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旋转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8920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螺旋式旋转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式旋转床,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高速旋转的螺旋状床层,
在超重力状态下,完成气液传质与反应的设备。
背景技术
超重力场旋转床传质与反应设备,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化 工单元设备。与传统技术相比,超重力场旋转床传质设备,具有传质强度高、设备尺寸小、物 料停留时间短、持液量少、不液泛等特点。 通常超重力场旋转床设备由机壳、转子(反应床层)和电机等部件构成,转子为 多孔介质,具有填料的性质,物料在此进行传质和反应。气相需用风机输送,特别是气液 逆流状态时由于液相利用离心场进行分散,气相尽管密度小、受离心场作用小,但旋转床 层仍然会对气相产生较大阻力,所以必须配备风机、液泵才能实现物料输送。美国专利 US4382900公开了一种典型的逆流旋转床结构;前苏联专利SU127408公开了一种典型的多 层旋转床结构;中国专利CN1059105A、 CN1062098A、 CN1428189A、 CN2523482Y、 CN1415396A、 CN2221437Y、 CN2229833Y、 CN2654194A等所公开的旋转床设备由机壳、转子和电机等部 件构成;CN1608715A公开了一种脱除气相中杂质的方法,增加了除雾结构;CN1686591A、 CN2768867Y公开了一种多层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装置,由多层折流圈构成,折流圈由动 折流圈、静折流圈组成。CN1743064A公开了一种在超重力场中进行催化反应的方法。 CN1611293A公开了一种超重力场旋转床传质与反应设备,转子分为逆流、顺流两个床层区 域,设置了旋转除沫器。CN1060415A公开了一种转动布液式旋转床装置。上述超重力场旋 转床的不足在于气相阻力大,气液两相接触路径相对较短,液滴表面更新速度慢,不利于进 一步提高传质过程。CN2581060Y公开了一种旋转床超重力多相反应器,采用了螺旋通道型 旋转床,螺旋通道在径向上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在轴向为贯通的通道,该结构的旋转床可获 得较长的气液两相接触路径,但仍具有阻力大、无抽吸能力等不足。CN1062098A公开了一 种带有抽吸装置的超重力场装置,CN1116125A公开了一种错流旋转床超重力装置,在转子 转轴上设置叶轮,抽吸气相,旋转床层呈微负压工况,不利于气相分子在液滴表面的附着溶 解。同时,由于叶轮的抽吸作用,会产生气相偏流和液相夹带等现象。在某些领域,如烟气 净化处理领域,由于气相压力较低,压降明显的处理设备无法应用,并且气量很大,增加气 体输送装置则能耗大大增加。因此,上述现有超重力旋转床用于这些领域时受到一定的限 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重力旋转床,可以提高气液两相接触 路径,液滴表面实现强制更新,有利于气液传质与反应,压降很小,适用于对气相压降有限 制的领域。 本发明螺旋式旋转床包括螺旋状床层、液相分布管、外壳、气相入口 、气相出口 、液相入口和液相出口等结构。螺旋状床层为多孔材料制成,在轴向方向上形成螺旋形状,液相
分布管设置在螺旋状床层轴向中央,液相分布管与液相入口相通,外壳两端设置气相入口
和气相出口 ,外壳底部设置液相出口 。螺旋状床层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装置连接。
螺旋状床层由若干层筛网等多孔材料制成;床层迎风面(气相入口端面)附着薄
板,或附着条型板;采用附着薄板方式时,该板开设舌型槽缝或I型槽缝,槽缝冲压而成,舌
型板凸起。液相分布管可以同时做为床层旋转轴;轴呈中空管状,管壁上开设若干小孔。外
壳由三段构成布气箱、床层壳体和集气箱,布气箱上设置气相入口 ,床层壳体内设置螺旋
状床层,集气箱上设置气相出口外壳底部设置集液箱,液相出口与集液箱相连。螺旋式旋转
床层安装在外壳内,两端分别用轴承支撑一端轴承固定在外壳上,另一端轴承安装在支撑
组件上。外壳与电机共用一个底盘,旋转床轴与动力装置电机间用联轴器连接。 本发明的螺旋式旋转床可制成多级并联结构,以适应不同气量的运行工况,采用
并联结构时,设置气相出入口集合管,用于气相的分配与收集。 本发明根据气液两相传质与反应工艺特点,液相在高速旋转床离心力的作用下, 实现碎液、雾化,并形成径向流;气相在高速旋转的螺旋状床层作用下,形成轴向流,气液两 相在流动过程中完成错流接触,实现传质与反应。同一截面的气相在流过旋转床时,与不同 区域的液相接触,均化了传质与反应;液滴在径向运动过程中,反复经历不同的床层,可获 得较长的气液两相接触路径,并实现"聚集_分散_反应"过程,液滴表面在此过程中,不断 更新,强化、均化了传质与反应。螺旋式床层在旋转过程中对气相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气相 经过该超重力旋转床时压降很小,适宜于气相受压力降限制的过程中。本发明螺旋式旋转 床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不易结壳、积垢,无堵塞等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图。
