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生产中的废水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增塑剂生产中的废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连续化生产增塑剂酯类的废水处理工序,一般处理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0003](1)正常反应后的酯类收率相对低;
[0004](2)辅材消耗量大;
[0005](3)中和废水直排造成C0D含量高,后续处理工序负荷重;
[0006](4)污水池沉渣较多后难以处理。
[0007]传统的连续化生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生产装置,中和、水洗后的污水直接全部排入污水池,然后再进入污水处理工序,间接造成本装置辅材(酸、碱)消耗量大,产品相对收率低,C0D值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塑剂生产中的废水回收装置,提高了产品收率、降低了辅材耗量、减轻了污水处理工序处理负担。
[000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塑剂生产中的废水回收装置,包括中和沉降罐,中和沉降罐、废水罐、打渣栗、沉渣罐、过滤器、污水池与污水处理装置依次相连,废水罐、返水栗与中和沉降罐依次相连,废水罐与污水池相连,打渣栗与污水池相连,污水池、返油栗与中和搅拌爸依次相连。
[0011]所述的污水池的底部为斜底,便于吸渣。
[0012]工作原理及过程:
[0013]来自增塑剂生产装置的中和工序的生产废水从中和沉降罐中进入废水罐,经过初步粗沉降后,一部分较清生产废碱水经返水栗返入中和沉降罐进行二次使用,一部分进入污水池,进入污水池后再次进行沉降,污水池中的生产废碱水加入废盐酸进行中和调节,使排出的的水PH值符合污水处理工序接收标准,然后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废水罐、污水池中的沉渣,经打渣栗进入沉渣罐,经过滤器进行分离脱水、脱酯,脱出的水、酯再次返入污水池进行碱洗,碱洗后析出的粗酯经返油栗进入中和搅拌釜;通过过滤器分离出的污泥渣,装包后通过有资质单位外运处理。
[0014]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生产废水的重复利用,水解物中有机物的充分回收,提高了产品收率,降低各项单耗,减少了辅材的耗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中和沉降罐;2、废水罐;3、打渣栗;4、沉渣罐;5、过滤器;6、污水池;7、污水处理装置;8、返水栗;9、返油栗;10、中和搅拌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中和沉降罐1,中和沉降罐1、废水罐2、打渣栗3、沉渣罐4、过滤器5、污水池6与污水处理装置7依次相连,废水罐2、返水栗8与中和沉降罐1依次相连,废水罐2与污水池6相连,打渣栗3与污水池6相连,污水池6、返油栗9与中和搅拌釜10依次相连。
[0019]污水池6的底部为斜底。
[0020]来自增塑剂生产装置的中和工序的生产废水从中和沉降罐1中进入废水罐2,经过初步粗沉降后,一部分较清生产废碱水经返水栗8返入中和沉降罐1进行二次使用,一部分进入污水池6,进入污水池6后再次进行沉降,污水池6中的生产废碱水加入废盐酸进行中和调节,使排出的的水PH值符合污水处理工序接收标准,然后进入污水处理装置7 ;废水罐2、污水池6中的沉渣,经打渣栗3进入沉渣罐4,经过滤器5进行分离脱水、脱酯,脱出的水、酯再次返入污水池6进行碱洗,碱洗后析出的粗酯经返油栗9进入中和搅拌釜10 ;通过过滤器5分离出的污泥渣,装包后通过有资质单位外运处理。
【主权项】
1.一种增塑剂生产中的废水回收装置,包括中和沉降罐(1),其特征在于中和沉降罐(1)、废水罐(2)、打渣栗(3)、沉渣罐(4)、过滤器(5)、污水池(6)与污水处理装置(7)依次相连,废水罐(2)、返水栗(8)与中和沉降罐(1)依次相连,废水罐(2)与污水池(6)相连,打渣栗⑶与污水池(6)相连,污水池(6)、返油栗(9)与中和搅拌釜(10)依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塑剂生产中的废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池(6)的底部为斜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增塑剂生产中的废水回收装置,包括中和沉降罐,中和沉降罐、废水罐、打渣泵、沉渣罐、过滤器、污水池与污水处理装置依次相连,废水罐、返水泵与中和沉降罐依次相连,废水罐与污水池相连,打渣泵与污水池相连,污水池、返油泵与中和搅拌釜依次相连。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生产废水的重复利用,水解物中有机物的充分回收,提高了产品收率,降低各项单耗,减少了辅材的耗量。
【IPC分类】C02F11/12, C02F9/04
【公开号】CN204981421
【申请号】CN201520668436
【发明人】许诤, 李逢春, 田锐剑, 唐元培
【申请人】山东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