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38888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顶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动力装置,顶盖下设有处理装置,处理装置下连接有出水口,处理装置由分离设备和过滤设备组成,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成的过滤装置,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之间设有连接通道,在该装置中设有分离设备和过滤设备可有效降低絮体空隙率,提高絮体密度,而絮体球形度的提高使其成长粒径得以增大,从而絮体沉速增大,表面负荷提升;高密度絮体悬浮层中,大颗粒絮体具备较高的吸附势,有效强化了初始粒子及微絮体的接触絮凝作用,保障了出水水质;低含水率。
【专利说明】
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絮凝装置,具体涉及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全国95%的城镇自来水厂均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传统工艺,到2011年底,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综合能力已达到25000万m3/d,各地生活用水量普遍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当前,集中式大规模水处理系统在国内应用较为普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水处理方式凸现出了长距离输水水质恶化,管网漏失严重,管网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高昂等问题。在此种背景下,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分散式水处理的思想,水处理工艺的设备化,小型化已经成为水处理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0003]随着粒径的增大,絮体颗粒的密度迅速降低。随着粒径的增大,颗粒的沉降速度不断增大。因此,在常规处理工艺中,为了获得较高的沉淀效率,希望絮体能成长为较大粒径的颗粒,以此来提高絮体的自由沉降速度,常规絮凝反应中,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絮体颗粒的密度成指数降低,相应的絮体颗粒的含水率增大,沉泥的体积增大,从而加大了泥处理设施的负荷,絮体颗粒的粒径不能无限增大,在相同的化学反应条件下,絮体颗粒的最大成长粒径受搅拌强度的制约。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絮凝效果好,出水质量高的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顶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动力装置,顶盖下设有处理装置,处理装置下连接有出水口,处理装置由分离设备和过滤设备组成,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成的过滤装置,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之间设有连接通道,该通道上部连接分离设备下部连接过滤设备,分离设备后连接分离区,分离区与连接通道相互导通;
[0006]过滤设备由若干组过滤网组成,该过滤网为旋转过滤网,过滤设备后连接排水管。
[0007]所述的分离设备为泥水分离设备。
[0008]所述的连接通道为环形连接通道。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该装置中设有分离设备和过滤设备可有效降低絮体空隙率,提高絮体密度,而絮体球形度的提高使其成长粒径得以增大,从而絮体沉速增大,表面负荷提升;高密度絮体悬浮层中,大颗粒絮体具备较高的吸附势,有效强化了初始粒子及微絮体的接触絮凝作用,保障了出水水质;低含水率、高球形度的加载絮体于污泥浓缩区进行压实沉降,排泥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处理负荷,大幅度减小了工艺占地面积,同时有效提高了排泥含固率,实现了污泥减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I为顶盖,2为分离设备,3为排水管,4为过滤设备,5为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顶盖I上设有进水口和动力装置2,顶盖I下设有处理装置,处理装置下连接有排水管3,处理装置由分离设备2和过滤设备4组成,分离设备2与过滤设备4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成的过滤装置,分离设备2与过滤设备4之间设有连接通道5,该通道上部连接分离设备2下部连接过滤设备4,分离设备2后连接分离区,分离区与连接通道5相互导通,过滤设备4由若干组过滤网组成,该过滤网为旋转过滤网,过滤设备4后连接排水管,分离设备2为泥水分离设备,连接通道5为环形连接通道,旋转过滤网对应设置有冲洗装置,冲洗装置冲洗旋转过滤网,冲洗过旋转过滤网的废水由排水管3排除。
【主权项】
1.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动力装置,顶盖下设有处理装置,处理装置下连接有出水口,处理装置由分离设备和过滤设备组成,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成的过滤装置,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之间设有连接通道,该通道上部连接分离设备下部连接过滤设备,分离设备后连接分离区,分离区与连接通道相互导通; 过滤设备由若干组过滤网组成,该过滤网为旋转过滤网,过滤设备后连接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设备为泥水分离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通道为环形连接通道。
【文档编号】C02F9/04GK205419994SQ20162015005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9日
【发明人】王敏, 张刚, 孟卫莉, 戴家凤
【申请人】江苏新天鸿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