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支架组合及搭设方法

文档序号:10586910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支架组合及搭设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支架组合及搭设方法,辅助支架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圈、位于顶部且比所述底圈小的顶圈、连接所述底圈与所述顶圈的斜面支撑杆、以及自顶圈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圈所在平面的竖向支撑圈。支架组合为:由若干辅助支架串联或者并联而成。搭设方法为:S1、首先在底部平面上竖向搭设竖向支撑圈;S2、在所述的竖向支撑圈的顶部搭设顶圈;S3、在底部平面上搭设底圈;S4、在所述的顶圈和底圈之间搭设斜面支撑杆;所述的步骤S3也可位于步骤S1的之前、之后或同时。能够起到稳固填料的效果,减少出现结构松散、滑坡等现象发生,简化施工过程,施工难度低、施工速度更快,不需要专门的施工机械。
【专利说明】
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支架组合及搭设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颗粒材料堆的支架结构,尤其是涉及饱和流生态滤床辅助支架及其搭设方法,属于生态环保领域。【背景技术】
[0002]人工湿地技术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地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混合组成的填料床,主要分为: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这三种类型。随着人工湿地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应用的增多,工艺类型也得到了改进,特别是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设计成不同水位高度的生态滤床,“用于处理受污染水体的饱和流滤床(ZL 201120480893.6)”就是该生态湿地类型的技术延伸。
[0003]用于处理受污染水体的饱和流滤床(ZL 201120480893.6)外部框架呈长方形结构,内部设置若干个滤床处理单元,前后两个滤床处理单元之间,相互间隔与左右墙体相连,整体滤床呈“丰”字形结构;在滤床区域内填充物为颗粒状,如:无泥粗砂、粗砾石、细沙、 石灰石、生态填料等,内部单元呈现四棱台形状长期浸没在水体中,水流处于饱和状态。若在建设时未采用支架固定,容易造成结构松散、滑坡,无法实现水处理功能。
[0004]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内部辅助支架结构的设计、建设、使用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低碳化、生态化。市面上已有的支架设施多为各种金属材料制成,在使用到饱和流生态滤床内其四周的尖锐会破坏生态滤床防渗材料;而金属材料本身,缺乏生态功能。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及其搭设方法,它解决了上述生态滤床容易结构松散、滑坡等现象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施工难度的同时,更符合生态湿地的建设理念。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圈、位于顶部且比所述底圈小的顶圈、连接所述底圈与所述顶圈的斜面支撑杆、以及自顶圈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圈所在平面的竖向支撑圈。
[0007]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底圈由若干底部横杆拼接形成,所述顶圈由若干顶部横杆拼接形成。
[0008]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竖向支撑圈由若干竖向支撑杆排列而成。
[0009]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斜面支撑杆与顶圈以及底圈均呈垂直状。
[0010]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辅助支架还包括用于提高竖向支撑杆稳定性的固定支撑杆,所述的固定支撑杆连接在至少两个所述的竖向支撑杆上。
[0011]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顶圈、底圈、竖向支撑圈以及斜面支撑杆均采用木质材料制作而成。
[0012]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斜面支撑杆与所述底圈所在平面呈夹角,所述的夹角的角度在0°?90°之间。
[0013]—种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组合,由多个所述的辅助支架串联或者并联或者串联与并联相结合的方式组合而成。
[0014]—种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的搭设方法,其搭设步骤为:51、首先在底部平面上竖向搭设竖向支撑圈;52、在所述的竖向支撑圈的顶部搭设顶圈;53、在底部平面上搭设底圈;54、在所述的顶圈和底圈之间搭设斜面支撑杆;所述的步骤S3也可位于步骤S1之前、之后或同时或者与步骤S2同时。
[0015]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顶圈、底圈、竖向支撑圈以及斜面支撑杆之间采用捆扎或者榫卯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搭设方法搭设的辅助支架,在使用过程中起到稳固填料的效果,减少出现结构松散、滑坡等现象发生,简化施工过程,施工难度低、施工速度更快,不需要专门的施工机械;采用木质材料进行搭设,天然环保,材质轻便,不会生锈,耐腐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难度,快捷方便;不仅适用于生态滤床的支架搭设,也可用于其他颗粒状固体搭设时使用,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环保低碳,节约建设和管理费用。【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辅助支架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辅助支架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串联和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竖向支撑杆;2、顶部横杆;3、底部横杆;4、斜面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0020]本发明是依据已经授权的专利用于处理受污染水体的饱和流滤床(ZL 201120480893.6)设计的一种搭设方法以及搭设而成的辅助支架。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首先按生态滤床设计要求确定滤床的铺设位置,确认滤床的顶部轮廓线位置与底部轮廓线位置,将两种轮廓线位置在地面放线标记,按标记线架设辅助支架。
