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错流涡旋式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液分离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水或废水预处理工艺中,实现对水中悬浮物截留以及除砂目的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对于污水的处理,目前全国的污水处理率不到40%,污水回用率不到5%,污水排放必然会造成水环境污染,使饮水水源质量更差。但水和污水处理不仅需要投巨资建设水处理厂,而且日常运行费用高。因此,寻求和开发高效、低耗、投资少的水处理工艺和装置,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目前,水和废水预处理的常用工艺方法是粗格栅→集水池→提升泵→细格栅或筛网→沉砂池。该工艺过程流程长,设备多,能耗大,投资高,占地多,操作管理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处理步伐的加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效率高、投资少、能耗低、占地小、操作管理方便、用于水和废水预处理,能一步完成过滤、沉砂等工艺的错流涡旋式固液分离装置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结构特点是设置圆筒状旋流室,所述旋流室由圆筒状截留网分隔为处在同轴上的内腔室和外腔室,在内腔室的底部承接集泥室,进水管沿圆筒状旋流室的切向设置,进水口位于在内腔室的上方,并与内腔室连通,入水水流按切向注入内腔室;设置切向溢流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外腔室连通;集泥室的底部连通排泥管。
本发明是以错流涡旋的方式,一步实现水处理过程中对悬浮物的截留和除砂。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发明在高效截留水中悬浮物的同时,同步除砂,起到传统工艺中格栅(或筛网)与沉砂池的多个装置和设施的净化作用,节约了水处理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占地面积,减少了操作管理难度;2、本发明采用错流过滤,能截留比网孔孔径小得多的悬浮杂质,而传统的格栅只能截留大于栅条间隙的悬浮杂质,截流效率大大提高;
3、本发明装置中流体由侧面掠过格网,可起到冲刷格网的作用,不会造成滤网的局部堵塞,使滤网可以保持高效运行;4、本发明采用水力旋流除砂技术,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装置体积大大减小,减少了投资和占地;5、本发明整个装置中没有任何传动设备,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和操作管理难度,并且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运行故障率和维护费用降至最低;6、本发明出水经旋流室壁面的切向流出,减少了对旋流室内水流的扰动,降低阻力损失和运行能耗;7、本发明装置结构紧凑,圆形结构降低了对材料强度的要求,因此,在选择加工材料上更加灵活。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截留网、2内腔室、3外腔室、4集泥室、5进水管、6进水口、7排水管、8排泥管。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本实施例设置圆筒状旋流室,旋流室由圆筒状截留网1分隔为处在同轴上的内腔室2和外腔室3,在内腔室2的底部承接集泥室4,进水管5沿圆筒状旋流室的切向设置,进水口6位于在内腔室2的上方,并与内腔室2连通,入水水流按切向注入内腔室2;设置切向溢流排水管7,排水管7与外腔室3连通;集泥室4的底部连通排泥管8。
本发明装置的技术参数可以设置为水力停留时间5~50秒进水水头0.5~5米截留网孔径 2~10毫米。
包括集泥室和旋流室在内的装置主体可采用钢板或玻璃钢制作,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截留网可采用不锈钢材料。
采用本发明装置,水或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即可简化为粗格栅→集水池→提升泵本发明装置。
权利要求
1.错流涡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设置圆筒状旋流室,所述旋流室由圆筒状截留网(1)分隔为处在同轴上的内腔室(2)和外腔室(3),在内腔室(2)的底部承接集泥室(4),进水管(5)沿圆筒状旋流室的切向设置,进水口(6)位于在内腔室(2)的上方,并与内腔室(2)连通,入水水流按切向注入内腔室(2);设置切向溢流排水管(7),所述排水管(7)与外腔室(3)连通;集泥室(4)的底部连通排泥管(8)。
全文摘要
错流涡旋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设置圆筒状旋流室,所述旋流室由圆筒状截留网分隔为处在同轴上的内腔室和外腔室,在内腔室的底部承接集泥室,进水管沿圆筒状旋流室的切向设置,进水口位于在内腔室的上方,并与内腔室连通,入水水流按切向注入内腔室;设置切向溢流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外腔室连通;集泥室的底部连通排泥管。本发明效率高、投资少、能耗低、占地小、操作管理方便、用于水和废水预处理,能一步完成过滤、沉砂等工艺。
文档编号B01D36/00GK1843633SQ200610039108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5日
发明者崔康平 申请人: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