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再生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塔,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再生脱硫剂的烟气脱硫中使用 的再生塔。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二氧 化硫污染势在必行。目前,按脱硫工艺在生产中所处的部位不同可采用燃烧前脱硫、燃烧中 脱硫和燃烧后脱硫三种脱硫方式。其中,燃烧后的烟气脱硫是目前世界上控制二氧化硫气 体污染所采用的主要手段。该脱硫技术有很多种,按脱硫工艺的反应状态大致可分为干法、 半干法和湿法三类。其中在我国,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占90%以上,但该技术 也存在副产品石膏难以再利用、脱除二氧化硫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且脱硫剂无法循环利用 等问题。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烟气脱硫方法及其使用的设备,能够在脱除烟气中二氧化 硫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副产品难以再利用,产生二氧化碳且脱硫剂能够循环利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 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解决副产品难以再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问题且脱硫剂能够循环利用 的烟气脱硫中使用的再生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再生塔,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顶部的二 氧化硫出口 ;设置在本体上部、用于将升温后的吸收了二氧化硫的富脱硫剂供给到本体内 的富脱硫剂入口 ;设置在本体上且位于富脱硫剂入口下方、用于将解析出二氧化硫的贫脱 硫剂排出本体的中间贫脱硫剂出口 ;设置在本体上且位于中间贫脱硫剂出口下方、用于将 从中间贫脱硫剂出口排出的贫脱硫剂经过再次升温以便再次解析二氧化硫的贫脱硫剂供 给到本体内的中间贫脱硫剂入口 ;设置在本体的底部、用于将再次解析出二氧化硫的贫脱 硫剂排出本体的贫脱硫剂出口 ;设置在本体内的第一至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位于 富脱硫剂入口上方,第二和第三填料层位于富脱硫剂入口与中间贫脱硫剂出口之间,且第 二填料层位于第三填料层上方;和设置在本体内的第一和第二液体再分布器,所述第一液 体再分布器位于第二填料层与富脱硫剂入口之间,且所述第二液体再分布器位于第二和第 三填料层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塔,能够将吸收了二氧化硫的脱硫剂再生循环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塔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塔可以进一步包括回流入口,所述回流入口设置在本体上 且位于第一填料层上方和二氧化硫出口下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塔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本体内且位于回流入口与第一 填料层之间的回流分布器。[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塔可以进一步包括集液器,所述集液器设置在本体内的隔板上且位于中间贫脱硫剂入口与第三填料层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塔可以进一步包括分配器,所述分配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 且分配器的入口与富脱硫剂入口相连。所述填料层由不锈钢制成的丝网或环构成。所述填料层由金属孔板波纹填料构 成。