结构相同。在这两个区段的上部还分别设有液位可调溢流槽(49),它由一个有大、小端的转筒(53)、溢流槽(51)和可调手柄(52)组成,转筒的小口径一端为封闭端,端面上连接转轴(54)和轴瓦(59),大口径一端是开口端,并在端口依次紧固套装环形转动轴(55)、环形轴套(56)、密封垫(57),转筒筒体上安置一可调手柄(52),手柄斜伸出静置器顶部,转筒筒体顺轴向开有一梯形缺口,缺口上焊接溢槽(51)。利用这两个溢流槽,可随时方便地调节及控制溢油流量。集油回收区(43)中设置的排管换热器(42)的结构是上排管(46)与下排管(47)平行排列,两者之间用并列的小排管(48)相通,上排管与溢油槽外部的热载体夹套层(33)相连,下排管(47)的管口通向静置器外部。根据含油水的成份的不同,将缓冲器设计为两种结构,一种是中心管(31)是一通管,中心管的四周均匀分布一圈上、下连通的缓冲小管(32),缓冲器底部呈倒锥台形,并连接有缓冲器排污阀(16),整个缓冲器的外围包覆一热交换夹层(30),并连有热载体进口(11)、出口(14)。另一种是中心管(31)的侧壁上开具与静置器相通的小孔,缓冲小管(32)放射状地分布在中心管周围,并在管壁上开有一排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装置利用位差的势能,使有机相和水相的数次相对静止分离过程自动顺次 完成,无需外加动力,运行费用低,且分离后的两相均不改变各自的性质,无二次污染。
2、由于进水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保证两相分界面及其乳化层与排水口具有足够的位差后再行排水,排水净化质量高。
3、本装置具有自动控制两相界面的最低界位限制的功能,能杜绝已分离的有机相从底层排出的事故。且在每次停车后具有自动反冲洗功能。
4、适用范围广,能有效地处理含有数拾mg/L一数百g/L有机相的水质,并可从水中回收各种油质和净化排水。
实施例及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槽,2-进水装置,3-呼吸孔,4-放空管,5-溢油槽热载体进口,6-排水装置,7-水柜,8-溢油槽热载体出口,9-静置器,10-备用排水口,11-热载体进口,12-排水管,13-缓冲器,14-缓冲器热载体出口,15-排水管排水端出口,16-缓冲器排污阀,17-排渣阀,18-底座,19-支架,20-备用排油阀,21-挡渣板,22-反冲圆盘,23-拱形缺口,24-溢流管,25-纵向进水通路,26-扩散孔,27-溢油槽,28-隔油网篮,29-油类溢流管。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去掉隔油网篮)其中33-溢油槽热载体夹套层。
图3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4是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30-热交换夹层,31-中心管,32-缓冲水管。
图5是缓冲器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的静置器为立塔式,内部 有两个纵向进水通路(25),对称地设置在进水槽(1)的两侧。它适用于处理各种贮油罐排水的油水分离。使用方法是油水由进水装置进入,顺着纵向通路流下,乳油可 通过扩散孔向外排出,在进水装置中完成油水两相的一次分离过程。分离后的油进入溢油槽排出装置外部回收,底部的水由缓冲小管进入整个排水管依次经由排水管入口端、水柜和排水管出口端排出。这个过程是一自动虹吸过程,当进水停止后,液面逐渐下降至水柜(7)的下部,放空管中进入空气,虹吸被破坏,排水也就自动终止。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34-隔油板,35-液位保持换热复合板,36-进水缓冲板,41-附聚隔板,42-排管换热器,43-集油回收区,44-水净化初区,45-水净化次区,49-液位可调溢流槽。
图7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40-限流阀,60-液位指示盘。
限流阀安在排水管出口端部,起调节排水流量作用。液位指示盘与液位可调溢流槽配套,用以显示油水液位。
图8是图6的D-D剖面图。
其中46-排管换热器的上排管,47-下排管,48-小排管。
图9是图6的F-F剖视图。
图10是图6的E-E剖视图。
图11是保持换热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右视图。
其中37-栅格,38-热载体进口,39-热载体出口。
图13是进水缓冲板及附 聚 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50-挡板。
图14是图13的左视图。
图15是图13的俯视图。
图16是液位可调溢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51-溢槽,52-可调手柄,53-转筒,图17是图16的俯视图。
其中54-转轴,55-环形转动轴,56-环形轴套,57-密封垫,59-轴瓦。
图18是图16的左视图。
