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高效微旋浮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澄清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处理工程中,用于水处理的澄清设备主要有机械加速澄清池、悬浮澄清池和水利循环澄清池,这三种澄清池(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给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市给水一册的第7章7. 3澄清一节)。它们的澄清原理分别是机械加速澄清池是通过机械搅拌的作用,使第一反应室内的泥渣回流并与加药后的原水接触反应,在第二反应室内继续反应结成较大的絮粒,再通过导流室进入澄清室内进行沉淀分离;悬浮澄清池是泥渣悬浮接触分离型澄清池。投加混凝剂的原水,先经过空气分离器分离出水中空气,再经过底部穿孔配水管进入悬浮泥渣层。水中脱稳杂质和池内原有泥渣接触絮凝,被泥渣层吸附,清水向上分离,原水得到净化,悬浮泥渣在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后将不断增加, 多余的泥渣便自动地经排泥孔进入浓缩室,浓缩到一定浓度后,由底部穿孔排泥管排出。水利循环澄清池的工作原理基本同机械搅拌澄清池,属泥渣循环型澄清池,不同处只是不用机械而是利用水力在水射的作用下进行混合和达到泥渣循环回流。当带有一定压力的原水 (投加混凝剂后)以高速通过水射器喷嘴时,在水射器喉管周围形成负压,从而将数倍于原水的回流泥渣吸入喉管,并与之充分混合。由于回流泥渣和原水的充分接触、反应,大大加强了颗粒的吸附作用,加速了絮凝,以获得较好的澄清效果。机械搅拌澄清池存在的问题一是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费用高;二是循环泥渣中含泥量难以实现稳定控制从而使出水水质不稳定。悬浮澄清池存在的问题是当流速增加时悬浮层不稳定,对处理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排泥水量大、排泥水处理规模大、建设费用高、处理成本高。水利循环澄清池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要通过原水的射流作用在池底产生负压将数倍于原水的回流泥渣吸入喉管,因而对原水的压力要求高于其它类型的澄清池,使得原水动力消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三种澄清池的优点并通过改造克服它们的缺点,从而降低澄清池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稳定澄清池出水水质、降低排泥水处理设备规模和运行成本、方便生产管理。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机械搅拌澄清池为基础,所采取的改造措施是一是在反应室中设置微旋浮装置,它由产生旋流的搅拌器和起助凝作用的微悬浮子组成。悬浮子的材质为非金属,悬浮子具体采用那种材料以及它的形状由所处理水质的特点来确定;搅拌器的提升水量为处理水量的1-3倍。二是采用多斗排泥与集泥管排泥相结合的方式排泥,多斗起泥渣浓缩的作用,集泥管起集泥和输送泥渣的作用。三是在悬浮层和清水区之间安装蜂窝斜管,管斜长1米,倾角60°,内切圆直径50毫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是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悬浮澄清池是靠循环泥渣和悬浮泥渣的凝聚和过滤作用来对原水进行澄清处理的,由于它的处理效果受水流速和泥渣的厚度、温度、浓度、稳定性的影响,使出水水质不稳定。而本发明在反应室内设置了微旋浮装置,旋浮装置内的微悬浮子装好以后就是稳定不变的,极大地方便了操作控制和生产管理。 二是现有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悬浮澄清池的排泥的含水率高达95% -98%,使排泥水装置的处理规模和处理费用都较高。而本发明采用多斗排泥与集泥管排泥相结合的方式排泥, 每次排泥时先排完浓缩斗和集泥管内的泥水才有清水流出,这样排泥水的含水率就降到 70% -80%,排泥水量减少到原来的20%以下,从而使排泥水处理装置的规模和处理费用都降到原来的25%以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悬浮澄清池结构、流程简图。图2是高效微旋浮澄清池结构、流程简图。图1中1.进水管,2.清水集水槽,3.排渣孔,4.清水区,5.悬浮层,6.泥渣浓缩室,7.穿孔排泥管。图2中1.进水管,2.清水集水槽,3.微旋浮装置,4.搅拌机,5.导流室,6.蜂窝式斜管,7.污泥浓缩斗,8.集泥总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进水总管从反应室锥体的中下部进入,通过分布管(1)使处理水切线进入反应室。在反应室柱形段的中部设置微旋浮装置,在如图2所示的C3)装置框内装填旋浮子,搅拌机安装在图中件号的位置上,加药后原水在旋浮反应室内絮凝反应后向上流动,溢流进导流室( ,通过导流室下部进入澄清室下部。在澄清室内,水由下向上流动,通过蜂窝式斜管(6)的接触分离作用,清水通过出水分配槽(2)流出澄清池,污泥则向下沉淀进入污泥浓缩斗(7),再进入集泥总管(8),最后排出澄清池,反应室内同样安装有污泥浓缩斗和集泥管,采用重力排泥的方法周期性排泥。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效微旋浮澄清池,是用于水处理的沉淀设备,它是在综合运用了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悬浮澄清池沉淀原理的基础上所做的技术改进,其特征是在反应室中设置微旋浮装置,它由产生旋流的搅拌器和起助凝作用的微悬浮子组成、同时采用多斗排泥与集泥总管排泥相结合的方式排泥。
全文摘要
一种高效微旋浮澄清池,属于水处理悬浮物沉淀技术领域。其结构是一般为圆筒形结构,内筒为反应室,中间筒为导流室,外筒为澄清室。在反应室内设有微旋浮装置,它由产生旋流的搅拌器和起助凝作用的微悬浮子组成;在澄清室安装有蜂窝斜管,增加澄清效果;在反应室和澄清室底部安装有多个污泥浓缩斗和集泥总管,周期性的将集泥管内的污泥排出澄清池外,同时清水从澄清室的集水槽流出池外,实现了原水的澄清处理。本发明的优点是一是对进水流速和悬浮物浓度的适应性强,清水出水水质稳定;二是排泥水中含泥量较高,可达20%-30%,降低了排泥水处理设备的规模和排泥水的处理费用。
文档编号B01D21/24GK102335528SQ201010232508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4日
发明者曹玉英 申请人:曹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