图2为旋转床层迎风面开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为旋转床层迎风面条型板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设备多级并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如图1、2、3所示,本发明的螺旋状旋转床 由螺旋状床层10、液相分布管9、外壳11、支撑组件3、气相入口 2、气相出口 5、进液口 6、旋 转接头4、集液箱8、液相出口 7及电机1构成。 螺旋状床层10由若干层筛网10-1等多孔材料制成;旋转床层迎风面附着一层薄 板10-3,或附着若干块均匀分布的条型板10-2 ;采用附着薄板方式时,该板开设若干个舌 型槽缝或1型槽缝,槽缝呈鱼鳞状分布;槽缝冲压而成,舌型板凸起,凸起高度1 2mm,槽 缝开孔率30% 50%,优选40% ;采用附着条型板方式时,条型板均匀分布,封堵面积占总 面积的30% 70%,优选60% ;螺旋状床层由1头螺旋 5头螺旋制成,优选3头螺旋,呈 均匀分布;螺旋状床层可制成0. 2 4圈,优选1圈。液相分布管9具有分布液相和床层 旋转轴两个功能;轴呈中空管状,管壁上开设若干个小孔,小孔直径①lmm ①3mm,优选 Ol. 5mm,小孔总面积等于进料管截面积;设置旋转接头,把液相分布管与进液管连通。外壳11包括布气箱11-1、床层壳体11-3和集气箱11-2三段外壳上设置床层内构件的支撑组 件、气相入口、气相出口、进液口、液相出口及集液箱。螺旋式旋转床层安装在机壳内,两端 分别用滑动轴承支撑一端轴承固定在机壳上,一端轴承安装在支撑组件上。旋转床与电机 共用一个底盘,旋转床轴与电机间用联轴器连接。螺旋式旋转床可制成多级并联结构,如图 4所示,采用并联结构时,设置气相入口集合管13、气相出口集合管12,用于气相的分配与 收集。 工作时,气相经气相入口进入旋转床,螺旋状床层旋转时螺旋向气体流动方向推 进,高速旋转的螺旋状床层间形成气相流道,气相在此空间内形成近似轴向流;液相自进液 口经旋转接头进入液相分布管,从液相分布管壁上开设的小孔中,喷洒到高速旋转的螺旋 状床层间所形成的气相流道中,形成气液充分混合接触;液相在螺旋状床层迎风面上重新 聚集、混合,经槽缝分布到床层里,并完成碎流;在高速旋转和多孔材料的多次切割下,液相 在床层内实现雾化,并与下一螺旋状气相流道中的气体混合、传质。液相在高速旋转床离心 力的作用下,形成径向流;气相在高速旋转的螺旋状床层作用下,形成轴向流,气液两相在 流动过程中完成错流接触,实现传质与反应。同一截面的气相在流过旋转床时,与不同区域 的液相接触,均化了传质与反应;液滴在径向运动过程中,反复经历不同的床层,反复实现 "聚集_分散_反应"过程,液滴表面在此过程中,不断更新,强化、均化了传质与反应,同时 推动气相流动,减少压降。
权利要求
一种螺旋式旋转床,包括螺旋状床层、液相分布管、外壳、气相入口、气相出口、液相入口和液相出口,其特征在于螺旋状床层为多孔材料制成,在轴向方向上形成螺旋形状,液相分布管设置在螺旋状床层轴向中央,液相分布管与液相入口相通,外壳两端设置气相入口和气相出口,外壳底部设置液相出口。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旋转床,其特征在于螺旋状床层通过传动机构与动 力装置连接。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旋转床,其特征在于螺旋状床层由若干层筛网制成; 床层迎风面附着薄板,或附着条型板。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式旋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薄板,开设舌型槽缝 或I型槽缝,槽缝冲压而成,舌型板凸起。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旋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相分布管同时做为床 层旋的转轴,轴呈中空管状,管壁上开设若干小孔。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旋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由三段构成布气 箱、床层壳体和集气箱,布气箱上设置气相入口 ,床层壳体内设置螺旋状床层,集气箱上设 置气相出口 ,外壳底部设置集液箱,液相出口与集液箱相连。
7.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螺旋式旋转床,其特征在于螺旋式旋转床层安装在外壳内, 两端分别用轴承支撑。
8.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螺旋式旋转床,其特征在于螺旋式旋转床为多级并联结构。
9.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旋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状床层由1头螺 旋 5头螺旋制成。
10.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旋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状床层制成0. 2 4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式旋转床,包括螺旋状床层、液相分布管、外壳、气相入口、气相出口、液相入口和液相出口等结构,螺旋状床层为多孔材料制成,在轴向方向上形成螺旋形状,液相分布管设置在螺旋状床层轴向中央,液相分布管与液相入口相通,外壳两端设置气相入口和气相出口,外壳底部设置液相出口。本发明的螺旋式旋转床适用于气液传质与反应,尤其适用于利用液相去除气相中有害成分、且气液比较大的气液传质与反应。该设备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传质效率高、压降低,可获得较长的气液两相接触路径,液滴表面实现强制更新,有利于气液传质于反应。
文档编号B01F3/04GK101721830SQ20081022835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8日
发明者唐本义, 彭德强, 李建军, 王丽君, 范纯杰, 齐慧敏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