在所述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再生塔人孔。在本体的下部邻近中间贫脱硫剂入口处设有再生塔测温计和/或再生塔液位计。在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本体的裙座。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生塔的烟气脱硫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生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使用图1所示烟气脱硫系统进行脱硫的流程示意图;和图5为使用图1所示烟气脱硫系统进行脱硫的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部”、“下部”、“顶部”、“底部”、“上方”、“下方”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 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描述之前,需要对本实用新型描述中使用的 部分术语进行简单的解释,“贫脱硫剂”是指没有吸收二氧化硫的脱硫剂或者已经解析出所 吸收二氧化硫的脱硫剂(贫液剂)。“富脱硫剂”是指吸收了二氧化硫的脱硫剂(富液剂), 其中,如果富脱硫剂通过两次以上的解析脱除其中的二氧化硫,那么在本实用新型中,一次 解析之后且最后一次解析脱硫之前的脱硫剂也可以称为中间贫脱硫剂,最后一次解析脱硫 后的脱硫剂称为贫脱硫剂,如果富脱硫剂仅通过一次解析脱除其中的二氧化硫,那么一次 解析脱硫后的脱硫剂就称为贫脱硫剂。下面首先描述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生塔烟气脱硫系统。如图1所示,烟气脱硫系统主要包括吸收塔10和再生塔12。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从吸收塔10的下部送入吸收塔10,贫脱硫剂从吸收塔10的上部送入吸收塔10,从而贫脱硫剂在吸收塔10内向下流动,烟气在吸收塔10内向上流动, 二者逆流接触,从而贫脱硫剂在与烟气接触的过程中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硫。脱除二氧化硫 的净烟气从吸收塔10的顶部排出,而吸收了二氧化硫的液态富脱硫剂从吸收塔10的底部 排出。从吸收塔10排出的富脱硫剂经过升温后送入再生塔12,在再生塔12内,由于温度 升高,富脱硫剂解析出所吸收的二氧化硫,变成贫脱硫剂,而解析出的二氧化硫从再生塔12 排出的贫脱硫剂经过降温返回到吸收塔10内循环利用。下面参考图2描述吸收塔10。如图2所示,吸收塔10包括壳体111、烟气入口 100、贫脱硫剂入口 101、净烟气出 口 106、富脱硫剂出口 102、液体分布器104、和填料层103。壳体111沿上下方向为大体长圆形状的容器,内部限定了一空腔。壳体111下方 可以设置支座112,用于支撑壳体111。烟气入口 100设置在壳体111下部的侧壁上,含二氧化硫的烟气通过烟气入口 100 进入吸收塔10内。贫脱硫剂入口 101设置壳体111上部的侧壁上,在预定温度吸收二氧化 硫且升温后解析出二氧化硫的贫脱硫剂通过贫脱硫剂入口 101进入壳体111内。净烟气出口 106设置在壳体111的顶部,脱去了二氧化硫后的净烟气从烟气出口 106排出吸收塔10。富脱硫剂出口 102设置在壳体111的底部,在壳体111内吸收了烟气 中的二氧化硫的富脱硫剂从富脱硫剂出口 102排出吸收塔10。液体分布器104设置在壳体111内且液体分布器104的入口与贫脱硫剂入口 101 相连,由此从贫脱硫剂入口 101供给到壳体111内的贫脱硫剂通过液体分布器104沿壳体 111的横向截面均勻地分布,由此使贫脱硫剂与烟气更好地逆流接触。填料层103设在贫脱硫剂入口 101与烟气入口 100之间,通过设置填料层103,使 贫脱硫剂与烟气在填料层103内更好地逆流接触,从而使贫脱硫剂更好地吸收烟气中的二 氧化硫。如上所述,液体分布器104将贫脱硫剂均勻地分布到填料层103上,烟气从填料层 103下部向上行进,贫脱硫剂从填料层103的上部向下行进,烟气与贫脱硫剂在填料层103 内逆流接触,由此贫脱硫剂从烟气中吸收二氧化硫,脱去二氧化硫的净烟气从净烟气出口 106排出,吸收了二氧化硫的富脱硫剂从富脱硫剂出口 102排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填料层103可以由金属孔板波纹填料构成。可选地, 填料层103也可以由不锈钢制成的丝网或环构成。