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2056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该垃圾初选系统包括:第一格栅机和第二格栅机,两者并联设置;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其一端用于与疏浚设备的输泥管道相连通;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其一端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格栅机相连通;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其一端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相连通,且该端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底部,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格栅机相连通。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将底泥泥浆中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之后再进行分离处理。
【专利说明】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利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河湖泊涌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体及底泥中多掺杂了大量垃圾,其中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在进行河道疏浚施工过程中,所含垃圾将随疏浚泥浆一同疏挖出来,而无法实现将垃圾与底泥分离。现有技术中利用格栅机对疏浚泥浆进行除渣,即将垃圾从泥浆中分离出来,然而现有技术中将夹带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泥浆通过格栅机一同分离出来。因此,被分离出来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无法实现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包括:第一格栅机和第二格栅机,两者并联设置;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其一端用于与疏浚设备的输泥管道相连通;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其一端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格栅机相连通;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其一端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相连通,且该端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底部,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格栅机相连通。
[0005]进一步地,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管径大于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的管径。
[0006]进一步地,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为竖直设置的直管。
[0007]进一步地,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流消能器和第二分流消能器,第一分流消能器固定连接在第一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第二分流消能器固定连接在第二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第一分流消能器的出口边缘与第一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第二分流消能器的出口边缘与第二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
[0008]进一步地,第一分流消能器包括:碗状缓冲构件,碗状缓冲构件固定连接在第一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碗状缓冲构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过口 ;弧形消能构件,弧形消能构件固定连接在第一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且弧形消能构件朝碗状缓冲构件的底部突出,弧形消能构件的边缘与第一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并且,第二分流消能器与第一分流消能器之间结构相同。
[0009]进一步地,碗状缓冲构件上还开有围绕第一通过口的多个第一滤水口。
[0010]进一步地,弧形消能构件上开有多个第二滤水口。
[0011]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垃圾初选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选,从而省去了后续工作人员繁重的分拣工作,提高了产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不意图;
[0014]图3是本发明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一消能器的碗状缓冲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图3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发明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一消能器的弧形消能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图5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在附图中:
[0019]10、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20、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
[0020]30、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40、连接管路;100、第一格栅机;
[0021]200、第二格栅机;101、第一分流消能器;201、第二分流消能器;
[0022]111、碗状缓冲构件;112、弧形消能构件;51、第一链式耙齿组件;
[0023]52、第二链式耙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6]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包括第一格栅机100和第二格栅机200,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和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和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的一端用于与疏浚设备的输泥管道相连通,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的一端与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与第一格栅机100相连通,第二底泥泥楽输送支管道30的一端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相连通,且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的该端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固定时的底部,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的另一端与第二格栅机200相连通,第一格栅机100和第二格栅机200并联设置。
[0028]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固定时,通过将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的底部,由于底泥泥浆中包含的建筑垃圾的重力较大,例如漂石、砖块、砾石等,而生活垃圾的重力较轻,例如塑料袋、破衣物、猪毛等,较重的建筑垃圾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的底壁输送,而较轻的生活垃圾则随着底泥泥浆的流速冲力、混杂在底泥泥浆的中间输送,从而在底泥泥浆流经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与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的连接处时,大部分较重的建筑垃圾会落入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中而进入第二格栅机200被分离出来,而大部分较轻的生活垃圾则随着底泥泥浆进入第一格栅机100被分离出来。这样,本实施例的垃圾初选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选,从而省去了后续工作人员繁重的分拣工作,提高了产能。
