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分离系统以及分离方法

文档序号:4967695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氧化碳分离系统以及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以及环境工程领域的二氧化碳分离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有效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系统以及二氧化碳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C02的排放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的co2排放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从燃烧烟气中分离C02,并加以利用、贮留或封存。在C02的脱除技术中,用氨水喷淋火电站锅炉排烟烟气来吸收C02,不仅可以达到C02减排的目的,还可以获得优质化肥。但是,由于在高于6(TC的环境温度下碳酸氪铵会分解为氨气、水和C02,造成C02重新返回大气,故这种C02减排方法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C02的脱除技术还有CaO碳酸化-煅烧循环的0)2分离(CCR)技术、高分子膜脱除C02、02/0)2循环燃烧技术及化学链燃烧(CLC)技术等。但上述技术往往工业化实施成本较高。在C02的脱除技术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是采用溶液吸收法脱除C02。根据吸收剂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吸收法,如水洗法、低温曱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曱醚法(Selexol),碳酸丙烯酯法。另一类是化学吸收法,如热钾碱法,低热耗本菲尔法,活化MDEA法,MEA法等。上述C02脱除技术都已十分成熟,在化工领域早已实现了工业化。化碳的方案(请参照清原正高,从发电用锅炉排气中回收C02的试验,能源.资源,能源.资源学会,1993年,第14巻,第l其,91-97页)。根据这一方案,尽管随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率能够达到80%以上。然而,采用传统的化学吸收法从燃烧烟气中分离回收二氧化碳所需的能耗高达750~90Okca1/kg-C02,因此分离回收的运行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以及分离方法,用于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其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塔,用于吸收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连接有再沸器,用于再生二氧化碳吸收液;发生器,其内设有第一发生换热器和第二发生换热器,该发生器内填充有吸收溶液;吸收器,其内填充有吸收溶液,在该吸收器内设有吸收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再沸器;蒸汽通道,连通所述的发生器和所述的吸收器;所述的发生器中吸收溶液的吸收剂浓度低于吸收器中吸收溶液的吸收剂浓度;所述的第一发生换热器的入口连接于上述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底部的吸收液出口,第一发生换热器的出口连接上述二氧化碳吸收塔上部的吸收液入口;所述的第二发生换热器的入口连接于上述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顶部的气体出口。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其还包括吸收剂结晶器,该吸收剂结晶器包括结晶器吸收溶液入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收器吸收溶液出口和发生器溶液出口;结晶器稀溶液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发生器的吸收溶液入口;以及含结晶溶液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收器的吸收溶液入口。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其还包括吸收溶液自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的吸收剂结晶器与发生器和吸收器连接的管道上,用于进入吸收剂结晶器的吸收溶液、从吸收剂结晶器输出的稀溶液和从吸收剂结晶器输出的含结晶溶液之间的热交换。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其还包括气液分离器,连接于上述的第二发生换热器的出口。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所述发生器内还设有外部热源加热器,用于加热发生器内的吸收溶液,以补偿由于系统的散热损失和结晶器冷却损失引起的热量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釆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二氧化碳分离方法,用于分离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二氧化碳吸收液与含二氧化碳气体接触,吸收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后的二氧化碳吸收液被加热,然后进行再生,再生形成的气体和液体分两路用于加热一低浓度的吸收溶液,并产生工质蒸汽;再生形成的气体加热完上述低浓度的吸收溶液后进行气液分离,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再生形成的液体加热完上述低浓度的吸收溶液后作为二氧化碳吸收液再次用于吸收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上述工质蒸汽被另一更高浓度的吸收溶液吸收并释放吸收热,所述吸收热用于加热上述吸收二氧化石友后的二氧化^暖吸收液。