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36579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尤其适用于短期、应急污水处理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中、小城镇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水体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国内外对整治水域污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该技术由于具有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资金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在我国农村环境集中治理这一大背景下,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使用。然而,在实地运行过程中,人们发现该技术虽然具有维护管理方便的优点,但也具备明显的不可调控的缺点。除了系统的进水负荷外,管理人员能够调控的内容并不多。可调控性能差是目前大多数人工湿地运行失败,如出现基质堵塞的重要原因。据美国环保局对100多个运行中人工湿地的调查,有将近一半的湿地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的5年内出现了堵塞问题,其水力传导系数降低,除污效果变差,运行寿命缩短,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越来越成为其应用的障碍,人工湿地受堵塞后,国外通行的做法是让床体经过几个星期的停床休整来恢复部分渗透性,而轮休期的长短则取决于天气条件,但这类措施需要建造多个平行湿地,会大幅度增加湿地系统的投资费用。为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和可调控性,对人工湿地进行模块化改造将是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对传统人工湿地污水施工周期长,基质易堵塞,布水不均等的缺陷具有显著改口 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由若干个模块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合的方式组成,模块一 I位于进水端,其中,每个模块包括立方体的框架12,框架12中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4和基质单元三5,其中,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4和基质单元三5中均为基质28,预处理后污水进入配水槽26,经配水花墙27进入模块一I,依次通过基质单元一 3、基质单元二4和基质单元三5后,进入模块二 2,顺各模块流动,最终流入位于最后一级模块后端的集水槽23。
[0006]所述基质单元一3和基质单元三5的尺寸和形状相同,均为上小下大的锲形结构,基质单元二 4为上大下小的锲形结构,卡在基质单元一 3和基质单元三5之间。
[0007]在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 4和基质单元三5的最顶端均设置有拉环一11。
[0008]在所述基质单元与基质单元之间、基质单元与框架12之间以及填料块与填料块之间,均设置有无纺布25,以阻断水在各缝隙之间流动。
[0009]所述各个模块的内部的下表面上平行于水流方向一侧均设置有两组滑轮10,所述基质单元一 3和基质单元三5分别设置在一组滑轮10上。
[00?0]所述基质单元一 3、基质单元二 4和基质单元三5的上表面上均种植有植被15。
[0011 ]所述基质单元一 3、基质单元二 4和基质单元三5均包括带有透水孔18的框体17,基质28位于框体17中。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建设周期短,运行稳定,调试时间短,处理效果高。在人工湿地基质堵塞时,不必停床休整即可恢复其部分渗透性,更不必大规模地更换、开挖湿地基质,只需更换堵塞模块或者基质单元即可,大大减少了湿地运行维护费用。
[0014]本发明可实现现装现用,大大缩短人工湿地达到高处理效率的时间;人工湿地模块可整体转移,异地再建,不会永久占地;当湿地发生堵塞时,提拉基质单元的拉环,将堵塞部分提出,换上新的基质单元;旧模块、基质单元及内基质,返厂后经维护、再生,可实现多次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0015]本发明实现了快速更换堵塞模块,延长人工湿地寿命,提高湿地处理效率,为人工湿地应用在人口较稀疏的农村中、小城镇及边远山区,提供了有利的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发明结构不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的基质单元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发明的基质单元二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发明的多个模块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发明的处理水收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的进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由若干个相对独立可移动的模块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合的方式组成,可根据处理需要,在施工现场快速进行横向或纵向任意组合连接,解决人工湿地建设周期长的不足。模块一I位于进水端,其中,每个模块包括立方体的框架12,框架12中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顶部带拉环一 11的基质单元一 3、基质单元二4和基质单元三5,其中,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4和基质单元三5中均填充有预先驯化好的基质28,预处理后污水进入配水槽26,经配水花墙27进入模块一I,依次通过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4和基质单元三5后,进入模块二2,进入方式可选用溢水板22,使污水均匀渗透到模块二 2的整个断面。如此,待处理污水顺各模块流动,最终流入位于最后一级模块后端的集水槽23。在水流方向上的相连两个模块之间以锁扣14连接,并设置有止水橡胶圈13,模块与模块之间不需要连接进出水管,从而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0024]基质单元一3和基质单元三5的尺寸和形状相同,均为上小下大的锲形结构,基质单元中的一种基质填充形式,如图2所示,为自下而上由粒径依次减小的填料块一6、填料块二 7、填料块三8和填料块四9形式,例如,可以依次为:粒径大的填料块、较大的填料块、较小的填料块、黏土填料块。
