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2358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以及辐流式沉淀池;按有无斜板(管),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斜板(管)沉淀池。普通沉淀池表面负荷低、配水不均勻, 土建投资和占地面积大,对冲击负荷适应能力差;斜板(管)沉淀池是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的新型沉淀池,它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中加入斜板或斜管,其表面负荷比普通沉淀池提高1倍,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但当废水中固体负荷过大或易结垢时,斜板(管)易堵塞、坍塌,有微生物污染,特别是藻类滋生时,也会给斜板(管) 沉淀池的运行维护带来较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普通沉淀池处理负荷低以及斜板(管)沉淀池在很多场合使用不便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该沉淀池在传统辐流式沉淀池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进水及出水方式,不加设斜板(管),可达到与斜板(管)沉淀池相等的表面负荷,且适用范围广、运行维护方便。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包括由池壁围成的沉淀池主体,固定于沉淀池主体中心的V型集水槽,设于沉淀池主体周边的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由进水槽,通过池壁上的过水孔与进水槽相连的整流槽,与整流槽同底等高的配水槽,置于整流槽与配水槽中间的溢流堰及一端位于配水槽底部的导流管构成。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污泥斗下部设有排泥管。当沉淀池主体中的污泥达到一定高度后,就通过污泥斗,经排泥管排出。所述导流管另一端设于沉淀池主体底部附近。所述V型集水槽设有出水管。所述V型集水槽斜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 60°,优选为45° 60°,可保证絮体分离效果,并兼顾沉淀过程的水力条件。上述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运行时,沉淀池主体内的污泥将形成四个床层,由下至上分别为污泥压缩层、成层沉淀层、絮凝沉淀层以及清水层。污泥压缩层中的污泥比重大,稳定性好,可作为过滤床对废水进行过滤,为保证污泥压缩层良好的过滤效果,每次由与污泥斗相连的排泥管11排泥时不要完全排空,始终保持沉淀池内污泥压缩层高度不低于1.5m;成层沉淀层中污泥絮体较大,浓度较高,相互支撑,可对废水中的絮体起到吸附和网捕的作用。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有益效果
1、上述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进水由导流管分配导入,出水通过V型集水槽收集导出,可以实现高效的固液分离,不设置斜板(管)的情况下可以到达与斜板(管)沉淀池相同的处
理负荷。2、上述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依靠沉淀池主体内的污泥形成的床层过滤、吸附、 捕集等作用逐步完成废水的净化,不宜堵塞,运行维护方便。3、上述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适用范围广,特别是对微细颗粒也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 A剖视图。图中,1为进水槽,2为池壁,3为过水孔,4为整流槽,5为溢流堰,6为配水槽,7为导流管,8为V型集水槽,9为出水管,10为污泥斗,11为排泥管,I为污泥压缩层,II为成层沉淀层,III为絮凝沉淀层,IV为清水层,A为沉淀池主体进水方向,B为沉淀池主体出水方向,a、b、c、d为废水流动轨迹上的特定点,θ为V型集水槽斜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
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包括由池壁围成的沉淀池主体,固定于沉淀池主体中心的V型集水槽8,设于沉淀池主体周边的进水装置。所述沉淀池主体底部设置有污泥斗10, 污泥斗10下部设有排泥管11。所述进水装置由进水槽1,通过池壁2上的过水孔3与进水槽1相连的整流槽4,与整流槽4同底等高的配水槽6,置于整流槽4与配水槽6中间的溢流堰5,一端置于配水槽6底部、另一端位于沉淀池主体底部附近的导流管7构成。所述V 型集水槽8斜边与竖直方向夹角θ为30°,并连接有出水管9。使用时,废水从进水槽1进入,通过池壁2上的过水孔3,经过整流槽4,通过溢流堰5的调节作用均勻地进入配水槽6,再经位于配水槽6底部的导流管7由A向导入池底附近的a点处,进入污泥压缩层I,该层污泥比重大,稳定性好,可作为过滤床对废水进行过滤,为保证污泥压缩层良好的过滤效果,每次由与污泥斗10相连的排泥管11排泥时不要完全排空,始终保持沉淀池内污泥压缩层I高度不低于1. 5m ;废水穿过污泥压缩层I后进入成层沉淀层II,该层中污泥絮体较大,浓度较高,相互支撑,可对废水中的絮体起到吸附和网捕的作用;废水继续升流,进入絮凝沉淀层III,由于V型集水槽8的阻挡,从c点向d点的流动过程中,截面积缩小,速度增大、方向改变,絮体与水分离,同时b点周围的废水迅速向c点补充,在c点附近水力混合增强,有利于细小颗粒的成长,絮体增大后依靠重力作用进入成层沉淀层II,清水则进入清水层IV,最终溢流进入V型集水槽8,并通过与之相连的出水管9由B向导出。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V型集水槽斜边与竖直方向夹角θ为50°。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V型集水槽斜边与竖直方向夹角θ为60°。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任何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包括由池壁围成的沉淀池主体,固定于沉淀池主体中心的V型集水槽,设于沉淀池主体周边的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由进水槽, 通过所述池壁上的过水孔与进水槽相连的整流槽,与整流槽同底等高的配水槽,置于整流槽与配水槽中间的溢流堰及一端位于配水槽底部的导流管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主体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污泥斗下部设有排泥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另一端设于沉淀池主体底部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集水槽设有出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集水槽斜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 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集水槽斜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 60°。
全文摘要
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它包括由池壁围成的沉淀池主体,固定于沉淀池主体中心的V型集水槽,设于沉淀池主体周边的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装置由进水槽,通过池壁上的过水孔与进水槽相连的整流槽,与整流槽同底等高的配水槽,置于整流槽与配水槽中间的溢流堰及一端位于配水槽底部的导流管构成。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污泥斗下部设有排泥管;所述V型集水槽设有出水管。本发明通过改变进水及出水方式,不加设斜板(管),可达到与斜板(管)沉淀池相等的表面负荷,且适用范围广、运行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B01D21/02GK102166437SQ201110088068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任艳平, 王贵喜 申请人:湖州金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