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中所述的低浓度的吸收溶液与高浓度的吸收溶液的吸收剂摩尔分数之差大于0.1。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中的部分低浓度的吸收溶液与部分高浓度的吸收溶液被冷却,形成结晶,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稀溶液与所述的低浓度吸收溶液混合,含结晶溶液与所述的高浓度吸收溶液。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还包括上述的被冷却之前的部分低浓度的吸收溶液与部分高浓度的吸收溶液、固液分离后的稀溶液以及含结晶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采用外部冷源对部分低浓度的吸收溶液与部分高浓度的吸收溶液进行冷却。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液为碳酸钾溶液和胺类化合物溶液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中所述的胺类化合物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异丙醇胺、曱基二乙醇胺或二甘醇胺。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中所述的吸收溶液是由工质和吸收剂组成,所述工质为水、氨、曱醇和乙醇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所述吸收剂为LiBr、LiCl、LiN03、Li2S04、ZnCl2、ZnBr2、NaCl、KCl、Na2S04、K2S04、NaBr、KBr、CaCh和MgBr2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为强;改热反应,而二氧化石友吸收液的再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吸收反应的逆反应,为强吸热反应。如图3所示的现有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技术,为了提高吸收液的C02吸收能力,通常采用外部冷却水对进入吸收塔的二氧化碳吸收液进行冷却,以保证吸收塔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同时为了使吸收液的再生更加彻底,通常采用外部热源作为再生热对再生塔中的吸收液进行加热以保证再生塔在高于吸收塔工作温度的温度下工作。可见,现有的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技术一方面需要通过外部冷却水向环境排放大量的较低品位的热量,而在另一方面却需要投入较高品位的大量的外部驱动热源,因而是一个既耗能又耗水的过程。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实际上是将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技术与吸收式热泵循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吸收式热泵循环的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过程放出的较低品位的吸收热提升为可用于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的较高品位的再生热,从而实现大幅度减少或者无需外部冷却水和外部驱动热源。因此,与现有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相比,本发明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具有低能耗、低运行成本的优点。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现有二氧化碳分离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釆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的示意图。该二氧化碳分离系统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塔10、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40、发生器21以及吸收器2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塔10,用于吸收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塔IO包括塔底ll,用于容纳二氧化碳吸收液;填料层12,设置在该二氧化碳吸收塔IO内的中部位置,其作用在于使二氧化碳吸收液与进入塔内的气体有更大的接触界面;供气口16,设置在上述填料层12之下,用于向吸收塔内提供含二氧化碳的原料气体;排气口15,设置在二氧化碳吸收塔10的顶部,用于排出二氧化碳分离后的气体;喷淋设备13,设置在上述填料层12之上,用于均勻喷洒二氧化^_吸收液。在该吸收塔内,二氧化碳吸收液在吸收塔内自上而下淋下,气体自下而上流动,二氧化碳吸收液与进入吸收塔内的含二氧化碳气体(如烟气)接触,并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以及SOx、N0x等酸性气体成分。所述的发生器21,其内设有第一发生换热器31和第二发生换热器25,该发生器21内填充有低浓度的吸收溶液,该吸收溶液由工质和吸收剂组成。该发生器的作用在于,在该发生器内的低浓度的吸收溶液被加热,从而产生工质蒸汽。所述的发生器21,其内还设有外部热源加热器32,用于加热发生器内的吸收溶液,以补偿由于系统的散热损失和结晶器冷却损失引起的热量不足。所述的吸收器22,其内填充有高浓度的吸收溶液,其工质和吸收剂与发生器21中的吸收溶液相同,但是其吸收剂浓度高于发生器21中吸收溶液的吸收剂浓度,较佳的,其吸收器22中的吸收溶液为饱和溶液(或者过饱和溶液,即共存有吸收剂结晶)。