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过滤网主要用于吸附进入空调内部的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待 其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网表面就堆积有较厚的积尘层, 一旦过滤网上
积尘过多就会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如积尘过多堵塞空调过滤网的网眼引 起通风不畅,风阻加大,导致通过热交换器的循环风量减少,影响制冷 制热效果,空调工作能力大幅降低,能耗加大,运行成本提高等;同时, 过滤网上的积尘易发霉、滋生病菌等;另外,部分灰尘还可能随循环气 流再次进入室内,再次污染环境。
现有的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在过滤网上安装的多为轴流风机或一 般的微电机,吸力太小,很难达到除尘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以克服现有技 术中风机风力太小,除尘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包括安装于过滤网外表面的 除尘刷头和安装于空调底座下方的吸尘风机,除尘刷头通过吸尘管与吸 尘风机相连,除尘刷头与在过滤网外表面循环往复运动的运动部件相连。
其中,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还包括用于将灰尘排除室外的排风管, 排风管的 一端与所述吸尘风机相连,另 一端穿设于过滤网外的网罩上。
其中,空调底座下方设有安装座,吸尘风机固定于安装座上。
其中,吸尘风才几可以为真空串励风才几。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由于安装了专用的风机,功率 大大增强,吸尘效果明显,使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侧^L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除尘刷头的立体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除尘刷头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 一 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除尘刷头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 一 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除尘刷头的右视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空调过滤网,2-除尘刷头,3-吸尘管,4-吸尘风机,5-排
风管,6-清洁刷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进^^详细描述, 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后视图,图2是本实用 新型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侧^L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包括除尘 刷头2和吸尘风机4,两者通过吸尘管3相连,除尘刷头2安装在空调 过滤网1的外表面,除尘刷头2通过一运动部件(附图未标示)在空调 过滤网l外表面循环往复运动,吸附在过滤网上的灰尘。
如图3-图6所示,除尘刷头2的吸嘴上还设有清洁刷毛6,能有效 的将空调过滤网1上吸附的灰尘从网面上剥离,增强吸尘风机4吸除灰 尘的效果。
在空调底座的下方设有安装座(附图未标示),吸尘风机4安装在安 装座上,具体地,吸尘风机4可为吸尘器专用风机(如真空串励风机)。
吸尘风机4还装有排风管5,排风管5穿设在过滤网的网罩上,将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产生的灰尘排出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吸尘风机4启动形成负高压,除尘刷头2将附着在过滤网表面的灰尘吸附集中后,
通过排风管5排出室外。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由于安装了专用的风机,功率大 大增强,吸尘效果明显,使用方便。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 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过滤网外表面的除尘刷头和安装于空调底座下方的吸尘风机,所述除尘刷头通过吸尘管与所述吸尘风机相连,所述除尘刷头与在所述过滤网外表面循环往复运动的运动部件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用于将灰尘排除室外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尘风机相 连,另一端穿设于过滤网外的网罩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底座下方设有安装座,所述吸尘风机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风机为真空串励风机。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刷头上设有用于清洁过滤网的刷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包括安装于过滤网外表面的除尘刷头和安装于空调底座下方的吸尘风机,除尘刷头通过吸尘管与吸尘风机相连,除尘刷头与在过滤网外表面循环往复运动的运动部件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过滤网除尘系统由于安装了专用的风机,功率大大增强,吸尘效果明显,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01D46/42GK201377884SQ20092014455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日
发明者黄裕昌 申请人:黄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