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平流池、沉淀池、斜板净水器、清水池、污泥池、板框压滤机、加药装置以及二氧化氯发生器;其中,所述平流池、沉淀池、斜板净水器和清水池依次连接;所述平流池还连接至污泥池;所述沉淀池和污泥池分别连接至板框压滤机;所述加药装置连接至平流池;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连接清水池。本实用新型的矿井水处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够对矿井水回用,节约水资源等诸多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0003]【【背景技术】】
[0004]众所周知,在矿井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矿井水。一方面,由于矿井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盐分等物质,且矿井水中的色度、浊度、COD以及SS指标都严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随意排放将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矿井水的随意排放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势在必行。
[0005]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矿井水处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0006]【【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够对矿井水回用的矿井水处理系统。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平流池、沉淀池、斜板净水器、清水池、污泥池、板框压滤机、加药装置以及二氧化氯发生器;其中,所述平流池、沉淀池、斜板净水器和清水池依次连接;所述平流池还连接至污泥池;所述沉淀池和污泥池分别连接至板框压滤机;所述加药装置连接至平流池;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连接清水池。
[0009]本实用新型的矿井水处理系统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板净水器和清水池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流量计和浊度仪。
[0010]本实用新型的矿井水处理系统还设置为:所述板框压滤机通过一回水管连接至斜板净水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矿井水处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够对矿井水回用,节约水资源等诸多优点。
[0012]【【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矿井水处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0014]【【具体实施方式】】
[0015]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其由平流池1、沉淀池2、斜板净水器3、清水池4、污泥池5、板框压滤机6、加药装置7以及二氧化氯发生器8等几部分组成。
[0016]其中,所述平流池1、沉淀池2、斜板净水器3和清水池4依次连接。所述平流池I还连接至污泥池5。该平流池I呈长方形,矿井水从池的一端流入,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同时将平流池I中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池5,其能去除悬浮固体,可以去除SS约40%-50%,同时可去除20-30%的BOD,可以降低后续构筑物系统单元的有机负荷。
[0017]所述沉淀池2和污泥池5分别连接至板框压滤机6,该沉淀池2和污泥池5中暂存有污泥。
[0018]所述斜板净水器3具有去除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经过斜板净水器3处理后的水排入清水池4储存。
[0019]所述板框压滤机6通过一回水管9连接至斜板净水器3,其用于将污泥中的水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水排入斜板净水器3再次进行净化。
[0020]所述加药装置7连接至平流池I。通过加药装置7能够向平流池I添加PAC、PAM。通过PAC水解过程,伴随发生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和化学过程,能有效去除水中SS,C0D,B0D及砷、汞等重金属离子。而PAM能够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有效去除。
[0021 ]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8连接清水池4,其能够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0022]进一步的,所述斜板净水器3和清水池4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流量计10和浊度仪11,通过流量计10来控制斜板净水器3出水速度,保证净化质量;而通过浊度仪11来判断净化水质的质量。
[0023]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流池、沉淀池、斜板净水器、清水池、污泥池、板框压滤机、加药装置以及二氧化氯发生器;其中,所述平流池、沉淀池、斜板净水器和清水池依次连接;所述平流池还连接至污泥池;所述沉淀池和污泥池分别连接至板框压滤机;所述加药装置连接至平流池;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连接清水池;所述斜板净水器和清水池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流量计和浊度仪;所述板框压滤机通过一回水管连接至斜板净水器。
【文档编号】C02F9/04GK205500965SQ201620002890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5日
【发明人】刘玥
【申请人】山西大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