在该吸收器22内i殳有吸收换热器26,连接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40的再沸器46。在所述的发生器21和所述的吸收器22之间设有工质蒸汽通道23,用于使发生器21内产生的工质蒸汽进入吸收器22内。所述的发生器中吸收溶液的吸收剂浓度低于吸收器中吸收溶液的吸收剂浓度。所述的二氧化-友吸收液再生塔40,连接有再沸器46,其上部设有喷淋设备43,连接于所述吸收塔10底部的吸收液出口。在再生塔40的中部设有填料层42,用于使二氧化碳吸收液可以充分再生,再生塔的底部为塔底41用于容纳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40顶部设有排气口45。通过管道将吸收塔底部的二氧化碳吸收液输送至再生塔进行吸收液的再生,形成气体和液体两相。该气体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述液体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吸收液,但是,由于经过再生该液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降低。所述第一发生换热器31的入口连接于上述再生塔40底部的吸收液出口,所述第一发生换热器31的出口连接上述二氧化碳吸收塔10的喷淋设备13,使在第一发生换热器31中经过换热降温后的二氧化碳吸收液再次进入到二氧化碳吸收塔内。所述第二发生换热器25的入口连接于上述再生塔40的顶部排气口45。再生塔的排气经过换热后气体温度降低,而部分水蒸气发生冷凝。然后,从第二发生换热器25的出口得到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较佳的,在上述的第二发生换热器25的出口连接有气液分离器30以得到纯度更高的二氧化碳气体。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的示意图。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分离系统相比,本实施例增加了送液泵24、吸收溶液自换热器27以及吸收剂结晶器28,作用在于可以使发生器21和吸收器22中的吸收溶液的浓度差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此外,本实施例还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液自换热器44,作用在于可以使吸收液的再生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述的送液泵24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的发生器21和吸收器22,用于将发生器21和吸收器22内的部分吸收溶液输送到吸收剂结晶器28。该吸收剂结晶器28,包括结晶器吸收溶液入口,通过管道连接于送液泵24的吸收溶液出口;结晶器稀溶液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发生器21的吸收溶液入口;及含结晶溶液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收器22的吸收溶液入口。该吸收剂结晶器28还具有冷媒循环设备,用于向吸收剂结晶器28内的吸收溶液提供冷量,使吸收剂结晶器28内的吸收溶液温度降低,当达到吸收剂的结晶温度以下时,析出吸收剂结晶。经固液分离后,吸收剂结晶从含结晶溶液输出口输出到吸收器22中,吸收剂浓度降低了的稀溶液从结晶器稀溶液出口输送到发生器21内。吸收溶液自换热器27设置于所述的吸收剂结晶器28与送液泵24连接的管道上,用于对进入吸收剂结晶器28的吸收溶液、从吸收剂结晶器输出的稀溶液和从吸收剂结晶器输出的含结晶溶液进行热交换。吸收溶液自换热器27的有益作用在于,经过热交换之后,进入吸收剂结晶器28的吸收溶液温度降低,有利于结晶的形成,从而节约了结晶所需的冷量;输出到发生器21的稀溶液的温度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吸收循环工质的蒸发;输出的含吸收剂结晶溶液的温度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有利于保持吸收器22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液自换热器44,设置在连接吸收塔10底部的吸收液出口和再生塔40上部的吸收液入口的管道上,用于对从再生塔40的塔底41输送至第一发生换热器31的二氧化碳吸收液与从吸收塔塔底11向再生塔输送的二氧化碳吸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以提高进入再生塔40的二氧化碳吸收液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再生塔40的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效率。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仅描述了完成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本流程,对于实现该流程的其他零件或者设备进行了省略,例如,保证各个物质流动方向所需的泵或者阀门。对于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动力循环系统所需要的其他设备或者零件,本领域人员皆可在现有技术中找到对应的技术手段,本发明人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3还提出了一种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该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包括在二氧化碳吸收塔内用二氧化碳吸收液与烟气接触,使二氧化碳吸收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降落到二氧化碳吸收塔的塔底;将塔底的吸收二氧化碳后的二氧化碳吸收液输出到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中并被加热升温,使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液分解,形成气体和液体两相,该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气体,并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了气态,再生形成的液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将上述的再生后形成的气体通入发生器的第二发生换热器,并将再生后形成的液体通入发生器的第一发生换热器,用于加热发生器中的吸收溶液使其形成工质蒸汽;上述的工质蒸汽通过蒸汽通道进入到吸收器中,被吸收器中的吸收溶液所吸收释放吸收热,将该吸收热通过换热方式用于加热再沸器内的二氧化碳吸收液。