[0022]围绕滤床顶部轮廓线位置,垂直于地面设置竖向支撑圈,竖向支撑圈由间隔架设的若干竖向支撑杆1组成,搭设竖向支撑杆1的高度与滤床单元的高度保持一致;根据需要相邻的两个竖向支撑杆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相等,也可不等,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在多个竖向支撑杆1上斜向的固定一固定支撑杆(未标示),增加其强度;竖向支撑杆1 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与顶圈相交固定,顶圈由若干个顶部横杆2逐个首尾相连并相交固定,所形成的平面与底面保持平行。
[0023]沿滤床的底部轮廓线标记线铺设底圈,底圈由若干个底部横杆3逐个首尾相连并相交固定,形成封闭的形状。斜面支撑杆4 一端与顶圈的顶部横杆2相交固定,斜面支撑杆4 的另一端与底圈的底部横杆3相交固定,并与底圈所在的平面形成同一角度的夹角,夹角范围大于0度小于90度,斜面支撑杆4之间的距离在0.5m?lm之间。
[0024]由于底圈的搭设与顶圈、竖向支撑圈的搭设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底圈的搭设可以在顶圈、竖向支撑圈搭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均可。
[0025]通过上述搭设方式形成的辅助支架为: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圈、位于顶部且比所述底圈小的顶圈、连接所述底圈与所述顶圈的斜面支撑杆、以及自顶圈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圈所在平面的竖向支撑圈。底圈有若干个底部横杆首尾连接而成;顶圈由若干个顶部横杆首尾连接而成;竖向支撑圈由若干个竖向支撑杆沿着顶圈的位置竖向排列而成;每两个相邻的竖向支撑杆之间以及每两个相邻的斜面支撑杆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滤床填料颗粒的大小进行确定,其范围在0.5m?lm之间。
[0026]上述固定方式可以是多种,采用捆扎的方式、榫卯的方式以及一些其它的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采用一种或者多种固定方式进行连接。
[0027]通过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材料的使用的对比,木质材料具有天然环保、不会生锈、耐腐蚀等特点,若采用金属材料,在湿地环境中放置时间愈长,愈易发生锈蚀,成为污染源,造成水体污染,改变水体pH;而在所有木质材料的范围内,竹竿由于其内部为中空并且木质紧实,使用最为经济,效果也最好,结构为竹竿制成的框架,天然环保,材质轻便,不会生锈,耐腐蚀;由于滤床填料为颗粒状,如无泥粗砂、粗砾石、细沙、石灰石、生态填料等固体颗粒物, 上述填料的颗粒粒径不同、密度不同,承受滑坡及遇水冲刷能力不同;因此,调节滤床各面的夹角大小、斜面支撑杆4以及竖向支撑杆1长度和间距,可达到固定不同填料的作用。
[0028]上述的辅助支架为使用过程中的最小单元,通过上述的搭设方法将最小单元串联、并联或者串联并联相结合的方式组成的辅助支架组合(如图3所示),能够应用于大面积的水域,并且水流在最小单元之间进行流动,增加接触面积,提高了净化的效果。
[0029]对于辅助支架以及辅助支架组合不仅仅限于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形状(其顶圈与底圈为长方形),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可以设计为圆形、弧形以及其它一些不规则的形状,以及斜面支撑杆与底圈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可以为相等也可以为不等,以达到理想净化效果。
[0030]上述搭设方法以及辅助支架的使用,使得搭设更加简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难度,快捷方便;不仅适用于生态滤床的支架搭设,也可用于其它颗粒状固体搭设时使用, 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环保低碳,节约建设和管理费用。
[0031]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包括位于底部的 底圈、位于顶部且比所述底圈小的顶圈、连接所述底圈与所述顶圈的斜面支撑杆(4)、以及 自顶圈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圈所在平面的竖向支撑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圈由若 干底部横杆(3)拼接形成,所述顶圈由若干顶部横杆(2)拼接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支 撑圈由若干竖向支撑杆(1)排列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支 撑杆(4)与顶圈以及底圈均呈垂直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支 架还包括用于提高竖向支撑杆(1)稳定性的固定支撑杆,所述的固定支撑杆连接在至少两 个所述的竖向支撑杆(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圈、 底圈、竖向支撑圈以及斜面支撑杆(4)均采用木质材料制作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支 撑杆(4)与所述底圈所在平面呈夹角,所述的夹角的角度在0°?90°之间。8.—种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所述 的辅助支架串联或者并联或者串联与并联相结合的方式组合而成。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的搭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 搭设步骤为:51、首先在底部平面上竖向搭设竖向支撑圈;52、在所述的竖向支撑圈的顶部搭设顶圈;53、在底部平面上搭设底圈;54、在所述的顶圈和底圈之间搭设斜面支撑杆(4);所述的步骤S3也可位于步骤S1之前、之后或同时或者与步骤S2同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饱和流生态滤床的辅助支架的搭设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顶圈、底圈、竖向支撑圈以及斜面支撑杆(4)之间采用捆扎或者榫卯连接方式中的一 种或者两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文档编号】C02F3/32GK105948271SQ201610536789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7月8日
【发明人】杜建强, 邢蓓燕
【申请人】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