当然,填料层103也可以由其他合适的 材料构成。不锈钢和金属可以为Q235-B+904L不锈钢。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在壳体111内,在净烟气出口 106与贫 脱硫剂入口 101之间设有除雾器105,除雾器105用于去除净烟气中的水分。更具体地,除 雾器105包括第一和第二除雾器,第一除雾器设置在第二除雾器上方且间隔开预定距离, 从而对净烟气进行两次除雾,使得排出的净烟气更加干燥。除雾器105可以为折流板除雾 器或丝网除雾器。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壳体111下部的侧壁上,在烟气入口 100下方设有吸收塔液 位计108,用于检测壳体111内的液位,以便及时排出吸收了二氧化硫的富脱硫剂。在另一 个示例中,在壳体111下部的侧壁上,在烟气入口 100下方例如与吸收塔液位计108相对地 设有吸收塔测温计109,用于测量壳体111内的温度,以便贫脱硫剂更好地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可选地,壳体111的上部和下部设有吸收塔人孔110,用于维修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脱硫剂可以为有机胺类脱硫剂,例如二甲基苯胺,一乙 醇胺,和二乙醇胺, 上述有机胺脱硫剂能够在预定温度吸收二氧化硫,且能够在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 解析出二氧化硫,所述预定温度例如在40-50摄氏度的范围内,脱硫剂解析二氧化硫的温 度例如可以在100摄氏度。当然,脱硫剂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的示例,只要脱硫剂能够在相对低的温度下吸收 二氧化硫,且在相对高的温度下解析二氧化硫就可以,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成都华西工业 气体有限公司生产的名称为“离子液脱硫剂”,型号为HXDS01的脱硫剂。下面参考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生塔12。如图3所示,再生塔12包括本体120、二氧化硫出口 121、富脱硫剂入口 125、中间 贫脱硫剂出口 131、中间贫脱硫剂入口 132、贫脱硫剂出口 133、第一填料层124、第二填料层 127、第三填料层129、第一液体再分布器126、和第二液体再分布器128。本体120沿上下方向为大体长圆形压力容器,且限定一空腔。如图3所示,在本实 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本体120下方设有裙座135,用于支撑本体120。二氧化硫出口 121设置在本体120的顶部,用于排出富脱硫剂在本体120内解析 出的二氧化硫。富脱硫剂入口 125设置在本体120上部的侧壁上,富脱硫剂入口 125与吸 收塔10的副脱硫剂出口 102相连,由此从吸收塔10排出的吸收了二氧化硫的富脱硫剂在 升温后送入本体120内,以便本体120内解析出吸收的二氧化硫。中间贫脱硫剂出口 131设置在本体120的侧壁上且位于富脱硫剂入口 125的下 方,从吸收塔10送入到本体120内的富脱硫剂在升温一次解析出二氧化硫之后变为贫脱硫 剂(中间贫脱硫剂),没有从贫脱硫剂出口 133排出,而是通过中间贫脱硫剂出口 131排出 本体120。相应地,中间贫脱硫剂入口 132在本体120上设置在中间贫脱硫剂出口 131的下方,从中间贫脱硫剂出口 131排出的一次解析出二氧化硫的中间贫脱硫剂经过再次升温 (例如通过再沸器24,如图1所示)从中间贫脱硫剂入口 132返回到本体120内,以便在 本体120内再次解析出二氧化硫,再次解析出全部二氧化硫的贫脱硫剂通过贫脱硫剂出口 133排出本体120。贫脱硫剂出口 133设置在本体120的底部,用于排出再次解析出二氧化硫的贫脱 硫剂本体的贫脱硫剂。这里,可以理解,从吸收塔10通过富脱硫剂入口 125送入本体120内富脱硫剂一 次解析出部分二氧化硫后变为中间贫脱硫剂,一次解析后的中间贫脱硫剂可通过中间贫脱 硫剂出口 131排出本体120,然后再次加热后从中间贫脱硫剂入口 132返回本体120进行再 次解析,变为解析出全部二氧化硫的贫脱硫剂。第一填料层124设置在本体120内且位于富脱硫剂入口 125上方。第二填料层127 和第三填料层129设置在本体120内且位于富脱硫剂入口 125与中间贫脱硫剂出口 131之 间,其中第二填料层127位于第三填料层129上方,二者可以间隔开预定距离。