[0029]如图1所示,由于底泥泥浆在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输送的过程中具有相当程度的流速以及流体冲击力,为了能够更有利于让建筑垃圾落入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中,因此,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的管径大于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的管径,根据实际生产中疏浚设备输送来的底泥泥浆的流速、压力、流量以及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的管径等参数进行计算确定,以使紧贴着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的通道底部移动的建筑垃圾落入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内。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过度到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的管径时,通过一个锥状渐扩的过度连接管相连。
[0030]为了能够在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充分利用建筑垃圾的重力作用进行建筑垃圾分类,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可以为直管,且该直管的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这样建筑垃圾就会在移动到达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时垂直落入第二格栅机200中。另外,第一格栅机100通过连接管路40连接到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上,并且连接管路40为竖直设置的直管。
[0031]结合参见图1至图2所示,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因此,被第一格栅机100的第一链式耙齿组件51分离出来的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而被第二格栅机200的第二链式耙齿组件52分离出来的垃圾主要为建筑垃圾,以实现解放后续进行人工分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劳动力。
[0032]在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中,由于底泥泥浆的流体夹带了大量的沙和泥,并且以较大的压力或较大的流速进入相应的格栅机,底泥泥浆直接进入格栅机内则会冲击格栅机内的耙齿,将耙齿冲击损坏,为了保证耙齿能够免受流体的冲击而持续地进行分拣垃圾的工作,因而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流消能器101和第二分流消能器201,第一分流消能器101固定连接在第一格栅机1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第二分流消能器201固定连接在第二格栅机2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第一分流消能器101的出口边缘与第一格栅机1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第二分流消能器201的出口边缘与第二格栅机2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
[0033]具体地,本发明中的第一分流消能器101的结构组成与第二分流消能器201的结构组成相同,其中第一分流消能器101包括碗状缓冲构件111和弧形消能构件112,碗状缓冲构件111和弧形消能构件112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格栅机1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碗状缓冲构件1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过口,弧形消能构件112朝向碗状缓冲构件的底部突出,弧形消能构件112的边缘与第一格栅机1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当底泥泥浆输送进来之后,据有高流速、大冲击能的底泥泥浆落到碗状缓冲构件111内发生碰撞,并且碗状缓冲构件111将底泥泥浆缓冲汇集由第一通过口流向弧形消能构件112,然后底泥泥浆沿弧形消能构件112的四周边缘流出并落到第一链式耙齿组件51或第二链式耙齿组件52上进行垃圾分选。
[0034]为了能够使底泥泥浆在第一分流消能器101或第二分流消能器201中迅速地流动通过,从而保证此处能够流量畅通,因此,碗状缓冲构件111上还开有围绕第一通过口设置的多个第一滤水口,且弧形消能构件112上开有多个第二滤水口,底泥泥浆在流动过程中,同时由第一通过口、第一滤水口、第二滤水流动,以及底泥泥浆沿弧形消能构件112的边缘流出。然后,底泥泥浆在第一链式耙齿组件51、第二链式耙齿组件52上进行垃圾分选,并将垃圾输出进行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堆放。
[0035]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格栅机(100)和第二格栅机(200),两者并联设置; 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其一端用于与疏浚设备的输泥管道相连通; 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其一端所述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格栅机(100)相连通; 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相连通,且该端与所述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的底部,所述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格栅机(200)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20)的管径大于所述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10)的管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30)为竖直设置的直管。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流消能器(101)和第二分流消能器(201),所述第一分流消能器(10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格栅机(1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所述第二分流消能器(20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格栅机(2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所述第一分流消能器(101)的出口边缘与所述第一格栅机(1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分流消能器(201)的出口边缘与所述第二格栅机(2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消能器(101)包括: 碗状缓冲构件(111),所述碗状缓冲构件(11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格栅机(1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所述碗状缓冲构件(1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过口 ; 弧形消能构件(112),所述弧形消能构件(1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格栅机(1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且所述弧形消能构件(112)朝所述碗状缓冲构件(111)的底部突出,所述弧形消能构件(112)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格栅机(100)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 并且,所述第二分流消能器(201)与所述第一分流消能器(101)之间结构相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状缓冲构件(111)上还开有围绕所述第一通过口的多个第一滤水口。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消能构件(112)上开有多个第二滤水口。
【文档编号】E02F7/10GK106082573SQ201610677024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6日 公开号201610677024.X, CN 106082573 A, CN 106082573A, CN 201610677024, CN-A-106082573, CN106082573 A, CN106082573A, CN201610677024, CN201610677024.X
【发明人】芮建良, 刘学武, 辜晓原, 卢驰江, 张敏, 丁时伟
【申请人】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