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制革废水接近零排放的循环工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179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制革废水接近零排放的循环工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制革行业废水循环再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制革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化工原料,如酸、碱、盐、硫化物、石灰、铬鞣剂、加脂剂、 染料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废水中。制革废水主要来自于准备、鞣制和其他湿加工工 段。从预浸水到染色的生产工序的排污量占整个制革过程中总排污量的90%以上,其水质 特点是含有大量成分复杂且有毒、有害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石灰、盐类、油脂、氨氮化合 物、蛋白质、硫化物、铬盐、染料、毛类、皮渣、泥沙等,且COD、B0D非常高。其污染物种类繁 多,水质水量变化系数大且有恶臭现象,是较难治理的工业废水。
[0003] 随着环保技术设备的发展,目前制革废水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见下 表)。但其运行过程往往花费高、效率低、效果差无法达到真正的治污目的。
【主权项】
1. 一种实现制革废水接近零排放的循环工程,其特征在于在预浸水、主浸水、浸灰、复 灰、脱灰软化、浸酸铬鞣、复鞣、中和、染色工序中分步并独立进行废水循环利用; (1) 预浸水工序废水再用:该工序在于收集每次预浸水工序结束后的废水,过滤其中的 废固物,搅拌均匀,放置在预浸水转鼓或划槽旁;以用于下批皮的预浸水;检测废水中的微 生物数量,以确定杀菌剂的用量; (2) 浸水工序废水再用:该工序在于收集每次浸水工序结束后的废水,过虑其中的废 固物,搅拌均匀,放置在浸水转鼓或划槽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水;检测废水中的微生物数 量,以确定杀菌剂的用量; (3) 浸灰工序废水再用;该工序在于收集每次浸灰工序结束后的废水,过滤其中的废固 物,搅拌均匀,放置在浸灰转鼓或划槽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灰;在浸灰过程中要求滤毛; (4) 复灰工序废水再用;该工序在于收集每次复灰工序结束后的废水,过滤其中的废固 物,搅拌均匀,放置在复灰转鼓或划槽旁;以用于下批皮的复灰; (5) 脱灰软化工序废水再用;该工序在于收集每次脱灰软化工序结束后的废水,过滤其 中的废固物,搅拌均匀,放置在脱灰软化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脱灰软化; (6 )浸酸铬鞣工序废水再用;该工序在于收集每次浸酸铬鞣工序结束后的废水,过滤其 中的废固物,搅拌均匀,放置在浸酸铬鞣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酸铬鞣; (7) 复鞣工序废水再用;该工序在于收集每次复鞣工序结束后的废水,过滤其中的废固 物,搅拌均匀,放置在复鞣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复鞣; (8) 中和工序废水再用;该工序在于收集每次中和工序结束后的废水,过滤其中的废固 物,搅拌均匀,放置在中和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中和; (9) 染色工序废水再用;该工序在于收集每次染色工序结束后的废水,过滤其中的废固 物,搅拌均匀,放置在染色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染色。
2.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九道工序其特征在于每道工序结束后,除去自然状态下的正常 挥发和不可避免的撒漏外,所收集废水全部回用,废水不足时,使用新鲜水补充。
3.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九道工序其特征在于每道工序结束后,所产生的废固物是新鲜 水工艺的5%-4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制革废水接近零排放的循环工程,其特征在于在预浸水、主浸水、浸灰、复灰、脱灰软化、浸酸铬鞣、复鞣、中和及染色工序中分步并独立进行废水循环再利用,上述所有工序的废水均实现全部循环再利用。此技术已在宝斯卡(商丘)化工有限公司制革车间的实际大生产中得以实践验证。本发明实现了从预浸水到染色的废水循环再利用,极大的减少了污水排放,彻底解决了制革污染难题,同时能保证成品革质量,有效降低了成革松面率,提高了成革的紧实度、丰满度,并可实现节约化料15%-55%,如节约铬粉35%-65%,部分化料可实现节约90%以上,个别化料如食盐可实现节约100%。
【IPC分类】C02F1-00
【公开号】CN104843807
【申请号】CN201410051333
【发明人】张壮斗
【申请人】张壮斗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4年2月15日
【公告号】WO2015120661A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