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处理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具体说是可将雨水中杂物去除掉的雨水处理井。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下雨时产生的雨水在从路面进入到雨水用下水管道时,会将路面上的垃圾、泥沙等杂质一齐带入到管道中,该管道通常是直接与河流相连通的。为了防止雨水中泥沙、垃圾等污染河流,行业内通常会将雨水经过处理装置处理后再排入到河流中。
[0003]目前,行业内使用的雨水处理装置就是一个简单的大体积容器,使用时,将雨水排入到容器中,待雨水中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全部沉淀到容器底部、密度小于水的杂质全部浮到水面后,再将容器中部较干净的雨水排到河流中。这种雨水处理装置是利用自然沉淀和漂浮的方式进行雨水处理的,处理的效率较低,且无法处理掉密度和水接近的杂质,处理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水处理井,该雨水处理井处理雨水中杂质的效率较高,处理率较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处理井包括井体,井体呈开口状。其特点是所述井体侧壁的下部有出水口,井体内腔的底部有旋流筒。所述旋流筒的轴线与井体的中心线重合,旋流筒的底部与井体的底部间呈固定连接,旋流筒的外侧壁与井体的内侧壁间有间距,旋流筒的高度低于井体的高度,旋流筒侧壁的上部有呈切向布置的进水口,该进水口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井体侧壁与该进水管相对的位置处有通孔,进水管的一端穿过该通孔伸出到井体外,且进水管的外壁与通孔间呈密封配合。所述旋流筒的顶部有出水管,该出水管的中心线与旋流筒的中心线重合,出水管的下端伸入到旋流筒的内部,且出水管下边沿的高度小于所述旋流筒进水口下边沿的高度。出水口上方的井体内腔中有环形的支撑板,支撑板呈水平布置,其上均布有过水孔,支撑板的的内周面与旋流筒的外壁间呈固定密封配合,支撑板的外周面与井体内壁间呈固定密封配合,支撑板的上板面上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井体底部连接有集污室,集污室呈锥形,且其直径较大的那一端朝上,集污室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上有阀门和排污泵,集污室的内腔与旋流筒的内腔相通。
[0007]其中,所述井体的顶部有盖板,井体侧壁的上部有溢流口。
[0008]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09]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处理井的井体侧壁的下部有出水口,井体内腔的底部有旋流筒,旋流筒的轴线与井体的中心线重合,旋流筒的底部与井体的底部间呈固定连接,旋流筒的外侧壁与井体的侧内壁间有间距,旋流筒的高度低于井体的高度,旋流筒侧壁的上部有呈切向布置的进水口,该进水口上连接有进水管,井体侧壁与该进水管相对的位置处有通孔,进水管的一端穿过该通过伸出到井体外,且进水管的外壁与通孔间呈密封配合,旋流筒的顶部有出水管,该出水管的中心线与旋流筒的中心线重合,出水管的下端伸入到旋流筒的内部,且出水管下边沿的高度小于所述旋流筒进水口下边沿的高度,出水口上方的井体内腔中环形的支撑板,支撑板呈水平布置,其上均布有过水孔,支撑板的的内周面与旋流筒的外壁间呈固定密封配合,支撑板的外周面与井体内壁间呈固定密封配合,支撑板的上板面上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井体底部连接有集污室,集污室呈锥形,且其直径较大的那一端朝上,集污室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上有阀门和排污泵,集污室的内腔与旋流筒的内腔相通。使用时,含有杂质的雨水从进水管进入到旋流筒内,由于进水口与旋流筒间呈切向布置,雨水进入旋流筒内形成旋流,雨水中的杂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都沿着旋流筒的内壁运动,密度小于水的杂质,沿着旋流筒的内壁上浮,最后到达出水管外壁与旋流筒内壁间的间距中,密度大于水的杂质沿着旋流筒外壁沉淀到与旋流筒内腔相通的集污室中,密度接近水的杂质不上浮也不下沉,随着水流从出水管进入到井体中,接着水流经过活性炭吸附层,穿过支撑板,在经过活性炭层时雨水中密度接近水的杂质被活性炭吸附层吸收下来,最后处理后的雨水从出水口排出,在不需要进行雨水处理时,打开阀门,启动排污泵即可将旋流筒内剩余的雨水和杂质一起清理掉。由于雨水在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处理井不需要静置,所以处理的效率较高,且可过滤掉雨水中密度接近水的杂质,从而提高了处理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处理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处理井,包括井体1,井体I呈开口状,其顶部有盖板13。