第一液体再分布器126设置在本体120内且位于第二填料层127与富脱硫剂入口 125之间,第二液体再分布器128设置在本体120内且位于第二填料层127与第三填料层 129之间。更具体而言,第一液体再分布器126设置在第二填料层127上方,用于在本体120 的横截面上均勻地分配从富脱硫剂入口 125供给到本体120内的富脱硫剂,从而使富脱硫 剂更好地解析脱硫。第二液体再分布器128用于均勻地分配从第二填料层127流下的脱硫剂,进一步 使脱硫剂进行解析脱硫。第一填料层124、第二填料层127和第三填料层129可以由不锈钢制成的丝网或环 构成,所述不锈钢例如可以为904L不锈钢,或者由金属孔板波纹填料构成,所述金属也可 以是904L不锈钢。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再生塔12可以包括回流入口 122,回流 入口 122设置在本体120上且位于第一填料层124上方和二氧化硫出口 121下方。此外, 在本体120内在回流入口 122与第一填料层124之间可以设置回流分布器123。从本体120 顶部的二氧化硫出口 121排出的二氧化硫内含有水分,因此可以通过冷凝器18和气液分离 器19(如图1所示)对从二氧化硫出口 121排出的二氧化硫进行冷凝得到高纯度的二氧 化硫气体和冷凝液(例如饱和亚硫酸溶液),冷凝液可以通过回流入口 122返回到本体120 内,并且返回到本体120内的冷凝液可以通过回流分布器123分布,由此充分回收脱硫剂。通过设置第一填料层124、第二填料层127、和第三填料层129以及相应的第一液 体再分布器126和第二液体再分布器128和回流分布器123,在本体120内可以获得较高的 传质效率和较低的压降,提高解析效果。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在富脱硫剂入口 125处在本体120内设 有分配器1251。更具体地,在本体120内在富脱硫剂入口 125处连接有一段管,管壁上设有 分配孔,用于将从富脱硫剂入口 125送入的富脱硫剂进行再分配,从而进一步提高解析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在本体120的侧壁上,在中间贫脱硫剂入口 132的高度处设有再生塔液位计137,用于检测本体120内的液位,以便及时排出解析出二氧化 硫的贫脱硫剂。此外,在再生塔液位计137上方还设有再生塔测温计134,用于测量本体120 内的温度,以便使得富脱硫剂更好地解析出二氧化硫。可选地,本体12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再生塔人孔136,用于维修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在本体120内,在中间贫脱硫剂出口 131 与第三填料层129之间设有隔板1301,在隔板1301上分别设有集液器130。在隔板1301下 方从脱硫剂中解析出来的二氧化硫从下面进入集液器130,从而气态部分从集液器130上 方出来向上行进从二氧化硫出口 121排出,而液态部分被收集在集液器130内,向下落入到 本体120底部循环利用,减少了二氧化硫中的液体成分。下面返回参考图1描述烟气脱硫系统。如上所述,烟气脱硫系统的吸收塔10的富脱硫剂出口 102与再生塔12的富脱硫 剂入口 125相连,吸收塔10的贫脱硫剂入口 101与再生塔12的贫脱硫剂出口 133相连。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在吸收塔10与再生塔12之间设有贫富脱硫剂换热器13。更具 体而言,贫富脱硫剂换热器13的一个通路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吸收塔10的富脱硫剂出口 102和再生塔12的富脱硫剂入口 125相连,贫富脱硫剂换热器13另一路的出口和入口分别 与再生塔12的贫脱硫剂出口 133和吸收塔10的贫脱硫剂入口 101相连,从而从吸收塔10 排出的富脱硫剂与从再生塔12排出的贫脱硫剂进行热交换由此升温从吸收塔10排出的富 脱硫剂,以便在再生塔12内解析脱二氧化硫,而从再生塔12排出的贫脱硫剂通过热交换降 温后送入吸收塔10循环利用。如图1所示,烟气脱硫系统进一步包括烟气与处理装置11,用于对进入吸收塔10 的烟气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烟气中的含尘量,例如将烟气中的烟尘量降低到< 300mg/Nm3。 预处理后的烟气通过增压风机20增压后从吸收塔10的烟气入口 100鼓入吸收塔10内。