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29529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重力对船舶的舱底水进行预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船舶的机舱,汇集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和油、水管路,而由于机械设备及管路的油水泄漏和泄放,以及设备和附件维修拆装的泄放,和设备和附件拆洗的清洗水,还有甲板和舱室的疏排水、甲板密性不良的渗漏等诸多原因,在机舱的底部会聚集成舱底水,该种舱底水既容易使设备受潮和浸水损坏,又影响轮机人员的操作工作,所以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清理和排放。但另一方面,由于舱底水含有大量的油污,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需要对舱底含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可排放,以减少船上油污对海上环境造成污染。
[0003]现有的船舶系统中,含油舱底水处理的途径是采用满足頂O MEPC.107(49)规定要求的油水分离装置进行处理,处理后达到要求的废水可直接排出舷外,而未达到排放要求的油污水则需要返回舱底水舱进行重新分离,若舱底水最终未能合格处理,则需要上岸后作进一步的处理。该种处理方法所需的设备巨大,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均十分高昂,且耗能极大;同时,初步处理后的油污水即使未能达标,但亦已极大地降低了含油量,只需要进一步处理即可,但将其重新返回舱底水舱则会与未处理的油污水混合,导致其处理难度重新提高,这一方面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则造成能耗的巨大浪费;还有,该种设备处理能力较为低下,而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含油污水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很可能导致偷排现象的发生,造成海水污染。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利用重力对船舶油污水进行分离的舱底水预处理装置,以提高油污水的分离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所需的能耗,并提高排放水的质量,减少海水污染。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包括暂存油污水的舱室,舱室内设有分隔舱室空间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的顶部与舱室顶部存在间距、底部与舱室底部存在间距,而第二隔板的顶部与舱室顶部存在间距、底部与舱室底部密封连接,且第二隔板的顶部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顶部高度;将第一隔板与相邻舱壁间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两隔板间的区域设为第二区域,第二隔板与相邻舱壁间的区域设为第三区域,有输入含油舱底水的输入管、排出分离水的排水管,和排出油污的排污管,输入管连通第一区域,而排水管连通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内均设有带有漏斗的排污管,且第一区域内的漏斗入口的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顶部并高于第二隔板的顶部,第三区域内的漏斗入口的高度低于第二隔板的顶部并高于排水管最高点的管壁底高度。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含油舱底水从输入管进入舱室的第一区域,而由于第一区域的底部与第二区域连通,含油舱底水随后即进入第二区域,由于油比水轻的物理特性,油污会浮于水面上部,同时由于舱底水首先进入第一区域,当进入时即向上浮起,并受第一隔板的阻隔而留在第一区域,所以大部分的油污将被拦截在第一区域;随着舱底水的不断注入,浮于水面上的油污高于第一区域内的漏斗入口高度时,油污即从该漏斗进入排污管进行排放,此时完成第一级的分离工作;当液面上升并越过第二隔板后,舱底水即进入第三区域,直至该区域水面上的油污高于该区域的漏斗入口高度时,油污即从该漏斗进入排污管进行排放;随后液面继续上升并高出排水管,由于虹吸原理的作用,水即从第三区域沿排水管排出。该装置利用了重力作用、油与水的物理特性和虹吸原理对船舶舱底水进行了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污水再送至油水分离装置作进一步的处理,如此可在预处理阶段即完成了大部分的分离工作,减轻油水分离装置处理负担,一方面可以降低油水分离装置所需处理的污水的含油量,提高其分离效果,更好地防止水体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油水分离装置的工作量,极大地降低耗能所需和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图1所示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种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包括暂存油污水的舱室1,舱室内设有分隔舱室空间的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第一隔板的顶部与舱室顶部存在间距、底部与舱室底部存在间距,而第二隔板的顶部与舱室顶部存在间距、底部与舱室底部密封连接,且第二隔板的顶部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顶部高度;将第一隔板与相邻舱壁间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4,两隔板间的区域设为第二区域5,第二隔板与相邻舱壁间的区域设为第三区域6,有输入含油舱底水的输入管7、排出分离水的排水管8,和排出油污的排污管9,输入管连通第一区域,而排水管连通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内均设有带有漏斗10的排污管,且第一区域内的漏斗入口的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顶部并高于第二隔板的顶部,第三区域内的漏斗入口的高度低于第二隔板的顶部并高于排水管最高点的管壁底高度。