所述井体I侧壁的下部有出水口 2,井体I侧壁的上部有溢流口 14,井体I内腔的底部有旋流筒3。所述旋流筒3的轴线与井体I的中心线重合,旋流筒3的底部与井体I的底部间呈固定连接,旋流筒3的外侧壁与井体I的内侧壁间有间距,旋流筒3的高度低于井体I的高度,旋流筒3侧壁的上部有呈切向布置的进水口 4,该进水口 4上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井体I侧壁与该进水管5相对的位置处有通孔,进水管5的一端穿过该通孔伸出到井体I夕卜,且进水管5的外壁与通孔间呈密封配合。所述旋流筒3的顶部有出水管6,该出水管6的中心线与旋流筒3的中心线重合,出水管6的下端伸入到旋流筒3的内部,且出水管6下边沿的高度小于所述旋流筒3进水口 4下边沿的高度。出水口 2上方的井体I内腔中有环形的支撑板7,支撑板7呈水平布置,其上均布有过水孔,支撑板7的的内周面与旋流筒3的外壁间呈固定密封配合,支撑板7的外周面与井体I内壁间呈固定密封配合,支撑板7的上板面上有活性炭吸附层8。所述井体I底部连接有集污室9,集污室9呈锥形,且其直径较大的那一端朝上,集污室9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10,排污管10上有阀门11和排污泵12,集污室9的内腔与旋流筒3的内腔相通。
[0013]使用时,将含有杂质的雨水从进水管5进入到旋流筒3内,由于进水口 4与旋流筒3间呈切向布置,雨水进入旋流筒3内形成旋流,雨水中的杂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都沿着旋流筒3的内壁运动,密度小于水的杂质,沿着旋流筒3的内壁上浮,最后到达出水管6外壁与旋流筒3内壁间的间距中,密度大于水的杂质沿着旋流筒3外壁沉淀到与旋流筒3内腔相通的集污室9中,密度接近水的杂质不上浮也不下沉,随着水流从出水管6进入到井体I中,接着水流经过活性炭吸附层8,穿过支撑板7,在经过活性炭层时雨水中密度接近水的杂质被活性炭吸附层8吸收下来,最后处理后的雨水从出水口 2排出,在不需要进行雨水处理时,打开阀门11,启动排污泵12即可将旋流筒3内剩余的雨水和杂质一起清理掉。
【主权项】
1.雨水处理井,包括井体(1),井体(I)呈开口状;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I)侧壁的下部有出水口(2),井体(I)内腔的底部有旋流筒(3);所述旋流筒(3)的轴线与井体(I)的中心线重合,旋流筒(3)的底部与井体(I)的底部间呈固定连接,旋流筒(3)的外侧壁与井体(I)的内侧壁间有间距,旋流筒(3)的高度低于井体(I)的高度,旋流筒(3)侧壁的上部有呈切向布置的进水口(4),该进水口(4)上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井体(I)侧壁与该进水管(5)相对的位置处有通孔,进水管(5)的一端穿过该通孔伸出到井体(I)外,且进水管(5)的外壁与通孔间呈密封配合;所述旋流筒(3)的顶部有出水管(6),该出水管(6)的中心线与旋流筒(3)的中心线重合,出水管(6)的下端伸入到旋流筒(3)的内部,且出水管(6)下边沿的高度小于所述旋流筒(3)进水口(4)下边沿的高度;出水口(2)上方的井体(I)内腔中有环形的支撑板(7),支撑板(7)呈水平布置,其上均布有过水孔,支撑板(7)的内周面与旋流筒(3)的外壁间呈固定密封配合,支撑板(7)的外周面与井体(I)内壁间呈固定密封配合,支撑板(7)的上板面上有活性炭吸附层(8);所述井体(I)底部连接有集污室(9),集污室(9)呈锥形,且其直径较大的那一端朝上,集污室(9)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10),排污管(10)上有阀门(11)和排污泵(12),集污室(9)的内腔与旋流筒(3)的内腔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I)的顶部有盖板(13),井体(I)侧壁的上部有溢流口(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处理井。它包括井体,井体呈开口状。其特点是所述井体侧壁的下部有出水口,井体内腔的底部有旋流筒。旋流筒侧壁的上部有呈切向布置的进水口,该进水口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旋流筒的顶部有出水管。出水口上方的井体内腔中有环形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均布有通孔,支撑板的内周面与旋流筒的外壁间呈固定密封配合,支撑板的外周面与井体内壁间呈固定密封配合,支撑板的上板面上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井体底部连接有集污室,集污室呈锥形,且其直径较大的那一端朝上,集污室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上有阀门和排污泵,集污室的内腔与旋流筒的内腔相通。该雨水处理井处理雨水中杂质的效率较高,处理率较高。
【IPC分类】C02F9-02
【公开号】CN204325016
【申请号】CN201420838387
【发明人】吴堂军
【申请人】吴堂军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