烟 气在吸收塔10向上与上面下来的贫脱硫剂逆流接触,从而贫脱硫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 硫变成富脱硫剂。脱除了二氧化硫的净烟气从净烟气出口 106排出进入烟囱15排放。富脱硫剂从富脱硫剂出口 102利用富液泵17送到贫富脱硫剂换热器13内,经过 热交换进入再生塔12。升温后的富脱硫剂在再生塔12内解析出部分二氧化硫,变为中间贫脱硫剂,该中 间贫脱硫剂通过中间贫脱硫剂出口 131排出再生塔12,进入再沸器24通过蒸汽进行再次升 温,然后通过中间贫脱硫剂入口 132进入再生塔12再次进行解析脱硫,从而能够更加彻底 地解析出吸收的二氧化硫。再沸器24的热源为外部提供的压力为0. 3MPa的蒸汽。解析出的二氧化硫气体连通部分饱和蒸汽向上通过二氧化硫出口 121排出。在本 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在二氧化硫出口 121处连接有冷凝器18和气液分离器19。通过冷 凝从再生塔12排出的二氧化硫和气液分离器19分离,得到二氧化硫气体和冷凝液(饱和 亚硫酸溶液),冷凝液从再生塔12的回流入口 122通过回流泵21返回再生塔12。在解析 过程中,强酸性的盐(如硫酸根和盐酸根)均为热稳定盐,不会解析出来,因而S02产品具 有极高纯度(干基99%以上)。高纯度的二氧化硫气体可以用于生产液体二氧化硫、硫酸、 硫磺和其它化工产品的优良原料。落到再生塔12底部的贫脱硫剂进入贫富脱硫剂换热器13进行热交换,降温后通过贫液泵16从贫脱硫剂入口 101返回吸收塔10循环利用。如图1所示,脱硫系统还包括地下槽25和储槽23,地下槽25用于临时存储贫脱 硫剂,储槽23用于存储贫脱硫剂。储槽23可与地下槽25相连,用于向储槽23内补充贫脱 硫剂。地下槽25和储槽23可以与通过贫液泵16与贫脱硫剂入口 101相连,用于向吸收塔 10内补充贫脱硫剂。在储槽23与贫液泵16之间还可以设置补液泵22,用于选择性地从储 槽23直接向吸收塔10补充品脱硫剂。在吸收塔10的贫脱硫剂入口 101处可以设置净化设备14,用于对供给到吸收塔 10内的贫脱硫剂进行净化。净化设备14主要用于去除烟气11带入到脱硫剂中的固体物 质、有机物质和阴、阳离子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净化设备14的主要设备由前过 滤器、吸附槽、后过滤器、脱盐槽、净化器等组成。前过滤器、后过滤器主要用于脱除溶液中 的固体杂质;吸附槽主要用于脱除溶液中的有机物杂质;脱盐槽、净化器等主要脱除溶液 中的阴阳离子杂质,经净化后的脱硫剂可进入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继续循环使用。下面参考图4描述烟气脱硫的流程。首先,烟气通过增压风机20输送到吸收塔10的底部。温度较低(例如40-50摄氏 度)的贫脱硫剂从吸收塔10的顶部输送到吸收塔10内。在吸收塔10的填料层103中,贫 脱硫剂和烟气逆流接触进行脱硫,贫脱硫剂吸收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之后变为富脱硫剂。 由此达到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目的,且净化后的烟气含水量较高,基本达到饱和烟气,可 经尾气烟 排入大气。通过富液泵17将收集的富脱硫剂输送到贫富脱硫剂换热器13中,进行升温,升温 至约100°C后进入再生塔12上部经过第二和第三填料层127,129进行一次解析以解析出吸 收的二氧化硫,一次解析出二氧化硫气体的脱硫剂变成中间贫脱硫剂,经过一次解析的贫 脱硫剂经过第二和第三填料层127,129后进入再沸器24,再次进行解析,脱硫剂变成贫脱 硫剂,从而更加彻底地将二氧化硫解析出来成为气相(汽提)得到贫脱硫剂,将解析出来的 二氧化硫从再生塔12的二氧化硫出口 121排出再生塔12,贫脱硫剂从再生塔12的贫脱硫 剂出口 133排出再生塔12。下面参考图5描述烟气脱硫的另一流程。与图4所示实施例相比,在烟气进入吸 收塔10之前进行净化,以降低烟气中的含尘量。此外还包括对从再生塔12顶部排出的二氧化硫通过冷凝器18进行冷凝,并通过 气液分离器19将冷凝的饱和亚硫酸溶液和二氧化硫气体分离,由此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 硫气体可作为生产液体二氧化硫、硫酸、硫磺和其它化工产品的优良原料。饱和亚硫酸溶液 回流到再生塔12内。