其中所述的吸收器中的吸收溶液与所述的发生器中的吸收溶液的吸收剂摩尔分数之差大于0.1,浓度差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吸收器中的温度,从而有利于二氧化碳吸收液的再生;从第一发生换热器输出的液体返回到二氧化碳吸收塔顶部再次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上述的第二发生换热器输出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即可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本实施例3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可以脱除烟气中80%以上的二氧化碳,而分离得到的二氧化碳的纯度在不计水蒸气成分的条件下(即干气含量)可达99%以上。本发明实施例4还提出了一种二氧化碳分离方法,与实施例3的分离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其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分离系统。本实施例比实施例3增加了发生器和吸收器中吸收溶液的循环步骤,其包括将吸收器中的部分吸收溶液和发生器中的部分吸收溶液共同通入吸收剂结晶器中,并对结晶器中的吸收溶液进行冷却,从而可以形成吸收剂结晶,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得到的稀吸收溶液导入发生器中,固液分离后的吸收剂结晶以含结晶溶液的方式导入吸收器中,从而可以使吸收器和发生器中的溶液浓度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分离过程的连续性。在上述的吸收剂结晶器中可以通入外部冷源对对结晶器中的吸收溶液进行冷却。较佳的,在进入吸收剂结晶器之前,从吸收器输出的部分吸收溶液、从发生器输出的部分吸收溶液、固液分离后的稀溶液以及含结晶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经过该热交换步骤,可以提高导入吸收器和发生器中的吸收以降低进入到吸收剂结晶器中的吸收溶液的温度,从而可以节约冷源的用量。较佳的,从再生塔的塔底输送至第一发生换热器的二氧化碳吸收液与从吸附塔塔底向再生塔输送的吸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以提高进入再生塔的二氧化碳吸收液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再生塔的二氧化碳吸收液的再生效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液为>友酸钾溶液或者胺类化合物溶液。较佳的,所述胺类化合物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异丙醇胺、曱基二乙醇胺或二甘醇胺;所述的吸收溶液由工质和吸收剂组成,所述的工质为水、氨、曱醇、乙醇或其混合物等,所述的吸收剂为LiBr、LiCl、Li亂、Li艮ZnCl2、ZnBr2、NaCl、KC1、Na2S04、K2S04、NaBr、KBr、CaCl2或MgBr2或者上述各物质的混合物。比專交例本比较例为采用图3所示的现有二氧化碳分离技术对燃煤烟气进行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的情况。该燃煤烟气的二氧化碳体积含量为15%,温度为150°C,压力为150kPa。二氧化碳吸收液为质量含量25%的碳酸钾和质量含量3%的二乙醇胺的混合溶液,吸收温度即二氧化碳吸收塔入口吸收液的温度为7(TC,再生温度即二氧化碳再生塔底部吸收液的温度为112°C,再生加热器的外部热源采用120。C的饱和蒸汽。本比较例的吸收塔出口气体的二氧化碳体积含量为1%,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率为90%,每7>斤回收二氧化石灰的再生能耗约为3200kJ。实例本实例采用实施例4所述的方法,所进行分离回收的燃煤烟气和所采用的吸收液、吸收温度以及再生温度等条件均与上述比较例相同。外部加热器的热源采用8(TC的热水。吸收溶液的工质为水,吸收剂为LiN(h和LiBr的混合物,LiN03与LiBr的摩尔比为0.25,吸收器的吸收溶液为吸收器工作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而发生器的吸收溶液为发生器工作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吸收剂结晶器采用-18'C的外部冷源。本实例的吸收塔出口气体的二氧化碳体积含量为1°/,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率为90%,通过外部加热器投入的每公斤回收二氧化碳的能耗约为400kJ,每公斤回收二氧化碳的再生能耗约为750kJ。上述比较例及实例的再生能耗定义如下比较例的再生能耗=通过再生加热器投入的热量/所分离回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实例的再生能耗=(通过外部加热器投入的热量+用于吸收剂结晶器的冷量)/所分离回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下表1为上述实例以及比较例的工作参数。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所必须的其他技术手段皆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技术实现。