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化工厂的污水中往往会产生主要成分为硫化氢和氨等物质的恶臭气体,不仅影响人的感官,而且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些行业产生的恶臭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0003]目前化工厂污水中恶臭气体处理的技术主要有空气稀释、掩蔽、化学吸收、化学喷淋、活性炭吸附和生物技术等。然而,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恶臭气体产生浓度变动大,组分较为复杂,除含有硫化氢和氨外,还可能含有甲硫醇、乙硫醇、乙硫醚和甲基胺等物质。特别是含硫、氨气体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易导致生物处理系统PH降低,从而引起系统处理效率降低和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常规的单一处理技术在在处理恶臭气体时,往往存在着处理效率低、很难实现达标排放和系统运行不稳定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污水进管及污水出管,所述箱体内左侧设置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下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转轴与反应腔内的多个搅拌齿相连;所述反应腔通过设置于其右侧上端的连通管连接于第一沉积腔左侧下端,所述第一沉积腔右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沉积腔、过滤腔及净水腔,所述第一沉积腔和第二沉积腔设置有流通口 ;所述过滤腔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腔下端为漏斗状且连接有淤泥管,所述淤泥管穿过箱体右侧延伸至箱体外;所述净水腔右端设置有污水出管;所述反应腔内上端设置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通过吸气管与设置在箱体上端的除臭装置相连;所述除臭装置包括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除臭装置内下侧中部,所述除臭装置内上侧位于第一隔板右侧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气体干燥区;所述第一隔板与箱体左侧之间设置有生物过滤区,所述生物过滤区内填充有复合填料;所述生物过滤区上端设置有营养液喷淋管,所述营养液喷淋管水平设置并延伸至除臭装置外;所述第二隔板右侧设置有煤基炭吸附区,所述煤基炭吸附区内填充有煤基炭;所述煤基炭吸附区右侧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抽风机相连。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营养液喷淋管下端设置有多个营养液喷淋头。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风机为离心式风机。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沉积腔、第二沉积腔及过滤腔的底面依次升高。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反应腔对污水进行中和反应除去有害物质,设置搅拌齿,搅拌污水使得污水与反应液充分反应,提高反应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除污效果;设置第一沉积腔及第二沉积腔,使污水进行多级沉淀,且因为第一沉积腔、第二沉积腔及过滤腔的底面依次升高,使沉积于第一沉积腔、第二沉积腔底部的淤泥不易流动,提高除污效果;设置淤泥管,将过滤网过滤的淤泥排出;生物过滤区内部设置复合填料,填料上接种高效异养细菌、硫细菌、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微生物,反应腔内的恶臭气体经生物过滤区生物吸收和降解,再经气体干燥区干燥,干燥后的气体进入煤基炭吸附区,经煤基炭吸附剂颗粒吸附后,处理后的气体出气管排放,有效降低污水中恶臭气体的排放。
[0011]综上所述,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污水的除污效果,并且通过设置除臭装置,有效的降低污水中恶臭气体的排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中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1-箱体,2-污水进管,3-搅拌齿,4-转轴,5-吸气口,6_吸气管,7_营养液喷淋管,71-营养液喷淋头,8-除臭装置,81-生物过滤区,82-第一隔板,83-第二隔板,84-气体干燥区,85-煤基炭吸附区,9-出气管,10-抽风机,11-过滤网,12-过滤腔,13-净水腔,14-污水出管,15-淤泥管,16-第二沉积腔,17-第一沉积腔,18-连通管,19-反应腔,2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2,一种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污水进管2及污水出管14,所述箱体I内左侧设置有反应腔19,所述反应腔19下端设置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通过转轴4与反应腔19内的多个搅拌齿3相连;所述反应腔19通过设置于其右侧上端的连通管18连接于第一沉积腔17左侧下端,所述第一沉积腔17右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沉积腔16、过滤腔12及净水腔13,所述第一沉积腔17和第二沉积腔16设置有流通口 ;所述过滤腔12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网11,所述过滤腔12下端为漏斗状且连接有淤泥管15,所述淤泥管15穿过箱体I右侧延伸至箱体I外;所述净水腔13右端设置有污水出管14 ;所述反应腔19内上端设置有吸气口 5,所述吸气口 5通过吸气管6与设置在箱体I上端的除臭装置8相连;所述除臭装置8包括第一隔板82及第二隔板83,所述第一隔板82设置于除臭装置8内下侧中部,所述除臭装置8内上侧位于第一隔板82右侧设置有第二隔板83,所述第一隔板82与第二隔板83之间设置有气体干燥区84 ;所述第一隔板82与箱体I左侧之间设置有生物过滤区81,所述生物过滤区81内填充有复合填料;所述生物过滤区81上端设置有营养液喷淋管7,所述营养液喷淋管7水平设置并延伸至除臭装置8外;所述第二隔板83右侧设置有煤基炭吸附区85,所述煤基炭吸附区85内填充有煤基炭;所述煤基炭吸附区85右侧设置有出气管9,所述出气管9与抽风机10相连。
[00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应腔19对污水进行中和反应除去有害物质,设置搅拌齿3,搅拌污水使得污水与反应液充分反应,提高反应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除污效果;设置第一沉积腔17及第二沉积腔16,使污水进行多级沉淀,且因为第一沉积腔17、第二沉积腔16及过滤腔12的底面依次升高,使沉积于第一沉积腔17、第二沉积腔16底部的淤泥不易流动,提高除污效果;设置淤泥管15,将过滤网过滤的淤泥排出;生物过滤区81内部设置复合填料,填料上接种高效异养细菌、硫细菌、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微生物,反应腔19内的恶臭气体经生物过滤区81生物吸收和降解,再经气体干燥区84干燥,干燥后的气体进入煤基炭吸附区85,经煤基炭吸附剂颗粒吸附,处理后的气体出气管排放,有效降低污水中恶臭气体的排放。
[001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污水进管及污水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左侧设置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下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转轴与反应腔内的多个搅拌齿相连;所述反应腔通过设置于其右侧上端的连通管连接于第一沉积腔左侧下端,所述第一沉积腔右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沉积腔、过滤腔及净水腔,所述第一沉积腔和第二沉积腔设置有流通口 ;所述过滤腔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腔下端为漏斗状且连接有淤泥管,所述淤泥管穿过箱体右侧延伸至箱体外;所述净水腔右端设置有污水出管;所述反应腔内上端设置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通过吸气管与设置在箱体上端的除臭装置相连;所述除臭装置包括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除臭装置内下侧中部,所述除臭装置内上侧位于第一隔板右侧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气体干燥区;所述第一隔板与箱体左侧之间设置有生物过滤区,所述生物过滤区内填充有复合填料;所述生物过滤区上端设置有营养液喷淋管,所述营养液喷淋管水平设置并延伸至除臭装置外;所述第二隔板右侧设置有煤基炭吸附区,所述煤基炭吸附区内填充有煤基炭;所述煤基炭吸附区右侧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抽风机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喷淋管下端设置有多个营养液喷淋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为离心式风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积腔、第二沉积腔及过滤腔的底面依次升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煤基炭吸附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污水进管及污水出管,箱体内左侧设置有反应腔,反应腔下端设置有电机,电机通过转轴与反应腔内的多个搅拌齿相连;反应腔通过设置于其右侧上端的连通管连接于第一沉积腔左侧下端,第一沉积腔右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沉积腔、过滤腔及净水腔,第一沉积腔和第二沉积腔设置有流通口;过滤腔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网,过滤腔下端为漏斗状且连接有淤泥管;净水腔右端设置有污水出管;反应腔内上端设置有吸气口,吸气口通过吸气管与设置在箱体上端的除臭装置相连。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污水的除污效果,并且通过设置除臭装置,有效的降低污水中恶臭气体的排放。
【IPC分类】C02F9/04, B01D53/84, C02F1/66, B01D53/04
【公开号】CN204727703
【申请号】CN201520424422
【发明人】于宗然, 高金玲, 张国玺, 张尧, 白庆华, 张永梅, 刘春强, 李国华, 李翔
【申请人】沧州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