实施例2的静置器为卧式结构,有三段静置分离区域,适用于处理来自厂矿废水调节池的油水和与油轮联合作业,清除水域浮油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由静置器(9)和安置在静置器内部的进水装置(2)、溢油槽(27)、排水装置(6)四部分组成,其中静置器(9)是立塔式或卧式的封闭容器,顶部开有呼吸孔(3),底部安装排渣阀(17),静置器下方通过支架(19)与底座(18)固定连接;进水装置(2)由进水槽(1)、纵向进水通路(25)和反冲圆盘(22)组成,进水槽上部敞口,底部或两侧开口连接纵向进水通路(25),纵向进水通路的侧壁上交错开有上尖下圆的扩散孔(26),底部形成2~4个拱形缺口(23),并与水平放置的反冲圆盘(22)连接;溢油槽(27)是一上开口的矩形槽,槽底呈坡形,并与溢流管连通;排水装置(6)中包括水柜(7)、排水管(12)和缓冲器(13)三个部分,水柜(7)为一密封柜,顶部及底部分别连接排水管(12)的出水端及进水端,其中排水管排水端出口(15)设置在本装置下方,中段位置设有一根放空管(4),与大气连通,排水管进水端与缓冲器(13)相连,缓冲器由与排水管进口端相连的中心管(31)和处于中心管周围的缓冲小管(3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槽(1)内设置篦网结构的隔油网篮(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溢油槽外部包覆有热载体夹套层(33),并设有热载体进口(5)和出口(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立塔式结构形式的装置中,设有挡渣板(21)、备用排水口(10)和备用排油阀(20),挡渣板为一矩形倾斜放置的平板,用支架固定在外壳内侧壁上,备用排水口(10)设在排水管(12)的出水端中部,备用排油阀(20)则设置在略高于缓冲器进水位置的静置器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结构的装置 用二个隔油结构将静置区域分隔为集油回收区(43)、水净化初区(44)和水净化次区(45)三个区段,其中集油回收区(43)左侧设置进水装置(2)、溢油槽(27),并增设处于溢油槽下部的排管换热器(42),水净化次区(45)中放置排水装置(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油结构由相互位置平行的隔油板(34),液位保持 换热复合板(35)和进水缓冲板(36)组成;隔油板(34)为立式平板,上端面与静置器顶部固定连接,下端面则与静置器底端面之间保留一定间距;液位保持换热复合板(35)是有热载体夹层的密封平板,内部设有交错排列的栅格(37),夹层的上、下部位分别连接热载体进口(38)和出口(39),复合板(35)放置在隔油板(34)的右侧,上部与静置器顶部之间留有间距;复合板的右侧设置进水缓冲板(36),板面上交错排列两排长孔,长孔的一侧均有与板面呈一定角度的长方形挡板(5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净化初区(44)和水净化次区(45)的侧壁中部均固定连接斜置的附聚隔板(41),它们位于进水缓冲板(36)的右侧,两者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净化初区(44)和水净化次区(45)上部分别设有液位可调溢流槽(49),它由一个有大、小端的转筒(53)、溢槽(51)和可调手柄(52)组成,转筒的小口径一端为封闭端,端面上连接转轴(54)和轴瓦(59),大口径一端为开口端,并在端口 依次紧固套装环形转动轴(55)、环形轴套(56)、密封垫(57),转筒筒体上安置一可调手柄(52),手柄斜伸出静置器顶部,转筒筒体顺轴向开有一梯形缺口,缺口上焊接溢槽(5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油回收区(43)中设置的排管换热器(42)的结构是上排管(46)和下排管(47)平行排列,两者之间用并列的小排管(48)相通,上排管与溢油槽外部的热载体夹套层(33)相连,下排管(47)的管口通向静置器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油水净化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缓冲器的结构为二种,一种是中心管(31)是一通管,中心管的四周均匀分布一圈上、下连通的缓冲小管(32),缓冲器底部呈倒锥台形,并连接缓冲器排污阀(16),整个缓冲器的外围包罩一热交换夹层(30),并连有热载体进口(11)、出口(14);另一种是中心管(31)的侧壁上开有与静置器相通的小孔,缓冲小管(32)放射状地分布在中心管周围,并在管壁上开有一排通孔。
专利摘要属于分离或去除油脂或油状悬浮物的装置。特征是有一密封的静置器内安置进水装置、溢油槽和排水装置。进水装置由进水槽和纵向进水通路和反冲圆盘组成。溢油槽设在静置器上部,排水装置由排水管、水柜和缓冲器组成,具有自动虹吸功能。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可有效地处理含油量为数拾mg/l-数百g/l的废水,并可回收油类和净化排水,无二次污染。操作方便且运行费用低。
文档编号C02F1/40GK2070294SQ9020941
公开日1991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29日
发明者高占祥, 王德龙, 刘迺荣, 徐伯麟, 杨笑梅, 赵福田, 赵庆轼, 于果生, 高雅轩, 赵华 申请人:高占祥, 王德龙, 刘迺荣, 徐伯麟, 杨笑梅, 赵福田, 赵庆轼, 于果生, 高雅轩, 赵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