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塔,用于吸收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连接有再沸器,用于再生二氧化碳吸收液;发生器,其内设有第一发生换热器和第二发生换热器,该发生器内填充有吸收溶液;吸收器,其内填充有吸收溶液,在该吸收器内设有吸收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再沸器;蒸汽通道,连通所述的发生器和所述的吸收器;所述发生器中吸收溶液的吸收剂浓度低于吸收器中吸收溶液的吸收剂浓度;所述第一发生换热器的入口连接于上述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底部的吸收液出口,第一发生换热器的出口连接上述二氧化碳吸收塔上部的吸收液入口;所述第二发生换热器的入口连接于上述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顶部的气体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吸收剂结晶器,该吸收剂结晶器包括结晶器吸收溶液入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收器吸收溶液出口和发生器溶液出口;结晶器稀溶液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发生器的吸收溶液入口;以及含结晶溶液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收器的吸收溶液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吸收溶液自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的吸收剂结晶器与发生器和吸收器连接的管道上,用于进入吸收剂结晶器的吸收溶液、从吸收剂结晶器输出的稀溶液和从吸收剂结晶器输出的含结晶溶液之间的热交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气液分离器,连接于上述第二发生换热器的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内还设有外部热源加热器,用于加热发生器内的吸收溶液。6、一种二氧化碳分离方法,用于分离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二氧化碳吸收液与含二氧化碳气体接触,吸收所述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后的二氧化碳吸收液被加热,然后进行再生,再生形成的气体和液体分两路用于加热一低浓度的吸收溶液,并产生工质蒸汽;再生形成的气体加热完上述低浓度的吸收溶液后进行气液分离,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再生形成的液体加热完上述低浓度的吸收溶液后作为二氧化碳吸收液再次用于吸收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上述工质蒸汽被另一更高浓度的吸收溶液吸收并释放吸收热,所述吸收热用于加热上述吸收二氧化碳后的二氧化碳吸收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低浓度的吸收溶液与高浓度的吸收溶液的吸收剂摩尔分数之差大于0.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部分低浓度的吸收溶液与部分高浓度的吸收溶液被冷却,形成结晶,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稀溶液与所述的低浓度吸收溶液混合,含结晶溶液与所述的高浓度吸收溶液混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上述的一皮冷却之前的部分低浓度的吸收溶液与部分高浓度的吸收溶液、固液分离后的稀溶液以及含结晶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釆用外部冷源对部分低浓度的吸收溶液与部分高浓度的吸收溶液进行冷却。11、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液为碳酸钾溶液和胺类化合物溶液其中之一或者上述各物质的混合物;所述的吸收溶液由工质和吸收剂组成,所述的工质为水、氨、曱醇和乙醇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所述的吸收剂为LiBr、LiCl、LiN03、Li2S04、ZnCl2、ZnBr2、NaCl、KCl、Na2S04、K2S04、NaBr、KBr、CaCl*MgBr2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全文摘要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和分离方法。该分离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塔,用于吸收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溶液再生塔,连接有再沸器,用于再生二氧化碳吸收溶液;发生器,内设有第一发生换热器和第二发生换热器;吸收器,内设有吸收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再沸器;蒸汽通道,连通所述的发生器和所述的吸收器;所述第一发生换热器的入口连接于上述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塔底部的吸收液出口,第一发生换热器的出口连接上述二氧化碳吸收塔上部的吸收液入口;所述第二发生换热器的入口连接于上述再生塔顶部的气体出口。该系统能够以极低的能耗实现对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文档编号B01D53/18GK101612512SQ200810115558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申请日期2008年6月25日优先权日2008年6月25日发明者苏庆泉申请人:苏庆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