[0025]基质单元二4为上大下小的锲形结构,如图3所示,卡在基质单元一 3和基质单元三5之间。其可以采用普通的基质形式,即将预先驯化好的基质28直接填入。
[0026]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 4和基质单元三5均在在工厂内定制,其规格按照实际需求设定。
[0027]在基质单元与基质单元之间、基质单元与框架12之间,均设置有无纺布25,以阻断水在各缝隙之间流动。配水花墙27和无纺布25的设置,有利于使系统布水均匀,渗透断面面积大,最大程度发挥人工湿地处理功能。
[0028]在各个模块的内部的下表面上平行于水流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两组滑轮10,所述基质单元一 3和基质单元三5分别设置在一组滑轮10上。
[0029]在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 4和基质单元三5的上表面上均种植有植被15。
[0030]现场安装时,先将基质单元一3放在模块内部左侧的滑轮10上,再将基质单元三5放在模块内部右侧的滑轮10上,最后放基质单元二 4,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块。
[0031]图4所示为一种组合方式,各个模块串联后再进行并联,进水经分流管道19分流到各个分支,出水再经合流管道20汇集。
[0032]图5、图6所示的人工湿地由2个独立的模块串联组成,模块一I位于始端,模块二2位于终端。模块一 I与模块二 2之间用锁扣14连接,并安装溢水板22和止水橡胶圈13,改善传统人工湿地封水性能差、污水处理效果不良的问题。
[0033]本发明中,当某个基质单元内基质发生堵塞时,只需更换发生堵塞的模块或者相应的基质单元或者填料块,更换出的部件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同时可大大减少工程量,整个装置拆卸简单,安装方便。在更换模块或基质单元的同时,人工湿地不需要停床,可连续运行,保证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
[0034]本发明中,基质单元、填料块均批量化生产,现场直接组拼填装,实现即装即用,施工时间短,且湿地污水处理效率高。
【主权项】
1.一种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模块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合的方式组成,模块一(I)位于进水端,其中,每个模块包括立方体的框架(12),框架(12)中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4)和基质单元三(5),其中,基质单元一 (3)、基质单元二 (4)和基质单元三(5)中均为基质(28),预处理后污水进入配水槽(26),经配水花墙(27)进入模块一(I),依次通过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4)和基质单元三(5)后,进入模块二(2),顺各模块流动,最终流入位于最后一级模块后端的集水槽(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单元一(3)和基质单元三(5)的尺寸和形状相同,均为上小下大的锲形结构,基质单元二(4)为上大下小的锲形结构,卡在基质单元一 (3)和基质单元三(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 (4)和基质单元三(5)的顶端均设置有拉环一 (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模块的内部的下表面上平行于水流方向两侧设置有两组滑轮(10),所述基质单元一(3)和基质单元三(5)分别设置在一组滑轮(10)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 (4)和基质单元三(5)的上表面上均种植有植被(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 (4)和基质单元三(5)均包括带有透水孔(18)的框体(17),基质(28)位于框体(17)中。
【专利摘要】一种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由若干个模块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合的方式组成,模块一位于进水端,其中,每个模块包括立方体的框架,框架中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基质单元一、基质单元二和基质单元三,其中,基质单元一、基质单元二和基质单元三中均为基质,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配水槽,经配水花墙进入模块一,依次通过基质单元一、基质单元二和基质单元三后,进入模块二,顺各模块流动,最终流入位于最后一级模块后端的集水槽,当湿地发生堵塞时,提拉拉环,将堵塞部分提出,换上新的模块或基质单元;旧模块、基质单元及内基质经维护再生可实现多次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IPC分类】C02F3/32
【公开号】CN105600932
【申请号】CN201510963438
【发明人】王文东, 马翠, 冯佩, 王晓昌
【申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