[0010]如图1所示,含油舱底水从输入管进入舱室的第一区域,分离为上层的油101和下层的水102,而由于第一区域的底部与第二区域连通,含油舱底水随后即进入第二区域,由于油比水轻的物理特性,油污会浮于水面上部,同时由于舱底水首先进入第一区域,当进入时即向上浮起,并受第一隔板的阻隔而留在第一区域,所以大部分的油污将被拦截在第一区域;随着舱底水的不断注入,浮于水面上的油污高于第一区域内的漏斗入口高度时,油污即从该漏斗进入排污管进行排放,此时完成第一级的分离工作;当液面上升并越过第二隔板后,舱底水即进入第三区域,直至该区域水面上的油污高于该区域的漏斗入口高度时,油污即从该漏斗进入排污管进行排放;随后液面继续上升并高出排水管,由于虹吸原理的作用,水即从第三区域沿排水管排出。
[0011]如图2所示,第三区域内的漏斗,其高度高于排水管最高点的管壁底高度,两者间存在间距d,优选的,该间距d的大小为10mm,试验结果表明,该高度可满足水体流出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同样地,第一区域内的漏斗高于第二隔板的顶部10_。
[0012]所述的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第一区域4和第三区域6内的排污管9的出口均指向同一个收集装置,这有利于方便、快捷地集中送至下一个预处理装置或油水分离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0013]输入管7的出口高度高于第一隔板2的底部,当含油舱底水进入第一区域时,大部分油即被隔离于第一区域,这有利于提高预处理效果和速度。
[0014]舱室I上设有连通内部和外部的人孔11,以便清洁舱室时的人员进出,同时,为了人员进入前排清舱内积水,可在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的底部设置排出积水的泄放管12,优选地,泄放管设置于第二区域,因该区域的含油量相对较低,且可缩短管路长度,同理,可在第三区域的底部设置泄放管12 ;为排出舱室内的空气,舱室I上设有排出气体的排气管13,排气管设置于舱室I的顶部;而为了便于控制管路的流通情况,可在排水管8、排污管9和泄放管12上分别设置控制其开、闭的阀门。
[0015]所述的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设置于船舶舱底水舱的上方,以防止在更低位置产生积水而形成更低的舱底水。
【主权项】
1.一种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包括暂存油污水的舱室(I),其特征在于:舱室内设有分隔舱室空间的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第一隔板的顶部与舱室顶部存在间距、底部与舱室底部存在间距,而第二隔板的顶部与舱室顶部存在间距、底部与舱室底部密封连接,且第二隔板的顶部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顶部高度;将第一隔板与相邻舱壁间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4),两隔板间的区域设为第二区域(5),第二隔板与相邻舱壁间的区域设为第三区域(6 ),有输入含油舱底水的输入管(7 )、排出分离水的排水管(8 ),和排出油污的排污管(9),输入管连通第一区域,而排水管连通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内均设有带有漏斗(10)的排污管,且第一区域内的漏斗入口的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顶部并高于第二隔板的顶部,第三区域内的漏斗入口的高度低于第二隔板的顶部并高于排水管最高点的管壁底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区域内的漏斗高于第二隔板的顶部10mm,第三区域内的漏斗高于排水管最高点的管壁底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区域(4)和第三区域(6)内的排污管(9)的出口均指向同一个收集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入管(7)的出口高度高于第一隔板(2)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舱室(I)上设有连通内部和外部的人孔(11),在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的底部设置排出积水的泄放管(12),第三区域的底部也设有泄放管(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舱室(I)的顶部设有排出气体的排气管(13)。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处理装置设置于船舶舱底水舱的上方。
【专利摘要】一种重力式船舶舱底水预处理装置,舱室内的两块隔板将舱室分隔为三个区域,且两隔板的高度不一,其中两侧的两个区域分别设置带有漏斗的排污管,以将分离的油污排走,水体流经的最后一个区域内还设有排水管,该排水管高度低于漏斗,并利用虹吸原理将分离后的水体排出。该装置利用了重力作用、油与水的物理特性和虹吸原理对船舶舱底水进行了预处理,可极大地减轻油水分离装置处理负担,降低油水分离装置所需处理的污水的含油量,提高其分离效果,更好地防止水体污染,同时减少油水分离装置的工作量,极大地降低耗能所需和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IPC分类】C02F1/40
【公开号】CN204939027
【申请号】CN201520501644
【发明人】陈莉芳
【申请人】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