从再生塔12内排出的贫脱硫剂通过贫富脱硫剂换热器13进行降温后返回到吸收 塔10循环利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还可以对贫脱硫剂进行净化,以去除烟气带入到脱 硫剂中的固体物质、有机物质和阴、阳离子,使净化后的脱硫剂可进入系统继续循环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同时,还能够副产高纯度的二氧化硫 气体,该副产品能够作为生产液体二氧化硫、硫酸、硫磺和其它化工产品的优良原料,回收 了宝贵的硫资源。另外本实用新型还不会存在副产品难以再利用,及产生二氧化碳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烟气脱硫的高效化、资源化、且能够符合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权利要求一种再生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顶部的二氧化硫出口;设置在本体上部、用于将升温后的吸收了二氧化硫的富脱硫剂供给到本体内的富脱硫剂入口;设置在本体上且位于富脱硫剂入口下方、用于将解析出二氧化硫的贫脱硫剂排出本体的中间贫脱硫剂出口;设置在本体上且位于中间贫脱硫剂出口下方、用于将从中间贫脱硫剂出口排出的贫脱硫剂经过再次升温以便再次解析二氧化硫的贫脱硫剂供给到本体内的中间贫脱硫剂入口;设置在本体的底部、用于将再次解析出二氧化硫的贫脱硫剂排出本体的贫脱硫剂出口;设置在本体内的第一至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位于富脱硫剂入口上方,第二和第三填料层位于富脱硫剂入口与中间贫脱硫剂出口之间,且第二填料层位于第三填料层上方;和设置在本体内的第一和第二液体再分布器,所述第一液体再分布器位于第二填料层与富脱硫剂入口之间,且所述第二液体再分布器位于第二和第三填料层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回流入口,所述回流入口设置 在本体上且位于第一填料层上方和二氧化硫出口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本体内且位于回流入 口与第一填料层之间的回流分布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集液器,所述集液器设置在本 体内的隔板上且位于中间贫脱硫剂入口与第三填料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分配器,所述分配器设置在所 述本体内且分配器的入口与富脱硫剂入口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由不锈钢制成的丝网或环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由金属孔板波纹填料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再生塔人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其特征在于,在本体的下部邻近中间贫脱硫剂入口处 设有再生塔测温计和/或再生塔液位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本体的 裙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再生塔,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顶部的二氧化硫出口;富脱硫剂入口;中间贫脱硫剂出口;中间贫脱硫剂入口;贫脱硫剂出口;第一至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位于富脱硫剂入口上方,第二和第三填料层位于富脱硫剂入口与中间贫脱硫剂出口之间,且第二填料层位于第三填料层上方;和第一和第二液体再分布器,所述第一液体再分布器位于第二填料层与富脱硫剂入口之间,且所述第二液体再分布器位于第二和第三填料层之间。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塔能够进行脱硫剂的再生,使其可循环使用。
文档编号B01D53/14GK201613102SQ200920350778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
发明者张东华, 徐志强, 赵凯, 陈芳 申请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